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9-20
      
    鼓室与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钟丽萍,官希龙,王晶晶,汤勇
    2021, 35(5):  1-1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10
    摘要 ( 1138 )   PDF (3587KB) ( 1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及分析鼓室注射与全身应用激素初始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痊愈率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搜索 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系统收集2020年7月之前的随机对照研究,经筛选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方法学的评价,并且利用RevMan5.3软件对所得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了9篇随机对照研究,其中中文3篇、英文6篇,共757例患者,其中经鼓室注射组共396例,全身应用激素组共361例。Meta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痊愈率、平均阈值提高方面未见明显差别,其相对应危险度(RR值)、95%可信区间(CI值)分别为:1.05(0.65~1.23)、1.01(0.79~1.30)、1.18(-0.60~2.96)。亚组分析显示:在平均阈值提高方面,中重度组、重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效率方面,国外研究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内研究显示出鼓室注射组则有更高的有效率。鼓室注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一过性眩晕、耳鸣,全身不良反应较全身用激素组低,全身用药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压、血糖的升高,失眠等。 结论 鼓室注射与全身应用激素在有效率,痊愈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鼓室注射组不良反应低于全身应用激素组。
    模拟失重及飞船内稳态噪声对大鼠听功能的影响
    李元超,吴玮,王刚,屈昌北,王磊,芦文俊,李丹,韩浩伦,刘钢
    2021, 35(5):  11-1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26
    摘要 ( 738 )   PDF (486KB) ( 1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及飞船舱内中等强度稳态噪声对大鼠听功能影响的时效关系。 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失重组、噪声组、失重+噪声组和对照组,各24只鼠,每组大鼠再按暴露时间随机分为1周、4周组,各12只鼠,最后在暴露结束后即刻(P0)测听并处死一半大鼠作为暴露即刻组,另一半脱离暴露环境7 d后(P7)测听并处死作为恢复组,各6只鼠。失重模拟采用尾部悬吊即Morey Holton法模拟失重,噪声模拟采用白噪声信号发生系统模拟飞船舱内中等强度稳态噪声[8 h/d 的(72±2)dB SPL稳态噪声+16 h/d的(50±2)dB SPL稳态噪声]。分别在暴露前(B0)、P0、P7检测ABR阈值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结果 失重组、噪声组、失重+噪声组和对照组的ABR阈值在暴露1周P0时分别为(10.83±5.25)、(8.13±4.62)、(13.54±8.53)、(7.08±2.52)dB SPL;在暴露1周P7时分别为(6.67±2.46)、(5.83±1.95)、(8.75±4.33)、(7.92±3.34)dB SPL;在暴露4周P0时分别为(18.13±7.19)、(16.04±5.71)、(19.58±8.33)、(6.04±2.54)dB SPL;在暴露4周P7时分别为(7.92±3.96)、(7.92±3.34)、(14.17±7.93)、(6.25±2.26)dB SPL。失重组和失重+噪声组大鼠暴露1周后ABR阈值较暴露前升高,且随时间延长进一步加重,噪声组ABR阈值在暴露1周时与暴露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暴露4周时升高;失重+噪声暴露4周组ABR阈值在P7时与P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恢复,其余暴露组在P7时ABR阈值完全恢复。暴露前后各实验组DPOAE引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失重及稳态噪声对听功能的损伤有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且失重占据主导。4周模拟失重或飞船舱内中等强度稳态噪声单独暴露导致的大鼠ABR阈移是可逆的,但4周的复合暴露可能已造成不可逆性听损伤,且主要损伤内毛细胞的功能。
    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术腔的临床疗效观察
    金鑫,施磊,金梦园
    2021, 35(5):  17-2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79
    摘要 ( 864 )   PDF (493KB) ( 9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切除术后黏膜形态恢复及上皮化情况,比较并分析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及黏膜鼻内镜下评分,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促进术后鼻黏膜功能修复及上皮化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鼻内镜术后恢复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方法 鼻腔鼻窦肿瘤患者32例,分别统计实验组(使用ADM)与对照组(未使用ADM)患者术前及术后1、2、4、12周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Lund-Kennedy评分(LKES),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通过上皮化率对两组患者在4、8、12周上皮化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2周开始,实验组的黏膜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单独的体征来看,结痂情况在术后1~4周,实验组的LKE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实验组的瘢痕LKE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的上皮化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术区黏膜覆盖脱细胞真皮基质能有效的促进黏膜上皮化从而缩短黏膜上皮化时间,改善鼻腔黏膜结痂瘢痕等情况,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血清25-(OH)D3和组织中TGF-β1水平及临床意义
    韩佳琦,苑国庆,朱宇彤,姜菲菲,阎艾慧
    2021, 35(5):  23-2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536
