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9-20
      
    论著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鼻黏膜囊泡的形成机制及囊液成分分析:一项组织生化学研究
    侯静,房高丽,周兵
    2024, 38(5):  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45
    摘要 ( 116 )   PDF (5775KB) ( 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y sinus surgery, FESS)后鼻腔内常见的鼻黏膜囊泡的形成因素和组织学特征,评估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 收集10例经FESS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鼻黏膜囊泡,采用组织形态学分析和扫描电镜检测囊泡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囊液成份。 结果 与正常黏膜相比,囊泡的上皮层增生(P=0.023)和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黏膜腺体增生无显著差异(P=0.631)。囊泡液中乳酸脱氢酶(P<0.001)和谷丙转氨酶(P<0.001)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含量,而天冬氨酸转氨基转移酶(P<0.001)和总蛋白(P=0.001)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 FESS后发生的鼻黏膜囊泡是由高水肿的黏膜、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渗出液组成,囊泡液中大量LDH及AST升高提示囊泡与手术创伤有关;对不阻塞术腔通气引流的囊泡无需处理;应强化术后随访综合治疗。
    Der p2 B细胞表位RNA疫苗制备及其对过敏性鼻炎小鼠特异性IgE抑制作用
    杨贵,胡田勇,贺海鹏,马莉,魏海峰,黄佳敏,刘志强
    2024, 38(5):  6-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4.170
    摘要 ( 68 )   PDF (4733KB) ( 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尘螨过敏原Der p2 B细胞表位RNA疫苗的制备及其对过敏性鼻炎小鼠特异性IgE影响。 方法 经表位预测软件分析预测Der p2蛋白序列上B细胞表位肽,合成B细胞表位肽并进行体外IgE反应性分析,将B细胞表位肽与载体蛋白相连,构建B细胞表位RNA疫苗,RNA疫苗经脂质体包裹后,皮下注射给予过敏性鼻炎小鼠进行治疗,检测小鼠外周血特异性IgE、IgG4水平及Treg、Th17细胞变化。 结果 与Der p2阳性对照组相比,预测的四段B细胞表位肽均显示出低IgE反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过敏性鼻炎组小鼠相比,经Der p2 B细胞表位RNA疫苗治疗后,血清特异性IgE水平明显下降,IgG4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外周血中Treg比率有所增加,Th17比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功构建了Der p2 B细胞表位RNA疫苗,并可有效降低过敏性鼻炎小鼠外周血特异性IgE,提高中和型抗体IgG4水平及Treg比率。
    长春地区秋季变应性鼻炎蒿属花粉致敏特征分析
    刘畅,方宏艳,刘敩,富东娜,王贺,王晶,杨景朴
    2024, 38(5):  13-1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362
    摘要 ( 91 )   PDF (3793KB) ( 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长春地区秋季蒿属花粉浓度及其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就诊量的影响,明确该地区蒿属花粉致敏特征。 方法 收集2022年8月1日至10月31日空气中蒿属花粉浓度数据,统计同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日门诊量以及诊断为AR的患者数量。选取2019~2022年秋季(8月1日至10月31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且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长春地区患者1 945例,检测结果有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的患者1 506例。分析本地区蒿属花粉浓度对AR就诊量的影响及蒿属花粉的主要致敏特征,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蒿属花粉的致敏情况,并分析单一蒿属花粉致敏和多重花粉致敏情况。 结果 蒿属花粉浓度在8至9月份升高,且蒿属花粉浓度与AR就诊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s=0.751,P<0.01)。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中,蒿属花粉阳性率达44.6%,不同年龄段之间蒿属花粉阳性率不同(χ2=4.377,P<0.05)。蒿属花粉致敏更倾向于多重致敏,主要以合并矮豚草(58.8%)过敏为主。 结论 长春地区秋季蒿属花粉浓度与AR就诊高峰基本一致。蒿属花粉是长春地区秋季AR患者的主要致敏原,且趋向于多重致敏。
    鼻黏膜组织中miR-34a表达与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
    李婷,赵冲,吴献
    2024, 38(5):  20-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60
    摘要 ( 78 )   PDF (1465KB) ( 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鼻黏膜组织中微小RNA(miR)-34a表达与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 CRS)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 方法 选择内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随访术后2年的复发情况并分为复发组(n=34)和未复发组(n=82)。检测下鼻甲黏膜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4a与术后复发的关系。评价CRS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包括年龄、合并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CRS分型、手术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析miR-34a与复发因素的关系。 结果 复发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miR-34a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未复发组(t=13.010,P<0.001);年龄≥45岁、合并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型、手术时间≥2 h、SAS评分≥50分的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miR-34a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年龄<45岁、不合并哮喘、不合并变应性鼻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手术时间<2 h、SAS评分<50分的CRS患者(t=3.0382.8002.7255.2543.6462.935,P分别为0.003、0.006、0.007、<0.001、<0.001、0.004);miR-34a表达水平预测CRS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最佳截断值为0.55(灵敏度:85.29%、特异度:92.09%)。 结论 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miR-34a表达降低与术后复发及复发影响因素均相关,miR-34a可作为评价CRS术后复发的标志物。
