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8, Vol. 32 Issue (3): 27-3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56
0

引用本文 

李莹. 慢性鼻窦炎的辨证论治[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8, 32(3): 27-30.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56.
LI Ying.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ronic sinusitis[J].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Ophthalmolog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2018, 32(3): 27-3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56.

第一作者

李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及郑州市医疗事故专家鉴定组专家、河南省医疗保险基本用药评审专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干部保健特聘专家。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业学术著作7部,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部和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5项。

通讯作者

李莹。E-mail: qqyy715@sina.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12-06
修回日期:2018-01-20
慢性鼻窦炎的辨证论治
李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收稿日期:2017-12-06;修回日期:2018-01-20
第一作者:李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及郑州市医疗事故专家鉴定组专家、河南省医疗保险基本用药评审专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干部保健特聘专家。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业学术著作7部,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部和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5项.
通讯作者:李莹。E-mail: qqyy715@sina.com
摘要:综合论述了中医对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显示了中医药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指导下,以内治、外治、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对慢性鼻窦炎进行“同病异治”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了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不足及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鼻窦炎,慢性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ronic sinusitis
LI Ying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n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sinusiti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cept of holism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its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n treating sinusitis by using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same disease" were highlighted, and the shortcomings and some remaining problems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Sinusitis, chron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慢性鼻窦炎属于中医学“鼻渊”的范畴。在中医学,鼻渊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鼻塞声重,头痛头昏,嗅觉减退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本病与西医学的鼻窦炎症性疾病类同[1]

“鼻渊”在古代文献中又有“脑漏”、“脑渗”、“控脑砂”等别称,均是以其证候特征而命名。关于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之《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寥寥数语,言简意赅地指出了鼻渊的典型症状,亦明确了鼻渊的病因和病位。而《黄帝内经》认为脑渗为涕,故历代医家对鼻流浊涕,经久不愈者,皆认为与脑有关,并以脑漏等命名之。如《疡科心得集·卷上》曰:“鼻渊者,鼻流浊涕不止,或黄或白,或带血如脓状,久而不愈,即名脑漏。”此与西医学之真菌性鼻窦炎类似。而《外科大成·卷三》则曰:“鼻渊而兼脑痛者,名控脑砂。”进一步指出了鼻渊伴有头痛者称控脑砂。历代病名虽有所不同,但均明确指出了浊涕长流之鼻渊主证。

中医药治疗慢鼻渊(即慢性鼻窦炎)集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推拿、按摩、导引于一体,临证可根据患者的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脏腑偏颇依据“同病异治”之则或多法联合、或一法独用,总以切中病机、方证相宜为准。

1 中医对鼻渊发病机制的认识

明代以前医家因受《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论述的影响,认为鼻渊多由胆热所致。明清时期医家逐渐认识到鼻渊经久不愈者非只胆热一因,脏腑功能失调及气血瘀阻等均能致病。如《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证》说本病“新病者多由火热,久病者未必尽为热症,此当审查治之”。《冯氏锦囊秘录》曰:“若乎人而多涕,或黄或白或带血如脓者,皆肾虚所致,不可过用凉药。”《医彻·鼻渊》:“形寒饮冷则伤肺.....皆由渗开脑户。”《古今医统·鼻门》云:“邪乘太阴,其气壅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得宣调。”上述文献,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鼻渊不独胆热,亦有肺、脾、肾三脏虚寒。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脾主升清统血、运化水谷;肾寓元阴元阳、主水纳气。三脏功能失调,则导致肺失宣降,清窍不利,脾失健运,湿浊滞窍、肾阳亏损,窦窍失温而气郁、湿滞、阳虚故现鼻塞、流涕、嗅迟、头昏之鼻渊诸症。而清朝王清任所著之《医林改错》更云,出气臭是因“血府血瘀,血管血必瘀,气管与血管相连,出气安得不臭”,明确指出了气血瘀阻所致的鼻气腥臭,此与慢性鼻窦炎鼻内有异味甚似。