    摘要 ( 810 )   PDF (2409KB) ( 1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和鼻息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相关性。 方法 收集住院手术并经病理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47例为实验组,并以上颌窦囊肿患者21例为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和鼻息肉组织中TGF-β1平均光密度值,及两者之间相关性。 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16.97±7.35 μg/L)低于对照组患者(22.07±11.6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组织中TGF-β1平均光密度值(0.052 4±0.019 1)高于对照组患者(0.041 0±0.014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CRSwNP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和鼻息肉组织中TGF-β1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R2=0.204,∣R∣=0.452,P=0.019)。 结论 CRSwNP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而鼻息肉组织中TGF-β1表达升高,并且二者在CRSwNP中具有一定相关性。
    住院医师精神心理因素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王菲,刘钰莹,肖麒祎,丁健,高尚,毛薇
    2021, 35(5):  28-3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21
    摘要 ( 808 )   PDF (402KB) ( 1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精神心理因素对患有变应性鼻炎的住院医师生活质量的影响,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与其生活质量是否相关。 方法 通过纤维鼻镜方法筛选住院医师中7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焦虑、抑郁自评表与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观察焦虑、抑郁等因素对罹患变应性鼻炎的住院医师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罹患变应性鼻炎的住院医师的焦虑、抑郁等因素与其生活质量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负相关。 结论 伴随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加重,罹患变应性鼻炎的住院医师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CT检查在真菌球型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秦贺,万宝刚,王洪丽,赵本绮
    2021, 35(5):  32-3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41
    摘要 ( 855 )   PDF (1881KB) ( 1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真菌球型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术前CT检查判断为真菌球型鼻窦炎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术前CT检查、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鼻窦CT平扫并重建,均行内镜鼻窦手术,术中观察鼻窦内黏膜肿胀、分泌物等情况,并与术前鼻窦CT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 结果 30例患者术中检查和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准确率为93.7%。鼻窦CT检查可见鼻窦内钙化影27例;鼻窦内完全浑浊高密度影21例;部分浑浊且表面不规则的“土坷垃征”13例;鼻窦局部骨质增厚16例。另外2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上颌窦嗜酸细胞乳头状瘤1例、出血坏死性息肉1例。 结论 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CT主要特征是鼻窦内软组织不均匀密度影,其内可见高密度钙化点;其次鼻窦内部分浑浊影,表面高低不平;骨质局部增生肥厚也是其体征性表现。单纯依靠CT检查结果诊断真菌球型鼻窦炎有误诊的可能。
    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一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夏彩风,谢瑞玲,甄甄,文锋,王全桂
    2021, 35(5):  36-4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65
    摘要 ( 951 )   PDF (8625KB) ( 1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鼻腔鼻窦患者病历资料,并检索1993~2020年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包括本例共有64篇文献76例患者纳入研究,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76例中男61例,女15例。症状出现较多者为鼻出血58例、鼻塞25例,受累部位多在鼻腔52例、筛窦41例、上颌窦22例。无肾癌病史28例,以鼻腔鼻窦转移灶为首发表现。既往有肾癌病史的患者发现鼻腔鼻窦转移灶距离原发灶时间为15 d~27年,平均间隔时间为46个月,中位间隔时间12个月。CT及MRI主要表现为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团块,注射造影剂后增强明显。确诊依据病理及免疫组化,容易误诊,76例中17例出现误诊,最常见误诊为血管瘤。76例中单纯手术治疗25例(32.9%),手术治疗结合放/化疗/靶向治疗的有28例(36.8%)。有随访资料记载的共51例,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个月~14年,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P<0.001),鼻腔鼻窦转移灶发现距原发灶时间>4个月患者生存率高于相隔时间≤4个月患者(P=0.008 7)。鼻腔鼻窦转移灶作为肾透明细胞癌首发部位与非首发部位(P=0.14)、单发转移灶与多发转移灶(P=0.10)、手术后放疗与无放疗(P=0.52)患者在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较为罕见,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首发部位,也可在原发灶治疗之后较长时间出现,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出血及鼻塞,增强CT及MRI表现为肿物明显强化,明确诊断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易误诊为血管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推荐血管栓塞后的鼻内镜手术,手术能改善患者预后,无法手术患者可采取靶向治疗或放化疗。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王鑫,刘巧平,闫占峰,刘思溟,朱雅静,丁倩,张莹,田媛,张京然
