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10, Vol. 24 ›› Issue (4): 17-20.
余崇仙,杨克林,张晓敏,汪平
YU Chong-xian, YANG Ke-lin, ZHANG Xiao-min, WANG Ping
摘要:
目的 观察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ABR) 潜伏期及阈值正常值范围,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美国ICS CHARTR诱发电位仪对40例(80耳)听力正常的婴儿和20例听力正常成人进行ABR 检测,根据年龄分为A组(3~4月龄)、B组(5~6月龄)、对照组。建立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范围,讨论性别、耳别、月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及阈值测定的临床应用。结果 80dB nHL 短声刺激下,A组ABR 波Ⅰ、Ⅲ、Ⅴ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是: (1.52 ±0.19) ms、(4.20±0.20) ms、(6.34 ±0.26) ms ;B组ABR 波Ⅰ、Ⅲ、Ⅴ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是: (1.50 ±0.09) ms、(4.05 ±0.16) ms、(6.16 ±0.25) ms ;对照组ABR 波Ⅰ、Ⅲ、Ⅴ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是: (1.43 ±0.10) ms、(3.63 ±0.15) ms、(5.50 ±0.16) ms。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各波的潜伏期( PL)和波间期( IPL) 均缩短;但6月龄时仍未达成人水平。A、B两组各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Ⅰ-Ⅴ波间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婴潜伏期和波间期短于男婴(A组内Ⅰ-Ⅲ波间期除外), A组内男女间Ⅴ波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男女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左右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月龄组及正常成人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建立不同月龄婴儿ABR 潜伏期及阈值正常值标准,为听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随访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田天捷1,耿阳1,叶青1,2,张先增3,谢树森3,沈帆1. 细胞凋亡与激光对内耳损伤关系的研究[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2, 26(2): 35-38. |
[2] | 张阳. 内耳免疫反应中细胞凋亡及Bcl-2与Bax的表达[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1, 25(3): 34-36. |
[3] | 杨燕1,李宁2,于江2,张珂2,吴淑荣2,高希宝2. 铬对大鼠听力的损伤及锌、硒的拮抗作用[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1, 25(3): 37-40. |
[4] | 张恩东,李大建,苗乐杰. 重症监护病房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1, 25(2): 29-31. |
[5] | 薛秋红,陈小林. 个人音乐播放器对大学生人群听力影响的调查研究[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1, 25(1): 41-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