综上所述,古代医家辨治慢性鼻窦炎,多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气血瘀阻入手。而现代医家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亦进行了积极地探讨,郭兆刚[2]认为,本病始于邪,成于热,酿脓涕,久致虚,兼痰瘀,病变的中心环节是病邪伏于窦腔深处,灼蚀肌膜,化腐成脓。徐凤山等[3]认为,本病虽为鼻部疾患,但其临床表现和病机实际上是经络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上下升降不利。徐轩[4]认为鼻渊乃肺脾气虚,鼻失温养,浊积鼻窍不化所致。与古代医家认识甚是契合。而古今医家对鼻渊病发之论述俯拾皆是,均未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气血瘀阻之左右。

2 中医药治疗鼻渊的优势 2.1 以整体观念指导鼻渊的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之精髓。它强调了脏腑和经络在生理上互相配合以行气血、调阴阳,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在病理与疾病的发生方面亦相互影响,相互为病。因此,中医治疗鼻渊时,采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方法,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从调节引发鼻渊的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入手,去其有余,补其不足,在治疗鼻渊症状的同时,亦改变了鼻渊发病的基础,达到了“治病求本”、既病防变和善后防发的目的。

2.2 “同病异治”指导鼻渊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患者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及所表现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同,即“证异治亦异”。临证辨治鼻渊亦然。虽同罹鼻渊之疾,在南方潮湿之地及北方风燥之处,症状不尽相同,加之患者自身的饮食偏好及生活起居不同,处方用药亦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证候而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鼻渊的个体化、特色化的精准治疗优势。

3 中医药治疗鼻渊的具体方法 3.1 辨证论治

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和其他临床相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判断疾病属于何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药。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根本手段,两者不可或缺。

中医在临证辨治慢鼻渊时,同样要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王永钦[5]在《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中将慢鼻渊分为七型:①痰浊阻肺型,治以化痰除浊、宣肺通窍,方用二陈汤合苍耳子散加减;②肺经蕴热型,治以清宣肺热、除涕通窍,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③肺虚邪滞型,治以补益肺气、祛邪通窍,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④脾虚湿滞型,治以健脾益气、祛湿通窍,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⑤肾阳虚弱型,治以温补肾阳、散寒通窍,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⑥气血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窍除渊,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⑦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降火止渊,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虽然此种分型方法已基本涵盖了临床诊治鼻渊的常见辨证分型及理、法、方、药,但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素有“三因制宜”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基本原则,因此,许多医师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提出了不同的辨证分型及论治。

柴峰[6]认为,虽然临床慢鼻渊多从虚从寒论治,但其认为慢鼻渊属实属热者居多,并将慢鼻渊分为五型:①肺经蕴热、上蒸鼻窦,治以清宣肺热、解毒除渊,方用黄芩汤加减;②湿热内蕴、痹阻鼻窦,治以清热化湿、蠲痹除渊,方用蠲痹通窍汤加减;③邪毒滞留、淤阻鼻窦,治以活血化瘀、行滞散结,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④肝肾虚损、虚火滞鼻,治以滋补肝肾、降火止渊,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⑤脾气虚弱、湿热内蕴,治以健脾升清、兼化湿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王宇峰[7]认为,慢鼻渊因阳气虚弱,寒邪凝滞窦窍而发病,治以温阳散寒的阳和汤加减。何宗德认为,慢鼻渊属于风寒湿邪侵袭鼻窍,鼻部血脉不畅,窦窍痹阻而致的痹痛,故以具祛风散寒、除湿通窍之功的自拟方治之,此论颇具新意[8]。邱美和[9]提出了慢鼻渊从痈论治的新观点,将慢鼻渊按病邪变化特点分为三期:初期为外邪侵袭为主,治以消法;中期以火毒炽盛,湿热内阻,痰瘀互结,灼腐成脓为主,治以透托,具体针对热、湿、痰、瘀四方面佐以升清降浊;末期以邪去正伤和正虚邪阻为主,治以补养,同时不忽视祛邪,以泻实补虚而达邪去正安之目的。

3.2 经方治疗

经方是古代医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出,并经历代医家不断验证确有良效并流传至今且仍在临床使用的方剂。例如《圣济总录·卷六》提出防风汤治疗鼻渊。《丹溪心法·卷四》提出治鼻渊用南星、半夏、苍术、白芷、神曲、黄芩、辛夷、荆芥等药以辛散通窍,止涕除渊。《景岳全书·卷二十七》提出,对“鼻渊日久”出现的“头脑隐痛”“脑运不健”等证,当用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之类。明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针对风寒侵袭郁而化热创立了奇授藿香丸配合补中益气汤。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具有健脾益气、清利湿浊功用的参苓白术散,对于脾虚湿滞、困结窦窍、清窍失用所致的鼻渊疗效甚佳。而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的苍耳子散,则是历代医家治疗鼻渊的常用方且沿用至今,临床应用收效显著。

