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20
      
    述评
    重视耳部外伤诊疗工作
    伊海金,杨仕明
    2020, 34(1):  1-3.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5
    摘要 ( 1071 )   HTML ( 1063 )   PDF (1095KB) ( 2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笔谈
    正确处理颞骨骨折耳科并发症
    许嘉,伊海金
    2020, 34(1):  4-8.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8
    摘要 ( 1482 )   HTML ( 1060 )   PDF (1133KB) ( 4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体的位听器官皆位于颞骨内,且周围有诸多重要血管及神经穿行,当发生颞骨骨折时,易出现耳科并发症,诸如听力下降、面神经麻痹、脑脊液耳(鼻)漏、眩晕等。在处理颅脑外伤,特别是合并有颞骨骨折时,应注意识别是否出现了耳科并发症。目前对于颞骨骨折合并耳科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取决于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外伤导致听力损失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丁玉静,兰兰,王秋菊,冀飞,熊芬,谢林怡,丁海娜,夏寅,赵辉
    2020, 34(1):  9-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63
    摘要 ( 2378 )   HTML ( 1140 )   PDF (2826KB) ( 4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外伤所致听力损失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医学鉴定,早期确定有效治疗方案。

    方法

    对外伤后主诉听力损失的84例(96耳)患者的初诊和随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将听力损失程度和鼓膜穿孔程度进行分级,统计分析其在患耳中的分布,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

    结果

    外伤后初诊听力正常34耳(35.4%),听力下降62耳(64.6%),其中传导性聋33耳(53.2%),感音神经性聋25耳(40.3%),混合性聋4耳(6.5%)。随访时传导性聋患者气导平均听阈从(45.77±4.28)dB HL降低至(34.48±4.53)dB HL(t=2.906,P < 0.05),骨导平均听阈从(23.45±2.31)dB HL降低至(19.63±2.20)dB HL(t=2.329,P < 0.05)。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患者平均听阈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外伤后鼓膜完整39耳(40.6%),鼓膜穿孔57耳(59.4%)。鼓膜穿孔者自愈40耳(70.2%),鼓膜修补术后愈合12耳(21.1%),未愈5耳(8.8%)。Ⅰ级鼓膜穿孔自愈率83.0%,Ⅱ级鼓膜穿孔自愈率16.7%,Ⅲ级、Ⅳ级鼓膜穿孔自愈率为0。

    结论

    外伤可引起听觉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聋,严重者可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传导性聋患者预后好,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患者预后差。外伤可导致不同程度鼓膜穿孔,随穿孔程度加重,自愈率逐渐降低,Ⅲ级、Ⅳ级鼓膜穿孔难以自愈,需行手术治疗。

    修复治疗不同情形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
    王智立,陈哲,林芳羽,柴永川,汪照炎
    2020, 34(1):  15-19.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64
    摘要 ( 1598 )   HTML ( 1057 )   PDF (3687KB) ( 31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情形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患者的手术修复策略与疗效。

    方法

    收集46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后行手术修复的患者资料,据损伤情况不同而采取个性化手术方式。46例中面神经无断裂者3例,采用面神经松解;采用面神经端-端吻合者7例;面神经缺损距离较长者22例,采用腓肠神经桥接;在腓肠神经桥接基础上,采用面神经颊支-咬肌神经吻合14例。

    结果

    术后随访1年,面神经松解减压术患者3例中Ⅲ级2例、Ⅱ级1例;面神经端-端吻合术患者7例术后面神经功能Ⅲ~Ⅳ级;采用腓肠神经桥接面神经主干者共22例,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Ⅲ~Ⅳ级,出现较严重联动1例、较明显联动3例、轻微联动7例;采用腓肠神经桥接合并咬肌-面神经颊支吻合术的患者14例,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Ⅲ~Ⅴ级,无明显联动出现。

    结论

    及时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腮腺区面神经损伤患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在保证吻合口无张力的情况下,优先采用端端吻合,如考虑避免联动,可行咬肌-颊支神经吻合。

