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8-16
      
    论文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P糖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大伟,高尚,陈歆维,王果,董频
    2010, 24(4):  6-9. 
    摘要 ( 1127 )   PDF (806KB) ( 10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HIF-1α、P-gp在喉鳞癌及喉黏膜正常上皮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两者在喉鳞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HIF-1α和P-gp在86例喉鳞癌及32例喉黏膜正常上皮中的表达。结果    HIF-1α与P-gp在喉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喉黏膜正常上皮组织(P<0.05)。喉鳞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gp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和P-gp蛋白在表达水平上成正相关(r=0.442,P<0.01)。结论    HIF-1α与P-gp的高表达可能在喉鳞癌病情进展中起一定作用,并可作为评估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分析
    伊海金1,张宝泉2
    2010, 24(4):  10-12. 
    摘要 ( 1115 )   PDF (342KB) ( 14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    对28例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常规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术后常规病理切片确诊,术中、术后病理不符2例;乳头状癌22例,滤泡状癌2例,淋巴瘤1例,乳头状癌合并低分化癌1例,髓样癌1例,小细胞癌1例;扩大甲状腺全切2例,甲状腺全切8例,腺叶加峡部切除10例,一侧腺叶、峡部加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术7例,肿物局部切除1例;双侧颈清术5例,单侧颈清术6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新发现声嘶1例,出现抽搐2例。甲状腺全切者常规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结论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术式选择;病理类型、癌肿侵犯范围是决定手术范围的重要因素。

    前联合上喉室入路在声门上型喉癌中的应用
    李庆丰,张中祥,张国奎,李强
    2010, 24(4):  13-15. 
    摘要 ( 1228 )   PDF (322KB) ( 14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前联合上喉室入路行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的适应证。方法    8例选择性喉鳞状细胞癌巨大外生型声门上型T2~3N0~2c患者,无声带固定,无环后区受侵,行前联合上喉室入路切除原发病灶及水平半喉,常规修复。结果    所有患者无切缘阳性,术后发音好,无咽瘘发生,进食时间8~26d,随访存活2年以上5例。结论    对于喉癌声门上巨大外生型,无喉室及声带受侵的患者,前联合上喉室入路是比较好的选择,符合肿瘤切除原则。

    头颈部淋巴管瘤超声检查3例
    赵芹芳1,李万海1,郭庆生2
    2010, 24(4):  16-16. 
    摘要 ( 928 )   PDF (229KB) ( 10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月龄及5~6月龄婴儿听性脑干反应的正常值分析
    余崇仙,杨克林,张晓敏,汪平
    2010, 24(4):  17-20. 
    摘要 ( 4176 )   PDF (356KB) ( 17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ABR) 潜伏期及阈值正常值范围,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美国ICS CHARTR诱发电位仪对40例(80耳)听力正常的婴儿和20例听力正常成人进行ABR 检测,根据年龄分为A组(3~4月龄)、B组(5~6月龄)、对照组。建立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范围,讨论性别、耳别、月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及阈值测定的临床应用。结果    80dB nHL 短声刺激下,A组ABR 波Ⅰ、Ⅲ、Ⅴ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是: (1.52 ±0.19) ms、(4.20±0.20) ms、(6.34 ±0.26) ms ;B组ABR 波Ⅰ、Ⅲ、Ⅴ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是: (1.50 ±0.09) ms、(4.05 ±0.16) ms、(6.16 ±0.25) ms ;对照组ABR 波Ⅰ、Ⅲ、Ⅴ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是: (1.43 ±0.10) ms、(3.63 ±0.15) ms、(5.50 ±0.16) ms。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各波的潜伏期( PL)和波间期( IPL) 均缩短;但6月龄时仍未达成人水平。A、B两组各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Ⅰ-Ⅴ波间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婴潜伏期和波间期短于男婴(A组内Ⅰ-Ⅲ波间期除外), A组内男女间Ⅴ波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男女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左右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月龄组及正常成人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建立不同月龄婴儿ABR 潜伏期及阈值正常值标准,为听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随访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0例
    吕梅,徐尔东,杜翠萍,姚艺文
    2010, 24(4):  21-22. 
    摘要 ( 1547 )   PDF (318KB) ( 19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鼓膜置管术及鼓室药物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20例均为经门诊行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室注药保守治疗2~3个月后无效, 考虑主要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收入院行鼓膜置管术,并定期局部灌注药物冲洗,置管时间1~3个月后拔管。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获得良好效果,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5%(15/20)。 全部患者听力明显改善, 纯音测听术后平均提高20~30dBHL。声导抗检查恢复为“A”型曲线15例,“As” 型曲线5例。拔管后鼓膜均自然愈合,无遗留鼓膜永久性穿孔、鼓膜萎缩、化脓性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     鼓膜置管术是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其中术后的鼓室药物灌注冲洗尤其重要,同时要预防脱管、感染、鼓膜不愈合等并发症。