    2021, 35(5):  46-5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34
    摘要 ( 1152 )   PDF (20153KB) ( 1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及后期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 方法 运用多个数据平台,分析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在TCMSP数据库通过筛选OB、DL值,得到小青龙汤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后使用Cytoscape3.7.1软件绘制小青龙汤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并筛选出药物的关键成分。在Gencards、OMIM数据库获取过敏性鼻炎的潜在靶点。在GEO数据库获得有差异的基因,并将靶点纳入下一步的分析。通过在线画图软件,绘制韦恩图,提取小青龙汤作用靶点和过敏性鼻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而后对交集靶点进一步分析。在String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将PPI网络关系导入Cytoscape3.7.1软件,筛选得到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小青龙汤-过敏性鼻炎交集靶点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得到其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数据后,使用OriginPro2020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运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小青龙汤-过敏性鼻炎交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对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结果 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关键化学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等,核心靶点有STAT3、IL-6、TNF等。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信号通路主要作用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通路,其功能主要为受体配体活性、受体调节活性等。 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小青龙汤的临床运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Voxel-man ENT手术模拟系统在鼻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巴广益,茆松,孙汐文,唐如,李志鹏,林海,张维天
    2021, 35(5):  56-6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02
    摘要 ( 926 )   PDF (941KB) ( 1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Voxel-man ENT手术模拟系统在鼻科解剖、内镜手术技能的培训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本科室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合计12人,接受虚拟现实手术系统解剖训练及鼻内镜下手术技能操作,隔天训练1小时,共6周。比较训练对象前后得分,采用SPSS 26.0和Graphpad Prism 9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 训练对象经6周培训后,总体参与者培训后的解剖技能、手术操作评分均较训练前有提高(P<0.05)。 结论 虚拟现实手术模拟系统能明显改善鼻内镜手术教学效果,缩短内镜手术的初始学习曲线,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超声刀在扁桃体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沈倪美,钱茂华,金加欣,秦阳,王军,吴莺,高刚
    2021, 35(5):  62-6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30
    摘要 ( 936 )   PDF (437KB) ( 6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扁桃体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 选择70例成人单侧扁桃体形态异常考虑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刀组(35例)和电刀组(35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咽痛及并发症等情况,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男性居多,扁桃体以肥大或增生多见,且多为Ⅱ°大小。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均以良性病变为多,最常见为慢性炎症,其次为乳头状瘤;恶性病变主要为淋巴瘤。超声刀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要优于电刀组(P<0.001),而在术后继发性出血、术后感染及住院时间方面并无明显优势。超声刀组无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电刀组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原发性出血,但二者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超声刀组优于电刀组(P=0.009),而在术后第2、5、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扁桃体肿瘤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而言,超声刀是一个理想的手术器械。
    可调式支撑喉镜辅助治疗难治性扁桃体术后出血
    冯世强,姜宪
    2021, 35(5):  67-6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19
    摘要 ( 821 )   PDF (367KB) ( 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用可调式支撑喉镜辅助治疗由常规开口器难以处理的扁桃体术后出血,为临床提供更便捷的治疗手段。 方法 对11例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患者,因出血点暴露不清,改以可调式支撑喉镜辅助查找出血点并进行止血。 结果 可调式支撑喉镜视野清晰,充分地暴露隐蔽而深在的出血点,可快速止血,明显缩短在院观察时间。 结论 可调式支撑喉镜用来辅助查找扁桃体术后出血点是可靠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位置移深、出血点暴露不清的扁桃体创面出血,为治疗扁桃体术后出血提供可选方式。
    肿瘤异常蛋白在喉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李艳杰, 贾建,杨萍,万保罗
    2021, 35(5):  70-7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43
