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3-20
      
    述评
    进一步规范化推广等离子射频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肖水芳,张俊波
    2021, 35(2):  1-8.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104
    摘要 ( 1183 )   PDF (1326KB) ( 49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等离子射频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电切割技术,自20多年前被引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先用于下鼻甲射频消融术以来,目前此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本学科多项外科术式,包括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的咽喉软组织手术、部分鼻、鼻窦、鼻颅底以及上消化道呼吸道良恶性病变的外科切除等,且其应用范围仍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论文借鉴相关文献及自身临床经验,就此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的现状,主要是其在不同术式中相对于其他切割工具的优劣势进行述评,以期能促进等离子射频辅助手术的进一步规范化推广,为拟开展相关手术的同仁提供参考。
    名家笔谈
    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周恩,肖禹,肖旭平
    2021, 35(2):  9-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101
    摘要 ( 1948 )   PDF (1242KB) ( 41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不仅要注重原发肿瘤的控制及无瘤生存率,也要关注喉结构的保护以及嗓音功能的保留策略,利于患者术后保持较高的生存质量。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进步,早期喉癌腔镜下保留喉功能的激光手术、机器人手术及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在临床中开展越来越广泛;现就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综述。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的应用和进展
    冯晨,郭瑞祥,王岩
    2021, 35(2):  16-21.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105
    摘要 ( 1743 )   PDF (1054KB) ( 40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准微创的科学理念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方式不断进步,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典型代表。分析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手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使用特点,包括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野清晰,出血量少;温度较低,避免热灼伤且创面光滑平整,术后疼痛轻,恢复正常饮食较早;术后白膜形成早,但在炎性细胞和纤维组织基础上增加了变性的胶原薄层,故白膜较厚,脱落时间延后,有延迟出血可能。建议对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实行个体化治疗,提倡扁桃体囊内(部分)切除术,保留患儿免疫力。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优势明显,但仍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使其应用前景愈来愈广阔。
    低温等离子辅助下儿童扁桃体全切除与部分切除的比较
    沈瑶,周成勇
    2021, 35(2):  22-27.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87
    摘要 ( 2741 )   PDF (2510KB) ( 3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时扁桃体全切除与部分切除的疗效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等离子技术手术治疗的4 311例儿童OSAHS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式分为两组:A组358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全切除和腺样体切除术;B组3 953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切部分除和腺样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正常进食的天数、术后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睡眠打鼾及憋气症状评分以及复发率。 结果 B组手术时间(28.42±9.51)min、术后疼痛程度(2.67±0.75)分、恢复正常进食的天数(7.15±2.56)d、术后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0.15%)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1,P<0.01;t=30.251,P<0.01;t=31.489,P<0.01; χ2=13.224,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睡眠打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χ2=570.251,P<0.01;B组χ2=6 767.566,P<0.001);憋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χ2=622.465,P<0.01;B组χ2=6 293.219,P<0.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打鼾及憋气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4.643,P=0.075;F=5.335,P=0.06)。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9,P=0.925)。 结论 应用低温等离子治疗儿童OSAHS,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的疗效和全切相当,但并发症明显少于扁桃体全切除术。
    临床研究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辅助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的应用分析
    朱华明,关建,茆松,张维天,易红良
    2021, 35(2):  28-33.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86
    摘要 ( 1142 )   PDF (5604KB) ( 1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应用于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可操作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患者20例病历资料,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手术设备11例作为A组,未使用低温等离子9例作为B组。充分评估所有患者手术适应证,详细记录临床资料、术式选择、术中过程、病理结果及术后疗效。 结果 20例中以神经源性肿瘤居多(13/20例),其次为多形性腺瘤(4/20例)。A组手术方式以经口、经鼻等内侧径路为主(6/11例),B组全部为外侧径路。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 B组1例复发。 结论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趋于安全、微创,根据肿瘤的位置、性质可选择不同的手术径路。低温等离子在经口、鼻等内侧径路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彩超引导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健忠,周永锐,李慧英,李妙编,孙一涤,邱前辉