    等离子点状激发技术在儿童OSA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联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罗露,周恩,肖旭平,林志强,方志杰,吕晓虹
    2024, 38(5):  26-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394
    摘要 ( 77 )   PDF (1920KB) ( 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等离子点状激发技术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联合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计划的应用疗效研究。 方法 纳入160例OSA患儿,所有患儿均行等离子扁桃体切除及腺样体消融术,围手术期均采用快速康复路径,根据住院号单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等离子点状激发技术)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等离子手术方式)各80例。评估2个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结果 所有手术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均较轻,随着时间推移疼痛逐渐减轻,术后第7天绝大部分患儿疼痛均几乎消失;同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疼痛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26.850±2.536)min、术中出血量(1.738±0.896)mL较对照组手术时间(29.188±2.960)min、术中出血量(4.838±2.923)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术后经口进食能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χ2=12.172,P<0.01)。对照组1例患儿在术后7 d出现一过性口咽部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观察组术后无再发出血患儿,两组在术后低热、再发出血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等离子点状激发技术应用于儿童OSA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可优化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方案,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喉癌术后人工气道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萍,顾子君,储婷,陈曦,程雷
    2024, 38(5):  31-3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13
    摘要 ( 65 )   PDF (1078KB) ( 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喉癌术后人工气道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行喉癌手术并在术后使用人工气道非机械通气的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文丘里加温湿化氧疗装置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高流量加温湿化,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95例中对照组53例、观察组42例,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每日吸痰次数、每日平均睡眠时间、每日憋气次数、湿化舒适度总分、疼痛改善情况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对喉癌术后人工气道非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高流量加温湿化可改善患者气道湿化舒适度,促进痰液排出,缩短其总住院天数,改善患者预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开放式手术后患者体像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韩静静,温晓文,王雅莉,郭玉洁,李娜,孙兰
    2024, 38(5):  37-4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44
    摘要 ( 69 )   PDF (1083KB) ( 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开放式手术术后患者的体像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开放手术后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体像自评问卷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开放式手术后患者体像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结果 200例患者体像认知水平平均得分(12.86±5.5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是否瘢痕体质(P=0.006)、家庭人均月收入(P=0.042)、性别(P=0.003)、年龄(P=0.004)、学历(P=0.037)、术后时间(P=0.036)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开放手术后患者体像认知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开放式手术后患者的体像认知为中度不满意,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术后体像认知,依据患者性别、年龄、是否瘢痕体质、术后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不同,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尽量保持患者体像完整,从而提高患者体像认知水平。本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仅纳入了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调查,建议今后的学者纳入更多的社会学变量(如社会支持)。
    单眼小梁消融术后对侧眼的眼压同感反应
    杨臻,孟素坤,张纯
    2024, 38(5):  43-5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41
