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1-20
      
    重视角膜屈光手术操作规范及并发症防治—述评
    重视角膜屈光手术操作规范及并发症防治
    李莹
    2021, 35(6):  1-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47
    摘要 ( 1019 )   PDF (759KB) ( 2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今各种治疗近视眼技术的手段很多,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矫正屈光不正的重要方式之一。屈光手术中任何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手术成功与否、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把控、个性化的手术方式选择、规范的围手术期处方用药等等都有助于手术质量提高,保证整体手术安全。
    研究进展
    全飞秒角膜基质透镜在远视屈光矫正手术中的应用
    王力翔,李莹,邓应平
    2021, 35(6):  7-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28
    摘要 ( 1508 )   PDF (934KB) ( 5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广泛开展,如何合理应用术中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材料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角膜基质透镜具有低免疫源性、低病原感染风险及高组织相容性等优点,因而可作为角膜修补、角膜移植及屈光矫正的良好材料。近年来,角膜基质透镜被初步应用于远视的矫正手术之中,相比于传统的“减法”手术具有独特优点,包括减少对自身角膜组织的切削、更强的角膜生物力学特征及更广泛的适应人群,尤其适用于存在角膜过薄、超高度远视等减法手术难以处理的患者。就近年来全飞秒角膜基质透镜在远视矫正中的手术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机器学习在眼表疾病诊断及角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黄天泽,陈迪,李莹
    2021, 35(6):  13-1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29
    摘要 ( 1187 )   PDF (456KB) ( 2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机器学习及其分支深度学习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眼科学领域,国内外学者对应用经典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眼病的筛查和诊断进行了大量研究。论文综述了常见机器学习算法在眼表疾病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圆锥角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眼的诊断和筛查以及角膜手术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SMILE术中主动脱吸的合理运用和被动脱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陈涛,李耀宇,杨马君,闫洪欣,刘光溢,翟长斌
    2021, 35(6):  20-2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08
    摘要 ( 1905 )   PDF (609KB) ( 3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了指导全飞秒手术激光扫描过程中负压脱吸及潜在负压脱吸并发症的处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方法 回顾分析SMILE手术患者飞秒激光扫描时负压脱吸及潜在脱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研究中被动脱吸22只眼,5只眼为扫描透镜底层扫描进程<10%时脱吸,重新扫描;其中2只眼在激光微透镜底部切割进程>10%脱吸,终止SMILE,改为飞秒激光辅助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2只眼在透镜环切时负压脱吸、9只眼为帽扫描时脱吸、4只眼为扫描切口时脱吸,启动repair程序调整参数重新扫描角膜帽。主动脱吸7只眼:其中2只眼出现扫描黑区行主动脱吸;4只眼因配合差行主动脱吸;二次SMILE补矫术中1只眼行主动脱吸。 结果 扫描过程中出现黑斑时主动脱吸,择日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潜在脱吸患者,术中主动脱吸,患者情绪放松后再次扫描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 术前注视训练、宣教、稳定患者紧张情绪可有效减少被动负压脱吸。启动负压吸引前吸除眼表多余水分,清洁眼表可有效预防被动负压脱吸。全飞秒手术中预防被动脱吸,有效利用主动脱吸,处理好全飞秒激光扫描过程中的并发症,保证术后效果良好。
    临床研究
    SPT-TPRK联合0.02%MMC治疗中度近视术后角膜神经纤维再生的随机对照研究
    闫春晓,靳琳,方石峰,韦玉山,王丽晶,崔林,赵丹,牟亚男,张立军
    2021, 35(6):  25-3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63
    摘要 ( 1038 )   PDF (6854KB) ( 1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联合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术后角膜消融区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 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患者25例(50只眼),等效球镜度数(SE)-3.00 D~-6.00 D, 随机一眼使用0.02%MMC,为SPT-TPRK+MMC组(25只眼),另一眼不使用0.02%MMC,为SPT-TPRK组(25只眼),利用HRT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术后14 d、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激光消融区边缘、中央、周边的神经纤维密度(CNFD)、神经纤维长度(CNFL)较术前的变化。 结果 术前角膜中央区CNFD(52.40±12.61)根/mm2,CNFL(73.00±12.61)mm/mm2。角膜消融区中央神经纤维变化如下:术后14 d SPT-TPRK+MMC组CNFD(13.41±4.99)根/mm2,CNFL(17.44±7.30)mm/mm2。 SPT-TPRK组CNFD(5.73±3.27)根/mm2,CNFL(5.03±3.52)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1个月 SPT-TPRK+MMC组CNFD(20.57±5.43)根/mm2,CNFL(27.57±8.97)mm/mm2。SPT-TPRK组CNFD(8.46±5.07)根/mm2,CNFL(9.46±4.81)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 SPT-TPRK+MMC组CNFD(23.47±7.28)根/mm2,CNFL(33.87±9.49)mm/mm2。SPT-TPRK组CNFD(13.75±5.78)根/mm2,CNFL(17.00±5.90 )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 通过HRT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SPT-TPRK联合0.02%MMC在术后早期(14 d、1个月、3个月)可以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术后3个月时角膜消融区中央神经纤维状态仍然未恢复至术前状态。
    基于NK公式和KS公式预测ICL术后早期拱高的一致性研究
    厉斌,方学军,吴德,黄敏
    2021, 35(6):  33-4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46