    医源性面瘫的手术治疗
    田雨鑫,王菁菁,王慧,吴雅琴,时海波,陈正侬
    2020, 34(1):  20-24.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4
    摘要 ( 1651 )   HTML ( 1091 )   PDF (2090KB) ( 30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医源性面瘫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其发生原因、处理措施及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15~2017年行手术治疗的21例医源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例中耳手术致面瘫患者,术中探查发现面神经损伤位于水平段7例,锥段2例,垂直段1例,根据面神经损伤程度,术中行面神经减压术7例,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术3例;11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瘫患者,均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所有患者随访1年,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Ⅲ级以内者为16例,约占76%。

    结论

    尽管科技发展降低了面神经损伤的概率,但医源性面瘫仍时有发生。完善的解剖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技术,对于医源性面瘫的预防十分重要,一旦发生提倡早发现、早治疗,予以正确的处理方式可获得面神经功能的较好恢复。

    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治疗累及膝状神经节外伤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许嘉,李欣,陈雯婧,高娟娟,伊海金
    2020, 34(1):  25-27.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2
    摘要 ( 1286 )   HTML ( 1167 )   PDF (1947KB) ( 16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治疗累及膝状神经节的外伤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外伤性面瘫行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的病例资料,比较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纯音听阈的变化。

    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6例(87%)恢复至HB Ⅰ级或Ⅱ级。13例听骨链完整而术中行听骨链重建者,术后听力10例(77%)损失在10 dB以内,3例(23%)损失在10~20 dB。

    结论

    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累及膝状神经节的外伤性面瘫安全有效,术后听力损失较小。

    颞骨外伤并发脑脊液漏18例并文献复习
    高娟娟,李欣,许嘉,陈雯婧,梁思超,郭振平,卢曼林,伊海金
    2020, 34(1):  28-32.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1
    摘要 ( 1020 )   HTML ( 1213 )   PDF (4154KB) ( 18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颞骨外伤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颞骨外伤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术中探查结果及预后。

    结果

    17例颞骨外伤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期间脑脊液漏未再复发;另外1例患者脑脊液漏第一次术后1年复发,行二次手术,随访至今未复发。所有患者均无术后感染发生。

    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颞骨外伤并发脑脊液漏患者,手术探查修补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经乳突入路或经迷路入路脑脊液漏探查修补术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前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分析对于脑脊液漏的诊断、瘘口定位及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及酌情使用药物控制颅压,均有助于术后恢复。