    摘要 ( 58 )   PDF (2441KB) ( 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眼小梁消融术后对侧眼的眼压波动趋势、眼压同感反应(ophthalmotonic consensual reaction, OCR)现象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并接受单眼小梁消融术的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 glaucoma, OAG)患者97例(97只眼),收集所有病例的人口学资料、双眼既往眼部疾病史及抗青光眼手术史、双眼局部所用的降眼压药种类及数目及包括双眼基线眼压和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在内的眼科检查资料。将对侧眼的眼压相较基线水平升高 ≥ 4 mm Hg或较基线水平相对升高≥20%定义为对侧眼发生OCR现象。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对侧眼眼压较基线的变化,采用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探究术后1 d对侧眼发生OCR现象的影响因素,采用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术后1 d对侧眼眼压升高幅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手术眼接受小梁消融术后,相比于基线眼压(17.3±6.5)mm Hg,对侧眼眼压仅在术后1 d升高至(18.1±7.8)mm Hg(P=0.008),但在其他术后随访时间点较基线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 d对侧眼OCR现象的发生率为34.0%,高于其他术后随访时间点;健康的对侧眼是单眼小梁消融术后1 d对侧眼发生OCR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术前手术眼基线眼压越高或术后1 d手术眼眼压下降幅度越大时,术后1 d对侧眼眼压升高幅度越大。 结论 单眼小梁消融术术后早期会引起对侧眼的眼压升高,在术后早期需要监测对侧眼的眼压波动。
    650 nm低能量红光联合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
    张莉苑,郭颖卓,陈蛟,王华,钟定娟
    2024, 38(5):  52-5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47
    摘要 ( 104 )   PDF (1702KB) ( 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650 nm低能量红光联合角膜塑形镜矫正及延缓近视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年龄≥7岁的近视患者71例,依据患者自身真实情况,分为佩戴单焦框架眼镜组(对照组)、650 nm低能量红光联合单焦框架眼镜组(红光组)、角膜塑形镜组(OK组)、650 nm低能量红光联合角膜塑形镜组(联合组)4组。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眼轴、等效球镜、脉络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观察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的视网膜结构,评估其安全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观察至6个月时, 对照组、OK组、红光组、联合组眼轴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1±0.104)mm、(0.069±0.108)mm、(-0.130±0.141)mm、(-0.164±0.118)mm, P<0.001],其中联合组控制眼轴的效果最佳。红光组与对照组等效球镜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8±0.274)D、(-0.309±0.193)D, P<0.001]。红光组、OK组、联合组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脉络膜厚度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仅联合组在6个月内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红光组与联合组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晰,未见异常。 结论 650 nm低能量红光联合角膜塑形镜能控制近视进展,两者联用后对近视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用红光或角膜塑形镜,且未影响视网膜结构及最佳矫正视力。
    医用透明质酸钠与平衡盐溶液在微创玻璃体手术中对眼表保护的影响
    辛梦,纪芳,代春华,张靖,刘澍
    2024, 38(5):  58-6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383
    摘要 ( 80 )   PDF (1144KB) ( 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医用透明质酸钠(medical sodium hyaluronate, HA)和平衡盐溶液(balance salt solution, BSS)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微创玻璃体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vitreorentinal surgery, MIVS)中对眼表保护的效果及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取PDR患者40例40眼,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辅助的MIVS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A组(20例20眼)、BSS组(20例20眼)。每组术中分别应用HA和BSS保持眼表湿润。分别于术前、术后1、7、30 d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 NIT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test, SⅠ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 CFS)及术中角膜透明度的检测和评估。 结果 OSDI组间比较,术后各个时间点HA组优于BSS组(P1 d=0.001、P7 d<0.001、P30 d=0.001);组内比较,HA组术后1 d较术前受损(PHA1d<0.001),术后30 d优于术前(PHA30d=0.002),BSS组术后1 d、7 d较术前受损(PBSS1d<0.001、PBSS7d<0.001)。SⅠt2组组内比较,HA组、BSS组术后1、7 d较术前受损(PHA1d<0.001、PHA7d<0.001、PBSS1d<0.001、PBSS7d<0.001),HA组术后30 d优于术前(PHA30d<0.001)。NITBUT组间比较,术后7 d HA组优于BSS组(P7d<0.001);组内比较,HA组、BSS组术后7 d、30 d较术前均受损(PHA7d<0.001、PHA30d=0.027、PBSS7d<0.001,PBSS30d=<0.001)。CFS组间比较,术后1 d HA组优于BSS组(P1 d<0.001);组内比较,HA组、BSS组术后1、7 d较术前受损(PHA1d<0.001、PHA7d<0.001、PBSS1d<0.001、PBSS7d<0.001),BSS组术后30 d较术前仍受损(PBSS30d=0.024)。术中角膜透明度HA组优于BSS组(P=0.038)。 结论 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创玻璃体手术中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钠保护眼表,可减轻围手术期眼表损伤,增加术中的可视性,缩短术后泪膜恢复时间。
