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列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1. 坏死性外耳道炎继发颈椎骨髓炎1例并文献复习
    田俊, 刘良发, 白佳麒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4): 1-5.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2.174
    摘要1194)      PDF (5816KB)(404)       收藏
    目的 探讨坏死性外耳道炎继发颈椎骨髓炎的诊疗方法及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糖尿病老年患者坏死性外耳道炎合并C2-C6颈椎椎体骨髓炎的病历资料并检索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检索获得2005~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5篇文献, 加上本例患者共纳入4个病例,其中男3例、女1例,54~72岁,除1例有头颈部放疗史外其余3例均合并糖尿病,病变范围均广泛,累及2~5个颈椎椎体,病原体为不同细菌,经过系统治疗后,3例(75%)死亡,与细菌耐药、患者依从性差及全身健康状况差可能有关。 结论 坏死性外耳道炎病变可从颅底骨髓炎进一步扩展至颈椎骨髓炎危及生命,需要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卡那霉素和2-羟丙基-β-环糊精耳毒性的比较研究
    杨琨, 陈利娟, 何小丹, 刘志奇, 沙素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4): 6-11.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95
    摘要834)      PDF (7521KB)(201)       收藏
    目的 初步比较研究卡那霉素和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致CBA/J小鼠耳毒性损伤的特点。 方法 雄性CBA/J小鼠,700 mg/kg卡那霉素连续腹腔注射15 d,HPβCD8 000 mg/kg皮下注射,对照组均为0.9%无菌氯化钠生理盐水。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听力。耳蜗基底膜铺片和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法(DAB)毛细胞计数。HPβCD多个时间点听阈的比较和外毛细胞记数的比较使用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 13 中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Repeated measures ANOVA)进行数据分析,卡那霉素实验中听阈的比较用GraphPad Prism 13中的双样本t检验(T-Test)。 结果 生理盐水组8 kHz、16 kHz、32 kHz阈值分别为(21±2.24)dB、(21±2.24)dB、(21±2.24)dB;卡那霉素治疗组阈值分别为(22±2.74)dB(t=0.632 5,P=0.544 7)、(67±4.47)dB(t=20.571 8,P<0.001)、(77±4.47)dB(t=25.044 0, P<0.001)。HPβCD治疗组6 h后,8 kHz、16 kHz、32 kHz反应分别为(29±4.18)dB、(30±4.47)dB、(37±2.74)dB,7h时后分别为(65±3.54)dB、(71±2.24)dB、(80±3.54)dB,8 h后分别为(70±3.54)dB、(78±5.70)dB、(85±5.00)dB,经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90,P<0.001)。随着HPβCD用药时间的延长,各频率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卡那霉素治疗组OHC损失于顶转至基底转2.0 mm处为(9.17±6.03)%,2.5 mm处为(89.76±3.12)%, 4.0 mm处为100%,经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40,P=0.000 3);IHC损失分别为(0.71±0.00)%、(6.79±6.01)%、(20.71±6.00)%,经比较显示2.5 mm和4.0 mm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9,P<0.05)。HPβCD治疗6 h后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可见明显的损伤,外毛细胞的损伤在基底膜顶转,中转和底转都可出现,7、8 h后耳蜗内外毛细胞几乎完全脱落,8 h以内未见明显的内毛细胞损伤。 结论 卡那霉素和HPβCD均致小鼠听力下降、毛细胞损伤。卡那霉素耳毒性损伤从高频开始,HPβCD耳毒性听力损伤在早期就波及全频,外毛细胞损伤先于内毛细胞损伤,损伤程度都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双侧耳郭软骨骨化1例并文献复习
    刘博, 肖旭平, 李云秋, 周恩, 郭仁彬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4): 12-16.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234
    摘要861)      PDF (4119KB)(246)       收藏
    目的 探讨耳郭软骨骨化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耳郭软骨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耳郭软骨骨化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通常无明显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可伴有局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颞骨CT可辅助诊断,最终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检查。症状不明显时可暂予观察,若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可予手术治疗。 结论 耳郭软骨骨化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目前尚无有效逆转耳郭骨化的办法。积极寻找病因,及早干预,有利于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联合应用内淋巴囊减压和局部激素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的短期与长期疗效分析
    许嘉, 李欣, 陈雯婧, 高娟娟, 卢星星, 伊海金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4): 17-21.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272
    摘要948)      PDF (2247KB)(158)       收藏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减压联合经面隐窝鼓室内激素注射以及内淋巴囊表面覆盖激素明胶海绵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的短期与长期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针对难治性梅尼埃病进行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资料。手术方式在传统内淋巴囊减压的基础上,开放面隐窝,并在圆窗周围放置明胶海绵,鼓室内注射激素,同时在内淋巴囊表面放置明胶海绵并在乳突内注射激素。比较患者治疗前6个月与术后6~12个月(短期疗效),以及术后18~24个月(长期疗效)的眩晕发作次数以及平均听阈水平(500、1 000、2 000 Hz)。 结果 23例患者完成短期疗效评价,术后眩晕发作次数由(5.7±5.9)次(术前6个月)降至(0.4±1.0)次(术后6~12个月),眩晕控制率为87.0%。术后听力维持率为95.7%。13例患者完成长期疗效评价,术后眩晕发作次数由(4.2±2.6)次(术前6个月)降至(0.1±0.3)次(术后18~24个月),眩晕控制率为92.3%,术后听力维持率为100%。 结论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局部激素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梅尼埃病具有良好的眩晕控制率和听力维持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研究乳突气化程度与内淋巴囊发育的关系
    韩书慧, 范新泰, 王娜, 王喆, 侯凌霄, 许安廷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4): 22-26.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69
    摘要718)      PDF (451KB)(144)       收藏
    目的 探讨乳突气化程度与内淋巴囊发育情况的关系。 方法 回溯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耳鼻喉科且行颞骨CT检查的患者共145例(290耳),经过筛选后,根据患者乳突气化程度分为气化良好及气化不良,对其采用1∶1最临近匹配,倾向得分(PS)设置为0.02,基于年龄、中耳炎对协变量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该分析共产生了58对配对数据,随即测量后半规管中段至颞骨岩部后缘最短距离(P-P值),以其间接反映内淋巴囊发育情况,对不同乳突气化程度的P-P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P-P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2.26(1.49,3.08)mm;乳突气化程度与P-P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乳突气化程度与内淋巴囊发育情况无关;经PSM处理后的协变量与乳突气化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倾向得分匹配在临床研究中可以有效地处理非随机实验数据中的选择性偏倚问题;乳突气化程度与中耳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乳突气化程度与中耳炎性疾病相关,且乳突气化程度良好组,中耳炎发生率较低。 结论 乳突气化程度与内淋巴囊发育情况无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耳聋基因panel在耳聋基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张艳红, 李娟娟, 曾宪海, 缑灵山, 王朝霞, 魏建芳, 马芳, 邱书奇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4): 27-34.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2.190
    摘要1447)      PDF (1505KB)(330)       收藏