    摘要 ( 1492 )   PDF (1611KB) ( 3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CASIA OCT的NK和KS公式预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术后拱高的一致性。 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选取植入ICL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25例(50眼)。采用CAISA OCT分析术后1 d、1周、1个月拱高(Vault)变化情况以及NK、KS公式的预测拱高值和实际拱高值的差异以及一致性。各时间点拱高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NK、KS公式预测拱高值和各时间点拱高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NK、KS公式预测拱高值和各时间点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拱高与眼前节各参数之间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 术后拱高随着时间的增加变低。术后1天和1周的拱高差异为(122.22±81.03)μm(P<0.001),术后1 d和1个月拱高差异为(169.04±84.20)μm(P<0.001),术后1周和1个月拱高差异为(46.83±45.70)μm(P<0.001)。NK公式预测值和术后第1天测出的实际拱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1)。KS公式预测值和术后第1天和第1个月测出的实际拱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3,P=0.009)。NK、KS公式预测值和术后第1周一致性最高。术后拱高和前房宽度、晶状体矢高以及角到角距离相关。NK公式的拱高预测值与术后第1天的拱高数值一致性要低于KS公式的拱高预测值与术后第1天的拱高预测值,与术后第1周、第1个月的拱高数值一致性要高于KS公式。 结论 ICL术后早期拱高随着时间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CASIA OCT的两种预测公式的术后拱高与术后第1周时的拱高一致性最高。NK公式能比较准确地预测术后拱高实际值,且NK公式在术后早期预测拱高方面要优于KS公式。
    高能量加速型角膜胶原交联术对圆锥角膜眼表的影响
    夏艳云,钟定娟,王华,李孟婷,李前,陈蛟,何书喜
    2021, 35(6):  42-5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432
    摘要 ( 926 )   PDF (3270KB) ( 26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角膜胶原交联术前后眼表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取诊断为圆锥角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知情同意后接受行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的患者42例(60眼)。以眼为单位,根据Kmax分3个组(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重度圆锥角膜组);根据K2与K1差值即散光分为3个组,A组(0≤K2-K1≤2.5D),B组(2.5D<K2-K1≤5D),C组(K2-K1>5D),追踪观察并且记录患者角膜交联术前、术后1mo、3mo角膜最大曲率(Kmax)、K1和K2、角膜厚度与散光、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等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特点。采用 SPSS 26. 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各参数是否有差异,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根据Kmax分组,术前基线角膜厚度、K1、K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散光、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35、0.22、0.63、0.57),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厚度、Kmax、泪河高度、K1、K2总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2.725.223.305.065.25, P<0.05;F组别=9.2538.28,P<0.05,2.48,P>0.05,13.37,P<0.05,6.28,P>0.05), 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泪膜破裂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001,P=0.38;F组别=0.953,P=0.40);(2)根据散光分组,术前基线Kmax、K1、K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0.001),年龄角膜厚度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0.43、0.96、0.11),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厚度、Kmax、泪河高度、K1、 K2总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5.916.614.065.198.4,P<0.05; F组别=0.530.60.751.19,P>0.05,7.63,P<0.05);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泪膜破裂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103,P =0.34;F组别=1.121,P=0.34);(3)将眼表泪液参数泪河高度及泪膜破裂时间的值与角膜形态参数Kmax、K1、K2、散光的值进行术前、术后1月、3月的相关性分析,术后3个月泪河高度与散光呈负相关(P=0.04),术前及术后1个月泪河高度与散光无相关(P=0.880.13),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与散光呈负相关(P=0.03),其他各时间点与散光无相关(P=0.130.29)结论 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早期对泪膜稳定性无不良影响;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早期使泪液分泌量发生轻度下降;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早期泪液分泌量下降,以散光程度严重者为甚。
    SMILE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后角膜光密度的早期临床观察
    张颖,雷玉琳,马志兴,杨星花,张静,侯杰
    2021, 35(6):  52-5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10
    摘要 ( 1230 )   PDF (652KB) ( 2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SMILE Xtra)对角膜光密度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78例,纳入右眼数据(78眼)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ILE Xtra组和SMILE组,其中SMILE Xtra组39例(39眼),SMILE组39例(39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角膜光密度值进行随访。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光密度值,根据软件分析,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获取0~2 mm、2~6 mm及6~10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平均值,同时获取角膜前120 μm、中间基质层及后60 μm的光密度平均值。 结果 SMILE Xtra组和SMILE组在术后3个月时78眼(100%)UCVA均达到术前预期矫正视力。SMILE Xtra组术后整体角膜及角膜0~2 mm、2~6 mm直径范围的光密度值均较手术前显著增高,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逐层分析显示术后前120 μm的数值均显著高于中部及后部角膜。SMILE组术后角膜各个直径范围的光密度值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部角膜组织及后60 μm的光密度值在手术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LE Xtra组手术后3个月角膜光密度在0~2 mm、3~6 mm、7~10 mm和前120 μm的数值均高于SMI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光密度值的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及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542, P=0.01)。 结论 SMILE Xtra组术后早期角膜光密度增加,透明度下降,但只在手术操作区域内发生变化。