    论著
    影响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不伴眩晕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宗小芳,胡国华,钟时勋,雷艳,江黎珠,康厚墉
    2020, 34(1):  33-3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10
    摘要 ( 1500 )   PDF (414KB) ( 1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相关因素对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不伴眩晕预后的影响。 方法 共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10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侧别、病程、伴随症状、听力损失程度与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总有效率79%,年龄≤30岁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91%,31/34),高于31~45岁组(80%,37/46)和46~68岁组(61%,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 d者(95%,52/55)预后要好于病程>7 d者(63%,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耳闷者治疗效果(88%,53/60)优于不伴有耳闷者(37%,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发病侧别、是否伴有耳鸣、听力损失为轻度或中度,各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伴眩晕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年龄、病程、是否耳闷及初始听力水平有关,与性别、侧别、是否伴耳鸣无关;年龄小、病程短、伴耳闷是不伴眩晕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预后良好的正性因素。
    听力正常青年人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的初步研究
    邢宇轩,蒋雯,仝悦,吴扬,刘稳,乔月华
    2020, 34(1):  38-4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28
    摘要 ( 1900 )   PDF (593KB) ( 4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听力正常青年人宽频声导抗(WAI)能量吸收率(EA)的特点,并比较EA在耳别、性别之间的差异。 方法 选择听力正常青年人60例(120耳),分别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宽频声导抗检查,分析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EA值呈不规则的倒“W”型。左右耳的能量吸收率仅在2 000 Hz频率段有统计学意义,余频率段无统计学意义。在250 Hz~630 Hz之间的女性能量吸收率稍低于男性的能量吸收率,在630 Hz~3 150 Hz之间女性的能量吸收率稍高于男性的能量吸收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正常青年人宽频声导在低频时能量吸收率较低,后迅速增长;中高频能量吸收率值较高。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在耳别、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应用中通过比较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的差异性,可增加中耳疾病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改良前囊壁切除联合对穿缝合法治疗耳郭假性囊肿32例
    张生军,尹承江,宋丽,王仁彩,王启荣
    2020, 34(1):  42-4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60
    摘要 ( 1349 )   PDF (1377KB) ( 24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前囊壁软骨切除术联合对穿缝合治疗耳郭假性囊肿的疗效及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耳郭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接受耳郭假性囊肿前囊壁切除联合对穿缝合法,对照组接受耳郭假性囊肿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对照组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整体满意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术后整体满意率为6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前囊壁软骨切除联合对穿缝合法治疗耳郭假性囊肿效果确切,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引流、穿刺抽液、 加压包扎、冷冻、 注射硬化剂等,临床值得推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CPAP治疗前后上气道顺应性的CT改变
    吕丹,孙铭宏,于雪莹,张艳青,梅栩彬,刘文君
    2020, 34(1):  46-4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294
    摘要 ( 1878 )   PDF (413KB) ( 3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CT测量,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无创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上气道顺应性的改变在影像学方面的表现,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各阻塞腔最小横截面积顺应性的作用效果。 方法 选择确诊为OSAHS并意愿行CPAP治疗的95例患者(男58例,女37例),分别于进行6个月CPAP治疗前后,将患者平静呼吸及闭口堵鼻深吸气(Muller试验)时,行上气道CT扫描,测量鼻咽腔、腭咽腔、舌咽腔、喉咽腔的最小横截面积。测量计算各阻塞腔最小横截面积顺应性,比较各阻塞腔最小横截面积顺应性大小。比较计算各阻塞腔最小横截面积CPAP治疗前后顺应性的改变。 结果 CPAP治疗前后,各阻塞腔最小横截面积顺应性均不同,其中腭咽区、喉咽区顺应性较大,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AP治疗6个月后患者鼻咽腔、腭咽腔、舌咽腔、喉咽腔顺应性均较治疗前降低,t值分别为6.743、69.601、36.724、12.242,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腭咽区、舌咽区顺应性下降最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OSAHS患者各阻塞腔顺应性不同,腭咽腔、喉咽腔顺应性较大。CPAP治疗6个月后,各阻塞腔顺应性均减小,其中腭咽区、舌咽区顺应性改变较大。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价值