    目的 探讨耳聋基因panel技术在耳聋患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40例耳聋患者首先采用荧光定量PCR结合Sanger测序法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25个位点突变,初检结果单杂合致病突变者行耳聋基因单基因测序或耳聋基因panel检测;初检结果未发现耳聋基因致病性突变者直接行耳聋基因panel检测。16例患者行父母耳聋基因溯源验证。 结果 40例患者中,耳聋基因筛查检出GJB2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8例、单杂合突变2例,SLC26A4基因纯合突变1例、单杂合突变2例。4例单杂合突变检出者接受进一步的耳聋单基因或耳聋基因panel测序,其中2例分别检出GJB2基因c.235delC/c.610delC及c.235delC/c.109G>A复合杂合突变,2例检出SLC26A4基因c.919-2A>G/c.1548_1549insC复合杂合突变。27例初检结果阴性患者接受了进一步的耳聋基因panel检测,检出GJB2基因c.109G>A纯合突变4例和c.571T>C/c.G109A复合杂合突变1例,MYO7A基因c.397dupC/c.3484A>T复合杂合突变1例,MYO15A 基因c.4779+2T>C/c.5008-2A>G复合杂合突变1例,ACTG1基因c.118C>T单杂合突变1例,CDH23基因c.1765G>A/c.6504T>A及c.6049G>A/c.7225-1G>A复合杂合突变各1例。在16例行父母溯源的耳聋患者中,15例患者耳聋基因突变分别遗传自其父母。 结论 对于耳聋基因热点突变检测结果阴性的耳聋患者,应用耳聋基因panel能有效提高遗传性致病基因检出效率,为其遗传学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与外周血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马静远, 武天义, 孙占伟, 王卫卫, 李世超, 王广科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4): 35-39.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264
    摘要906)      PDF (430KB)(282)       收藏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与外周血液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鼻窦内镜手术,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6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外周血细胞成分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之间的差异。将实验组根据是否复发、癌变进一步分为SNIP组(38例),复发组(14例)及癌变组(10例),分别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0.00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P=0.016),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现,NLR的增加(P<0.001)、PLR的减少(P=0.002)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在三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NIP和复发组(P=0.045),癌变和复发组(P=0.017)在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PLR与SNIP具有相关性,并且可能成为SNIP的外周血液炎症标志物,NLR的增加、PLR的减少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是SNIP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国内嗅觉障碍相关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李丹, 陈腾宇, 黄演芬, 周敏, 周熠星, 阮岩, 闫亚杰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4): 40-48.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49
    摘要1086)      PDF (3035KB)(197)       收藏
    目的 对国内“嗅觉障碍”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合理推测,尝试为学者提供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预测未来热点方向。 方法 以“嗅觉障碍”为主题词,检索建库至2020年10月20日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论文并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使用Citespace软件对该研究领域所筛选文献的作者、期刊/单位及主题词进行绘制图谱及可视化分析。 结果 整体来讲,“嗅觉障碍”研究的文献发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出现频次排名靠前的作者为魏永祥、倪道凤、刘钢、杭伟、姚淋尹、韩德民及刘剑锋,“嗅觉障碍”研究发文排名第1~3例的期刊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合作高产单位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机构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主题词聚类分析呈现出7个聚类:慢性鼻-鼻窦炎、帕金森病、kallmann、鼻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超微结构和针刺。 结论 在“嗅觉障碍”领域,早期韩德民、李志春等国内作者对“嗅觉障碍”的研究较深长,而近年来魏永祥、倪道凤等国内作者对“嗅觉障碍”的检测方法、病因、发病机制等进行基础研究及归纳分类,是近年来嗅觉障碍研究的主力,但核心作者中心中介值均小于0.1,这表明关系较稀疏,需加强联络与合作,以期形成学术共同体提高整体影响力。根据聚类分析可知,国内作者目前对“嗅觉障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嗅觉障碍与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帕金森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原发病之间的联系,探索其生理病理及发病机制;不同类型嗅觉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调查;探索鼻内镜手术、针刺等不同治疗方法对嗅觉障碍的疗效。且从发文突现图可见,以上七大聚类研究范围可能将持续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热点。其中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方向是从古至今延续的热点,而COVID-19将成为未来5~10年的热点。另外,不排除COVID-19引起的嗅觉障碍与鼻腔炎症相关,且两者的相关性将会成为嗅觉障碍将来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儿童中耳胆脂瘤诊治进展
    杨扬, 王晓旭, 张杰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1): 1-6.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03
    摘要1107)      PDF (701KB)(567)       收藏
    儿童中耳胆脂瘤在患病率、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等方面都具有人群的特殊性。其起病隐匿,早期诊治成为临床难点。随着对儿童中耳胆脂瘤认识的提高和普及,临床中对此疾病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临床分期的应用及手术治疗的精准性趋于完善,伴有腭裂、特纳综合征、唐氏综合症等特殊人群的中耳胆脂瘤患儿的远期预后管理也得到了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高信忠, 林宗通, 沈翎, 刘平凡, 林兴, 许杨杨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1): 7-12.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06
    摘要2973)      PDF (447KB)(376)       收藏
    目的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中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66例,其中35例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腺样体切除术为治疗组,31例采用单纯腺样体切除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比例。 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疗效最佳,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显著,且微创安全,无明显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儿童颞骨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马宁, 陈敏, 刘薇, 杨扬, 邵剑波, 郝津生, 刘冰, 张晓, 段晓岷, 张祺丰, 张杰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1): 13-19.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436
    摘要840)      PDF (4697KB)(108)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颞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477例18岁以下颞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影像学、面神经及听力学评估、并发症、治疗及预后。 结果 477例颞骨骨折患儿中男358例、女119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范围为0~18岁,中位年龄9岁,其中6例为双侧。交通事故是受伤主要原因(57.23%),其次为跌倒(23.69%)。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鼓室积血和耳出血,通常3周~1个月消失。纵行骨折253耳(52.38%),横行骨折35耳(7.25%),混合型骨折48耳(9.93%),其他不能进行分型147耳(30.43%),表现为轻微骨折线。听力受损372例(77.02%);面神经损伤28例(5.80%),其中8例为内听道及以上层面损伤;脑脊液耳漏47例(9.73%);鼓膜穿孔15例(3.11%)。合并颅内损伤78例(16.35%),全身多发损伤19例(3.98%)。即发性面瘫10例,1例恢复良好(10.00%);迟发性面瘫18例,15例恢复良好(83.33%)。耳科并发症的处理经手术治疗10例,包括8例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后听阈恢复正常。2例面神经减压术,术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Ⅴ级恢复至Ⅱ级。 结论 儿童颞骨骨折中,男童常见,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鼓室积血、鼓膜穿孔、脑脊液耳漏和传导性耳聋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外伤所致听骨链骨折或脱位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外伤所致内听道区域骨折可引起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完全性面瘫,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新生儿动脉血血气分析与听力筛查结果相关性