    2021, 35(2):  34-38.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96
    摘要 ( 1907 )   PDF (2137KB) ( 4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36例接受彩超引导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V)、体积缩小率(VRR)及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评价低温等离子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经过相关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后体积逐步缩小,体积缩小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1,45.887)=378.369;P<0.001];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术前及术后1个月FT3、FT4水平比较,术后1个月的FT3、FT4较前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治疗过程无声嘶、饮水进食呛咳等不良并发症。 结论 彩超引导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216例先天性梨状窝瘘的临床分析
    窦倩雯,田秀芬
    2021, 35(2):  39-45.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92
    摘要 ( 1620 )   PDF (2702KB) ( 4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先天性梨状窝瘘的诊断方式,评估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封闭内瘘口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疗效。 方法 收集首次接受经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的216例先天性梨状窝瘘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 结果 216例中90.7%位于左侧,8.3%位于右侧,仅1.0%位于双侧;男女比约1.18∶1,年龄从23 d~66岁不等。失访8例,平均随访15个月, 出现术后声嘶17例(8.2%),复发12例(5.8%),均无感染、呛咳或食管损伤。 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封闭内瘘口可作为先天性梨状窝瘘的首选手术方式。
    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梗阻患者13例
    赵晶,李进让,郭红光
    2021, 35(2):  39-45.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98
    摘要 ( 2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27~7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总结评估该手术的临床疗效。 结果 13例随访时间1年1个月~2年11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拔管率为84.44%(10/13),二次手术拔管率为88.89%(11/13),拔管时间1~3个月,中位数1个月,上气道梗阻均未复发。 结论 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切断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同时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效果可靠,是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也可作为其他治疗失败的补救治疗措施。
    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阻梗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86例
    刘少锋,黄桂亮,黄振云,孙昌志,罗仁忠
    2021, 35(2):  50-54.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93
    摘要 ( 1173 )   PDF (1245KB) ( 27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OSA患儿病历资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86)和观察组(n=86),对照组患儿使用扁桃体全部切除术,观察组患儿使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比治疗的效果。 结果 两组的术后原发性出血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0.000,P>0.999),对照组术后继发性出血的比例高于观察组2=4.317,P=0.038),观察组的伪膜脱落时间早于对照组(t=7.393,P<0.001),对照组在术后1 d,3 d的疼痛评分均高于观察组(t=5.376,8.881,P<0.001),两组的复发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506,0.256,P=0.613)结论 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OSA患者,可改善术后继发性出血,降低术后的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可以作为常规扁桃体切除术的有效替代方案。
    低温等离子辅助经鼻切除前中颅底肿瘤17例
    孙川,刘亚群,何双八,张庆翔
    2021, 35(2):  55-59.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95
    摘要 ( 1170 )   PDF (8033KB) ( 1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辅助下经鼻前中颅底肿瘤切除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运用经鼻低温等离子切除前中颅底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该技术应用优点与不足,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 本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为70~800 mL,中位数出血量为210 mL;手术时间为50~270 min,中位数手术时间为145 min;住院时间为10~35 d,平均21 d。17例鼻腔鼻窦及颅底肿瘤均进行了彻底切除,术后无颅神经损伤及相关功能障碍出现,无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随访(54.9±29.8)个月,3例死亡、1例失访,其余无肿瘤复发。 结论 低温等离子辅助下经鼻前中颅底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措施。
    等离子点状激发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Tis-T1b)31例
    肖旭平,周恩,肖禹
    2021, 35(2):  60-66.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102