    陈雪松,付伟伟,刘江涛
    2020, 34(1):  50-5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357
    摘要 ( 1480 )   PDF (384KB) ( 19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鼻咽癌(NPC)调强放疗患者的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就诊的120例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生存资料。选择相关性分析、K-M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LR、PLR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DMFS)、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LRF)的关系。 结果 患者5年OS、PFS、LRF和DFS分别为86.8%、78.3%、94.2%和85.3%,NLR与T期、N期、肿瘤期相关,PLR与T期、肿瘤期相关。NLR是OS、PFS、DMF的独立预后指标。 结论 NLR是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NLR、LMR、PLR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价值
    谢书华, 杨竹梅, 刘慧茹, 董晶
    2020, 34(1):  54-5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478
    摘要 ( 2574 )   PDF (694KB) ( 2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并根据鼻窦炎是否复发分为术后复发组(n=21)和术后未复发组(n=39)。同期选取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87)。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NLR、LMR、PLR数值,并绘制上述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 CRS组NLR、P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LM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未复发组NLR、LMR、PLR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NLR、PLR水平高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LMR水平低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33%(19/30)、93.33%(28/30);LM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2.00%(18/25)、91.43%(32/35);PL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86%(19/28)、93.75%(30/32);ROC曲线显示:NLR、LMR、PL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587~0.851)、0.922(0.853~0.991)、0.830(0.587~0.851)。 结论 NLR、LMR、PLR能较好地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情况。
    半侧舌根组织瓣在咽腔侧方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岳建林,林云,姜震,李学新,孙睿杰,潘新良,刘大昱
    2020, 34(1):  63-6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02
    摘要 ( 1221 )   PDF (1330KB) ( 1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下咽癌切除后应用半侧舌根组织瓣修复咽腔侧方缺损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年10月~2016年4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下咽癌切除并同期行半侧舌根组织瓣修补咽腔侧方缺损患者36例,其中梨状窝癌29例,下咽后壁癌7例,肿瘤均累及咽腔侧方。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7例,ⅣA期25例,ⅣB期1例。统计并分析患者3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咽喉功能恢复情况及喉功能保留率。 结果 所有患者肿瘤完整切除,病理示切缘阴性,均保留喉功能,吞咽、吞咽保护功能好(均于术后10~14 d拔除鼻饲管,顺利经口进食)。其中34例患者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气管套管拔除率94.4%。术后咽瘘发生1例,经短期换药后愈合,咽瘘发生率2.8%。36例患者3年生存率69.4%。 结论 半侧舌根组织瓣就近取材,操作简便,咽瘘发生率低,在咽腔侧方缺损修复中符合解剖及功能重建的要求。
    客观嗓音分析比较CO2激光术与传统剥脱术治疗声带白斑患者的疗效
    沈敏,屈季宁,姜义道
    2020, 34(1):  67-7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349
    摘要 ( 1515 )   PDF (445KB) ( 30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客观嗓音分析比较CO2激光术与传统剥脱术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住院治疗的确诊为声带白斑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行CO2和传统剥脱术患者,CO2治疗组、传统剥脱术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效率,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嗓音障碍指数(VHI),采用xion divas的嗓音分析软件,检测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1个月、2个月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低音强(SPLmin)、最高基频(F0max)、基频(F0)、最长声音持续时间(MPT)、嗓音障碍指数(DSI)。 结果 CO2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CO2治疗组有效率高于传统剥脱术治疗组,疗效更佳;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VH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且CO2治疗组VHI指数低于传统剥脱术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最低音强均低于治疗前,基频、最长声音持续时间、嗓音障碍指数高于治疗前。 结论 采用CO2激光术治疗声带白斑较传统的剥脱术疗效更佳,能显著改善患者嗓音。
