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空气质量下降,眼部接触粉尘和有害物质的概率增加,变应性结膜炎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配戴角膜接触镜、接受新兴眼部美容手术(如睫毛嫁接术、美瞳术、孕睫术等)以及使用眼部化妆品,是导致眼部过敏的重要原因[2]。我们对40例皮肤点刺试验为阳性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资料进行总结,研究了变应性结膜炎的常见变应原及其与变应性结膜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40例(80眼),其中男18例(45.0%),女22例(55.0%),13~60岁,平均33.6岁。患者均经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出至少一种变应原。
依据诊断标准[3],在相应的病史基础上:① 季节性变应性结膜炎(眼痒,眼红,双眼发病,有季节性);② 常年性变应性结膜炎(眼痒,眼红,双眼发病,无季节性);③ 春季角结膜炎(与个体特异反应性相关的一种慢性、双侧性结膜炎,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双眼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④ 特应性角膜炎(与个体特异皮肤炎症反应相关的一种慢性、双侧性角膜、睑缘受累的炎症,表现为结膜充血、睑结膜肥厚、受累的睑缘区睫毛脱失,常伴有眼睑周围皮肤湿疹样改变);⑤ 巨乳头性结膜炎(上眼睑结膜肥厚、充血,伴有较大乳头增生)。
1.2 方法与材料详细询问患者眼病史和全身病史,用裂隙灯进行眼前节检查,并对各项观察项目进行评价计分(表 1)。
皮肤点刺试验确定22类吸入性变应原:室内尘土、夏秋季花粉Ⅰ、多价真菌Ⅰ、大籽蒿、春季花粉Ⅰ、豚草、春季花粉Ⅱ、粉尘螨、多价真菌Ⅱ、多价真菌Ⅲ、春季花粉Ⅲ、夏秋季花粉Ⅱ、圆柏、蟑螂、枝孢芽枝菌、猫毛、白蜡树、地肤、臭椿、法国梧桐、葎草、互隔交链孢。全部抗原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提供。皮试浓度:葎草、豚草花粉为1:1 000,其余均为1:100。注射量:皮内注射变应原0.02~0.03 mL,15 min后观察速发反应,24 h后观察迟发反应。结果判断:皮试风团>0.5 cm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变应原阳性数量与症状体征的积分关系、合并其他变应性疾病与变应原阳性数量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性别变应原阳性数量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变应原种类及阳性率患者均检查出至少一种变应原阳性,其中室内尘土、夏秋季花粉Ⅰ、春季花粉Ⅱ各24例(60.0%),粉尘螨21例(52.5%),春季花粉Ⅲ16例(40.0%),白蜡树、地肤各14例(35.0%),春季花粉Ⅰ、多价真菌Ⅲ各11例(27.5%),蟑螂、臭椿各10例(25.0%),多价真菌Ⅰ、大籽蒿、圆柏、猫毛、法国梧桐各7例(17.5%),枝孢芽枝菌、葎草各4例(10.0%),多价真菌Ⅱ、夏秋季花粉Ⅰ、互隔交链孢各3例(7.5%),豚草2例(5.0%)。
2.2 症状体征积分与变应原数量的关系同一患者可以同时被多种变应原致敏,且瘙痒和球结膜充血评分随变应原阳性数量增加而增加(P≤0.05)(表 2)。
不同年龄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常见变应原的种类不同,<18岁组患者常见的变应原是室内尘土、夏秋季花粉Ⅰ、春季花粉Ⅱ,18~40组患者常见的变应原是室内尘土、春季花粉Ⅱ、夏秋季花粉Ⅰ,40~60岁组患者常见变应原为春季花粉Ⅱ、粉尘螨、室内尘土。随着患者年龄增大,检测出的变应原阳性数量轻微增加(P<0.05)。不同性别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常见变应原种类有差异,男性患者中常见的变应原是室内尘土、春季花粉Ⅱ、粉尘螨,女性患者中常见的变应原是夏秋季花粉Ⅰ、室内尘土、春季花粉Ⅱ。检测出的变应原阳性数量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
2.4 合并其他变应性疾病与变应原数量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显示,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常伴发其他变应性疾病,其中29例(72.5%)伴发变应性鼻炎,12例(30%)伴发变应性皮炎,5例(12.5%)伴发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哮喘和变应性皮炎的三组患者,变应原数量等级分布不同(P<0.05),随着变应原检出数量增多,合并变应性鼻炎、哮喘的风险增加。
3 讨论变应性结膜炎是一类常见的眼表变应性疾病,各国报道的发病率不一(6%~30%),平均约20%[4-5]。变应性结膜炎主要由Ⅰ及Ⅳ型超敏反应引起,除结膜受侵害外,有时也会侵犯角膜,最主要的症状是眼痒,常有结膜充血、水肿、乳头、滤泡等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研究[6]显示,变应性结膜炎患病率约占所有眼表过敏症的90%,我国变应性结膜炎患者主要是季节变应性结膜炎、常年变应性结膜炎和春季角结膜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变应性结膜炎的发生与环境和遗传等因素有关,并有多种变应原综合致敏的可能。本组患者均检测出变应原,常见的变应原为室内尘土、夏秋季花粉Ⅰ、春季花粉Ⅱ,且多种变应原阳性患者临床特征更突出,这与相关研究[7]一致。室内尘土是一种重要的变应原,本组患者中室内尘土致敏者占60%。花粉的传播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花粉播散季节应尽量减少外出,提前预防性用药可减轻临床症状。此外,空气污染、天气变化可能会加重变应性结膜炎患者症状[8]。