    摘要 ( 1474 )   PDF (4025KB) ( 40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等离子点状激发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Tis-T1b)的疗效。 方法 收集58例早期声门型喉癌(Tis-T1b)患者,均为男性,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等离子手术组31例,平均(52.1±8.7)岁,TNM分期为Tis6例,T1a23例,T1b2例;CO2激光手术组27例,平均(55.6±10.3)岁,TNM分期为Tis3例,T1a22例,T1b2例。随访6~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呛咳评分,术后1、3、6个月复查电子喉镜。 结果 (1)等离子组手术时间(11.81±2.97)min低于接受CO2激光组(16.77±2.71)min(P<0.00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呛咳评分、前联合粘连率、肉芽增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76,0.390,0.483,0.483,0.094,0.788);(2)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期(6~18个月)内无死亡病例。4例患者局部复发,其中等离子组1例T1a,1例累及前联合为T1b,均再次行等离子手术;CO2激光组2例均累及前联合,其中1例再次行CO2激光扩大切除;1例合并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改行环舌根吻合术并择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随访期内均无复发。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76);(3)所有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声学参数指标Jitter、Shimer和NHR均逐渐恢复(均P<0.05);等离子组术后嗓音学参数恢复优于CO2激光组(P=0.000,0.001,0.000)。 结论 低温等离子点状激发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Tis-T1b)是值得探讨的一种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黏膜损伤小、嗓音功能保存好等优点,但远期肿瘤控制率及生存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鼻内镜下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7例
    王胜国,陈志太,周本忠,李龙巧,史先萍,吴飞凤,张泽生
    2021, 35(2):  67-70.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90
    摘要 ( 1892 )   PDF (948KB) ( 3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内镜下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 方法 在鼻内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3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据Krouse分级标准:T1期8例,T2期18例,T3期11例。术后鼻内镜下随访4~10年。 结果 37例均在鼻内镜下成功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肿瘤,3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未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切除T1-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微创,术后复发率低。
    腺样体消融联合鼓膜打孔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55例
    吴华,孙永明,郑建华,蔡雪花
    2021, 35(2):  71-75.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97
    摘要 ( 2722 )   PDF (988KB) ( 23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同时运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开展腺样体消融术联合耳内镜下鼓膜打孔术的前提下,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111例(183耳)随机分为实验组55 例(89耳)和对照组56 例(94耳),两组均接受鼻内窥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实施鼓膜切开术,实验组给予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术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感染发生率,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 结果 浆液型分泌性中耳炎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有效率、感染率、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型分泌性中耳炎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染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而在有效率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术后复发率则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结论 采用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特别是在儿童黏液型分泌性中耳炎,且在减少术后复发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头颈部结节性筋膜炎临床病理分析
    季颜平,薛宇,林岚
    2021, 35(2):  76-7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235
    摘要 ( 1942 )   PDF (7774KB) ( 3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头颈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28例头颈部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对其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表达进行检测及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基本相同(1∶1.15);4~77岁,平均40岁;病程较短,25例少于6个月,肿块平均直径为1.3 cm,边界尚清,无包膜,15例位于外耳周围(53.6%),6例位于面部(21.4%),鼻背部及腮腺分别为3例(10.7%),另1例位于颈部(3.6%)。巨检显示肿瘤多呈结节状,镜下由增生的梭形或胖梭形的纤维母及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呈漩涡状及编织状排列,并见黏液样基质和胶原纤维,部分病例可见微囊性腔隙,呈渔网状,间质内常可见外渗的红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表达Vimentin、SMA、MSA、calponin和CD10,不表达CK、Desmin、CD34、S-100、WT-1、ALK等。随访2~125个月,患者经手术切除后,均无复发。 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手术局部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因其进展较快,镜下核分裂象易见,并可以侵犯周围组织等原因,很容易被误诊为各种恶性软组织肿瘤,在诊断为结节性筋膜炎之前一定要排除其他肿瘤性病变,再作出病理诊断。免疫组化表达结果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该疾病,另外有文献表明结节性筋膜炎存在MYH9-USP6基因融合,故可行FISH检测从而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该病。
    个体化鼻腔扩容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
    王磊,袁英,于学民, 韩玉娥,李晓,李龙,潘新良
    2021, 35(2):  80-8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258