    头颈部淀粉样变性23例临床分析
    刘雅琴,张立庆,张佳程,董伟达,周涵
    2020, 34(1):  72-7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464
    摘要 ( 1308 )   PDF (4404KB) ( 37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头颈部淀粉样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3例头颈部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 结果 2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6例为原发性局部性淀粉样变,7例为继发性局部性淀粉样变。术后随访5个月至11年,其中2例多发性局部淀粉样变患者术后复发,表现为声嘶及咽部异物感,5例失访,余患者未见明显复发。 结论 头颈部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多变,内镜下形态无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切片刚果红染色;该病症发展缓慢,有复发倾向;治疗应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理术式并彻底切除病灶,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
    Col2a1基因选择性剪接体在胚胎及出生后不同发育期小鼠眼、耳、软骨中的表达变化
    郝佩霞,刘秀珍,张肖林,范义燕,董洪亮,任吉振,尹晶晶,马秀芳
    2020, 34(1):  78-8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55
    摘要 ( 803 )   PDF (1187KB) ( 1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Col2a1基因4种选择性剪接体在胚胎及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鼠眼、耳、软骨中的表达变化,为阐明Col2a1在这3种组织或器官发育和功能维持方面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取C57bl/6小鼠胚胎12.5 d(E12.5)、16.5 d(E16.5)及出生0d(D0)、7 d(D7)、14 d(D14)、21 d(D21)、28 d(D28)的眼、耳蜗、四肢股关节附近软骨,用real-time PCR检测Col2a1基因中剪接体(IIA、IIB、IIC、IID)的 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 各组织中均检测到Col2a1基因中4种剪接体mRNA的表达;IIA、IIB表达水平较高,IIC、IID表达远低于前二者;在眼、耳中各剪接体表达胚胎期较高,出生至成年后表达逐渐降低,在软骨中除IIB外,各剪接体表达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而IIB 则相反,胚胎期表达较低,随发育时期到成年后表达明显升高;IIA与IIB的比值变化,在软骨中变化极其显著,随发育时期,逐渐出现比例倒置E12.5 IIA表达稍高于IIB(<2倍),到成年期IIB主导表达,IIA几乎检测不到,IIB表达值是IIA的上百倍,而在眼、耳中,IIA/IIB也随发育时期呈下降趋势,但在成年期,IIA表达仍然稍高于IIB。 结论 Col2a1基因4种剪接体的表达在眼、耳、软骨中均受发育时期调节,并以IIA和IIB表达为主;IIA在胚胎期中表达旺盛;成年期在软骨中以IIB为主,而在眼、耳组织中,IIA表达仍略高于IIB。
    局限性脉络膜凹陷15例临床观察
    赵娟,周历,司艳芳,毕晓达,张琳
    2020, 34(1):  85-8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154
    摘要 ( 1786 )   PDF (386KB) ( 3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局限性脉络膜凹陷的临床特点及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SD-OCT确诊的局限性脉络膜凹陷15例(18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及SD-OCT扫描,部分患者行眼底彩色照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 结果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为(36.93±8.43)岁,平均屈光度(-1.54±1.83)D,患眼矫正视力0.78±0.23,双眼3例6眼,单眼12例12眼, 眼底表现为大致正常或不同程度脱色素。2例合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合并特发性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SD-OCT表现为黄斑中心凹或附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反光带层、光感受器外节/RPE复合体、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外界膜向脉络膜层凹陷,凹陷处脉络膜变薄,伴有不同程度的RPE层、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反射减弱。紧密型16眼,分离型2眼;12眼位于中心凹下,6眼位于中心凹旁。 结论 局限性脉络膜凹陷单眼发生及紧密型多见,多伴有轻中度近视,可以合并多种黄斑病变;SD-OCT可以清晰、完整地揭示局限性脉络膜凹陷的形态及组织层次变化,是诊断的金标准。
    眼压波动对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眼底黄斑及视盘血流密度的影响分析
    李锐,李勇,谢洪涛,岳章显,刘钊臣,袁慧敏
    2020, 34(1):  89-9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280
    摘要 ( 1398 )   PDF (390KB) ( 19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眼压变化对白内障手术视盘、黄斑的灌注密度、血管密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结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100例(100眼),依据患者不同水平将患者分成4组,其中眼压<21 mmHg 38例、21~30 mmHg 15例、31~40 mmHg 19例、>40 mmHg 28例,观察患者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h、8 h、24 h患者眼压、黄斑与视盘血管密度、灌注密度情况。 结果 术后即刻、术后1 h患者黄斑、视盘灌注密度较术前降低;眼压>40 mmHg组患者术后8 h黄斑与视盘血管密度较术前降低,>40 mmHg组患者术后24 h黄斑与视盘血管密度、视盘灌注密度较术前降低;31~40 mmHg、>40 mmHg组患者术后24 h黄斑灌注密度较术前降低。 结论 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灌注压会造成视盘与黄斑灌注密度、血管密度下降,在术后60 min其血管密度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患者术后眼底血流密度会受到眼压波动的影响。