    经验与教训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联合角膜交联加固术后角膜形态参数异常评估的经验与教训
    魏升升,李晶,刘建国,王利,杜婧,高金荣,李勇
    2021, 35(6):  59-6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37
    摘要 ( 1093 )   PDF (10086KB) ( 1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继发性角膜后扩张是一种角膜手术后出现的进行性角膜厚度变薄,角膜前表面曲率和后表面高度增加为特征的罕见疾病。通常见于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几月到几年间,患者术前往往有或无不典型的圆锥角膜早期表现。角膜交联手术通过增加角膜胶原纤维之间的连接来加固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联合角膜交联手术可以增加LASIK术后角膜的生物力学,防止术后屈光回退和继发性角膜后扩张。报告一例31岁女性患者在行LASIK联合角膜交联手术后出现罕见的角膜形态学参数改变。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时Pentacam检查表现出角膜厚度异常变薄,角膜后表面高度增高,容易被误诊为继发性角膜后扩张。通过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测量,发现角膜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在长时间随访中,患者的Pentacam检查结果恢复正常。虽然Pentacam可以相对准确的测量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和前后表面的高度,但在LASIK联合角膜交联手术后出现可疑继发性角膜后扩张时,应同时进行其他设备的检查,避免出现假阳性的可能。
    论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精准诊断与JOS分期中的应用探讨12例
    万怡宁,张德军,傅则名,郭芳,郭颖媛,管国芳
    2021, 35(6):  65-6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527
    摘要 ( 1840 )   PDF (4275KB) ( 9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精准诊断中的价值,及DWI联合颞骨高分辨CT(HRCT)对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方法 选取12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评估DWI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断效能;结合HRCT及DWI检查,按照日本耳科协会(JOS)分期标准进行术前分期,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记录术中分期情况。将术前分期与术中分期相比较,评估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 12例患者术前DWI诊断准确率为100%。HRCT联合DWI术前分期:Ⅰb期2例,Ⅰc期1例,Ⅱ期8例,Ⅲ期1例;术中分期:Ⅰb期1例,Ⅰc期2例,Ⅱ期8例,Ⅲ期1例,两者一致性高达92%。 结论 DWI对检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可实现对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精确诊断。同时将HRCT与DWI联合应用,可于术前实现精准分期,对该疾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持续性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周腊梅, 蒋雯, 刘稳, 乔月华
    2021, 35(6):  70-7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09
    摘要 ( 892 )   PDF (435KB) ( 3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导致持续性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870例持续性特发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听力学结果、耳鸣匹配实验、耳鸣残疾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患者耳鸣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 结果 (1)性别(P<0.001)、年龄(P=0.010)、耳鸣主调声频率(P=0.005)、听力损失(P=0.037)、焦虑程度(P<0.001)、睡眠状况(P<0.001)在THI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程(P=0.053)、侧别(P=0.437)、主调声响度(P=0.120)在THI分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患者特发性耳鸣的程度较男性更为严重;低频较高频更扰人;焦虑程度和睡眠状况是影响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而病程、侧别、耳鸣主调声响度不是影响患者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
    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8例并文献复习
    陈学军,高文,尹高菲,郭伟,黄俊伟,张洋
    2021, 35(6):  77-8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537
    摘要 ( 2175 )   PDF (5409KB) ( 1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治疗手段、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经病理证实的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 随访5~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 8例中典型类癌1例、不典型类癌4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复合型神经内分泌癌1例(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伴内翻性乳头状瘤);平均46岁(34~57岁);T2期2例,T4期6例;接受手术7例,接受放疗6例,接受化疗6例,以手术+术后放化疗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 结论 神经内分泌癌最终确诊依靠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指标,主要影响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包括病理亚型和相关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首选手术治疗,对于低分化亚型的神经内分泌癌,综合治疗对肿瘤局部控制和延长生存期有帮助。
    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与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治疗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张旻, 刘永亮, 宋道亮, 韩学锋, 封新荣, 赵允沛
    2021, 35(6):  83-8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227