    摘要 ( 941 )   PDF (443KB) ( 6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喉癌患者和健康者进行肿瘤异常蛋白检测,分析肿瘤异常蛋白在喉癌诊疗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科确诊的95例喉癌病人为实验组,同期选取9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肿瘤异常蛋白检测,探究其在喉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喉癌患者中肿瘤异常蛋白阳性率为83.16%,高于健康人群(15.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喉癌患者外周血TAP阳性表达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喉癌患者的外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喉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异常蛋白表达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肿瘤异常蛋白对喉癌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复发性喉乳头状瘤中潜在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齐雯雯,陈鲁秋,贾涛,陈雪梅,张杰,张皓,金鹏,张虎
    2021, 35(5):  75-8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68
    摘要 ( 773 )   PDF (6529KB) ( 1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复发性喉乳头状瘤中表达的差异基因,为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芯片数据集GSE10935,使用在线分析工具GEO2R筛选复发性喉乳头状瘤及其相邻正常喉黏膜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网络分析工具Metascape进行差异基因的GO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通过STRING在线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应用Cytoscape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模块分析。最后,使用转录因子富集分析数据库ChEA3预测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关键转录因子。 结果 在10对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组织及其相邻的正常喉黏膜组织间共筛选出5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logFC|>1,adj P<0.05),其中上调的DEGs共30个,下调的DEGs共23个。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显示,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多个代谢、免疫调节及PPAR信号通路等。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模块分析,筛选出SLC27A2、SCD、ECI2及FADS2四个枢纽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的分析发现,TP63为复发性喉乳头状瘤中最为重要的转录因子。 结论 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生物学机制、探索其治疗的有效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Oculyzer和CASIA2眼前节分析仪的对比研究
    徐雯,郑燕,付彩云,张丽,王玥,张秋露,柳静,胡雅斌,翟长斌
    2021, 35(5):  85-9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45
    摘要 ( 1430 )   PDF (3692KB) ( 11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眼前节分析仪Oculyzer和CASIA2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及Q值等相关数据的差异。 方法 分别使用眼前节分析仪Oculyzer和CASIA2测量125例近视患者角膜前后表面陡峭轴屈光力(Ks)、平坦轴屈光力(Kf)及平均角膜屈光力(Km),中央角膜厚度(CCT)、最薄点角膜厚度(TCT)及角膜前后表面Q值等参数,通过配对t检验及Bland Altman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CASIA2测得角膜前表面Ks(44.38±1.64)D、Kf(42.87±1.35)D及Km(43.63±1.44)D高于Oculyzer所测Ks(44.23±1.71)D、Kf(42.71±1.39)D及Km(43.45±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二者所测散光度分别为(1.50±0.87)D、(1.51±0.90)D,无统计学意义(P=0.98);Oculyzer所测角膜后表面Ks(-6.50±0.86)D、Kf(-6.02±0.26)D及散光度数(0.52±0.22)D均高于CASIA2所测角膜后表面Ks(-6.35±0.29)D、Kf(-5.97±0.24)D及散光度数(0.38±0.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者所测后表面Km分别为(-6.17±1.15)D、(-6.16±0.25)D,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87);Oculyzer所测CCT(542.86±33.04)μm及TCT(539.72±33.39)μm。CASIA2所测CCT(529.53±32.35)μm及TCT(524.66±32.4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SIA2所测角膜后表面Q值(-0.38±0.16)大于Oculyzer所测(-0.28±0.17),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二者所测角膜前表面Q值分别为(-0.33±0.13)、(-0.33±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Bland Altman一致性分析示,两设备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散光度数及Q值的95%一致性界限(95%LoA)范围较窄,一致性较好,角膜CCT及TCT的95%LoA范围较宽,一致性较差。 结论 两种设备所测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及Q值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用中应综合分析取舍。
    HIF-1α与VEGF在中耳胆脂瘤中的研究进展
    樊慧娟,张海利
    2021, 35(5):  93-9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66
