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16
      
    论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舌后区阻塞定位及术式选择
    李树华,吴大海
    2011, 25(5):  1-6. 
    摘要 ( 987 )   PDF (441KB) ( 16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治疗策略
    贺青卿,庄大勇,魏金祥
    2011, 25(5):  7-10. 
    摘要 ( 909 )   PDF (395KB) ( 17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腔镜甲状腺近全切除序贯131I消融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范林军1,明佳1,黄定德2,范子义1, 赵德龙3,张毅1,杨新华1,姜军1
    2011, 25(5):  11-16. 
    摘要 ( 1259 )   PDF (992KB) ( 11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近全切除序贯131I消融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西南医院乳腺中心对27例术前检查无明显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4cm、未侵出甲状腺被膜的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完成131I消融治疗1~3次,此后口服左甲状腺素治疗,将TSH调至正常低限。结果   27例均完成腔镜甲状腺近全切除术。采用胸乳径路17例,腋乳径路10例。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05min。出血量10~80mL,平均20mL。术后住院时间4~8d,平均5.6d。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2例,均于3个月后恢复。经4~38月(平均12月)随访,患者均未出现转移或复发征象。TSH刺激条件下TG>10ng/mL者2例(分别为16.44ng/mL和31.0ng/mL),其余25例TG为0~7.74ng/mL(平均2.36ng/mL)。患者对颈部外观均非常满意。结论   腔镜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序贯131I消融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有效,并可避免常规开放手术所致巨大疤痕,适用于无明显淋巴结转移的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乙状窦后锁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和舌咽神经痛
    马兆鑫1,李明2,曹奕2,陈旭辉2
    2011, 25(5):  23. 
    摘要 ( 1258 )   PDF (836KB) ( 11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锁孔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半面痉挛(HFS)和舌咽神经痛(GPN)的疗效。方法   对207例患者实施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和神经切断术,其中三叉神经痛169例,半面痉挛31例,舌咽神经痛7例。结果   三叉神经痛治愈和好转160例(94.7%),失败9(5.3%);半面痉挛患者症状治愈29例(93.5%),失败2例(6.5%);舌咽神经痛患者症状治愈7例(100%)。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死亡或小脑或脑干梗死等。其它并发症包括有小脑血肿1例,中度听力损失3例,暂时性面瘫3例,一侧声带不完全性麻痹1例。结论   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和神经切断术安全有效。 

    56例Bell′s面瘫患者焦虑症状分析
    王艳红
    2011, 25(5):  28-30. 
    摘要 ( 1402 )   PDF (306KB) ( 13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Bell′s面瘫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56例已确诊Bell′s面瘫的患者进行评分,并将56例按相关因素分组,然后比较组间焦虑状况的差异。结果   Bell′s面瘫患者有明确焦虑症状的有49例,达到了87.7%,并且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有关。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伴有焦虑症状的比例要高,<30岁的患者比≥30岁的患者更易发生焦虑,但面瘫严重程度与焦虑严重程度无相关关系。结论   Bell′s面瘫患者有较高的焦虑症并发率,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而且应警惕轻度面瘫患者可能并发严重焦虑症状。对Bell′s面瘫诊治过程中应重视这类患者的心理问题。

    鼻腔水蛭寄生致反复鼻出血1例
    窦晓宁,徐荣华,任雪莲
    2011, 25(5):  30-30. 
    摘要 ( 928 )   PDF (232KB) ( 10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制弹性外耳道清理钩在耳部处置中的应用
    王春雨
    2011, 25(5):  31-32. 
    摘要 ( 894 )   PDF (550KB) ( 8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鼻出血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1例报道
    张萍
    2011, 25(5):  32-32. 
    摘要 ( 1100 )   PDF (205KB) ( 8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程雷
    2011, 25(5):  33-35. 
    摘要 ( 857 )   PDF (372KB) ( 16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再次鼻内镜手术的若干问题
    陶泽璋,任杰,陈始明
    2011, 25(5):  36. 
    摘要 ( 991 )   PDF (351KB) ( 11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中隔组织瓣的临床应用
    张庆泉
    2011, 25(5):  38-40. 
    摘要 ( 857 )   PDF (379KB) ( 15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下鼻甲的处理及应用
    宋西成,陈秀梅
    2011, 25(5):  41. 
    摘要 ( 908 )   PDF (452KB) ( 17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鼻内镜鼻眼相关外科进展
    张革化,王志远
    2011, 25(5):  46. 
    摘要 ( 743 )   PDF (374KB) ( 14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睑下缘及内眦切口内镜辅助下眶壁骨折治疗初探
    唐隽1,李山祥2,肖建新1,张超1, 施思斯1,于青青1,王跃建1
    2011, 25(5):  54. 
    摘要 ( 1252 )   PDF (342KB) ( 12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睑下缘径路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眶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对2例外伤所致的眶壁骨折患者,经睑下缘及内眦切口内镜辅助下分离嵌顿的眼肌,于眶下壁及眶内壁置入钛板。结果   1例患者术后复视消失,术后视力1.2,无下降。1例患者术后仍有眼球内陷及复视,术后左眼视力由0.25提高到0.6,右眼仍为1.0。结论   经睑下缘及内眦切口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眶壁骨折视野清楚,操作准确,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