    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的关系探讨
    陈洽鑫,张志钢,郑亿庆
    2010, 24(4):  23. 
    摘要 ( 1346 )   PDF (300KB) ( 12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腺样体肥大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病因的关系,提高对两者关联性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诊断有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小儿鼾症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住院儿童742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2例中有173例SOM,SOM中伴腺样体肥大的有65例,而腺样体肥大(包括伴有SOM)有570例,腺样体肥大中发生SOM的机率为11.40%。结论    单纯腺样体肥大不是引起SOM的主要因素,儿童SOM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

    JNK抑制剂CEP-1347对噪声损伤耳蜗的保护作用及意义
    周彬1,徐平1,李艳1,马肖男1,吴硕1,夏红2
    2010, 24(4):  25-28. 
    摘要 ( 1198 )   PDF (470KB) ( 10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JNK抑制剂CEP-1347对噪声损伤耳蜗的保护作用及意义。方法    2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大组,A组:噪声组,B组:噪声+CEP1347组,C组:噪声+盐水组,分别给予噪声暴露,B组在噪声暴露前给予皮下注射CEP-1347;C组同时间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噪声暴露后的1、4及14d分别测试各组的ABR阈值,同时检测外毛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ABR阈值及外毛细胞凋亡数显示B组在1d时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时听力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14d听力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在各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JNK抑制剂CEP-1347进行干涉,可以减轻噪声造成的听力损失,JNK抑制剂的开发可能会成为NIHL防治的一个新的靶点和方向。

    对孔穿刺引流冲洗加压包扎术治疗耳郭假性囊肿60例
    李全行,包景川,姜洪波
    2010, 24(4):  29. 
    摘要 ( 1003 )   PDF (245KB) ( 1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酰肝素酶、nm23-H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朱国臣,张永胜,郑晓彬,肖大江
    2010, 24(4):  30-33. 
    摘要 ( 976 )   PDF (572KB) ( 10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H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A和nm23H1在60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HPA在鼻咽慢性炎症组织和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和55%(33/60)(P<0.05);nm23H1在鼻咽慢性炎症组织和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和53.3%(32/60)(P<0.05)。在鼻咽癌组织中,随着鼻咽癌临床分期和侵袭程度的升级,以及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时,HPA阳性表达逐渐增加,而nm23-H1阳性表达逐渐减少(P<0.05);HPA和nm23-H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HPA的阳性表达和nm23-H1阴性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有较高的侵袭转移潜能。

    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综合治疗
    谭国杰,颜永毅
    2010, 24(4):  34-36. 
    摘要 ( 1141 )   PDF (481KB) ( 1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两种随访情况的对比观察,探讨更为合理的随访治疗方案。方法    对同期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各类慢性鼻-鼻窦炎369例,依据随访频率的不同,分为A、B两组,对比分析其转归情况。结果    A组168例,6个月痊愈93例、好转72例、无效3例;12个月痊愈132例、好转36例、无效0例。B组201例,6个月痊愈42例、好转129例、无效30例;12个月痊愈72例、好转126例、无效3例。两组病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1,P<0.01)。结论    随访标准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术后综合治疗的调整和恰当实施,继而影响到慢性鼻-鼻窦炎的总体疗效。