    盘琳琳, 方旭华, 翟丰, 桂一丁, 边洲亮, 陈洁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1): 20-24.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50
    摘要836)      PDF (543KB)(219)       收藏
    目的 探讨新生儿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与听力筛查结果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学中心新生儿科496例患儿听力筛查结果和入院时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 结果 自动听觉脑干反应(A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声导抗和总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61.9%(307/496)、61.3%(304/496)、90.1%(447/496)和56.7%(281/496)。三种听力筛查方法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0,P<0.001)。AABR与DPOAE测试结果一致性极强(Kappa=0.817,P<0.001),两者与声导抗测试一致性较弱(Kappa值分别为0.2620.256,P均<0.001)。单因素Logisitic分析显示乳酸升高(OR=0.544,P=0.001)、二氧化碳分压升高(OR=1.917,P=0.009)、pH降低(OR=1.692,P=0.021)与听力筛查不通过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itic分析显示,乳酸(OR=0.627,P=0.018)、氧分压(OR=1.493,P=0.047)与听力筛查结果不通过显著相关。二氧化碳分压、pH和血氧饱和度和听力筛查结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新生儿缺氧及其伴随的血气变化可能会影响听力筛查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1岁以内婴幼儿耳郭形态畸形矫正效果评价
    马孝宝, 李越, 沈佳丽, 孙进, 陈向平, 杨军, 陈建勇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1): 25-3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401
    摘要907)      PDF (869KB)(196)       收藏
    目的 探讨耳郭形态畸形的类型及矫正时的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耳郭形态畸形无创矫正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确诊为耳郭形态畸形的1岁以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开始矫正的年龄分为两组,<42 d为小月龄组,>42 d为大月龄组。同时根据形态畸形的类型分为招风耳组、杯状耳组、垂耳组和隐耳组。采用改良版耳郭形态畸形无创矫正视觉模拟评分法(MVAS-NAC)对小月龄组和大月龄组患儿的矫形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小月龄组平均提升效果优于大月龄组(P<0.05),患儿矫正年龄与矫正效果呈负相关,小月龄组和大月龄组矫正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耳郭形态畸形组之间平均提升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评分与医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和医生评分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0.810小月龄组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大月龄组(P<0.05)。 结论 年龄是影响矫正效果的主要因素,超过6个月的患儿,不再推荐进行矫正治疗,隐耳可适当放宽矫正年龄。临床可采用MVAS-NAC进行矫正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儿童单侧感音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学及影像学特征149例分析
    胡春燕, 党攀红, 张睿, 樊孟耘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1): 31-36.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418
    摘要902)      PDF (2241KB)(270)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单侧感音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学和影像学表现,分析其病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1月龄~14岁的单侧感音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就诊途径、听力学和颞骨影像学检查结果。 结果 149例患者95.97%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即单侧聋。38.26% 就诊患儿是由于听力筛查未通过被发现,20.13%患儿自觉单侧听力差就诊发现。影像学检查正常47例,异常102例,其中内耳结构/蜗神经发育异常96例(64.43%),颞骨骨折6例。 结论 儿童单侧感音性听力损失多为重度及极重度聋,影像学检查发现蜗神经发育异常及内耳发育异常比例较高,可认为儿童单侧感音性听力损失与先天发育异常关系密切,因此儿童单侧感音性听力损失患儿应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儿童乳突-颞下迷路外面神经减压术8例临床分析
    党攀红, 张睿, 胡春燕, 王洁, 樊孟耘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1): 37-42.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405
    摘要961)      PDF (3237KB)(229)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颞骨骨折性面神经麻痹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径路面神经减压术的疗效。 方法 8例颞骨骨折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别在病情出现的1个月内,行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径路面神经减压术,部分同期行听骨链重建术,随访1~2年,评估听力及面神经功能(H-B)程度。 结果 术前H-B Ⅴ级7例、Ⅳ级1例,术后恢复Ⅰ级5例、Ⅱ级3例;术前2例听力分别为中度、重度传导性耳聋,术后分别恢复至正常、轻度传导性耳聋;术前1例听力正常,术后听力无损伤;余5例术前听力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结论 外伤后1个月内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径路面神经减压术,可同时获得面神经功能及听力的满意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1 000 Hz声导抗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倪坤, 孙世冰, 李晓艳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1): 43-47.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78
    摘要969)      PDF (410KB)(200)       收藏
    目的 探讨1 000 Hz声导抗检查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方法 纳入高危新生儿318例(636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ABR+DPOAE+1 000 Hz声导抗三联的听力筛查方案,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在3个月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计算三联筛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和正确率。其中本研究中三联筛查结果正常包括AABR(-)DPOAE(+)声导抗(+),AABR(-)DPOAE(-)声导抗(+),AABR(-)DPOAE(-)声导抗(-)三种情况,三联筛查异常包括AABR(+)DPOAE(+)声导抗(+),AABR(+)DPOAE(+)声导抗(-),AABR(+)DPOAE(-)声导抗(+),AABR(-)DPOAE(+)声导抗(-),AABR(+)DPOAE(-)声导抗(-)。 结果 共纳入318例高危新生儿(636耳),使用三联筛查的灵敏度(96.77%)高于单一AABR筛查方法(80.64%)和单一DPOAE筛查方法(83.87%),与AABR+DPOAE两联筛查方法(96.77%)灵敏度一致。使用三联筛查的特异度(91.24%)高于AABR+DPOAE两联筛查方法(87.44%),三联筛查方法可进一步降低二联筛查假阳性率,适用于高危新生儿筛查。 结论 1 000 Hz声导抗联合AABR和DPOAE进行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灵敏度高,漏诊率低,三联听力检查可应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即可筛出部分单纯中耳功能异常的假阳性婴儿,可一定程度缓解家长焦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正确判读眼缺血综合征预警信号,提高诊断水平
    黄映湘, 王艳玲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4): 1-4.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47
    摘要1724)      PDF (532KB)(251)       收藏
    眼缺血综合征(OIS)是由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系列眼前部及/或眼后部缺血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隐匿,详细地问诊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因眼部供血血管堵塞位置和程度不同,患者的体征也千差万别,追根溯源十分重要;不同血管成像模式的检查方法可用来评估颈动脉供血、侧支循环和脑灌注,需要了解不同技术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手段,正确判读OIS预警信号,多学科合作精准诊断,挽救OIS患者视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颈动脉狭窄诊疗进展
    徐泽勤郭连瑞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4): 11-15.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54
