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5-20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实践述评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实践专题笔谈
    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李华斌, 赖玉婷
    2018, 32(3):  4-9.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8.004
    摘要 ( 1735 )   HTML ( )   PDF (739KB) ( 9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多因素疾病。根据患者症状、鼻内镜检查以及鼻窦CT扫描,CRS的诊断比较明确,但其病理机制却较复杂,治疗方式的选择也不完全一样。临床上应该更多地考虑内在的病理机制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鼻窦炎分型研究进展
    娄鸿飞,王成硕
    2018, 32(3):  10-13.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8.008
    摘要 ( 1754 )   HTML ( )   PDF (589KB) ( 79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由不同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不同预后的鼻窦炎症组成的异质性疾病谱,分为不同的表型和内在型。CRS是鼻科临床诊疗的难治性疾病,在对本地区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和内在型分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分型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诊疗策略,这是精准医疗观念指引下的CRS临床诊疗发展方向。
    慢性鼻-鼻窦炎的内在型:从基础到临床
    张桂敏,林鹏
    2018, 32(3):  14-17.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54
    摘要 ( 1711 )   HTML ( )   PDF (637KB) ( 5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多因素作用下鼻及鼻窦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具有高度异质性,病理机制非常复杂,临床表现型相同,其内在型和预后可能不同。CRS内在型是对不同个体CRS发病内在本质的研究,是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疾病的发病本质,随着CRS内在型研究的不断深入,期望能找到某些特定的分子标志物,以这些分子标志物为靶标实现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浅谈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治疗
    陈鸣,俞雪飞
    2018, 32(3):  18-22.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8.007
    摘要 ( 1711 )   HTML ( )   PDF (659KB) ( 6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是两种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存在着某些内在联系以及类似炎症机制。有必要完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术前变态反应检查以及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环境和食物)、免疫治疗、鼻腔冲洗、鼻用糖皮质激素、针对鼻窦病原体的抗菌药物、抗变态反应(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和抗胃食管反流。此外,维生素D诱导细胞分化、参加免疫调节和调节内分泌系统也在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的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免疫治疗现状
    覃纲,梁灼萍
    2018, 32(3):  23-26.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8.006
    摘要 ( 1608 )   HTML ( )   PDF (627KB) ( 46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是一种真菌作为抗原接触特应性个体鼻黏膜后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AFRS发病率较高,手术和术后药物治疗均容易复发,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作为AFRS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FRS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的需要量,且无需反复施行手术,其临床效果是肯定的。但由于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该治疗方法仍有争议,还有待于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慢性鼻窦炎的辨证论治
    李莹
    2018, 32(3):  27-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56
    摘要 ( 1834 )   HTML ( )   PDF (620KB) ( 6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论述了中医对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显示了中医药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指导下,以内治、外治、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对慢性鼻窦炎进行“同病异治”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了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不足及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实践论著
    100例尸头额隐窝气房正常变异及额窦引流通道分析方法
    吴彦桥,郑伟明,李九胜
    2018, 32(3):  31-36.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8.005
    摘要 ( 1611 )   HTML ( )   PDF (877KB) ( 50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国人额隐窝气房变异种类及额窦引流通道类型,指导鼻科医生安全开放额窦。 方法 100例尸头标本行解剖前薄层轴位CT扫描,按照额隐窝气房分类及“搭积木”式额窦引流通道分析方法,分析额窦引流通道,并通过解剖得以证实。 结果 中国人额隐窝气房发育变异较大,包括前方外侧的鼻丘气房、鼻丘上气房、鼻丘上额气房;内侧的额窦间隔气房;后方的筛泡、筛泡上气房、筛泡上额气房;100例标本中,鼻丘气房发生率95%;鼻丘上气房发生率为32%;鼻丘上额气房发生率为19%;筛泡上气房发生率为53.5%;筛泡上额气房(额泡气房)发生率为22%;额窦间隔发生率为23.5%;额窦引流通道形式有多种,按出现情况,从多到少为:前内侧型(右侧34例,左侧35例);前方型(右侧18例,左侧17例);内侧型(右侧14例,左侧13例);前外侧型(右侧10例,左侧10例);后方型(右侧6例,左侧7例);外侧型(右侧6例,左侧5例);直接型(右侧3例,左侧5例);后内侧型(右侧3例,左侧4例);夹缝型(右侧2例,左侧0例);后外侧型(双侧均有1例)。 结论 采用额隐窝气房分类法,按照“搭积木”方式分析额窦引流通道,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可以帮助鼻科医生术前了解额窦引流通道形式,术中安全、彻底开放额窦。
    ·论著·
    IL-31、IL-33及其受体ST2在难治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俐悦,刘金兰,姚东方,李杰恩
    2018, 32(3):  37-4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430