    摘要 ( 950 )   PDF (402KB) ( 9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主要由角蛋白碎片和角化鳞状上皮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组成的具有侵袭性的疾病,受很多因素影响,发病机制不明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学者开始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HIF-1α和VEGF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两者在中耳胆脂瘤的增殖、凋亡、免疫反应及侵蚀性生长等方面可能的作用,从而为了解HIF-1α和VEGF在胆脂瘤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中耳胆脂瘤的非手术治疗、药物研发提供可能。
    microRNA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王宇婷,王嘉玺
    2021, 35(5):  98-10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65
    摘要 ( 683 )   PDF (439KB) ( 2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有缺陷。miRNA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在过敏性鼻炎中的研究让我们对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文章主要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表观遗传学因素等角度总结miRNA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以期揭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环状RNA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
    刘寨,应民政
    2021, 35(5):  105-1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93
    摘要 ( 829 )   PDF (516KB) ( 1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类新发现的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没有5'帽状结构和3'腺苷酸尾的非编码RNA,并可能通过多种影响方式参与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例如,近来发现有些 circRNAs 含有微小RNA(miRNAs)相应序列的结合位点,可充当分子海绵,结合 miRNA 并阻断其对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最新研究表明,某些circRNAs 在变应性鼻炎(AR)鼻黏膜中表达丰富,且参与多种AR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但目前尚未见circRNAs与人类A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简述circRNAs的形成机制、特征及生物学功能,阐述circRNAs 的转录后调控与分子海绵作用,综述circRNAs在AR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上的潜力,并为未来AR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上颌骨切除术后外科修复进展
    李亚楠,皇甫辉
    2021, 35(5):  113-11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26
    摘要 ( 1051 )   PDF (380KB) ( 2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伤、先天性畸形等原因会造成上颌骨缺损,但绝大多数上颌骨缺损发生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术后造成关键解剖结构的缺损,不仅严重损害患者外形美观,而且造成吞咽、言语、咀嚼等功能缺失,使患者遭受身心创伤。因此,上颌骨因解剖复杂性使得修复重建手术成为外科医生面临的最困难的挑战之一。但上颌骨缺损尚未有统一的分类系统和对应的修复方法。此篇综述回顾总结上颌骨缺损分类、修复类型及优缺点、修复方法等,并对上颌骨缺损分类的未来进行展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屈光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冉宏运,蒋可可,张杰
    2021, 35(5):  118-12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18
    摘要 ( 707 )   PDF (462KB) ( 1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产是指妊娠不足37周分娩,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类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性眼病,是全球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发生屈光不正的风险高,其影响因素包括孕周、出生体质量、屈光参数以及治疗方式等,早期发现及干预ROP对患儿的视力预后至关重要。正文就可能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视觉发育及屈光状态的因素进行归纳与总结。
    感染性角膜炎的模型制备
    闫语,曾澳,何宇茜
    2021, 35(5):  125-13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49
    摘要 ( 907 )   PDF (505KB) ( 4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感染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侵袭角膜组织引起的炎症,是世界性的常见致盲眼病,主要致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和棘阿米巴。其中,细菌感染是感染性角膜炎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有逐年增多趋势。目前的有效治疗手段主要是根据致病微生物不同,以局部使用或结膜下注射抗细菌和真菌制剂及全身运用抗病毒药物为主。综述从菌液制备、操作方法到评分检测方法系统地阐述了由细菌、真菌、病毒和棘阿米巴引起的角膜炎的模型制备。就如何制备出具有针对性的动物模型进行探讨,为评价及发掘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运用OCT及OCTA观察硅油对视网膜脉络膜的影响
    张昕雨,雷春燕,张美霞
    2021, 35(5):  132-13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539
    摘要 ( 639 )   PDF (396KB) ( 1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硅油作为一种玻璃体替代物被广泛应用于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中。虽然硅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广泛认可,但其在眼内的填充仍可引起眼前段及眼后段的多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出现和应用,有关硅油填充对视网膜脉络膜影响的研究更为深入。论文主要就运用OCT及OCTA观察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及结构的改变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