    摘要1588)      PDF (646KB)(371)       收藏
    颈动脉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等,罕见的临床症状如眼缺血综合征(OIS)等。在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颈动脉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技术(DSA)等。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需要进行包括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在内的最佳内科治疗;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以及伴有症状的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病变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远期脑卒中发生率,明显改善眼部血流,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周卓华李红阳, 黄映湘, 王艳玲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4): 16-22.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53
    摘要1343)      PDF (495KB)(235)       收藏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 无需造影剂即可定量分析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 可重复性高, 对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敏感。本文主要介绍ASL在缺血性眼病及脑病中的应用, 并与眼部、脑部其他常用的血管造影等检查进行比较。ASL能够对脑部血流状态变化进行监测, 可预测脑部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病的研究。研究表明ASL能够直接反映脉络膜视网膜组织的供血状况, 可作为定量眼部血流灌注的可靠方法, 同时对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可对缺血性眼病进行早期诊断。目前ASL在眼部的应用尚少, 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ASL在缺血性眼病中的效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眼缺血综合征研究进展
    王露萍黄映湘, 王艳玲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4): 23-27.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59
    摘要1507)      PDF (401KB)(330)       收藏
    眼缺血综合征起病隐匿,眼部表现多样,临床上易被漏诊或误诊从而导致患者不可逆的视力丧失,且合并眼缺血综合征患者远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较高。提高各学科临床医生对眼缺血综合征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有助于发挥多学科交叉协同作用,预防和早期发现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全身性并发症,降低致盲率和致死率。本文就眼缺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诊疗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Meta分析
    陈曦, 李珊珊, 赵露, 尤冉, 王艳玲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4): 28-34.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57
    摘要1341)      PDF (2347KB)(299)       收藏
    目的 动脉溶栓治疗与传统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疗效对比分析。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linical.gov、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纳入动脉溶栓治疗与传统方法治疗CRAO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发表的时间截止为2020年5月14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使用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入组563例CRAO患者。2篇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治疗的CRAO患者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视力提高并无统计学差异(RR: 1.17,95%CI 0.80~1.72,P=0.409),5篇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溶栓治疗较传统治疗患者视力明显提高(RR: 1.86,95%CI 1.43~2.41,P<0.001)。引起两者不同的原因可能为动脉溶栓治疗和传统治疗纳入患者治疗时间窗不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面,2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5篇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均显示溶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 结论 虽然动脉溶栓治疗对CRAO的患者表现出一定的应用前景,但是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今后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眼缺血综合征国内外文献特征分析
    孟博, 黄映湘, 王康, 赵露, 王艳玲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4): 35-4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44
    摘要1629)      PDF (1272KB)(182)       收藏
    目的 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眼缺血综合征(OIS)研究领域国内外文献的特征。 方法 在CNKI及WOS数据库中分别筛查出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与OIS相关的文献,查找文献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结果 分析35篇中文文献,总共被引41次,该领域h指数为2;48篇外文文献,总共被引115次,该领域h指数为6。发表论文数量并列最多和h指数最高的机构是首都医科大学和波兰波美拉尼亚医科大学。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和h指数最高的国内期刊是中华眼科杂志;发表论文数量并列最多和h指数最高的国外期刊是Journal of OphthalmologyPlos One。国外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h指数和韩国并列最高。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OIS领域资助最多,占国内总发文量的20.8%。国外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是Hayreh, SS.的一篇关于眼部血管阻塞性疾病黑矇病的患病率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其他排名前十的文献重点讨论OIS在OCT上的表现及缺血缺氧机制等方面。 结论 OIS疾病在OCT检查上的表现及缺血缺氧机制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25例虹膜新生血管发生原因探讨
    李萱, 黄映湘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4): 41-47.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50
    摘要1621)      PDF (6318KB)(263)       收藏
    目的 分析25例(28眼)虹膜新生血管生长原因,探讨消除虹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临床发现虹膜新生血管的患者25例(28眼)眼部相关检查资料,记录治疗方法及病情变化,分析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效果。 结果 25例(28眼)治疗前裂隙灯下均可见虹膜新生血管;17例(20眼,71.4%)存在视网膜缺血表现,包括FFA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或大片非灌注区,或存在大量的玻璃体积血及纤维血管增殖膜;8例(8眼,28.6%)缺乏视网膜缺血相关表现。治疗后3个月,FFA显示25例(28眼)均未见视网膜新生血管;20例(23眼,82.1%)虹膜新生血管消退,5例(5眼,17.9%)虹膜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 结论 眼前部缺血也是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原因之一;全视网膜光凝术是针对视网膜缺血的治疗手段,不能消除全部的虹膜新生血管,抗VEGF药物注射对虹膜新生血管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中医药联合激光及手术治疗眼缺血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郭欣璐, 高健生, 接传红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4): 48-52.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45
    摘要1397)      PDF (3460KB)(216)       收藏
    通过分析临床1例眼缺血综合征的治疗过程,探讨联合疗法治疗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重视耳部外伤诊疗工作
    伊海金,杨仕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1): 1-3.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5
    摘要1172)   HTML1063)    PDF (1095KB)(348)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正确处理颞骨骨折耳科并发症
    许嘉,伊海金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1): 4-8.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8
    摘要1611)   HTML1062)    PDF (1133KB)(574)       收藏