    基于CONSORT声明和STRICTA清单评价针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王东芳,张清雨,宋继科,毕宏生
    2024, 38(5):  66-7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4.174
    摘要 ( 67 )   PDF (1716KB) ( 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国内外针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的报告质量。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针刺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的RCT,检索时限为2001年1月至2023年12月,用临床试验报告标准声明(The 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CONSORT)2010及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linical Trials of Acupuncture, STRICTA)对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中英文文献共1 136篇,经去重、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66篇,包括中文59篇、英文7篇。中英文文献 CONSORT 条目平均报告率为 43.8%和 62.9%。中文文献报告缺失的条目主要集中在“方法学” 、“结果” 和“其他信息” 3 方面。中英文 STRICTA 清单条目总报告率分别是63.2%和74.1%;纳入的中文文献只有 “所用穴位”报告率为100%,而英文文献有8个条目; “对何种治疗作了变动”、“治疗师背景”和“治疗场所和其他信息”3个条目的中文RCT报告率均<15%。 结论 中文针刺RCT的报告质量整体较低,未来研究者在报告针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RCT研究结果时应严格按照CONSORT声明2010和STRICTA清单,以提高针刺治疗的RCT质量。
    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李桂,杨艳丽,李东海,闫秀英
    2024, 38(5):  80-8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4.008
    摘要 ( 89 )   PDF (4358KB) ( 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56岁男性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adult orbital xanthogranulomatous disease AOXGD,AOXG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发现双眼睑肿物7年,伴逐渐增大。巨检:左眼上睑肿物一块,大小1.0 cm×0.8 cm×0.3 cm,切面灰黄质韧,左眼下睑肿物一块,大小3.0 cm×2.0 cm×0.9 cm切面灰黄质中。镜检:病变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见多量组织细胞浸润,部分胞浆嗜酸性,核偏位,大部分组织细胞胞浆呈泡沫状,背景伴有不等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Touton巨细胞),局部骨骼肌内见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组织细胞CD68、CD163、TREM-1 阳性,CD1a、S-100、IgG4、Langerin均阴性,Ki67约5%。BRAF V600E基因检测无突变。 结论 AOXGD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病理分型较多,诊断与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容易误诊误治。 其中AOX亚型单纯手术切除,预后好, ECD亚型预后最差,伴有BRAF V600E突变患者,可用靶向药物威罗菲尼治疗。TREM-1 可能参与泡沫样组织细胞的形成,与AOXGD发生相关,有望成为AOXGD 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或监测 AOXGD复发进展的一项新指标。
    A型血友病致难治性鼻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郑露,程杰,欧阳虹,池花明,杜敬东
    2024, 38(5):  86-9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251
    摘要 ( 78 )   PDF (1058KB) ( 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1例临床较少见的A型血友病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 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病例特点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总结国内外血友病难治性鼻出血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首发症状为自发性鼻出血,无鼻腔、鼻咽部占位病变,起初于门诊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症状先缓解后立即恶化,入院后经历前后鼻孔填塞、输注凝血因子后仍未缓解,遂进一步行介入治疗后,得以控制症状。术后仅数小时,再次出血,遂于全麻下将下鼻道扩容后行“鼻腔电凝术+前鼻孔填塞术”,方才成功止血,随访至今未再次出血。 结论 血友病是一类具有 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鼻出血是其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发现无明显诱因鼻出血,经治疗后反复发作不愈,均应考虑到血友病的可能。血友病鼻出血发展为难治性鼻出血后,由于凝血因子大量消耗,需及时补充凝血因子,该类患者在行介入治疗时,由于术前可能已行鼻腔填塞或其他治疗,介入手术虽止血成功率较高,但术后止血后,仍需再次行鼻内镜检查,将可疑出血位置烧灼止血,避免术后二次出血。同时在专科治疗无效时应尽快借助多学科协作诊疗确认出血原因,提高临床疗效。
    下鼻甲黏液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李美辰,陈海玲,李阳,马登殿
    2024, 38(5):  91-9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261
    摘要 ( 81 )   PDF (4136KB) ( 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下鼻甲黏液囊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方法 复习1例37岁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因鼻塞、流涕、溢泪20余天就诊,经副鼻窦CT和MRI检查提示,诊断为双侧上颌窦炎症并囊肿、右侧下鼻甲囊肿、鼻中隔偏曲,入院行鼻内镜下右侧下鼻甲黏液囊肿切除术及鼻内镜下多个鼻窦开窗术。 结果 术后常规鼻内镜检查鼻腔黏膜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示右鼻腔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纤毛柱状上皮)伴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并见增生的骨组织。 结论 下鼻甲黏液囊肿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病因机制尚且不明确,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治疗为下鼻甲黏液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复发率低且预后良好。