    鼻声反射测定在鼻中隔穿孔中的临床意义
    张天振,张庆泉,王强,陈秀梅,姜绍红,张华,王艳,柳忠禄
    2011, 25(5):  56. 
    摘要 ( 1298 )   PDF (641KB) ( 13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中隔穿孔的鼻声反射特征并指导临床。方法   对18例鼻中隔穿孔患者穿孔完全愈合后行鼻声反射检查并同时利用视觉评分系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鼻塞症状进行评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术前术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VAS评分和鼻腔2~7cm容积(NCV2-7)、双侧鼻腔的最小横截面积(NMC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前NCV2-7、NMCA和VAS评分分别为(8.25±1.12cm)3、(0.54±0.08cm)2、3.46±1.02,术后分别为(6.45±0.98 )cm3、(0.48±0.07)cm2、1.74±0.64,NCV2-7和VAS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CA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VAS评分和NMCA相关系数分别为0.762、0.814, VAS评分和NCV2-7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432, NCV2-7和NMC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4、0.316,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NMCA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 VAS评分和NCV2-7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NMCA和NCV2-7亦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结论   鼻中隔穿孔患者的鼻声反射图具有典型的特异性改变:对应穿孔部位的双侧鼻腔鼻声反射图呈对称性改变,且显著增高,对称性部分能间接反映穿孔的前后距离,鼻声反射检查对于判断鼻中隔穿孔的位置、大小,司法鉴定,疗效判定,隐匿性穿孔的发现,手术侧别、径路、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kamel分期对术式选择的意义
    苗北平1,张蕊石2,高亚娜1,杨文娜3,林峰1,卢永田1
    2011, 25(5):  60-63. 
    摘要 ( 1163 )   PDF (853KB) ( 11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以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起源为主要依据的临床分期,用以指导手术和评价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NIP手术病例。男37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2∶1,27~78岁。右侧23例,左侧32例,未发现双侧发病者。11例有NIP手术史。25例术前病理检查证实为NIP,按照kamel分期,其中Ⅰ型30例、Ⅱ型25例。 结果   Ⅰ型NIP行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30例),Ⅱ型NIP行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4例)、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11例)、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10例)。复发率:Ⅰ型复发率为6.7%(2/30),Ⅱ型复发率为16.0%(4/25),总复发率为10.9%(6/55)。和检索资料相比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PⅠ型手术采取鼻内窥镜下局部切除术,Ⅱ型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壁切除术或经唇龈沟切口上颌窦前壁开窗结合经鼻内镜手术(双径路手术)。术后复发率和报道资料复发率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种基于疾病来源新的Kamel方法临床分型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并且经鼻内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和传统方法相比有较大优势。

    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48例临床分析
    韦岑,黄善坚,潘安妮,黄炳护,黄耀瑾
    2011, 25(5):  64. 
    摘要 ( 1422 )   PDF (488KB) ( 14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48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3个月~1年,48例鼻中隔偏曲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法简单易行,治疗效果好。鼻中隔畸形矫正充分,有利于术后鼻腔代偿性改变向着生理状态转化,最终恢复鼻腔-鼻窦生理功能。

    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32例临床体会
    王海英1,张世勇2
    2011, 25(5):  66. 
    摘要 ( 1938 )   PDF (356KB) ( 10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的技术要点和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蝶窦炎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并分析手术技术要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鼻窦CT显示蝶窦腔内可见明显的高密度斑点或条块状钙化影,是本病特征性的表现。真菌性蝶窦炎临床表现以头痛、涕中带血为主。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鼻腔黏连、复发等发生。结论   鼻窦CT检查可提高真菌性蝶窦炎的诊断率,鼻内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优点,符合功能性手术的理念,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的首选术式。

