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烟台毓璜顶医院,头颈影像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
3. 烟台毓璜顶医院,放疗科, 山东 烟台 264000
2. Department of Head and Neck Radiology, Yantai 264000, Shandong, China ;
3.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Yantai 264000, Shandong, China
下咽癌包括梨状窝癌、环后癌、下咽后壁癌,其中梨状窝癌发病率最高,约占70%以上[1]。梨状窝癌位置隐蔽,不易早期发现,且与喉部关系密切,易侵犯喉部结构,对于术中能否保留及如何保留喉功能一直存在争议[2]。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措施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对下咽癌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保留喉功能梨状窝癌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功能重建等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02例中,男101例,女1例;36~74岁,中位年龄54.6岁;所有病例术前活检证实为鳞状细胞癌;按2002年UICC分期:Ⅰ期(T1N0 )9例,Ⅱ期(T2N0 )11例,Ⅲ期47例(T1N1 9例,T2N1 12例,T3N0 16例,T3N1 10例),Ⅳ期35例(T2N2 3例,T3N2 5例,T4N0 8例,T4N1 13例,T4N2 5例,T4N3 1例)。治疗前均行电子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颈部强化CT检查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病变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伴有食管 上段和中段癌各1例,伴有食管下段癌2例;67例同时行强化MRI检查,25例还行咽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内镜检查,53例术前行全身PET-CT扫描,未见远处转移。
1.2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梨状窝癌切除和喉功能重建术。 根据病变范围、影像学检查和术前评估,选择皮肤切口和手术入路,并依据超声、CT、MRI、PET-CT等检查结果,对所有病例施行择区、改良根治性或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17例行双侧颈淋巴清扫。5例合并食管黏膜病变者同时实行胃镜下切除;4例合并食管鳞状细胞癌者,2例同时行胸部食管和颈部肿瘤手术并实施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术,2例行食管拔脱胃上提代食管手术。
主要采取咽侧入路切除73例,舌骨区入路27例,喉外声门旁间隙入路2例。具体入路及修复方法详见参考文献[3]。
病变切除后根据下咽黏膜缺损情况选择不同方式进行修复。主要修复方式包括周围黏膜拉拢缝合、带状肌肌筋膜瓣、舌瓣、胸大肌肌皮瓣、胃上提代食管等方式[4]。
1.3 术后放疗93例行术后放疗,5例I期患者未放疗,4例放弃放疗。手术病例术后4~6周接受放疗,病变部位及受侵淋巴结区照射剂量60~70 Gy,无淋巴结受侵患者接受50~60 Gy预防照射。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软件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诊疗结果患者均术中同时行喉功能重建,1例感染和咽瘘病例经冲洗、换药、引流等措施控制后延迟愈合。患者喉功能均重建良好,95例拔除了气管套管。所有病例恢复经口进食,平均恢复进食时间12.47 d。术后发声功能良好。
2.2 生存情况随访至2016年3月或患者死亡,随诊时间为5~107个月,中位时间为38个月。全组病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3%和40.7%。主要死亡原因:局部复发,颈部复发,肺转移,肺或食管第二原发癌,骨转移,其他器官远处转移,不明原因。
3 讨 论梨状窝癌由于位置隐蔽,发现时往往为晚期病例[5],本组102例患者中Ⅲ期、Ⅳ期病例82例(占80.39%)。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梨状窝癌往往不同程度侵犯喉结构,特别是梨状窝内侧壁癌,与喉功能关系密切,所以肿瘤的治疗往往更复杂,预后更差[6-7]。这需要术前全面检查和评估,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恰当的修复方式,从而彻底切除肿瘤并重建良好的喉功能,并结合放疗、化疗等多手段多维度的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3.1 内镜及影像学在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梨状窝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间接喉镜下暴露往往比较困难,加上患者的合作程度、咽反射敏感程度、医生的检查经验等都会影响对肿瘤范围的判断。术前电子喉镜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了解肿瘤的表面范围、声带的活动度、大体判断肿瘤的原发部位,并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帮助。喉镜检查目前是下咽癌诊断首要的检查方法,常能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显示黏膜面的情况及喉内侵犯情况较好,并且可直接取活检获得病理学诊断依据。另外,下咽癌食管第二原发的比例较高,本组9例患者伴有食管病变,占8.8%;因此,NBI检查、胃镜检查和PET-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肉眼看不到的肿瘤范围,为制定全面的治疗措施提供帮助。
