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8-16
      
    论文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前后睡眠分期比例的变化分析
    杨扬
    2011, 25(4):  1. 
    摘要 ( 573 )   PDF (302KB) ( 8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腺样体、扁桃体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睡眠分期比例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2009年41例OSAHS患儿术前、术后均行睡眠监测,对睡眠分期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该组患儿术前、术后Ⅰ期睡眠比例(8.67±5.63% vs 7.26±5.70%)、Ⅱ期睡眠比例(43.17±10.08% vs 45.91±9.50)、慢波睡眠比例(30.15±8.50% vs 30.98±9.84%)、快动眼睡眠的比例(18.03±4.90% vs 15.83±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患儿通过接受腺样体、扁桃体手术治疗,其术前、术后睡眠分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体内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
    谢利生,黄群
    2011, 25(4):  3-5. 
    摘要 ( 797 )   PDF (538KB) ( 9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儿童体内生长激素(GH)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患儿家长知情同意,选取南京市儿童医院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确诊为OSAS的患儿45例为实验组,非OSAS患儿15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晨起生长激素(GH)。结果      OSAS组患儿GH值为(8.96±1.7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09±1.5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轻中度OSAS组患儿体内的GH分泌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OSAS体内的GH分泌水平与轻中度OSAS及对照组差异明显。进一步相关回归分析显示,GH的分泌量与OSAS患儿的氧减指数呈负相关(r=-0.507)。结论      OSAS患儿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受到一定的抑制,尤其伴氧减指数增加的重度OSAS患儿下降明显,应早期治疗,以防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全麻行UPPP术后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1例
    沈鹏1,傅润乔2,彭振丽3,赵阳1,马宝华1,徐伟2,李建瑞1
    2011, 25(4):  6-7. 
    摘要 ( 719 )   PDF (297KB) ( 11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喉鳞癌中P糖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预后的关系
    李大伟,董频,高尚
    2011, 25(4):  8-12. 
    摘要 ( 494 )   PDF (1246KB) ( 11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P糖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活性,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6例患者喉鳞癌组织中P糖蛋白、Ki67的表达,TUNEL法测定喉鳞癌细胞凋亡率。结果      P糖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9.5%(34/86),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均P<0.05);P糖蛋白表达阳性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比阴性组低(P<0.05),而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糖蛋白可能对喉鳞癌细胞的凋亡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P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对于评估喉鳞癌病程进展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2例
    李晨,黄建民,王德生
    2011, 25(4):  13. 
    摘要 ( 1030 )   PDF (392KB) ( 14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42例。该术式较传统术式改良之处主要有:全程显微镜下手术直观准确;切口改良、美容;腮腺嚼肌筋膜下翻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和腮腺导管;只解剖暴露面神经的部分分支;包括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腔等。结果        42例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3例(7.1%),损伤均为暂时性;出现Frey综合征者1例(2.4%);发生涎瘘者0例;5例(11.9%)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和耳郭背部皮肤感觉减弱;术后局部凹陷不明显,患者对颜面部外观满意。术后随访1~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既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又可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构建Ad-XIAP感染原代培养老年性聋模型小鼠皮层神经细胞的实验研究
    胡玥,陈继川,吴晓平,任红苗,姬长友
    2011, 25(4):  16-19. 
    摘要 ( 623 )   PDF (758KB) ( 13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携带绿色荧光(GFP)的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XIAP)感染体外原代培养老年性聋小鼠模型(C57BL/6J)皮层神经细胞,为后续体内基因治疗实验提供体外研究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C57BL/6J小鼠皮层神经细胞,β-Tubulin鉴定其纯度;利用AdEasy载体系统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携带XIAP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筛选鉴定并线性化后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TCID50法测定其滴度后转染体外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观察其感染效率并用RT-PCR检测细胞内XIAP-mRNA表达量。结果       PCR及酶切鉴定穿梭质粒含有XIAP基因,经筛选和鉴定的AdXIAP感染皮层神经细胞72h后观察到细胞携带绿色荧光最强,此时XIAP-mRNA表达量最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XIAP基因的高滴度重组腺病毒载体,滴度高、皮层神经细胞感染率大于90%,为后续试验提供了体外研究基础。