    人体的位听器官皆位于颞骨内,且周围有诸多重要血管及神经穿行,当发生颞骨骨折时,易出现耳科并发症,诸如听力下降、面神经麻痹、脑脊液耳(鼻)漏、眩晕等。在处理颅脑外伤,特别是合并有颞骨骨折时,应注意识别是否出现了耳科并发症。目前对于颞骨骨折合并耳科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取决于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外伤导致听力损失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丁玉静,兰兰,王秋菊,冀飞,熊芬,谢林怡,丁海娜,夏寅,赵辉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1): 9-14.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63
    摘要2544)   HTML1140)    PDF (2826KB)(497)       收藏
    目的

    分析外伤所致听力损失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医学鉴定,早期确定有效治疗方案。

    方法

    对外伤后主诉听力损失的84例(96耳)患者的初诊和随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将听力损失程度和鼓膜穿孔程度进行分级,统计分析其在患耳中的分布,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

    结果

    外伤后初诊听力正常34耳(35.4%),听力下降62耳(64.6%),其中传导性聋33耳(53.2%),感音神经性聋25耳(40.3%),混合性聋4耳(6.5%)。随访时传导性聋患者气导平均听阈从(45.77±4.28)dB HL降低至(34.48±4.53)dB HL(t=2.906,P < 0.05),骨导平均听阈从(23.45±2.31)dB HL降低至(19.63±2.20)dB HL(t=2.329,P < 0.05)。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患者平均听阈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外伤后鼓膜完整39耳(40.6%),鼓膜穿孔57耳(59.4%)。鼓膜穿孔者自愈40耳(70.2%),鼓膜修补术后愈合12耳(21.1%),未愈5耳(8.8%)。Ⅰ级鼓膜穿孔自愈率83.0%,Ⅱ级鼓膜穿孔自愈率16.7%,Ⅲ级、Ⅳ级鼓膜穿孔自愈率为0。