    摘要 ( 1279 )   HTML ( )   PDF (5731KB) ( 3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IL-31、IL-33及其受体ST2在难治性鼻-鼻窦炎(R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R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研究设立难治组、初治组及对照组。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组织形态和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数(EO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31、IL-33及ST2蛋白的相对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mRNA水平检测IL-31、IL-33及ST2蛋白的表达;外周血检测血清总IgE的表达水平。 结果 (1) 难治组、初治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难治组高于初治组;(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IL-31、IL-33在难治组、初治组及对照组均有表达,难治组、初治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难治组高于初治组。ST2表达量难治组、初治组均高于对照组,但难治组与初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在mRNA表达水平上, IL-31、IL-33在难治组及初治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难治组高于初治组;ST2表达量难治组、初治组均高于对照组,但难治组与初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外周血总IgE值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L-31、IL-33及其受体ST2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尤其在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能在难治性鼻-鼻窦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p-ERK2及ERK2在鼻息肉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李宏梅,王兰,高照慧,王莹,薛金梅
    2018, 32(3):  42-4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522
    摘要 ( 1354 )   HTML ( )   PDF (7378KB) ( 20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p-ERK2)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在鼻息肉(NP)组织的定位及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ERK2/ERK2在NP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及蛋白免疫印记技术(WB)检测p-ERK2/ERK2在NP及正常鼻黏膜组织的定位及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结果 NP:p-ERK2主要表达在增生的上皮细胞、炎症细胞以及腺上皮细胞,主要位于胞核;ERK2主要表达在腺上皮细胞、炎症细胞,主要位于胞质。正常鼻黏膜组织:p-ERK2主要表达在炎症细胞、腺上皮细胞,主要位于胞核;ERK2主要位于炎症细胞,主要位于胞质。荧光强度值:p-ERK2在NP和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ERK2在NP和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WB灰度值:p-ERK2在NP和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ERK2在NP和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p-ERK2在N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而ERK2与NP的发生可能无关。ERK2在NP组及正常鼻黏膜组织均表达,提示ERK2可能参与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
    BRF2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甘彬,张永举,许安廷
    2018, 32(3):  47-5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068
    摘要 ( 1133 )   HTML ( )   PDF (5766KB) ( 28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BRF2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至2017年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手术标本37例及单纯鼻中隔偏曲手术标本18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RF2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脂多糖(LPS)刺激体外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后,采用免疫荧光检测BRF2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RF2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在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BRF2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表达量上调并在胞浆中的分布增多;在体外,LPS刺激可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中BRF2表达上调并在胞浆中的分布增多,并发现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表达上升。 结论 BRF2可能介导了内质网应激,从而参与了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过程。
    不同分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变态反应临床差异性分析
    张劼,龚齐
    2018, 32(3):  54-5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422
    摘要 ( 1705 )   HTML ( )   PDF (405KB) ( 4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变态反应临床差异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R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及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分析其与CRS起病联系情况。 结果 150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显示45例为中性粒细胞型,105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高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分型和免疫病理的分型在两种不同浸润型患者内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RS病理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与其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有关,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呈现为一致性。
    布地奈德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对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IL-6、IL-8、TNF-α的影响
    郑雅霓, 刘鹤, 马亮, 张明生, 孙中武
    2018, 32(3):  58-6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455
    摘要 ( 2648 )   HTML ( )   PDF (459KB) ( 4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对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8例CRS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观察组在生理盐水中加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IL-6、IL-8、TNF-α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患侧鼻腔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60/64),与对照组71.88%(46/64)相比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两组患侧鼻腔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鼻腔分泌物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CRS可显著缓解鼻腔炎症反应,改善鼻腔充血、肿胀等症状,疗效确切。
    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ECP、EGF、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炜,曾昱菡,余先崧
    2018, 32(3):  63-6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547