3.2 影像学在梨状窝癌评估中的价值影像学检查是梨状窝癌治疗评估中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这主要包括CT、MRI和PET-CT。目前,喉镜及CT、MRI检查是咽喉部肿瘤诊断及分期的主要检查方法,三者的结合应用可以更立体、准确地反映肿瘤状况[8]。但喉镜不能反映肿瘤深部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下咽癌侵犯喉软骨及声门旁间隙的判断不能令人满意。CT及MRI则对肿瘤的侵犯范围,包括对喉软骨、声门旁间隙、会厌前间隙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显示准确性高,两者配合应用可较好地提高下咽癌术前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但累积费用较高。本组病例术前均行强化CT检查,并有67例同时行强化MRI检查,其余病例因为自身原因包括体内金属植入物等未做MRI检查。但CT扫描也有一定缺陷,比如过高估计声带受侵程度,过低评价食管上端受累情况,难以显示轻微的甲状软骨破坏及不能确定正常大小的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等[9]。MRI可清晰显示喉咽部解剖,肿瘤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较高信号,与周围软组织界线分明,可以更清楚地显示重要结构部位,如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喉软骨和声门下区的侵犯或浸润情况。对淋巴结的判断,MRI优于CT,肿大的淋巴结在T1WI上类似于或稍高于肌肉的信号强度,在周围高信号的脂肪组织衬托下显示较清楚;T2WI上淋巴结的信号强度增高,中心有坏死区呈局限性更高信号区。MRI诊断淋巴结转移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容易区分肿大的淋巴结与颈部大血管,后者因流空现象在T1WI和T2WI上都呈低信号。此外,MRI对复发病灶的显示及判断优于CT。
3.3 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顺利切除肿瘤的保证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顺利切除梨状窝癌、充分暴露术野、保证安全切缘的保障。对于梨状窝外侧壁癌而言,由于大都不涉及喉的侵犯,所以采取咽侧入路基本可以顺利切除,位置较高者可以采取或结合舌骨区入路。但对于内侧壁癌而言,往往都不同程度涉及喉的结构,所以对入路要求更难。国内潘新良最先对梨状窝癌采用了声门旁间隙入路切除肿瘤,效果更好[7]。咽侧入路和舌骨区入路的不足:由于下咽黏膜附着喉体,而喉体的存在,切除过程中要向前牵拉喉体往往比较费力,暴露同时受到限制,自后向前切除较困难。而声门旁间隙入路则首先完成深部切缘,将肿瘤附着处自喉体游离,自前向后逐步切除肿瘤而非从后向前,使得下咽黏膜更松弛,暴露和切除更容易。
3.4 恰当的修复方式是保证顺利康复和喉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大部分病例都可以通过局部黏膜的牵拉缝合得以修复,部分病例需借助皮瓣、舌瓣、筋膜瓣等修复。但无论哪种修复方式,腔外的软组织加固非常重要,是避免咽瘘发生的重要环节。在此我们强调甲状腺在术后修复中的作用,由于下咽癌极少侵犯甲状腺,所以术前暴露手术视野的过程中首先将甲状腺上极结扎并游离到下方,术后逐层关闭咽腔的同时,将甲状腺复位缝合于二腹肌予以加固,对术后咽瘘的预防非常重要。本组病例只有1例因感染后出现咽瘘。另外,由于梨状窝癌很少广泛侵犯会厌[10],会厌大都得以全部或部分保留,往往切除一侧肿瘤后,将会厌向缺损侧游离下拉或向缺损侧扭转,一方面可以修复部分咽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遮挡新喉口,避免误咽,促进喉功能的顺利恢复。再者,术后应强调术腔的充分引流,包括颈淋巴清扫的术腔及咽腔外甲状腺后外侧、内侧和颈动脉鞘区域的引流,也是避免感染和咽瘘的重要措施。
3.5 强调多学科会诊和多手段综合治疗目前梨状窝癌的治疗措施主要为手术+放疗模式。由于该区域发现时大部分为晚期病例,所以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局部控制或提高生存率,多学科会诊和多手段的综合治疗目前已成为趋势[11],其中包括手术科室、放疗、化疗、影像、病理、生物靶向、营养等专业的共同参与,从而制定更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实现有效控制并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诊疗趋势和方向。
[1] | Pingree T F, Davis R K, Reichman O, et al. Treatment of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 a 10-year review of 1,362 cases[J]. Laryngoscope,1987, 97 (8 Pt 1) : 901-904. (0) |
[2] |
刘大昱, 潘新良, 雷大鹏, 等. 梨状窝内侧壁癌的手术治疗[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 21 (1) : 8-11.