    嵌入法鼓膜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区永康,许耀东,陈穗俊,刘翔,郑亿庆
    2011, 25(4):  20-23. 
    摘要 ( 906 )   PDF (637KB) ( 11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嵌入法鼓膜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2年3月~2009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中央型中小鼓膜穿孔患者107 例111 耳,分为3个手术组:嵌入法脂肪鼓膜成形术组(脂肪组)42例44耳,嵌入法蝶形软骨鼓膜成形术组(软骨组)32例32耳,内植法软骨膜鼓膜成形术组(对照组)33例35耳。手术均在耳内镜下进行。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3组的愈合率分别为90.9 %、93.8%、91.4%,无统计学差异(P>0.05);听力复查示平均气导提高>10dB及平均气骨导差<10dB的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已愈合患者随访12~38个月,脂肪组及软骨组无鼓膜再穿孔,对照组再穿孔2耳。结论       耳内镜下嵌入法脂肪鼓膜成形术及嵌入法蝶形软骨鼓膜成形术是简单、成功率高的微创技术。

    手术治疗外耳道闭锁或狭窄15例
    郭敛容,郑世信,苏永进
    2011, 25(4):  24-26. 
    摘要 ( 1383 )   PDF (314KB) ( 12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外耳道闭锁或狭窄的更好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外耳道成形术的外耳道闭锁或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15耳中术后出现再闭锁1耳,其余患者外耳道均获得扩大。结论       外耳道闭锁或狭窄可根据先天性或后天性,伴或不伴中耳乳突病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关键在于成形外耳道和外耳道口,移植皮片覆盖缺损区并成活。

    治疗耳垂瘢痕疙瘩三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李祥昭1,李燕2,马健1,乔秀军1
    2011, 25(4):  27. 
    摘要 ( 931 )   PDF (309KB) ( 12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3种方法在治疗耳垂瘢痕疙瘩时所产生疗效的差异,探讨选择出一种更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垂瘢痕疙瘩患者45例(84侧)的病历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手术切除+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B组:手术切除+咪喹莫特外用组;C组:手术切除(术中注射曲安奈德)+ 咪喹莫特组。结果      B组和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好于A组。结论      手术切除(术中注射曲安奈德)加咪喹莫特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为患者接受和选择。

    不同类型鼓室图患者中耳共振频率分析
    刘绮明,马钊恩,翟锦明,丘理子,毛敏,张建国
    2011, 25(4):  29-31. 
    摘要 ( 2010 )   PDF (313KB) ( 19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鼓室图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及其对应的中耳共振频率变化。方法      使用听力计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了解其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使用中耳分析仪进行常规中耳功能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静态鼓室图形进行分组;分别对听力正常组(30耳)、异常组(116耳)[鼓室图为A型(30耳)、Ad型(22耳)、As型(21耳)和C型(43耳)]行中耳共振频率检查。结果       正常组的中耳共振频率为(951.00±198.85)Hz;听力异常组中A型鼓室图的中耳共振频率为(861.00±137.60) Hz (P<0.01), Ad型为(725.00±158.14) Hz (P<0.01), C型为(499.00±146.27) Hz(P<0.01),三组中耳共振频率分别比正常组低;As型为(1088.00±199.38) Hz(P<0.05)比正常组高。结论       中耳共振频率的检测有助于中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非综合征型聋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分析
    李建瑞1,刘涛1,严江伟2,杨雅冉2,李琦3,戴朴4
    2011, 25(4):  32-35. 
    摘要 ( 3486 )   PDF (582KB) ( 18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中SLA26A4基因IVS72 A>G突变,以探讨该突变的检测在非综合征型聋基因筛查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95例非综合征型散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用银染酶切和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SLA26A4基因IVS72A>G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95例全部为感音神经性耳聋。IVS7-2 A>G纯合突变6例,杂合突变4例,二者占10.5%,银染酶切法与测序法结果完全吻合。结论        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导致的耳聋有较高的比例;该基因位点是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筛查重要的检测位点之一;是大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银染酶切法是该突变经济、简便的检测方法。

    双管置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
    杜晓东,宋红毛,马美,徐桂容,舒畅,程冯
    2011, 25(4):  36. 
    摘要 ( 1044 )   PDF (311KB) ( 10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88耳)患者随机分为单管组和双管组, 每组30例(44耳)。单管组行常规鼓膜置管,双管组在置管引流的同时,在哑铃管上方置入直管(微)型预防插管,起通气作用。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10个月,两组有效率、6个月内堵管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伴发的分泌性中耳炎,双管置入鼓膜引流、通气优于单纯鼓膜置管引流。