    结论

    外伤可引起听觉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聋,严重者可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传导性聋患者预后好,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患者预后差。外伤可导致不同程度鼓膜穿孔,随穿孔程度加重,自愈率逐渐降低,Ⅲ级、Ⅳ级鼓膜穿孔难以自愈,需行手术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修复治疗不同情形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
    王智立,陈哲,林芳羽,柴永川,汪照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1): 15-19.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64
    摘要1760)   HTML1060)    PDF (3687KB)(358)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情形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患者的手术修复策略与疗效。

    方法

    收集46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后行手术修复的患者资料,据损伤情况不同而采取个性化手术方式。46例中面神经无断裂者3例,采用面神经松解;采用面神经端-端吻合者7例;面神经缺损距离较长者22例,采用腓肠神经桥接;在腓肠神经桥接基础上,采用面神经颊支-咬肌神经吻合14例。

    结果

    术后随访1年,面神经松解减压术患者3例中Ⅲ级2例、Ⅱ级1例;面神经端-端吻合术患者7例术后面神经功能Ⅲ~Ⅳ级;采用腓肠神经桥接面神经主干者共22例,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Ⅲ~Ⅳ级,出现较严重联动1例、较明显联动3例、轻微联动7例;采用腓肠神经桥接合并咬肌-面神经颊支吻合术的患者14例,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Ⅲ~Ⅴ级,无明显联动出现。

    结论

    及时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腮腺区面神经损伤患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在保证吻合口无张力的情况下,优先采用端端吻合,如考虑避免联动,可行咬肌-颊支神经吻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医源性面瘫的手术治疗
    田雨鑫,王菁菁,王慧,吴雅琴,时海波,陈正侬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1): 20-24.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4
    摘要1803)   HTML1091)    PDF (2090KB)(326)       收藏
    目的

    报道医源性面瘫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其发生原因、处理措施及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15~2017年行手术治疗的21例医源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例中耳手术致面瘫患者,术中探查发现面神经损伤位于水平段7例,锥段2例,垂直段1例,根据面神经损伤程度,术中行面神经减压术7例,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术3例;11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瘫患者,均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所有患者随访1年,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Ⅲ级以内者为16例,约占76%。

    结论

    尽管科技发展降低了面神经损伤的概率,但医源性面瘫仍时有发生。完善的解剖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技术,对于医源性面瘫的预防十分重要,一旦发生提倡早发现、早治疗,予以正确的处理方式可获得面神经功能的较好恢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治疗累及膝状神经节外伤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许嘉,李欣,陈雯婧,高娟娟,伊海金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1): 25-27.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2
    摘要1401)   HTML1167)    PDF (1947KB)(180)       收藏
    目的

    探讨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治疗累及膝状神经节的外伤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外伤性面瘫行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的病例资料,比较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纯音听阈的变化。

    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6例(87%)恢复至HB Ⅰ级或Ⅱ级。13例听骨链完整而术中行听骨链重建者,术后听力10例(77%)损失在10 dB以内,3例(23%)损失在10~20 dB。

    结论

    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累及膝状神经节的外伤性面瘫安全有效,术后听力损失较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颞骨外伤并发脑脊液漏18例并文献复习
    高娟娟,李欣,许嘉,陈雯婧,梁思超,郭振平,卢曼林,伊海金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1): 28-32.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1
    摘要1131)   HTML1213)    PDF (4154KB)(204)       收藏
    目的

    分析颞骨外伤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颞骨外伤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术中探查结果及预后。

    结果

    17例颞骨外伤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期间脑脊液漏未再复发;另外1例患者脑脊液漏第一次术后1年复发,行二次手术,随访至今未复发。所有患者均无术后感染发生。