    摘要 ( 1705 )   HTML ( )   PDF (447KB) ( 2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慢性鼻窦炎(CRS)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ESS)前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它们在术腔创伤愈合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行ESS的163例CRS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周行鼻内镜检查并采集鼻腔分泌物,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鼻腔分泌物中ECP、EGF、IL-6的浓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前ECP、EGF、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1周ECP、EGF、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P<0.05)。术后6周ECP、EGF、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P<0.05)。术后12周ECP、EGF、IL-6含量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6周(P<0.05),显著高于术后1周(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ECP、EGF、IL-6含量影响术后6周和术后12周患者术腔创伤愈合情况(P<0.05)。 结论 CRS鼻息肉患者术前ECP、EEG、IL-6含量显著升高,且在术后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术后上皮修复过程可能有相关性,术前ECP、EEG、IL-6含量是影响鼻黏膜术后上皮修复的指标。
    患者管理方式对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疗效的影响
    吴湘萍
    2018, 32(3):  68-7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044
    摘要 ( 1529 )   HTML ( )   PDF (431KB) ( 2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管理方式对接受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SLIT)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1年后的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以探寻一种较好的患者管理方法确保患者完成标准疗程及获得更好的疗效。 方法 180例接受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自媒体管理组(A组 90 例)和电话管理组(B组 90例)。A组建立医患微信和(或)QQ群,并成立由课题组专职医生任组长的自媒体管理小组,制订每个月的健康教育计划、每周向群内发送3次以上SLIT相关知识、及时评估患者报告结果。B组进行现场示范和教育,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电话随访一次并进行相应的指导教育。统计分析治疗1年后两组的依从性及疗效情况。 结果 治疗1年内,A组脱落率为13.3%(12/90),B组脱落率为32.2%(29/9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8,P=0.003)。A、B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效15 例(16.67%),好转49例(54.44%),无效26 例(28.89%),总有效率为71.11%。B组显效13 例(14.44%),好转26例(28.89%),无效51 例(56.67%),总有效率为43.33%。 结论 自媒体管理有助于提高AR患者接受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特别是在长期治疗中更有优势。
    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
    王磊, 袁英, 于学民, 韩玉娥, 王宁, 李晓, 李泽晶, 李龙
    2018, 32(3):  73-7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390
    摘要 ( 2722 )   HTML ( )   PDF (735KB) ( 5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因鼻中隔偏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9例,随机分成填塞组与缝合组。填塞组于术后用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缝合组于术后行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不进行鼻腔填塞。术后对两组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的VAS评分,观察术后鼻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 结果 术后48 h内填塞组患者鼻部疼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等方面VAS评分明显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鼻塞VAS评分、鼻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能明显减轻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的痛苦,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鼻腔嗅裂区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的CT影像表现
    于倩倩,关鸽,张念凯,李娜,温君凤,刘婷婷,连媛媛
    2018, 32(3):  76-8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355
    摘要 ( 1648 )   HTML ( )   PDF (4214KB) ( 3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腔嗅裂区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的特征性CT影像表现及其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CT表现上的区别。 方法 (1)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双侧嗅裂区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的CT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点。(2) 分别测量17例错构瘤患者、36例鼻息肉患者和41例正常人在轴位和冠状位CT上的嗅裂区的宽度和鼻腔总宽度,计算嗅裂宽度和鼻腔宽度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错构瘤患者的CT层面上显示嗅裂区有与脑灰质呈等密度的软组织影,嗅裂宽度增大。嗅裂宽度的中位数,在轴位和冠状位CT上分别是,错构瘤组11.5 mm和11.8 mm,鼻息肉组7.5 mm和7.8 mm,对照组5.4 mm和5.4 mm。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 0.001)。鼻腔的总宽度在各组中及两个扫描方位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嗅裂宽度和鼻腔宽度比值的中位数,在轴位和冠状位CT上分别是,错构瘤组45.5%和43.5%,鼻息肉组30.0%和30.0%,对照组为22.0%和21.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 0.001)。 结论 错构瘤组CT扫描下的嗅裂宽度及嗅裂宽度和鼻腔总宽度的比值较正常组和鼻息肉组显著增加。嗅裂膨胀性增宽是提示错构瘤的特征性征象之一,其可以作为错构瘤与鼻息肉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双侧对称增宽更有诊断价值,双侧嗅裂宽度大于10 mm应高度怀疑有错构瘤的可能性。
    小儿喉腔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的方法及意义
    徐宏鸣,顾美珍,陈芳,蒋钰钢,李晓艳
    2018, 32(3):  82-8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329
    摘要 ( 1008 )   HTML ( )   PDF (3961KB) ( 34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预测评估小儿喉腔手术术后喉腔形态和生理功能,基于CT图像构建小儿喉腔有限元模型。 方法 用MIMICS软件对2014年8月12日、2014年10月8日和2015年10月15日住院治疗的甲状舌管囊肿患儿2例和梨状窝瘘患儿1例CT扫描得到的Dicom图像处理,以材料灰度阈值区分不同的组织结构,采用可视化处理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网格进行划分。 结果 实验应用有限元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儿童喉腔形态特征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临床医师的辨认与比较,该模型同喉镜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 结论 该模型形态较逼真,可用于后续模拟儿童喉腔手术、评估手术预后的研究。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鄢慧琴,王豪
