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无色高脂溶性小分子气体,是人体内血管扩张、神经传导、大脑发育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等生理和病理功能调节中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经口和经鼻呼出气中NO含量是反映上下气道炎性反应程度的指标。美国胸科协会已发布经口呼出气NO含量测量标准,目前尚无经鼻呼出气NO含量测量的规范。同时,不同研究报告的口、鼻呼出气NO含量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存在较大差异[1, 2],国内更是尚无关于正常儿童及变应性鼻炎儿童的鼻呼出气NO含量的数据。故本研究对正常儿童及确诊过敏的患儿进行鼻NO检测,以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的无鼻塞、喷嚏、流涕和头痛等鼻部不适症状的健康儿童受试者50例(100侧鼻腔)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28例;6~14岁,中位年龄6.9岁;无变应性疾病史,无鼻部手术史,无腺样体肥大病史。选择同期收治的有鼻塞、喷嚏、流涕和头痛等鼻部不适症状,经鼻腔检查及过敏原检查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儿童58例(116侧鼻腔)设为变应性鼻炎组,其中男26例,女32例; 6~12岁,中位年龄7.2岁。全部患儿经鼻腔检查排除鼻息肉,经纤维鼻咽镜检查排除腺样体肥大。两组儿童1个月内无上下呼吸道感染病史,2周内无全身或局部用药史,无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均行双侧鼻腔检查,检查最终结果为双侧鼻腔结果的平均值。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检查仪器为Sunvou医疗电子公司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主要检测指标为NO浓度(1 ppb=1×10-9mol/L)。检查采用鼻被动呼气+静音技术,即一侧鼻腔由仪器连接的过滤器与橄榄头抽气,另一侧鼻腔保持畅通。仪器内设的抽气泵按国际标准推荐的流速将从橄榄头连接的鼻孔抽气。抽气时间10 s。采取静音的口配合方式,即口含吹卷,深吸气后,口呼气将吹卷吹直10 s(中间最好不要换气),直到该仪器规定的检测时间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所测得的NO的浓度。检查完一侧鼻腔后,再检查另一侧鼻腔。两侧鼻腔数值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检查前3 h不得饮食,测试时避免吸入浓度NO>10 ppb的空气(可通过NO过滤器吸气后测试),测试前1 h不得剧烈运动或行肺功能等其他测试,测试时避免漏气、换气、憋气及喷口水。为排除检查者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检查全部由同一检查者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所有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bar x \pm 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儿童鼻呼出NO浓度比较两组儿童均顺利完成检查。对照组儿童鼻呼出NO浓度为(266±84)ppb,变应性鼻炎组患儿鼻呼出NO浓度为(426±151)pp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不同性别鼻呼出NO浓度比较对照组中,男童鼻呼出NO浓度为(263±66) ppb,女童为(266±87) ppb,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中,男童鼻呼出NO浓度为(432±132) ppb,女童为(422±176) ppb,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鼻呼出气NO浓度测定目前并无针对儿童的规范化操作流程。本研究通过对对照组儿童及变应性鼻炎组患儿进行鼻呼出NO浓度的测定,逐渐摸索适合儿童检测的具体方法。
国际标准指南推荐的鼻呼气测定技术包括鼻被动呼气及鼻主动呼气。其中,鼻被动呼吸是指一侧鼻腔由仪器连接的过滤器与橄榄头抽气,另一侧鼻腔保持畅通;而鼻主动呼气是指一侧鼻腔通过仪器连接的过滤器与橄榄头主动呼气,另一侧鼻腔堵住。在检测时,口部有三种配合方式,一是静音法,即吹卷呼气法;二是憋气法,即闭口憋气法;三是哼鸣法,即将舌尖抵住下齿,闭口哼鸣,使鼻腔鼻窦产生共鸣。三种配合方法中,吹卷法可关闭软腭,防止下呼吸道气体进入,憋气法可能带入下呼吸道气体,而哼鸣可扩张鼻窦口,使鼻呼气含有更多更高浓度的鼻窦气。但哼鸣的个体差异较大。
鉴于上述特点,国际标准首推及国际广泛采用的是鼻被动呼气+静音的技术。由于鼻呼气浓度远高于口呼气浓度,下呼吸道气体的贡献并不显著,因此不关闭软腭的憋气与哼鸣方法有时也可得到应用。检测时发现,憋气及哼鸣的方法较吹卷法更难被儿童掌握。在使用吹卷法进行检测时,儿童的注意力首先被彩色的吹卷吸引,可降低在检测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检测前,检测者首先要培训测试儿童缓慢地将吹卷逐渐吹开,不能一口气使劲将吹卷打开而后换气,吹卷过程需持续10 s左右。
国外有文献报道,6岁以上儿童可进行鼻呼出气NO浓度检测[3],因此本实验将检测的最小年龄定为6岁。大多数6岁以上儿童可充分领会检查的要点而顺利完成检查,个别6岁及以上年龄儿童不能配合检查,往往是吹气时间过短,难以完成气体的收集。因此,在检查过程中,检查者要非常耐心、细心,以儿童易懂的语言向测试儿童充分解释,必要时可实际操作演示,使检查顺利完成。
3.2 NO含量的影响因素及结果分析呼出气NO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性别[4, 5]、身高、饮食[6]等。相同个体,不同时间及不同地点的测量值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张罗等[7]针对健康成人进行的测试中,性别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本研究中,对照组及变应性鼻炎组儿童均无明显性别差异,可能与儿童期男女身体差异并无显著区别,而成年男性与女性差别较大有关。