3.3 自拟方治疗

现代医家根据古医籍的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及临床观察,摸索并总结出治疗慢鼻渊的专方、经验方,历经临床验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耿鉴庭将慢鼻渊分为寒、脓、虚3型,分别给予辛温墺鼻汤(辛夷、白芷、细辛、藁本、川芎、檀香、鲜松针等)、排脓清窦汤(苍耳子、黄芩、银花叶、七叶一枝花、天花粉、浙贝母、桔梗、甘草等)、药粉(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薏苡仁、冬瓜子等)治之,临床疗效颇佳[10]。国家名老中医朱祥成针对邪毒留滞、正虚邪盛之慢鼻渊,自拟黄芪内托解毒散(生黄芪、白芷、桔梗、生甘草、桑白皮、茜草、忍冬藤、连翘、鱼腥草、黄芩、苍耳子、辛夷、广藿香、丝瓜络、石菖蒲、茯苓、生薏苡仁)以益气健脾,散邪通窍[11]。陈小宁对于气虚型慢鼻渊自拟益气升清方(黄芪、白术、防风、白芍、桂枝、辛夷、白芷、川芎、细辛、太子参、甘草)治之[12]。而孔祥勇等[13]认为,慢鼻渊缠绵难愈,气虚是其基本病因,并依叶天士所云“最虚之处,便是容邪处”之说,针对慢鼻渊正虚邪陷、壅遏气血、腐肉成脓的病机,临证从内痈论治慢鼻渊,颇有新意,其自拟益气清热排脓汤(黄芪、当归、丹皮、赤芍、苍耳子、辛夷、白芷、金银花、连翘、黄芩、穿山甲、皂角刺、甘草),可奏益气扶正、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之攻,临证收效显著。

杨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治疗慢性鼻窦炎的30个效方从分类、证治用药及应用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单味药中,最常用的疏风通窍药有辛夷、白芷、苍耳子、防风、菊花等;常用清热药有黄芩、鱼腥草、败酱草、石膏等;常用除湿药有藿香、泽泻、木通、茯苓等;补气药则常用黄芪、白术、党参、炙甘草等[14]。临床可根据四诊所得,异法方宜,辨证用之。

3.4 中成药治疗

因于慢鼻渊病情缠绵、难取速效之特点,为了方便患者服药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近年来,治疗鼻窦炎的中成药应运而生,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毛承深等[15]用辛夷、苍耳子、黄芪、柴胡、黄芩、白芷等制成的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66例,总有效率93.9%。凌玲等[16]用以鹅不食草、羊耳草、凤香果、鱼腥草、大蓟、漆姑草、绣线菊等中草药加工提炼制成的鼻康片治疗慢性鼻窦炎40例,总有效率为82.5%。充分体现了中成药治疗鼻窦炎简、便、验、廉的优势。

3.5 中医外治及传统疗法

鼻居头面,沟通内外,外用药物及治疗,直接作用于鼻部,可迅速消除或缓解慢鼻渊的症状,既可增强内治药物的作用,亦能为内治法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因此,在慢鼻渊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中药粉剂及药包的吹鼻法、塞鼻法及药烟的吸入法和中药鼻炎口罩;中药水剂或油剂及膏剂的滴鼻法、涂鼻法;中药制剂的超声雾化、鼻窦灌洗、中药置换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高瑞斌[17]运用苍耳子、辛夷花等中药煎剂进行置换,临床有效率92%。彭序明[18]则将中药汤剂放入超声雾化剂中进行雾化吸入,既安全又便于操作,有效率为91.4%。

古代医家从整体观念出发,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之说,在处理官窍疾病时,注重调整整体生理机能的失调,创制出许多中医的特色传统疗法运用于临床,如针刺类的体针、耳针、头皮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等;灸法类的直接灸、隔姜间接灸、艾卷灸、温针灸、天灸及拔罐、按摩和导引疗法等, 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较好的临床疗效。汪永胜[19]治疗鼻窦炎用透印堂,进针3~3.5寸,留针12~24 h,并用艾条灸针柄,配攒竹、迎香、四白等穴位,隔日治疗一次,有效率100%。郭强中[20]在艾绒中加入防风、苍耳子、木香等药物通过辨证取穴进行局部灸治,有效率82%。而从整体观念出发,围绕着慢鼻渊的发病机制辨证、“同病异治”的选用中医外治和传统疗法,可取得个体化、特色化精准治疗慢鼻渊的效果。