    突发聋和梅尼埃病鼓室灌注疗效与内耳MRI显影相关性
    吴佳欐1,陈文文1,罗禹2,童军1,邓亚新1,单良1,方旭华1
    2011, 25(4):  38-40. 
    摘要 ( 912 )   PDF (618KB) ( 13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突发聋和梅尼埃病鼓室灌注疗效与内耳MRI显影的相关性。方法      17例患者(突发聋13例,梅尼埃病4例)给予鼓室插管并注射钆造影剂,术后1h、1d、6d行MRI连续扫描,1周后复查电测听,评估眩晕改善情况,分析钆剂是否透入内耳和症状改善的相关性。结果       17例中9例(突发聋5例,梅尼埃病4例)在插管注入钆剂后1h到6d的MRI检查中出现内耳高信号。另8例MRI未显影者听力没有进步。结论      鼓室灌注造影剂能透入内耳者药物也能透入,治疗效果亦较好。

    耳郭囊肿加压器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国彬,张晓雁
    2011, 25(4):  41-42. 
    摘要 ( 818 )   PDF (401KB) ( 12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耳前带蒂皮瓣用于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成形11例
    徐志勇,魏芳芳,安永明,张俊瑶
    2011, 25(4):  43. 
    摘要 ( 860 )   PDF (371KB) ( 13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鼻内镜鼻窦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血浆IL-6、IL-10的影响
    伍红良1,高延永1,庾俊雄2, 陶赞英3,刘强和1,何晓松1,耿宛平1
    2011, 25(4):  44-47. 
    摘要 ( 577 )   PDF (383KB) ( 10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IL-6、IL-10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 0.002mg/kg舒芬太尼PCA镇痛组; Ⅱ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analgesia, VAS)>4或者患者要求镇痛时给与尼美舒利颗粒0.1g口服。分别记录并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麻醉前,术后8,24,48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       Ⅰ组镇痛效果满意。48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Ⅱ组大于Ⅰ组(P<0.05), 血压、血氧、心率、呼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L-6、IL-10均升高(P<0.05),Ⅱ组术后IL-6升幅较Ⅰ组显著(P <0.05),Ⅰ组IL-10升幅较Ⅱ组显著(P<0.05)。结论       自控静脉镇痛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取得良好镇痛效果,并且有效地维持细胞因子的平衡,缓解术后的免疫损伤。

    鼻内镜手术并发鼻中隔穿孔(附7例报告)
    张庆泉,王丽
    2011, 25(4):  48-49. 
    摘要 ( 1008 )   PDF (281KB) ( 11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鼻内镜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内镜手术前的局部或全身激素的应用,患者的全身疾病,手术时的操作损伤,填塞物的压力过大、时间过长等都可以促使鼻中隔穿孔的发生。结论     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前应全盘考虑如何处理患者的全身疾病及术前用药,填塞物的选择和压力,局部处理等,以减少鼻中隔穿孔的发生。

    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
    孙轶青,彭本刚,王欣,苗旭涛
    2011, 25(4):  50-52. 
    摘要 ( 817 )   PDF (468KB) ( 11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结构重建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5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实施鼻内镜下矫正鼻内解剖异常,去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开放病变窦口,使鼻中隔居中,维持中下鼻甲的形态,消退鼻窦炎症。结果      术后随访3 ~18个月,治愈30例,占60%; 显效12例,占24%; 有效5例,占10%,临床总有效率94%, 无效3例。结论     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手术视野清楚,能够准确彻底地清除病灶,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慢性额窦炎
    萧建新,于青青,唐隽,张超,陈伟雄,王跃建
    2011, 25(4):  53. 
    摘要 ( 965 )   PDF (880KB) ( 11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14例(21侧)慢性额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冠状位鼻窦CT判定额隐窝开口位置,指导手术操作。采用SNOT20调查表评价预后。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48周,患者主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鼻内镜检查见额窦口开放良好,术腔完全上皮化12例(19侧),窦口周围黏膜水肿息肉样变,窦口狭窄2例(3侧)。术后无脑脊液鼻漏、视力改变、复视等严重并发症。SNOT20评分显示,术后24周和48周得分较术前基线分数有明显改善(1.08 vs 2.28, P<0.001;1.17 vs 2.28, P<0.001)。结论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操作安全,能有效缓解窦口阻塞情况,且效果持久。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颧-上颌骨复合骨折上颌窦填塞固定方法的应用
    梁飞,陈缪安,蔡志良,詹小燕
    2011, 25(4):  56-58. 
    摘要 ( 922 )   PDF (737KB) ( 10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颧-上颌骨复合骨折手术复位后采用上颌窦填塞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例颧-上颌骨复合骨折手术复位后采用上颌窦填塞固定方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术后面部外形全部恢复,患者康复后均无张口受限,无眼球内陷、复视,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该手术复位固定方法操作简便,复位确切可靠,切口隐蔽,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可达到恢复面容外形及改善功能的目的。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经验体会
    李育广,宋小平,曾京宇
    2011, 25(4):  59-61. 
    摘要 ( 910 )   PDF (362KB) ( 12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经验。方法        选择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13例(225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堵塞患者,其中慢性泪囊炎行颜面部切口手术复发25眼,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造瘘口均采用EC耳脑胶黏合固定成形。结果      213例(225眼)中,同期行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33眼,钩突肥大切除20眼,中鼻甲前端息肉样变切除19眼,鼻息肉切除16眼。术后完全无溢泪199眼,好转19眼,无效7眼。有效率96.8% 。结论      泪囊内壁黏膜完全切开且无张力外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造瘘口行EC耳脑胶吻合牢固可靠。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换药是手术治疗不可缺少的环节。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448例
    史余勇,刘定荣
    2011, 25(4):  62. 
    摘要 ( 1063 )   PDF (289KB) ( 11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4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寻找出血部位,行局部处理以止血。结果      426例1次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5.1%。结论     采用鼻内镜引导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视野清楚、止血彻底、效果稳定等优点。