    摘要 ( 1047 )   PDF (472KB) ( 19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将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与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治疗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骨膜及骨质均增生肥大、鼻甲形态异常、VAS评分重度)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64例)、B(60例)两组,A组采用改良下鼻甲成形术,B组采用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术前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用VAS标准评分患者鼻腔症状。糖精试验评价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鼻腔黏膜纤毛传送功能。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测定鼻阻力,评定鼻塞改善情况。 结果 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较改良下鼻甲成形组明显减少,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6个月两种患者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两种手术方式对鼻腔黏膜纤毛功能均无明显影响。A组平均手术时间27.80 min、并发症发生率9.38%,B组平均手术时间19.10 min、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结论 改良下鼻甲成形术与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治疗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近期效果(6个月内)都良好,但远期效果(1年以上)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效果更好,因而建议对于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应因人而异精准诊疗。
    25G玻璃体切除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鹿文瑞,严端,许诺
    2021, 35(6):  89-9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220
    摘要 ( 1012 )   PDF (355KB) ( 9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的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2例32眼。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间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术前视力(BCVA, LogMAR)1.4(0.2-1.7),术后1周平均视力0.83±0.35,末次随访平均视力0.52±0.34,术前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 Whitney U 检验,P<0.0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平均眼压(15.15±3.04)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17.75±2.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眼压较术前眼压升高。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20±1.81 mmHg,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视网膜全部复位,复位率100%。3例患者发生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2例患者晶体发生羽毛状混浊,均恢复正常。 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以作为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角膜塑形术控制儿童近视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刘艺,于明坤,孙伟,邵震,胡媛媛,毕宏生
    2021, 35(6):  92-10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37
    摘要 ( 1059 )   PDF (1884KB) ( 19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治疗时长的角膜塑形术(OK)延缓学龄儿童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系统检索了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PNC),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31日,结果不受语言限制。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5.3版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4项RCT和12项PNC,涉及1 453名学龄儿童。OK组在0.5年、1年、1.5年、2年随访期延缓眼轴增长方面均有显著差异[0.5年:MD:-0.10 mm,95%CI(-0.12,-0.08),P<0.001;1年:MD:-0.18 mm,95%CI(-0.19,-0.17),P<0.000 1;1.5年:MD:-0.21 mm,95%CI(-0.26,-0.15),P<0.000 1;2年:MD:-0.26 mm,95%CI(-0.30,-0.22),P<0.001]。近视控制比率随着治疗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0.5年随访期,OK对东亚儿童的眼轴延长减缓效果优于白种儿童,其余随访期两种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年OK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RR=5.75,95%CI(2.23,14.81),P=0.000 3。 结论 角膜塑形镜是控制学龄儿童近视进展的有效、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更多长期RCT研究评价其持续有效性。
    综述
    内耳钆造影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诊疗中的应用
    张瑶瑶,王海涛
    2021, 35(6):  101-10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504
    摘要 ( 3129 )   PDF (3188KB) ( 30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内耳钆造影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为多种内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也为梅尼埃病的诊断提供新契机,甚至有望成为其诊断的金标准。论文围绕国内外鼓室钆造影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了钆造影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特点、给药方式、评估方法及与传统检查方式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内耳钆造影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诊疗中的研究现状。
    首诊鼻咽癌内镜手术的治疗进展
    周宇翔,,苗北平,卢永田
    2021, 35(6):  108-1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93
    摘要 ( 987 )   PDF (405KB) ( 16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咽癌发病率居头颈部肿瘤的首位。治疗方式首选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如诱导化疗、同期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手术等。随着内镜技术及鼻颅底手术在临床的开展以及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的改进,鼻咽癌治疗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头颈外科医生逐渐将内镜微创的手术理念应用于首诊鼻咽癌患者,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将对近年来首诊鼻咽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
