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耳鼻喉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鼻咽癌首选的主要治疗方法[1],放射性角膜病变是鼻咽癌放疗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及生活质量[2, 3]。角膜内皮细胞位于角膜最内层,是人体上唯一可被窥视的活体细胞,解剖形态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的角膜内皮层,则是保持角膜透明的关键,而角膜的高度透明是实现视觉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检查角膜内皮细胞的大小、形态及数量的变化,对临床上许多眼病与角膜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放射治疗易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放射线对角膜直接的损伤作用,使其屏障功能和主动运转功能均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内皮细胞不能形成健康的缝隙连接复合体,且液泵也不能通过主动运转以泵出角膜实质内多余的水分,最终造成角膜内皮功能必将失代偿;而放射线损伤角膜神经,又会引起角膜自我修复速度降低[4, 5]。预防和减轻放疗引起的眼部并发症,除了眼部常规遮挡外,我们考虑局部应用药物,经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含有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主要成分包括多种游离氨基酸、低分子肽和寡糖,能提供外源性的核苷和氨基酸,促进组织的增殖和修复,并呈现生长因子类似物的活性。其主要药理作用是增加组织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增强能量的合成,促进营养物质的转运,从而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组织修复和刺激细胞再生,并能使过度增生的肉芽组织蜕变,胶原组织重塑,其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载体,可延长药物在眼表的停留时间,提高角膜组织对氧和营养成分的吸收;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一种角膜润滑剂,可润滑角膜表面。我们的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角膜病变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肿瘤科和耳鼻喉科的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根据研究方案常规行眼及附属器检查,包括:角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泪道冲洗检查,角膜内皮细胞检查(EM-3000,TOMEY CORPORATION),并在放疗科行外放射治疗。选择患者的条件:①无与眼部有关的系统性疾病,无角膜病变,眼球无肿瘤侵害,三叉神经未受累[6];② 当放射剂量≤50 Gy时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不明显[5],因此我们选择放射剂量>50 Gy的患者,双侧照射,照射野包括整个眼眶,均行眼部及泪道铅块保护[7, 8],无同步化疗[9]。共选择符合条件的鼻咽癌患者97例,其中男71例,女26例,平均55岁,左右眼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治疗组放射治疗前后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滴眼,3次/d,对照组不用,患者均随访3个月,依从性良好,分别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详细记录放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bar x \pm s$表示,样本不同时段相应变量均数间的比较均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检验水准取ɑ=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放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治疗前后检查结果见表 1,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开始恢复,而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明显接近治疗前状态;其余治疗后不同时间同时期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放射治疗后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恢复的速度和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治疗前后检查结果见表 2,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对照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开始减小,而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明显接近治疗前状态;其余治疗后不同时间同时期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放射治疗后治疗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恢复的速度和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治疗前后检查结果见表 3,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开始增加,而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明显接近治疗前状态;其余治疗后不同时间同时期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放射治疗后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恢复的速度和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治疗前后检查结果见表 4 ,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开始减小,而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明显接近治疗前状态;其余治疗后不同时间同时期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放射治疗后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较对照组轻,而且变异恢复的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放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因此生存质量的提高成为当今癌症患者治疗的重中之重[10, 11]。放射性角膜病变是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因为角膜内皮细胞对角膜透明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放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变化直接反映放射性角膜病变的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观察放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情况,充分认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放射性角膜病变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放射性角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研究通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发现放射治疗后两组病例的角膜内皮细胞均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其中对照组治疗后1d、1周、1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损伤逐渐加重,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增大,六边形细胞比例减少,变异系数增大,而治疗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开始逐渐恢复,说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自我恢复的特点[5],并且具有一定的恢复周期;治疗组治疗后1d、1周时角膜内皮细胞损伤逐渐加重,而治疗后1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开始修复,角膜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减小,六边形细胞比例增加,变异系数减小,到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状态相比对照组明显接近治疗前状态,表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能够促进角膜内皮细胞屏障和生物泵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角膜内皮细胞自我修复周期,增加角膜内皮细胞修复的程度和效率。此外,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病例的观察发现,治疗组放射治疗前常规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涂眼,放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角膜干涩疼痛不适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而且在随访中发现对照组的角膜不适症状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由此可以发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以减轻放疗过程中放射线对角膜的直接损伤,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角膜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眼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发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不仅能够减轻放射线对角膜的直接损伤,而且能够极大促进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放射治疗引起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主要与放射剂量有关[3],在不改变放射剂量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保护角膜和促进角膜内皮细胞修复的措施来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角膜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 Teo P, Tsao S Y, Shiu W, et al. A clinical study of 407 cas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Hong Kong[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89, 17(3):515-530. (1) |
[2] | Parsons J T, Bova F J, Fitzgerald C R, et al. Severe sry-eye syndrome sollowing external beam irradiation[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4, 30(3):775-780.(1) |
[3] | 李晓峰,李淑艳,王君影,等. 鼻咽癌放射治疗剂量与眼角膜内皮细胞减少关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7):836-839.LI Xiaofeng, LI Shuyan, WANG Junying,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otherapy dose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loss[J]. Chin J Pract Ophthalmol, 2014, 32(7):836-839.(2) |
[4] | Kolhaas M, Stahlhut O, Tholuck J, et al. Changes in corneal thin kness and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after cataractex traction using phacoemulsification[J]. Ophthalmology, 1997, 94(7):515-518.(1) |
[5] | Alle D, Benitez del castillo Sanchez J M, Castillo A, et al. Endothlial damage with cataract surgery techniques[J]. J Ctaract Refract Surg, 1998, 24(6):7951-7955.(3) |
[6] | Leung S F, Tsao S Y, Teo P, et al. Cranial nerve involvement b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 Clin Oncol (R Coll Radiol), 1990, 2(3):138-141.(1) |
[7] | Kwok S K, Ho P C P, Leung S F, et al. Surgical result of radiation induced catarac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Dev Ophthalmol, 1994, 26(3):14-18.(1) |
[8] | Kwok S K, Leung S F, Ho P C P, et al. Neovascular glaucoma developing after uncomplicated cataract surgery for heavily irradiated eyes[J]. Ophthalmology, 1997, 104(7):1112-1115.(1) |
[9] | Shiu W C T, Leung T W T. Chemotherapy[M].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1: 13.(1) |
[10] | 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50.(1) |
[11] | Hall E J. Molecular biology inradiationtherapy: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recombinant technology on clinical practice[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4, 30(4):1019-10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