我们的研究显示,不同年龄组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变应原的检出率和种类不同,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变应原检出率增加。穆剑等[9]研究也发现不同年龄组的变应性结膜炎变应原分布不同,且螨虫是儿童是最常见变应原。
变应性结膜炎常合并其他变应性疾病,本组患者中有29例(72.5%)伴发变应性鼻炎,12例(30%)伴发变应性皮炎,5例(12.5%)伴发哮喘,且随着变应原检测阳性数量增加,合并其他变应性疾病风险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变应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均为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所致。变应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皮肤病、哮喘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是特应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之,准确掌握变应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详细地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是诊断变应性结膜炎不可缺少的手段。变应原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过敏高发季,有效针对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以及有效时机内使用药物,可有效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减少对机体损害。
[1] | Leonardi A, Castegnaro A, Valerio AL, et al. Epidemiology of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clinical appearance and treatment patterns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5, 15(5): 482–488. DOI:10.1097/ACI.0000000000000204 |
[2] | 张晓霞, 海鸥, 乔少谊, 等. 睫毛嫁接术致过敏性结膜炎16例[J]. 中国美容医学, 2007, 16(3): 405. |
[3] | 刘祖国, 肖启国. 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治[J]. 中华眼科杂志, 2004, 40(7): 500–502. |
[4] | Baig R, Ali AW, Ali T, et al. Epidemiology of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clinical appearance and treatment patterns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J Pak Med Assoc, 2010, 60(5): 371–373. |
[5] | Abelson MB, George MA, Garofalo C.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ocular allergic disorders[J]. Ann Allergy, 1993, 70(2): 95–105. |
[6] |
李莹, 张潇, 吕岚, 等.
过敏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及奥洛他定滴眼液开放性多中心治疗的初步效果[J]. 眼科, 2008, 17(3): 166–170.
LI Ying, ZHANG Xiao, LÜ Lan, 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of olopatadine hydrochloride in treating allergic conjunctivitis:a multicentral open trial[J]. Ophthalmol Chin, 2008, 17(3): 166–170. |
[7] |
田桂花.
季节过敏性和常年过敏性结膜炎的变应原检测及治疗[J]. 临床眼科杂志, 2008, 16: 345–346.
TIAN Guihua. Th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season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and perenni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J]. J Clin Ophthalmol, 2008, 16: 345–346. DOI:10.3969/j.issn.1006-8422.2008.04.021 |
[8] | Hong J, Zhong T, Li H, et al. Ambient air pollution, weather changes, and outpatient visits for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a retrospective registry study[J]. Sci Rep, 2016, 4(1): 2385–2388. |
[9] |
穆剑, 王梅, 胡玉新, 等.
不同年龄过敏性结膜炎变应原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 18(5): 359–366.
MU Jian, WANG Mei, HU Yuxin, et al. The allergen of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in different age[J]. Lingnan J Emer Med, 2013, 18(5): 359–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