    综述
    三叶因子家族在中耳呼吸型黏膜上皮的研究进展
    许玲综述孙岩审校
    2020, 34(1):  93-9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34
    摘要 ( 1337 )   PDF (433KB) ( 1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叶因子家族(TFF)是具有一个或多个三叶因子结构域的蛋白质多肽,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哺乳动物的TFF有三个成员(TFF1、TFF2和TFF3)。黏膜组织,如胃肠道和呼吸道黏膜等是TFF的主要合成场所,在呼吸道中主要表达于杯状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和黏膜下腺体,其表达与气道黏蛋白相匹配。中耳鼓室内被覆连续的上皮层,由黏膜覆盖,咽鼓管及鼓室前下方的中耳黏膜属于呼吸型上皮。因此,TFF可表达于中耳黏膜上皮。综述TFF研究现状,尤其在中耳呼吸型黏膜上皮的研究进展,明确其在促进中耳黏膜的修复、中耳黏膜上皮细胞迁移及中耳炎症反应中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对研究中耳炎的发生、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细胞外囊泡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边晓敏, 韩光红综述于丹审校
    2020, 34(1):  99-10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370
    摘要 ( 1278 )   PDF (437KB) ( 23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的增殖和转移能力是由肿瘤微环境(TME)中细胞间的“相互对话”介导的。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主动分泌、可以介导细胞间通信的一种囊泡状小体,几乎来自所有类型的细胞,是癌细胞及其微环境之间的关键信号介质,在实现TME细胞间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细胞来源的EVs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改变靶细胞生理状态,影响肿瘤微环境等方式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EVs在头颈部肿瘤(HNCs)中的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头颈肿瘤的TME为研究重心,阐明EVs复杂的信号网络参与介导肿瘤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和肿瘤耐药的相关机制。
    颈动脉损伤诊断与治疗进展
    任昱综述肖旭平审校
    2020, 34(1):  105-10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358
    摘要 ( 1547 )   PDF (395KB) ( 2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颈动脉损伤除可引起大出血、外伤性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外,亦可直接影响大脑血液供应或回流。目前颈动脉损伤可分为颈动脉开放性损伤、颈动脉钝性损伤,两种损伤分别具有不同的诊断方法及处理方案。颈动脉损伤极为紧急,需尽快积极采取诊疗措施。就颈动脉损伤的诊断及其治疗方式的新进展作综述。
    脐带血细胞分子水平检测与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
    芮晓清综述李幼瑾审校
    2020, 34(1):  110-1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454
    摘要 ( 1073 )   PDF (373KB) ( 1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婴幼儿免疫状态改变可能是其以后患变应性疾病的早期征兆。脐带血检测能早期反映免疫状态水平,现成为研究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热点。对脐带血的细胞分子水平检测在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做综述。
    短篇论著
    咽淋巴环套细胞淋巴瘤4例及文献复习
    文锋, 王冰洁, 扈希昊, 赵恩民
    2020, 34(1):  115-12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490
    摘要 ( 1754 )   PDF (6491KB) ( 2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发生于咽淋巴环的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019年度收治的4例发生于咽淋巴环的套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细胞遗传学、治疗和预后。 结果 发生于咽淋巴环的套细胞淋巴瘤报道较少,主要发病部位为腭扁桃体、鼻咽部及舌根,早期症状并不特异,肿瘤较大时出现相应的阻塞症状,鼻咽部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鼻堵,腭扁桃体及舌根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吞咽阻挡感、口内含物感及说话含糊,B组症状少见。查体可见鼻咽部、腭扁桃体或舌根隆起肿物,确诊依靠病理,典型的免疫学特征为:CD5+、CD19+、CD20+, CD22+、CD43+、CD10+、CD23-,CyclinDl+,BCL-6-。分子遗传学特征是检测到t(11;14)(q13;q32)/(IgH/CCND1)染色体易位。套细胞淋巴瘤(MCL)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淋巴瘤类型,就诊时往往处于Ⅲ、Ⅳ期,易发生结外及骨髓侵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多数预后较差。 结论 咽淋巴环MCL作为临床少见疾病,早期症状并不特异,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是确诊的方法,目前治疗方案并不统一,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及伊布替尼等新药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