    泪道置管联合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壁扩大切除术治疗上颌窦占位性病变
    于志良,王卫卫,邢海涛,姜栋,于海清
    2010, 24(4):  37. 
    摘要 ( 1461 )   PDF (372KB) ( 12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和完善鼻内镜下彻底切除鼻腔、上颌窦内占位性病变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经泪道置管联合鼻内镜行上颌窦内壁扩大切除术治疗的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9例的临床资料。术中先行泪道置管,并应用动力系统切除鼻腔内瘤体,切除上颌窦内壁大部,在30°镜下于肿瘤基底部周围骨膜下剥离肿瘤,局部骨骼化,用电刀烧灼基底部残余软组织,以防止复发,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患者均在鼻内镜下随访。 1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于术后4个月复查时发现后组筛窦内复发,咬除肿物后用电刀烧灼,随访至今未见复发。1例淋巴瘤术后半年死于广泛转移。其余67例经随访1~9年,未见复发,无溢泪及其他并发症,治愈率为97.10%。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与对照组行CaldwellLuc手术或鼻侧切开术治疗相比较,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泪道置管联合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壁扩大切除术可有效切除上颌窦占位性病变,可作为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术式。

    TLR2、TLR3和TLR4 在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方建林,高兴强,赵德安
    2010, 24(4):  40-44. 
    摘要 ( 1035 )   PDF (1082KB) ( 14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TLR2、TLR3和TLR4 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3组,即A组:模型组(20只),以卵清蛋白腹腔注射、雾化及滴鼻。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20只),以生理盐水代替卵清蛋白腹腔注射、雾化及滴鼻。C组:空白对照组(6只),未予给药。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大鼠鼻黏膜中TLR2、TLR3 、TLR4 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成功激发为AR动物模型;3组鼻黏膜中均有TLR2表达;TLR3在3组鼻黏膜中均无明显表达;TLR4在实验组表达,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表达。三组间TLR2、TLR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TLR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R大鼠有TLR4 的表达增高,表明TLR4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TLR2、TLR3在AR大鼠中的表达未见增高,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表达的影响
    任秀敏,张燕,段乃超,杨彦忠
    2010, 24(4):  45-47. 
    摘要 ( 1265 )   PDF (552KB) ( 9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鼻腔局部应用布地奈德喷雾剂(budesonide, BUD) 对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 8, AQP8) 表达的影响, 探讨AQP8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了解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方法    40例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 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术前2周给予BUD 喷鼻;对照组术前未予处理。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对照组组织标本AQP8的表达情况,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治疗组鼻息肉组织中血管内皮和腺体中的AQP8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 ,而上皮细胞中的AQP8阳性细胞数增加,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鼻腔局部应用BUD 可以减轻水肿程度,缩小鼻息肉体积,可能与AQP8的表达改变有关。

    鼻咽癌临床特征及82例误诊分析
    钱小飞,陈建良
    2010, 24(4):  48-51. 
    摘要 ( 1225 )   PDF (361KB) ( 15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82例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2002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经病理确诊的82例鼻咽癌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误诊率。结果    本组鼻咽癌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涕血、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头痛、颈部包块、颅神经损害和Horner′s征。EBV-VCA-IgA阳性率为93.90%。首诊时的误诊率为67.07%。结论    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出现以上症状者宜进行仔细的耳鼻喉科检查。

    渗出性视网膜脱落自愈1例
    张凌云,王志波,隋伟红
    2010, 24(4):  51-51. 
    摘要 ( 1222 )   PDF (183KB) ( 10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区人群感染性角膜炎的认知及健康教育调查
    张颖,吴欣怡
    2010, 24(4):  52-54. 
    摘要 ( 1242 )   PDF (310KB) ( 11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对感染性角膜炎的认知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31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对感染性角膜炎的知晓率为32.6%,健康教育是影响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P<0.01)。社区人群最希望通过咨询医生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46.5%),最希望获取角膜炎预防方面的知识(69.1%)。结论    社区人群对感染性角膜炎的认知水平不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以降低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率。