    辅舒良在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治疗疗效观察
    李晨,黄建民
    2011, 25(5):  69-71. 
    摘要 ( 1354 )   PDF (363KB) ( 13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辅舒良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抗生素、黏液溶解排除剂(吉诺通)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手术前后给予鼻腔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辅舒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术腔清洁时间、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及疗效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舒良可以提高和巩固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

    提高耳鼻咽喉感染性肉芽肿病的病理诊断水平
    刘红刚,朴颖实
    2011, 25(5):  72. 
    摘要 ( 758 )   PDF (434KB) ( 11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喉、气管淀粉样变的处理
    马玲国
    2011, 25(5):  76. 
    摘要 ( 878 )   PDF (951KB) ( 10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entacam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厚度、地形图及屈光手术后角膜后表面的研究
    李莹,李悦,罗岩,金玉梅
    2011, 25(5):  82. 
    摘要 ( 1941 )   PDF (1194KB) ( 15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验证Pentacam眼前节成像系统与超声测厚仪和传统角膜地形图所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变化特点,评价手术方式、切削深度、切削比、残留基质厚度以及眼内压对角膜后表面变化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患者,按照各组要求分别选取若干例近视眼患者进行分析。术前应用Pentacam、超声测厚仪以及传统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每眼,并完善眼压等其余术前常规检查。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LASIK组和LASEK组,纪录患者术中的切削深度、残留基质厚度,计算切削比,屈光手术后8~12周复查Pentacam。结果   ① Pentacam与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结果相符率达97.62%,Poisson相关系数为0.96;② Pentacam与传统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前表面平均曲率值相符率达100%,Poisson相关系数为0.98;③ LASIK组平均角膜后表面前移2.46μm,LASEK组平均角膜后表面前移0.6μm,两组中后表面前移量均随AD和AD/CT增大而增大,随RBT增大而减小,与IOP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① Pentacam系统测量中心角膜厚度与A超仪测量结果较为符合。作为一项新型的、安全无创的眼科检查仪器,Pentacam系统测量结果准确,可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前使用;② 对与无特殊眼疾者,Pentacam检查可以替代传统Placido盘系统的角膜地形检查,且能获得全角膜厚度、角膜后表面地形、晶状体等更多、更全面的数据;③ LASEK和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均存在微小前移,其中接受LASEK手术的患者前移量较小;④ 屈光手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移量与切削深度、切削比和剩余基质床厚度有关。角膜组织消融得越多,保留的角膜厚度越少,对角膜原有的结构破坏越大,则对角膜后表面形态影响愈大,前移量越大。眼压高低不对角膜后表面前移产生影响。

    浅谈关于角膜移植手术一些体会
    张华,韩旭光
    2011, 25(5):  89-91. 
    摘要 ( 993 )   PDF (376KB) ( 13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研究进展
    申家泉,王聪
    2011, 25(5):  92. 
    摘要 ( 881 )   PDF (346KB) ( 16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
    盛迅伦
    2011, 25(5):  94. 
    摘要 ( 852 )   PDF (394KB) ( 15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飞秒激光在白内障领域中的应用
    党光福
    2011, 25(5):  99-102. 
    摘要 ( 777 )   PDF (395KB) ( 11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早期诊断要点
    王艳玲
    2011, 25(5):  103-104. 
    摘要 ( 755 )   PDF (424KB) ( 12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前葡萄炎继发青光眼
    丁凤奎1,苏万远2,李巧云1,李传宝2
    2011, 25(5):  105. 
    摘要 ( 983 )   PDF (358KB) ( 13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玻璃酸钠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前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共37例(37眼)前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经药物治疗眼压仍不能控制而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向巩膜瓣下及前房内注入玻璃酸钠0.2mL;以同期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的29例(29眼)前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作为对照,术中于巩膜瓣下及前房内注入0.2mL平衡盐溶液。术后监测并记录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滤过泡情况,随访9~15个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比率较高,滤过瘘口开放较好,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视力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前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行复合小梁手术,应用玻璃酸钠能减少滤过道黏连,明显提高手术质量及成功率。

    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分析
    蔡克波
    2011, 25(5):  108-110. 
    摘要 ( 1462 )   PDF (541KB) ( 14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和评价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25例(25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眼)给予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照组(11眼)给予玻璃体切除但未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3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率、视物变形改善率和视力提高率。结果   治疗组视网膜复位率、视物变形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视力提高率21.43%,对照组18.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界膜剥除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有效手段,可明显提高视网膜复位率,改善视物变形,对术后视力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