    摘要 ( 1032 )   PDF (1013KB) ( 1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针对有鼻塞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施行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研究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个体化鼻腔扩容术治疗伴有鼻塞症状的成年OSAH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多导睡眠监测(PSG)、鼻声反射、鼻阻力、鼻呼吸量仪检查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 NCV),鼻气道阻力(NAR),鼻总呼吸量(VT)。并填写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Epworth嗜睡量表(ESS);于术前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对CPAP治疗的接受程度,手工压力滴定记录平均有效治疗压力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研究分析鼻腔扩容术的手术效果。 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 所有患者NOSE、ESS、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下降[(4.52±1.770)分vs(12.43±2.855)分;(7.55±2.144)分vs(12.67±2.205)分;(4.92±1.38)分vs(7.42±1.02)分,P均<0.05)],所有患者主观鼻塞及嗜睡症状均明显缓解。客观指标中NMCA、NCV、VT明显增加,NAR及CPAP治疗的平均有效治疗压力明显降低,P均<0.05, 轻、中度OSAHS患者术后较术前AHI下降、LSaO2上升[轻度(10.76±2.74)次/h vs(6.27±2.34)次/h,(76.44±2.63)%比(82.0±2.80)%;中度(25.12±5.32)次/h vs(17.38±6.51)次/h,(70.92±3.17)% vs(73.85±3.31)%,P均<0.05],重度OSAHS患者AHI及LSaO2虽有好转,但P均>0.05。所有患者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可以有效改善伴有鼻塞症状OSAHS患者的鼻腔通气及睡眠质量,是治疗鼻源性OSAHS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并可提高CPAP治疗的依从性。对于部分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仍需多层面的综合性治疗。
    国内近10年干眼相关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肖西立,聂渝晓,陈婕
    2021, 35(2):  86-9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271
    摘要 ( 1399 )   PDF (18719KB) ( 1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了解国内干眼研究现状,以Citespace绘制的知识图谱为基础概述干眼近十年研究概况,并尝试识别此领域研究热点及热点演变趋势。 方法 以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SCI-EXPANDED)收录的近十年(2010~2020年6月)文献记录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研究机构的网络合作关系图谱;以关键词为节点,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Burst分析、聚类分析及Timeline分析,绘制并解读各图谱。 结果 合作高产机构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机构以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为代表。现研究热点相对集中于:(1)干眼的病因病机与干眼和睑板腺功能、眼表、泪膜及其他疾病(炎症、糖尿病、青光眼、白内障等)间的联系;(2)干眼症状及治疗方式,密蒙花相关药物、玻璃酸钠滴眼液与传统针刺、中药熏蒸等方式疗效及相关机制的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研究;(3)儿童患干眼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治疗等研究。预测:(1)发生机制与预防,干眼与白内障、白内障术后、睑板腺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2)诊断与评估: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症中的应用;(3)治疗:探索干眼的多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与相应机制,包括中医特色治疗方式,如针灸及具有现代特点的治疗方式,如强脉冲光(IPL)、新药利福舒特滴眼液等在内的新药等,以上主题可能持续为此领域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建议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干眼以进一步提高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结论 研究明确了干眼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机构,概括现研究热点前沿并预测了热点演变趋势,以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圆锥角膜家系中ZEB1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分析
    赵良慧,蔡涛,杜显丽
    2021, 35(2):  98-10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58
    摘要 ( 1057 )   PDF (13971KB) ( 16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圆锥角膜男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基因突变,寻找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探讨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1例圆锥角膜男性患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完善其眼科检查,用Pentacam角膜地形图及生物力学分析提高疾病诊断。提取该家系中全部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选取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最终通过家系内共分离验证致病突变,进一步分析该突变与患者表型间的关系。 结果 患者被诊断为圆锥角膜初发期,其父亲被诊断为圆锥角膜完成期。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先证者的锌指转录因子(ZEB1)基因c.643G>C突变,该突变导致了ZEB1基因所编码蛋白第215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亮氨酸(p.V215L)。保守性分析显示该突变在各物种中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该突变具有较高的致病性。该基因的突变亦存在于其父亲基因中。先证者的母亲临床表现正常,该突变在先证者的母亲和100个不相关的正常对照中不存在。 结论 临床检查结果表明该家系内先证者及其父亲均符合典型的圆锥角膜表型,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了ZEB1基因上一个错义突变(c.643G>C),该突变在家系内共分离。
    优化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威,张斌
    2021, 35(2):  105-10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41
    摘要 ( 1945 )   PDF (985KB) ( 3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优化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观察诊断为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86例172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86眼。两组患者给予优化脉冲光治疗,每4周1次,共4次,试验组在每次治疗后进行睑板腺按摩。记录患者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4、8、12及16周时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睑板腺评分(MGS)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MGYSS)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除NITMH、MGS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试验组OSDI评分结果在治疗4周时与对照组无差异(P=0.857),其他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8周=0.002,P12周=0.024,P16周<0.001)。试验组NITBUT各时间点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MGYSS各时间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4周<0.001,P8周=0.005,P12周=0.045,P16周=0.013)。 结论 优化脉冲光技术联合睑板腺按摩能缓解症状、稳定泪膜、减轻炎症,治疗MGD效果明显。