    微孢子虫感染导致角膜穿孔1例并文献复习
    王玲,黎明,应方微,王玉,温文,姚晓明
    2024, 38(5):  95-9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258
    摘要 ( 77 )   PDF (3616KB) ( 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孢子虫感染性角膜穿孔的诊疗方法,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研究进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微孢子虫感染导致角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微孢子虫感染性角膜溃疡穿孔是罕见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传染途径暂不明确,可能与患者不洁手卫生史有关。角膜组织病检及荧光增白剂染色、宏基因组检测可确诊。在病程早期及时进行宏基因组检测对于尽早明确病原体类型、及时治疗用药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结论 近年来,微孢子虫感染引起角膜疾病的病例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在诊断结膜炎相关的非典型点状上皮性角膜炎的过程中,应考虑微孢子虫感染的角膜结膜炎,避免发展为角膜穿孔,严重危及视力。
    高压氧治疗COVID-19后视神经炎1例及文献分析
    王磊,王学艺,田艳娟,匡爱华,段小妮,赵寅
    2024, 38(5):  100-10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277
    摘要 ( 80 )   PDF (1043KB) ( 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后视神经炎的早期视力挽救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COVID-19感染后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COVID-19感染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在随后的恢复期都会对感染患者视网膜和视神经产生影响,本研究的3例病例常规药物治疗后视力恢复较差,其中1例接受联合高压氧治疗后视力恢复明显、近期与远期视力恢复程度完全。 结论 COVID-19感染后视神经炎并不罕见,及时早期联合高压氧干预治疗COVID-19感染后视神经炎疗效更快、更优,对此类患者尽快恢复视力、防止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鼻-眼眶-颅底恶性肿瘤继发眶尖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彭宇婷,李坚昊,王燕
    2024, 38(5):  105-11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458
    摘要 ( 79 )   PDF (5938KB) ( 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眶尖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鼻源性疾病的病因及其早期诊断要点。 方法 报道1例74岁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其因“双眼上睑松弛伴遮挡感,左眼为甚4个月余”就诊,入院行左眼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后左眼上睑下垂矫正良好。术后2周,其左眼视力下降伴眼痛、头痛就诊,再次入院进一步完善检查。 结果 左眼球向正前方固定、各方向运动障碍,视盘充血水肿,后极部及视盘周围可见线状出血及散在棉绒斑。完善眼眶、颅脑MRI及副鼻窦CT检查,发现鼻部占位累及眼眶及颅底。行鼻活组织检查,标本送病理检查,最终诊断为嗅神经母细胞瘤继发左眼眶尖综合征。患者放弃治疗后半年去世。 结论 嗅神经母细胞瘤可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而就诊于眼科,眶尖综合征需要考虑鼻部占位病变,早期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有助于鼻源性眶尖综合征的早期病因诊断。
    综述
    mTOR通路在耳蜗中的研究进展
    李钰,刘皓,王敏,付小龙,李文
    2024, 38(5):  112-11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448
    摘要 ( 111 )   PDF (3418KB) ( 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耳聋一直是临床上的治疗难题,随着社会老龄化不断加重,耳聋患者的数量逐年递增,耳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重了社会负担。找到关键的干预靶点,对于耳聋的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mTOR位于细胞生长、代谢、增殖和存活等过程的中心位置。近来,mTOR通路在耳蜗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最新的研究表明,mTOR通路在内耳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的增殖分化、功能维持、衰老及存活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内耳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是听觉形成中的关键环节,因此,mTOR信号有希望成为耳聋新的治疗靶点。论文对mTOR通路在耳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mTOR通路在耳蜗中的调控机制,并探讨该领域未来仍需解决的问题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嗅觉测试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周纯祎,胡慧,张艾琳,王云翠
    2024, 38(5):  119-1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34
    摘要 ( 76 )   PDF (1095KB) ( 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阿尔兹海默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有研究发现,MCI患者中存在嗅球萎缩、神经元丢失等病理改变,且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嗅觉测试有望成为筛查MCI患者的补充工具。目前国内基于嗅觉测试早期诊断MCI的研究相对较少,属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对嗅觉功能的相关概述、嗅觉测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现状等内容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嗅觉测试工具早期识别MCI提供参考依据。
    鼻眶筛并发颧骨骨折伴发症解剖研究现状
    马莉,高瞻,李鹏起,倪前伟
    2024, 38(5):  126-1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461