    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颞骨外伤并发脑脊液漏患者,手术探查修补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经乳突入路或经迷路入路脑脊液漏探查修补术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前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分析对于脑脊液漏的诊断、瘘口定位及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及酌情使用药物控制颅压,均有助于术后恢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儿童鼻窦炎的诊治——困难、挑战与对策
    李勇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6): 1-7.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5
    摘要2063)      PDF (676KB)(742)       收藏
    儿童鼻窦炎作为耳鼻咽喉科和儿科常见疾病,近十几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但中国有关于儿童鼻窦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缺失。儿童鼻窦炎因为常伴有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等,其症状重叠,诊断容易混淆。鼻内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鼻窦CT扫描往往与病情不相符,且对儿童来说放射量偏大,在儿童中需要慎用。在治疗方面与成人不同,但较少有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可循,局部糖皮质激素、鼻腔喷雾逐渐成为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抗生素的副作用近年来争议较大。就以上儿童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难点和面临挑战急需达到临床共识,寻找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常规诊断不宜使用CT扫描
    许庚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6): 8-9.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9
    摘要1936)      PDF (582KB)(33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儿童鼻窦炎与哮喘:统一气道疾病
    杨一帆, 程雷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6): 10-15.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61
    摘要1920)      PDF (744KB)(335)       收藏
    鼻窦炎和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异质性疾病,发病因素多样。慢性鼻窦炎可能是哮喘的危险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强关联性。上下气道炎症常伴发,具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对此,“统一气道疾病”的理论得到广泛认可。对于哮喘患者,特别是严重哮喘,常伴有鼻窦炎,是影响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和临床控制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对一种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影响另一种疾病的控制,而深入理解病理生理学机制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疾病管理。本文从儿童鼻窦炎和哮喘的疾病特征、发病机制、药物治疗以及生物制剂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儿童鼻窦炎的临床诊疗进展
    李华斌, 曹玉洁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6): 16-19.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9.057
    摘要1768)      PDF (543KB)(507)       收藏
    儿童鼻窦发育和免疫能力均不够成熟,鼻窦炎临床特征和转归与成人患者差异显著,且与其他气道病变如变应性鼻炎、腺样体肥大及分泌性中耳炎及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容易出现眶内及颅内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论文主要讨论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诊疗进展,重点对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阐述,希冀对耳鼻喉科医生诊疗此类儿童疾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抗生素在儿童鼻窦炎治疗中的地位
    李勇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6): 20-24.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6
    摘要1788)      PDF (606KB)(582)       收藏
    儿童时期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导致鼻窦炎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是常见病之一。抗生素在以往的中外鼻窦炎诊疗指南中,均被放到一线治疗地位。然而儿童与成人在解剖学、病理生理过程以及伴发疾病等各因素的比较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近年在儿童鼻窦炎的诊疗过程中抗生素是否属于一线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现回顾国内外文献,对抗生素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作用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儿童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
    张立强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6): 25-28.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8
    摘要3636)      PDF (529KB)(476)       收藏
    儿童鼻窦炎发病率高,腺样体肥大是导致儿童鼻窦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腺样体肥大可通过影响鼻腔发育、阻碍鼻腔引流和不断释放致病菌而持续影响鼻窦炎的发生发展,鼻窦炎则可通过炎症刺激导致腺样体肥大增生。变态反应因素可同时影响到鼻窦炎和腺样体炎症,是治疗儿童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治疗靶点。腺样体与儿童鼻窦炎关系密切互为因果,而腺样体切除术可作为儿童鼻窦炎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时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刘佳, 付勇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6): 29-33.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60
    摘要1772)      PDF (595KB)(348)       收藏
    近年来,儿童慢性鼻窦炎(CRS)越来越受到耳鼻咽喉科医生的重视。临床上,有一部分儿童CRS患者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不少于12周)后症状仍难以改善,甚至加重,或是经常复发,导致治疗失败。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儿童鼻窦FESS手术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仍有医师对儿童鼻窦FESS手术治疗存在质疑。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于2005年被引入耳鼻咽喉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它在治疗成人慢性鼻窦炎(CRS)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鼻窦球囊扩张术手术过程中不去除骨质,保留大部分或全部鼻窦黏膜,以极低的风险恢复鼻窦的通气,这样微创的方式适用于儿童。本文将对儿童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儿童鼻窦炎眶并发症诊治31例及文献分析
    张婵媛, 孙玉霖, 王琳, 张莉, 陈敏, 于龙刚, 李娜, 崔鑫, 姜彦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6): 34-4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62
    摘要1489)      PDF (5143KB)(439)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鼻窦炎眶并发症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方法 对31例鼻窦炎引发眶并发症儿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 儿童鼻窦炎眶并发症具有不同发展阶段及相应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本组所有病例全部临床治愈出院,随访时间6~24个月,无复发者,遗留睑外翻和鞍鼻各1例,未出现海绵窦化脓性炎症和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脓液及鼻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达55%,其中金黄色葡萄糖球菌4例,肺炎链球菌4例。 结论 儿童鼻窦炎眶并发症冬春季节高发,男童居多,与上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首发症状不典型,常首诊于其他科室而延误诊治。治疗原则是早期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治疗儿童鼻源性眶并发症首选经验用药。保守治疗无效者,结合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变化,判断疾病所处阶段,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可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儿童急性鼻窦炎合并肾小球肾炎及眶内脓肿一例
    朱鲁平, 陈娟, 朱垒, 陈仁杰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6): 41-44.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05
    摘要1656)      PDF (3650KB)(248)       收藏
    急性鼻窦炎是鼻腔鼻窦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鼻窦在解剖上毗邻眼眶,鼻窦急性感染可能突破解剖屏障向眶内发展。因抗生素普遍使用,鼻窦炎眶内并发症较少见,但仍可见于抵抗力低下的儿童出眶内蜂窝织炎,甚至形成眶内脓肿,但同时并发肾小球肾炎的情况较为罕见。现报道急性鼻窦炎并发肾小球肾炎及眶内脓肿1例,简述其多学科诊治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其诊断治疗的思考
    陈太生, 王巍, 徐开旭, 林鹏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5): 1-5.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3
    摘要1791)   HTML1221)    PDF (474KB)(32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中耳肌肉生理及病理
    韩朝, 丁娟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5): 6-1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38
    摘要3157)   HTML1227)    PDF (1036KB)(1052)       收藏

    中耳肌肉是耳部“降噪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其在持续监测声学输入和动态调节听觉灵敏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当中耳肌肉收缩时, 它们将镫骨推入卵圆窗, 并增加内耳膜迷路内液体的压力。如果中耳肌肉失去调节内耳压力的能力, 如强直、痉挛或肌张力障碍, 产生的异常压力将对内耳压力产生影响, 并导致许多问题, 如耳鸣、梅尼埃病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等。综述中耳肌肉的生理构造及各自所起的作用,讨论中耳肌肉功能紊乱与耳部疾病的联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眩晕的中医认识
    谢慧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5): 11-17.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4
    摘要2081)   HTML996)    PDF (625KB)(894)       收藏