LIU Dayu, PAN Xinliang, LEI Dapeng,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for medial wall pyriform sinus cancer[J]. J Otolaryngol Ophthalmol Shandong Univ,2007, 21 (1) : 8-11. (0) |
[3] |
宋西成, 张庆泉, 王丽, 等. 梨状窝外侧壁癌的治疗体会[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 48 (4) : 300-306.
SONG Xicheng, ZHANG Qingquan, WANG Li, et al. Treatment of pyriform sinus carcinoma involving the lateral wall[J]. Chin J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ery,2013, 48 (4) : 300-306. (0) |
[4] |
宋西成, 张庆泉, 孙岩, 等. 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下咽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 21 (1) : 12-14.
SONG Xicheng, ZHANG Qingquan, SUN Yan,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hypopharynx with a fascial flap of the strap muscles in hypopharyngeal cancer[J]. J Otolaryngol Ophthalmol Shandong Univ,2007, 21 (1) : 12-14. (0) |
[5] | Papacharalampous G X, Kotsis G P, Vlastarakos P V, et al. Supracricoid hemilaryngopharyn—gectomy for selected pyriform sinus carcinoma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J]. World J Surg Oncol,2009, 7 (1) : 65. (0) |
[6] |
潘新良, 雷大鹏, 刘大昱, 等. 352例下咽癌综合治疗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 44 (9) : 710-715.
PAN Xinliang, LEI Dapeng, LIU Dayu, et 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352 cases with hypopharyngeal cancer[J]. Chin J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ery,2009, 44 (9) : 710-715. (0) |
[7] |
潘新良, 雷大鹏, 许风雷, 等. 下咽癌的外科治疗[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 21 (1) : 1-7.
PAN Xinliang, LEI Dapeng, XU Fenglei,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hypopharyngeal cancer[J]. J Otolaryngol Ophthalmol Shandong Univ,2007, 21 (1) : 1-7. (0) |
[8] |
张忻宇, 孔祥国, 王明广, 等. MRI平扫和CT增强扫描在下咽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
当代医学,2009, 15 (20) : 127-131.
ZHANG Xinyu, KONG Xiangguo, WANG Mingguang, et al.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MRI Plain Scan and CT Enhanced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J]. Contemp Med,2009, 15 (20) : 127-131. (0) |
[9] | 王东, 熊明辉, 张挽时, 等. 喉咽癌的CT诊断及其在术前分期中的作用[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9, 7 (3) : 175-177. (0) |
[10] |
李家喜, 李星儒, 孙高, 等. 保留喉功能喉咽癌的手术切除与修复[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 44 (6) : 469-474.
LI Jiaxi, LI Xingru, SUN Gao, et al. Larngeal function preserving surgery in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J]. Chin J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ery,2009, 44 (6) : 469-474. (0) |
[11] | Yu Y, Wang X, Xu Z, et al. Neoadjuvant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lanned surgery in laryngeal function preserva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pyriform sinus carcinoma[J]. J Craniofacial Surgery,2014, 25 (6) : 1975-1979.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