    摘要 ( 60 )   PDF (1047KB) ( 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眶筛(naso-orbito-ethmoid, NOE)位于面中部多块骨的交汇处,结构复杂,其单独骨折的概率很低,常并发面部其他骨折,其中最常并发颧骨骨折。NOE并发颧骨骨折的病因多为高能量的钝性损伤,故常伴随多种面部其他损伤,由于NOE区及颧骨均邻近眼眶,故NOE并发颧骨骨折时可出现大量眼部伴发症,轻度伴发症的发病率较高,严重伴发症的发病率低。以NOE区骨折为主的并发骨折的伴发症以内眦间距过宽等靠近内侧的组织损伤为主,以颧骨骨折为主的并发骨折的伴发症以眼球运动受限等靠近外侧的组织损伤为主,NOE区及颧骨骨折均较严重的并发骨折多伴发失明、颅脑损伤等严重伴发症。NOE并发颧骨骨折的主要机制是能量从撞击点沿着面中部的垂直和水平支柱向面中部支柱向周围传播,能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逐渐衰减,在能量传播过程中,鼻窦可通过变形和骨折吸收部分能量从而对颅脑和眼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扁桃体术后口干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朱慧涛,陈丽倩,陶艳丽
    2024, 38(5):  131-13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87
    摘要 ( 75 )   PDF (1398KB) ( 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扁桃体手术术后口干是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言语、吞咽、呼吸等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满意度,需要引起关注,但目前对于扁桃体术后口干的发生机制少有描述,对于扁桃体术后口干的治疗效果并不确切,论文主要就扁桃体术后口干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行综述,以通过术中加强对于扁桃体周围黏膜、腺体及神经的保护,减少术后口干发生率,为临床扁桃体术后口干的防治提供参考。
    哮吼患者的治疗选择和管理策略
    王振晓,时光刚,何明强,时蕾
    2024, 38(5):  136-14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63
    摘要 ( 75 )   PDF (1111KB) ( 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哮吼又称喉气管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以吸气时喘鸣、类似犬吠的咳嗽和声音嘶哑为特征,属喉及声门下气道炎症,多发于6个月至3岁儿童。主要由副流感病毒引起,在病毒感染相关儿童患者群体中越来越多见。虽然哮吼绝大多数为轻度自限性疾病,但中重度或症状快速进展的患儿可能发生严重的上呼吸道梗阻和呼吸窘迫,因此必须及时全面评估,识别哮吼患儿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时治疗。论文提供了针对哮吼的治疗和管理的研究进展和up to date临床循证要点内容。药物治疗以减少气道水肿为主,而支持性治疗则以提供呼吸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其中糖皮质类固醇和雾化肾上腺素是治疗的基石。以期为国内儿童和成人急性喉支气管炎治疗提供参考。
    铜配合物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杨煜雲,黄艳利,李军政
    2024, 38(5):  145-15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17
    摘要 ( 114 )   PDF (2178KB) ( 9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铜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广泛参与着人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其稳态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受到严格调节,以确保有足够的铜用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抑制氧化应激的产生和毒性。铜已被公认为限制癌症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通过调节人体内铜含量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已逐步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其可分为通过含铜化合物或铜离子载体来增加肿瘤细胞中的铜浓度和通过铜络合剂将铜浓度降低至生理水平,从而达到抗肿瘤治疗。论文针对铜配合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简要概述,包括已知的作用机制、分子靶点,讨论相关的临床试验,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人工智能在DME筛查、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
    沈嘉琪,李潇飒,毕燕龙,张敬法
    2024, 38(5):  153-15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4.084
    摘要 ( 79 )   PDF (1094KB) ( 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临床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评估和治疗方案决策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导致工作年龄人群视力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DME的影像资料复杂性、疾病的高致盲率和治疗难度,探索AI在DME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综述了AI技术在DME的早期筛查、精确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AI解决方案在DME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为实现DME的个体化精确诊疗提供有益参考。
    M受体信号通路在近视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金木,郭滨,蒋文君,刘冬梅
    2024, 38(5):  160-16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53
    摘要 ( 96 )   PDF (1044KB) ( 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受体参与调节众多眼组织生理活动。研究表明,M受体可通过调节睫状肌收缩、调控视网膜和脉络膜中近视相关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2)的表达来影响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进而影响巩膜重塑和眼轴增长,最终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M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延缓近视进展。论文就不同眼组织(睫状肌、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中M受体信号通路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近视相关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