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苏盛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江苏 苏州 215228
2.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 Head Neck Surgery, Jiangsu Shengze Hospital, Suzhou 215228, Jiangsu, China
喉咽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的以咽部pH值监测异常、声嘶、慢性咳嗽及咽部异物感等咽喉症状为主,直立位反流为特点的疾病[1]。在咽喉疾病中愈加受到重视,但目前对LPRD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及反流体征指数(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量表与24 h双探针pH监测诊断LPRD的一致性较好[1],且临床上较易开展,我科以RSI和RFS评分量表为标准,对临床诊断为LPRD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LPRD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符合RSI>13分和/或RFS>7分[2, 3, 4]。其中男93例,女63例;22~76岁,平均45岁。病程3个月~12年。以咽痛、咽痒、咽干、咽异物感、声音嘶哑、发声易疲乏及咳嗽、咳痰等症状,部分病例可重叠发生上述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入组患者排除口腔、鼻窦及下呼吸道疾病史,且近2周内未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所有患者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5],按检测结果分组,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96例设为I组;60例Hp阴性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II组和III组,各30例,这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Ⅰ组进行2周的四联疗法(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甘桔冰梅片治疗[6],停药4周后复查13C-UBT,观察Hp检出率,并评价疗效; Ⅱ组单纯给予甘桔冰梅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Ⅲ组给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甘桔冰梅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7]。建议所有患者改变饮食习惯,如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并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如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晚9点后不再进食,睡觉时头部体位抬高等。
1.3 诊断及疗效标准Hp阳性判定标准:13C-UBT测定≥4.0为阳性。症状、体征评价标准参照RSI问卷调查,包括以下9项:声嘶或发声疲劳,反复咽部异物感,咽喉疼痛,喜清嗓,慢性咳嗽,吞咽困难或不适,呼吸困难或不适,咽腔干燥或分泌物多,反酸、烧心及胃部不适。每项按严重程度计0~5分,无症状为0分,最严重为5分,总分45分。RFS量表评分标准见表 1。治疗前RSI>13分和/或RFS>7分为反流阳性,诊断为LPRD。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bar x \pm s$表示,行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LPRD转阴率比较Hp阳性检出率为61.54%(96/156),经治疗2周后停药4周复查Hp转阴率为78.12%(75/96),I组治疗后LPRD转阴率为67.71%(65/96),II组转阴率为53.33%(16/30),III组转阴率为96.67%(29/30)。
2.2 治疗前后三组RSI和RFS评分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RSI和R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RSI、RF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Ⅰ组和Ⅲ组患者评分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Ⅲ组与Ⅱ组比较,Ⅲ组的RSI和RFS评分更低,见表 2。
过去认为LPRD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累及咽喉部的消化道症状,近些年通过研究揭示了LPRD与GERD在流行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上的差异,被认为是独立疾病[8]。LPRD成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增高,且症状与普通的咽喉炎相似,临床上未进行针对性治疗,疗效不显著。
LPRD发病机制主要包括:① 咽喉部黏膜的抗酸能力弱。主要是指食管上括约肌障碍等原因造成胃酸/胃蛋白酶反流至食管上端,到达咽喉部,引起黏膜的损伤。由于生理功能不同,咽喉部黏膜抗酸能力远不如食管黏膜,同时,咽喉部黏膜缺少食管的运动廓清能力及唾液的中和作用,咽喉部黏膜对胃酸刺激更敏感。所以LPRD患者可以不伴有GERD;② 迷走神经反射。反流物可刺激食管远端,发生迷走反射,引起反射性清嗓及慢性咳嗽,对声带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③ 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原因也可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失调,引起反流,导致LPRD;④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平卧睡眠时,因上气道阻塞,吸气时喉腔可产生负压,导致胃酸反流,引起LPRD;⑤ Hp感染相关,在临床工作中,LPRD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较高,且抗Hp感染治疗后,多数症状体征得到明显缓解。而Hp感染与LPRD间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包括:①RSI和RFS:若以双探针pH监测作为诊断LPRD的“金标准”,RSI评分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6%和18.8%[9],RFS评分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7%和37.5%[9],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且RSI和RFS评分在临床上可操作性较强,故取该方法研究;② 双探针24 h pH监测:作为一种能客观反映和定量测定喉咽反流的技术,可判定反流到食管和咽喉部的次数、持续时间,并能区分白天反流和夜间反流,判断反流与体位及症状发生之间的关系,为LPRD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被认为是LPRD诊断的“金标准”,但可操作性欠佳,患者耐受性差、价格昂贵,在基层医院不能很好的普及[10];③ 唾液胃蛋白酶的监测,是一种敏感、无创、客观的LPRD诊断方法。但收集何时的痰标本做检测更合适,尚未明确,多认为发作时敏感性更高。其次,由于健康人中也有部分可在痰中检测到胃蛋白酶,阳性结果只能明确有LPRD的存在,而这种LPRD并不是都能足以引起症状[11]。