不同研究者,由于测试方法、条件的差异,测量的正常值有很大差异[8, 9]。对于儿童鼻呼出气NO测量,儿童在检查中的配合程度对检查结果也影响较大。因此,在测量一侧鼻孔后,需进行另外一侧鼻孔的测量,两侧结果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如被检查儿童在检查中出现了哭闹,拒绝配合,或者两侧鼻腔结果差异较大(相差超过100 bbp),则需在10 min后进行重复测量。
在检查中发现,正常组儿童的鼻呼出气NO浓度为(266±84) ppb,变应性鼻炎组患儿鼻呼出气NO浓度为(426±151)ppb。如检查结果小于300 ppb,则鼻腔无过敏性疾病可能性较大,而如果检查结果大于400 ppb,则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性大。但当结果位于300~400 bbp时,则皆有可能。因此,NO浓度的高低并不能直接作为判断是否为变应性鼻炎的直接标准。文献报道,在变应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治疗前后,鼻腔NO浓度可发生显著变化[10, 11],因此,目前可否将鼻呼出NO检查作为评判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的手段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我们在检查中还发现,如患儿鼻腔堵塞严重,当下鼻甲严重水肿时,下鼻甲与鼻中隔相贴,虽患儿过敏症状表现明显,有时却检测不出具体数值。分析原因可能是鼻腔堵塞明显,因此机器的橄榄头不能从鼻孔进行抽气,因此影响了NO浓度的检测。如果鼻腔内使用减充血剂,则可能因药物影响NO的测量值。所以,在鼻呼出NO浓度的测试中,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本研究就健康儿童及变应性鼻炎患儿鼻腔呼出气NO浓度的测定做了初步工作,如何将鼻呼出NO浓度测定作为简单易行的诊断标准用来诊断变应性鼻炎,如何将鼻呼出NO浓度测定检查做到更加标准化,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进行研究。
[1] | Kharitonov S, Alving K, Barnes P J. Exhaled and nasal nitric oxide measurements:recommendations[J]. Eur Respir J, 1997, 10(7):1683-1693.(1) |
[2] | Kharitonov S A, Walker L, Barnes P J. Repeatability of standardised nasal nitric oxide measurements in healthy and asthmatic adults and children[J]. Respir Med, 2005, 99(9):1105-1114.(1) |
[3] | Struben V M, Wieringa M H, Mantingh C J, et al. Nasal NO normal values in children age 6 through to 17 years[J]. Eur Respir J, 2005, 26(3):453-457.(1) |
[4] | 白银,尤少华, 张静, 等. 鼻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无创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 49(4):341-346.BAI Yin, YOU Shaohua, ZHANG Jing, et al.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nasal NO and fractional exhaled NO in healthy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J]. Chin J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4, 49(4):341-346.(1) |
[5] | Tsang Kw, Ip S K, Tipoe G L, et al. Exhaled nitric oxide:the effects of age, gender and body size[J]. Lung, 2001, 179(2):83-91.(1) |
[6] | Zetterquist W, Pedroletti C, Lundberg J O, et al. Salivary contribution to exhaled nitric oxide[J]. Eur Respir J, 1999, 13(2): 327-333.(1) |
[7] | 张罗, 罗雪瑞, 刘承耀, 等. 健康成人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含量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44(4):302-306.ZHANG Luo, LUO Xuerui, LIU Chengyao, et al. Measurement of exhaled nitric oxide in healthy Chinese[J]. Chin J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9, 44(4):302-306.(1) |
[8] | Daya H, Qian W, McClean P, et al. Nasal nitric oxide in children: a novel measurement technique and normal values[J]. Laryngoscope, 2002, 112(10):1831-1835.(1) |
[9] | Corbelli R, Hammer J. Measurement of nasal nitric oxide[J]. Pediatr Respir Rev, 2007, 8(3):269-272.(1) |
[10] | Ragabl S M, Lund V J, Saleh H A, et al. Nasal nitric oxide i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Therapy[J]. Allergy, 2006, 61(6):717-724.(1) |
[11] | Strubenl V M D, Wieringa M H. Nasal nitric oxide and nasal allergy[J]. Allergy, 2006, 61(6):665-6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