    眩晕的中医学认识涵盖多学科、多种疾病,随着对眩晕疾病不断深入认识,当代中医学家提出“耳眩晕”这一概念,拟从眩晕的病名内涵、病因病机、内外治等方面梳理本病的中医认识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眩晕头晕主诉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占比分析
    张玥琦, 邓巧媚, 王巍, 徐开旭, 温超, 刘强, 陈太生, 林鹏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5): 18-21.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0
    摘要1469)   HTML1145)    PDF (468KB)(896)       收藏
    目的

    研究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在眩晕头晕主诉患者的占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4 227例患者病历资料,包括主诉、症状特征、病史及相关检测结果、初步诊断等,根据资料进行眩晕与头晕分类并统计分析BPPV患者在总病例、眩晕病例和头晕病例中的构成比及其发病情况。

    结果

    4 227例患者中,眩晕和头晕分别为3 188例(74.54%)、1 039例(24.59%),BPPV患者在总病例、眩晕组和头晕组中分别为450例(10.65%)、437例(13.66%)、13例(1.26%)。

    结论

    BPPV患者在就诊眩晕主诉病人和头晕主诉病人中的比例分别为13.66%、1.26%,以中老年女性居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合并疾病的关联性分析
    邓巧媚, 张玥琦, 王巍, 徐开旭, 温超, 刘强, 陈太生, 林鹏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5): 22-25.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1
    摘要1375)   HTML814)    PDF (468KB)(149)       收藏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病因及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鼻喉头颈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的450例BPPV病例的发病情况、明确病因(突聋、头外伤、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等)及可能的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冠心病等相关疾病),并进行分析统计比较。

    结果

    BPPV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52±13.89)岁、男女比例为1:2.21。无合并疾病的患者共有159例,占比35.33%。合并疾病及风险因素的患者共有291例,占比64.67% ,其中明确病因包括突聋、头外伤、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共有78例(17.33%),具有相关疾病患者共有253例(56.22%),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最多见的合并疾病,分别占比32.44%和11.56%,但根据二元logistic分析仅有颈椎病与BPPV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结论

    64.67%的BPPV的患者具有明确病因及风险因素,多数BPPV患者是继发性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部分患者病理损伤仍然存在,因此BPPV综合治疗及预防复发还要关注相关疾病和风险因素的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郑永波, 赵宇, 娄麟, 宋瑶, 董怡君, 任建君, 王晶, 许洋, 雷蕾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5): 26-31.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9
    摘要2117)   HTML972)    PDF (1794KB)(448)       收藏
    目的

    对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发病特征进行总结,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分析25例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主要采用局麻下耳后小切口行乳突探查加乙状窦缩窄术或乙状窦回纳术。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耳鸣情况采用耳鸣评价量表(TEQ)进行评分,量化评估患者术后耳鸣的改善效果。同时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听力检查结果,评估手术是否对听力产生不良影响。

    结果

    根据患者主诉,21例患者术后随访期内搏动性耳鸣消失,4例患者在术后第6个月随访时仍有轻微搏动性耳鸣,但患者自觉耳鸣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本组患者术前TEQ评分为10.44±3.08,术后1个月TEQ评分为3.68±1.75,术后3个月TEQ评分为2.76±1.23,术后6个月TEQ评分为2.72±1.17。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TEQ评分均低于术前,表明患者术后耳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TEQ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但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TE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术后耳鸣的改善程度逐渐趋于稳定。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听力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采用局麻下手术治疗便于术者术中观察患者耳鸣改善情况,准确掌握对乙状窦的塑形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同一气道,同一疾病: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程雷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1): 1-3.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8.048
    摘要1463)   HTML163)    PDF (1188KB)(43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我国哮喘管理取得的进步和面临的挑战
    林江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1): 4-8.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8.015
    摘要1543)   HTML197)    PDF (1238KB)(103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郭胤仕,卢慧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1): 9-12.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8.019
    摘要1684)   HTML220)    PDF (1193KB)(332)       收藏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疾病。Th2细胞的激活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机制,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参与其中。天然免疫细胞是一类重要的机体内稳态调节因子,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是天然免疫细胞中Th2细胞的“镜相细胞”,分泌多种Th2因子,参与多种过敏性炎症病理过程。本文将就ILC2s在变应性鼻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从花粉症看过敏性疾病的整体诊疗策略
    关凯,王良录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 33(1): 13-19.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8.041
    摘要1488)   HTML137)    PDF (1183KB)(524)       收藏

    花粉症是指具有特应性遗传素质的个体吸入致敏花粉后,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sIgE)介导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其引发的以变应性结膜炎、鼻炎、哮喘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症状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区性,并且易受某些气象因素的影响。引发花粉症的常见致敏花粉包括春季树木花粉,夏季牧草花粉和秋季杂草花粉,在中国北方地区花粉症患者发病时生活质量明显差于尘螨过敏患者,杂草花粉比树木花粉更易诱发哮喘。花粉症的诊断步骤包括病史采集、变应原特异性诊断测量(皮肤试验和血清sIgE检测)、病史与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临床管理原则包括变应原回避,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抗炎药物治疗(例如糖皮质激素、H1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临床经验表明,使用协和花粉变应原制剂诊断准确度高,免疫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均佳,且能有效地阻止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并防止出现新的致敏原,停止治疗后亦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