LPRD的治疗方案目前有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①药物治疗为现在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有抑酸药物,胃肠动力药物等。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胃黏膜壁细胞中ATP酶的活性,有效阻断H+与K+的交换,抑制胃酸的分泌,有效减轻胃酸对食管及咽喉黏膜部位的损伤,达到治疗效果。②保守治疗,改善生活及饮食习惯,禁烟酒,清淡饮食,忌辛辣及腌制品饮食,要求患者睡前2~3 h禁食禁饮,饭后不立即躺下休息,睡时适当抬高头位。③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部分胃底折叠术和腹腔镜下完全胃底折叠术。手术治疗是LPRD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且证实有较多胃酸反流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但其存在一定的反流复发率,且患者不易接受。
喉咽反流可以引起耳鼻咽喉一系类疾病,虽然Hp感染与LPRD之间相关性目前仍没有明确的了解,但13C-UBT检测作为一种灵敏度较高、无创、便捷的筛查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可更好地对LPRD进行分型,提高诊疗效果。目前采用抑酸剂及促胃肠动力药物,联合清热解毒中成药(甘桔冰梅片)治疗LPRD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喉咽部不适症状,使用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且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1] | 华杜鹃, 屈季宁, 周涛. 反流症状指数量表和反流体征指数量表在喉咽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3, 20(3):144-146.HUA Dujuan, QU Jining, ZHOU Tao. Application of reflux symptom index and reflux finding score in the diagnosis of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J]. Chi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3, 20(3):144-146.(2) |
[2] | Belafsky P C, Postma G N, Koufman J A.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J]. J Voice, 2002, 16(2):274-277.(1) |
[3] | Belafsky P C, Postma G N, Koufman J A.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flux finding score(RFS)[J]. Laryngoscope, 2001, 111(8):1313-1317.(1) |
[4] | Belafsky P C, Postma G N, Amin M R, et al. Symptoms and findings of larygopharyngeal reflux[J]. Ear Nose Throat J, 2002, 81(9 Suppl 2):10-13.(1) |
[5] | 汪浩, 邹文静. 胃幽门螺杆菌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结果比较[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 23(3):525-529.WANG Hao, ZOU Wenji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detecting Helicobacter pylori[J]. World Chin J Digestol, 2015, 23(3):525-529.(1) |
[6] | 刘文忠, 谢勇,成红, 等.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胃肠病学, 2012, 17(10):618-623.LIU Wenzhong, XIE Yong, CHENG Hong, et al. The 4th Chinese national consensus report on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Chin J Gastroenterol, 2012, 17(10): 618-623.(1) |
[7] | 李燕, 郑宏良, 陈斌, 等. 甘桔冰梅片在咽喉反流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5, 10(1):49-52.LI Yan, ZHENG Hongliang, CHEN Bin, et al. Applied research of ganju bingmei tablets the treatment of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J]. World Chin Med, 2015, 10(1):49-52.(1) |
[8] | 韩德民. 重视喉咽反流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作用[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0, 25(5):234-236.HAN Demin. Effect of Iaryrlgopharyngeal refIux in Department of ENT & HN Surgery[J]. New Reviews, 2010, 25(5):234-236.(1) |
[9] | Park K H, Choi S M, Kwon S U, et al. Diagnosis of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among globus patient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6, 134(1):81-85.(2) |
[10] | Kotby M N, Hassan O, El-Makhzangy A M, et 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0, 267(2):171-179.(1) |
[11] | 李进让, 彭莉莉. 喉咽反流性疾病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0, 25(5):256-258.LI Jinrang, PENG Lili. Laryngopharyngeal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s[J]. New Reviews, 2010, 25(5):256-2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