    2018, 32(3):  86-8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384
    摘要 ( 1321 )   HTML ( )   PDF (361KB) ( 29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难治性BPPV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相关因素、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结果 13例难治性BPPV中,头部外伤为最常见因素,离地性水平半规管BPPV为最常见类型。根据病因积极治疗伴随疾病,正确手法复位治疗,联合Brandt-Daroff康复训练,11例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2例无效;1例后半规管、1例水平半规管BPPV,至他院行半规管堵塞术手术治疗,术后效果好。 结论 难治性BPPV可能与头部外伤及突发性聋等疾病相关,首先需根据病因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同时采用正确的手法复位治疗,并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疗效好,无效者行半规管堵塞术效果好。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长期疗效
    何丽,马鲁新,赵博军,曹素燕,王玉梅
    2018, 32(3):  89-9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544
    摘要 ( 2042 )   HTML ( )   PDF (347KB) ( 70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观察其长期疗效。 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区眼科收治的AACE患者11例,根据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分别采取配戴三棱镜或手术的治疗方法,对其治疗后复视、眼位、眼球运动及双眼视功能的长期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 观察6个月以上,配戴三棱镜患者戴镜后复视消失,双眼视功能恢复正常;手术患者术后复视消失,眼位正位,眼球运动未出现非共同性,双眼视功能提高。 结论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根据其临床特点、斜视度大小、复视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配戴三棱镜及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长期效果。
    热脉动系统对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观察
    李上,张薇,卢红双,臧云晓,董宏伟,郭纯刚,潘志强,接英
    2018, 32(3):  91-9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495
    摘要 ( 1662 )   HTML ( )   PDF (458KB) ( 3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热脉动系统LipiFlow对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患者治疗并随访6个月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北京佑安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LipiFlow治疗的15例(30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受试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SPEED问卷,不完全眨眼比率(PB),脂质层厚度(LLT),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量(SIt)和睑板腺开口油脂分泌情况(MGYLS)。 结果 SPEED问卷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为10.20±3.57和9.87±3.68,与治疗前的12.13±2.42相比降低。PB比率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为60%和62.45%,与治疗前的72.24%相比下降。LLT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71.70±21.23)nm,(72.03±20.52)nm和(74.60±20.07)nm。TBUT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5.37±2.19)s,(6.33±2.34)s和(6.40±2.50)s。 SIt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5.30±4.41)mm,(5.93±4.51)mm和(7.43±7.26)mm。MGYLS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3.50±2.11,4.23±1.99和3.83±1.97。LLT,TBUT,SIt和MGYLS三个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热脉动系统可以减轻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主观症状,同时改善不完全眨眼的比率,可以巩固治疗效果长达6个月。
    ·综述·
    母亲过敏和环境暴露对免疫成熟的影响
    梁峥琰, 邓玉琴, 陶泽璋
    2018, 32(3):  96-10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363
    摘要 ( 1074 )   HTML ( )   PDF (522KB) ( 27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母亲过敏和环境暴露对免疫成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出生前后是免疫成熟的关键时期,过敏母亲后代脐带血中免疫成分发生改变,其具体机制尚在研究之中。同时,母亲环境暴露可能对胎儿免疫功能产生长久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该综述总结了近些年出现的暴露因素及其对免疫成熟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
    孙海波教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经验
    曲中源,曲汝鹏,王爱平,冷辉,石磊,孙海波
    2018, 32(3):  105-10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055
    摘要 ( 1585 )   HTML ( )   PDF (374KB) ( 3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孙海波教授认为本病为“气失宣和、窍道闭阻”所致,临证重视局部四诊辨证,治以“升清荡浊、调肝理脾、宣通肺气”之法。
    ·短篇论著·
    鼻内镜下口-鼻联合入路切除鼻底累及硬腭巨大肿瘤两例
    刘婷婷,王学海,蔡晓岚,田泽静,张立强,李学忠
    2018, 32(3):  108-11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333
    摘要 ( 1363 )   HTML ( )   PDF (3092KB) ( 3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鳃裂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蓝云英,阳宇,李鸿
    2018, 32(3):  112-1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417
    摘要 ( 1296 )   HTML ( )   PDF (3568KB) ( 3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术分享·
    喉室及声门下联合入路喉部分切除术
    钱晔,魏东敏,李文明,雷大鹏,潘新良
    2018, 32(3):  115-1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062
    摘要 ( 1108 )   HTML ( )   PDF (1371KB) ( 2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继续教育·
    提升眼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学习有效性探讨
    接英,臧云晓
    2018, 32(3):  116-11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501
    摘要 ( 1219 )   HTML ( )   PDF (321KB) ( 2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指出目前眼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程学习方法的局限性,探讨其相应对策及评价标准,以提高理论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