    咽喉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系
    冯成敏,敬一丹,刘海,王冰
    2021, 35(6):  113-12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78
    摘要 ( 4480 )   PDF (470KB) ( 9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咽喉部鳞状细胞癌是头颈外科常见恶性肿瘤,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原发部位不同的鳞状细胞癌发病率、诊疗方案不同,其发生的分子机制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适合的咽喉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对于研究者选择适合的临床前研究模型,以及更好地理解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鼻咽、口咽、喉咽、喉四个解剖部位的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以望对研究者选择适当的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提供参考。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耳鼻喉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王迪,程金章,于丹
    2021, 35(6):  125-13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26
    摘要 ( 1656 )   PDF (2119KB) ( 3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工智能(AI)为计算机科学分支,现已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作用得以充分显现。在医学领域,AI正改变着传统的医疗模式,未来必将成为人类医疗发展的方向。机器学习为实现AI技术的重要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数据深度挖掘、影像组学特征分析、疾病预测模型建立等相关领域,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在耳鼻喉科领域,具体有图像分析与分类、语音信号处理、构建各类临床模型等方面以辅助医疗决策,认知与了解基于机器学习的AI技术,并合理应用于临床,才能最大化发挥其作用。鉴于此,本文将简要介绍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基于机器学习的AI技术在耳鼻喉科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中应用进展,为耳鼻喉科医师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miRNA-29b参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进展
    王俊鑫,孙岩
    2021, 35(6):  132-13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96
    摘要 ( 839 )   PDF (413KB) ( 29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细胞转化为间质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它赋予细胞转移和入侵的能力,与器官纤维化和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29b是一类与EMT过程密切相关的非编码小RNA,直接或间接调控TGF-β/Smad、PI3K/AKT、Wnt/β-catenin等多条信号通路,参与Ⅱ型和Ⅲ型EMT的发展过程,进而延缓器官纤维化进程,调控肿瘤的侵袭转移。针对miRNA-29b的靶向治疗,有望为临床诊断、治疗器官纤维化和肿瘤侵袭转移提供新视角。本文就miRNA-29b通过多条EMT相关信号通路调控器官纤维化和肿瘤侵袭转移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脉络膜骨瘤的相干光断层扫描特征的研究进展
    张小艳,郝晓凤,谢立科
    2021, 35(6):  138-14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87
    摘要 ( 971 )   PDF (349KB) ( 2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脉络膜骨瘤是一种少见的由成熟松质骨逐渐替代脉络膜组织形成的脉络膜良性肿瘤。肿瘤的生长、脱钙、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改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视网膜下液的产生等均可导致视力下降。近年来随着眼底影像学技术不断更新,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脉络膜骨瘤的应用中,发现了很多新的特征性的表现。本文针对脉络膜骨瘤OCT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正确解读脉络膜骨瘤患者的OCT结果提供临床参考。
    Catquest-9SF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海玥,廖萱
    2021, 35(6):  142-14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521
    摘要 ( 939 )   PDF (400KB) ( 3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手术技术和材料设备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成为屈光性手术,其治疗目标从早期的单纯复明发展到追求功能性视力和精准化医疗。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白内障患者尽管术后主观视力和客观视觉质量恢复良好,却仍不满意术后效果。由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研究作为评价白内障手术干预效果的工具,能够提供前述指标以外的重要的信息,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Catquest-9SF是一种评价白内障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经翻译、回译及跨文化调试后目前已经在国际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其演变进程以及近年来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导致眼部远期并发症1例
    次仁琼达, 吴元
    2021, 35(6):  147-15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484
    摘要 ( 1084 )   PDF (4338KB) ( 1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与Stevens-Johnson综合征是一种由药物反应引起的严重的表皮及黏膜的不良反应。最常发生于成人,与服用磺胺类、巴比妥类、非类固醇抗炎药、苯妥英纳、醋甲唑胺、别嘌呤醇和青霉素等药物有关。约有1/5的患者否认有服药史,约在1/3病例中由于同时患有严重疾病及用药物治疗而病因不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为皮肤科少数病情危重的疾病之一,其死亡率达30%~35%。20%~40%的存活者有眼睛受累。少数患者由于泪管阻塞可出现泪眼,多数患者表现为睫毛、眼睑上皮增生,伴鳞状化生、结膜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引起一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眼综合征。经及时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可好转。但是部分患者眼部情况可继续发展,可引起畏光、灼痛、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现汇报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眼综合征患者眼部远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