    远视儿童应用1%环戊通与1%阿托品检影验光的比较
    陈玲,王利华,王婷
    2010, 24(4):  55. 
    摘要 ( 2025 )   PDF (311KB) ( 13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3~7岁远视儿童先后应用1%环戊通与1%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的屈光度值。方法    对我院眼科门诊3~7岁儿童,先用1%环戊通滴眼液点眼3次后检影验光;对一眼远视屈光度值≥+0.75D者,再采用1%阿托品眼膏点眼3d后检影验光。共50例(90眼)纳入本研究,年龄(5.3±1.4)岁。屈光度按等效球镜值计算,应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应用1%环戊通和1%阿托品验光的屈光度值分别为(+3.67±2.39)D和(+4.52±2.49)D,P<0.001;②伴有内斜视组应用1%环戊通和1%阿托品验光的屈光度值分别为(+3.95±2.30)D和(+4.91±2.51)D,P<0.001,两者屈光度差值为(+0.97±0.75)D;不伴内斜视组应用1%环戊通和1%阿托品验光的屈光度值分别为(+3.32±2.49)D和(+4.03±2.41)D,P<0.001,两者屈光度差值为(+0.70±0.40)D;③在应用两种药物验光的屈光度差值≤0.75D的55眼和>0.75D的35眼中,应用1%环戊通初始验光的屈光度≥+3D和<+3D眼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结论    对于3~7岁远视儿童尤其是伴有内斜视者,应首选使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

    小梁切除联合睫状体冷冻术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聂巧莉1,2,陶远2,吴欣怡1,郭百灵2
    2010, 24(4):  58-61. 
    摘要 ( 1529 )   PDF (354KB) ( 11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联合睫状体冷冻术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术对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单纯睫状体冷冻术或小梁切除联合睫状体冷冻术。观察术后眼压、前房反应及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短期内行单纯睫状体冷冻术组平均眼压明显高于联合组,疼痛程度亦较重,但是前房反应较轻。远期效果两组在眼压、前房反应、疼痛程度等观察指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降压效果明显,疼痛程度轻,疗效较单纯睫状体冷冻术好。

    清开灵眼用凝胶治疗慢性葡萄膜炎80例
    李丽丽1,毕宏生2,解孝锋2,郭俊国3
    2010, 24(4):  62. 
    摘要 ( 1209 )   PDF (391KB) ( 12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治疗慢性葡萄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不同类型慢性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激素和散瞳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眼用凝胶。结果    清开灵眼用凝胶治疗慢性葡萄膜炎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延长复发时间,减少复发率,减轻因大量应用激素引起的诸多并发症。结论    清开灵眼用凝胶治疗慢性葡萄膜炎效果明显。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Bevacizumab(Avastin)的应用
    许宇,朱颖,张琦,彭清,赵培泉
    2010, 24(4):  64-67. 
    摘要 ( 1089 )   PDF (375KB) ( 11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有严重活动性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眼内注射Bevacizumab(Avasti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对照研究。入选标准: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1)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牵引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排除标准:(1)曾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梗塞);(2)曾行玻璃体切除术。所有患眼均在行玻璃体切除术前7天接受眼内注药术,向玻璃体腔内注射2.5mg(0.1mL)Bevacizumab(Avastin)。主要观察指标是手术并发症的变化,如术中出血情况的变化、剥膜的难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的改变等;术后早期主要观察眼内出血、纤维蛋白渗出和虹膜红变发生情况;其次是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及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结果    30例(34眼)31~79岁患有严重活动性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入选。术中发现所有患眼眼内新生血管膜明显萎缩,术中剥膜时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相对缩短,硅油使用频率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亦明显减少。所有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1),并且视网膜均解剖复位。结论    对于严重活动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眼内注射Bevacizumab(Avastin)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新生血管和术中出血。但该药物手术前使用的最佳时间尚待进一步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观察
    尹炜炜, 王 刚, 宫妍, 刘晓芳, 黄新英
    2010, 24(4):  68-70. 
    摘要 ( 2097 )   PDF (342KB) ( 14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RP患者22例44眼给予mNGF肌肉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视野、三种视觉电生理指标(EOG、F-ERG、P-VEP)改变。结果    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例中心视力提高、视野改善。暗适应F-ERG呈熄灭型的眼数减少(P<0.05),非熄灭型者波幅升高、潜时缩短。用棋盘格翻转法刺激全视野,可记录到P-VEP波形的眼数增加(P<0.05),P100振幅升高(P<0.05)、潜时缩短。EOG曲线变得起伏,Arden比值和Gliem比值升高(P<0.05)。治疗过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P有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