4 小结

有着悠久历史、丰富经验的中医药基于整体观念指导下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慢鼻渊,本着“三因制宜”、“同病异治”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多途径、多部位、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集内治、外治、针灸、推拿、按摩为一体的治疗方法,全面体现了现今临床治疗疾病提倡的特色化、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理念。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除可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亦可贯穿在鼻内镜手术前以利湿除涕、散结消肿而减少手术创伤,术后祛瘀生新、益养鼻膜以缩短窦窍康复进程,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临床效果彰然。

纵观慢鼻渊文献,临床经验介绍居多,但因缺乏统一的、准确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客观监测指标及对照组不足,可重复性略低,影响了对疗效的客观评价,降低了国内外权威指南的推荐度及临床的认可度,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医药治疗慢鼻渊的推广使用。同时,因中药药理研究多处于单味药研究阶段,复方研究几近空白,导致临床中成药使用时脱离了辨证施治理论指导,只单纯地中药西用,方不对证,以致疗效欠佳。因此,规范和统一慢鼻渊的诊断和疗效标准,并基于标准化的、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多地域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对其疗效作进一步探讨已成未来重点。而中医外治及针灸等特色疗法若能进一步研发出便于临床掌握使用的仪器(如穴位导航治疗仪)以弥补其专业操作性太强,不便于临床广泛使用的桎梏,则会进一步光大慢鼻渊的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士贞.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 2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130.
[2] 郭兆刚. 鼻窦炎治疗三法探讨[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 23(2): 35–37.
GUO Zhaogang. Three ways of Treating nasosinusitis[J]. J Yunnan College Trad Chin Med, 2000, 23(2): 35–37.
[3] 徐凤山, 刘忠钰, 张玉亮. 荔花鼻窦炎片治疗鼻窦炎3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 22(4): 56–57.
[4] 徐轩. 补中益气汤加减在耳鼻喉科的应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 14(4): 238–239.
[5] 王永钦.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487-489.
[6] 柴峰. 慢鼻渊的辨证论治[J]. 四川中医, 2003, 21(10): 6–7. DOI:10.3969/j.issn.1000-3649.2003.10.004
[7] 王宇峰. 苍鹿止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56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0, 15(1): 24.
[8] 忻耀杰, 李春芳. 何宗德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03, 30(9): 766.
[9] 邱美和. 鼻窦炎从痈论治[J]. 新中医, 1993, 25(9): 13–14.
[10] 耿引循. 耿鉴庭先生治疗鼻病十二法[J]. 江苏中医, 2000, 21(8): 42–44.
[11] 张爱春. 朱祥成教授治疗虚证鼻渊临床经验[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1(7): 449–450.
[12] 陈敏. 陈小宁教授治疗鼻渊临床经验[J]. 四川中医, 2012, 30(8): 10–11.
[13] 孔祥勇, 孔庆华, 孙云廷. 从内痈论治慢性鼻窦炎初探[J].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5): 1213.
[14] 杨宇. 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复方分析和证治规律研究[J]. 河北中医, 2007, 29(2): 175–177.
[15] 毛承深, 臧秀琴, 王金芳. 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66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 9(6): 296.
[16] 凌玲, 徐盈盈, 袁军. 鼻康片治疗慢性鼻窦炎40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6(4): 168–169.
[17] 高瑞斌. 置换疗法"中药煎剂"治疗慢性化脓性副鼻窦炎50例疗效报告[J]. 河北中医, 1986(1): 19–20.
[18] 彭序明, 郑淑蓉. 鼻窦炎合剂超声雾化治疗慢性鼻窦炎35例[J].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11(8): 467.
[19] 汪永胜. 透刺疗法治疗副鼻窦炎60例[J]. 上海针灸杂志, 1995, 14(6): 261.
[20] 郭强中. 雷火灸治疗鼻窦炎[J]. 新中医, 2011, 3(43): 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