    喀什与济南地区白内障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分析
    刘少华,郝琳琳,马广凤,侯静,张晗
    2021, 35(2):  110-11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50
    摘要 ( 949 )   PDF (969KB) ( 1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喀什地区和济南地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之间的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其特征,评估白内障手术在两地区的风险差异性。 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10月就诊的新疆喀什地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59例,山东济南地区白内障患者203例。通过检查裂隙灯、眼底镜、A超和角膜曲率计项目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差异性和相关性。 结果 喀什和济南地区的眼轴长度(AL)分别为(22.72±1.01)mm、(23.30±1.25)mm, 角膜曲率(K值)分别为(43.64±1.90)D、(44.58±1.53)D。喀什地区男性及女性的AL分别为(22.97±1.08)mm和(22.46±0.85)mm, K分别为(43.34±1.54)D、(43.96±2.17)D。济南地区男性及女性的AL分别为(23.58±1.39)mm、(23.06±1.07)mm, K分别为(44.22±1.45)D、(44.90±1.55)D。 结论 济南地区较喀什地区同年龄段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平均角膜曲率大。两地男性均较女性眼轴长,平均角膜曲率小。
    综述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耳鼻咽喉科临床前瞻创新
    王艳杰,程冯丽,赵长青
    2021, 35(2):  114-11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38
    摘要 ( 1376 )   PDF (980KB) ( 37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大量问世及制作成本下降,3D打印作为当今制造业前沿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过程尤其是外科专业,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目前主要应用于假体制造及植入、术前规划、模型重建和技能训练及教学等方面。通过定制个性化植入物及手术器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成本,通过术前规划及模型演练降低手术副损伤。近年来,组织工程学、活体组织器官的复合打印技术作为3D打印的潜在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探索。论文主要讨论3D打印技术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的扩大应用及研究前景。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张一彤,刘海琴,任晓勇
    2021, 35(2):  119-12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187
    摘要 ( 1105 )   PDF (988KB) ( 3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OSA所致的睡眠碎片化和间歇性低氧血症将严重损害神经认知功能等,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儿童OSA在发病原因、诊断标准及相关检查等方面与成人相比差异较大,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是存在一定争议。因此,论文通过对近年儿童OSA及其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进行回顾,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单羧酸转运蛋白家族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马小雨,边晓敏,于丹
    2021, 35(2):  125-1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196
    摘要 ( 1039 )   PDF (999KB) ( 39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羧酸转运蛋白家族(MCTs)参与肿瘤代谢调节,对细胞的乳酸、丙酮酸、酮体等物质起转运作用,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出不同的亚型。家族内的MCT1和MCT4及其伴侣蛋白CD147、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缺氧生物标记碳酸酐酶9(CAIX)在鼻咽癌、喉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头颈鳞状细胞癌中MCTs不同的亚型采取靶向治疗及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就MCTs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及以MCTs作为靶点进行治疗的研究现状做综述。
    外泌体在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张轶轶,薛刚,金春亭
    2021, 35(2):  131-13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206
    摘要 ( 1773 )   PDF (1648KB) ( 4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50~140 nm的细胞外囊泡,包含DNA、RNA、蛋白质等多种内容物,几乎来源于所有类型的细胞。外泌体存在于血液、乳汁、尿液,通过传递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间通讯中起着关键作用。论文综述外泌体的概况、功能及应用,总结外泌体miRNAs和circRNAs对甲状腺癌的影响及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潜能。
    外泌体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旭平,刘雪霞,张华
    2021, 35(2):  136-14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285
    摘要 ( 1226 )   PDF (966KB) ( 4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是晚期内体起源的一种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封闭囊泡,可以携带和分泌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并转运至受体细胞,是信号转导和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调节免疫应答、传递炎症信号、释放细胞因子,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由于外泌体存在于多种体液中,有望在疾病早期筛查、疗效评估及预后分析中提供帮助。因此,本文就外泌体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靶点。
    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及并发症
    魏佩佩,李灿
    2021, 35(2):  141-14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164
    摘要 ( 3396 )   PDF (995KB) ( 59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现为世界范围内白内障主流手术方式。人工晶体主要包括单焦点、功能性两大类,尽管SIOL对白内障患者的远视力提高有较好效果,但受其光学设计的影响,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中近视力,术后仍需戴镜视近,功能性人工晶体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主要针对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后的视觉质量及其并发症做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