    鼻内镜减张法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8例疗效观察
    肖路,魏毅玲
    2011, 25(4):  63-64. 
    摘要 ( 858 )   PDF (232KB) ( 11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鼻-鼻窦炎纤毛上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杨海斌,郭永清,邬晓力
    2011, 25(4):  65-66. 
    摘要 ( 836 )   PDF (986KB) ( 14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根部毛母质瘤1例
    徐向前,石孟志
    2011, 25(4):  67. 
    摘要 ( 666 )   PDF (262KB) ( 12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颌窦内壁巨大含牙囊肿1例
    于春刚,岳凤枢
    2011, 25(4):  68-68. 
    摘要 ( 828 )   PDF (303KB) ( 12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内镜引导下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研究(附114例)
    任庆,王景和
    2011, 25(4):  69-70. 
    摘要 ( 700 )   PDF (282KB) ( 8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咽旁脓肿引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1例
    王治强,都基亮,宋莉,王曦,孔庆东,姜海华
    2011, 25(4):  71-72. 
    摘要 ( 763 )   PDF (275KB) ( 12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喉神经内分泌癌1例
    温晗光,陈缪安,林忠豪,蔡志良
    2011, 25(4):  73-74. 
    摘要 ( 659 )   PDF (590KB) ( 13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界膜剥离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曲毅1,王兴荣1,崔彦2
    2011, 25(4):  75-80. 
    摘要 ( 1273 )   PDF (412KB) ( 14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已在各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被普遍采用,新型显微外科手术仪器和各种染色剂的应用使得几乎透明且极薄的内界膜更易于剥离下来。大量研究显示,内界膜剥离术可以使黄斑前膜等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但仍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为该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内界膜剥离术在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对该手术的典型适应证、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方法作一综述。

    网络多媒体弱视训练系统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
    邓志峰1,樊庆侠2,吴琪1
    2011, 25(4):  81. 
    摘要 ( 976 )   PDF (320KB) ( 12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弱视训练系统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弱视训练中心应用该系统进行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35例(60眼),评估疗效,分析弱视程度、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5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96.7%。轻中度弱视组有效率为100%,重度组有效率为3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0岁组有效率为100%,≥10岁组有效率为50%,两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网络多媒体弱视训练是一种趣味性强、疗效佳、价格低的弱视治疗方法。

    干眼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信兆亭1,杨莎莎1,2,吴欣怡1
    2011, 25(4):  83-86. 
    摘要 ( 821 )   PDF (362KB) ( 14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干眼发病分布状况、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等,为干眼的预防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眼科门诊112例干眼患者作问卷调查,并进行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     112例患者中男31例,女81例;干眼患者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长期局部应用滴眼药、过度用眼、慢性眼表疾病、结缔组织病、糖尿病等与干眼症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干眼症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预防性治疗对于干眼症状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

    玻璃体切割联合ARTISAN虹膜夹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
    刘蓓1,王丽丽2,朱忠桥1,杜善双1
    2011, 25(4):  87-89. 
    摘要 ( 1050 )   PDF (479KB) ( 12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ARTISAN虹膜夹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就诊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7例7眼,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ARTISAN虹膜夹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随访1个月,分析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前与术后1d、1周角膜内皮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术前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计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前房出血1例,角膜内皮水肿2例,眼压一过性升高1例,均自行转归或药物治愈。结论     符合纳入条件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一期行玻璃体切割联合ARTISAN虹膜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可行的,该方法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中角膜上皮损伤调
    查梅芳,陈志钧
    2011, 25(4):  90-92. 
    摘要 ( 1044 )   PDF (415KB) ( 10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分析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中角膜上皮损伤情况。方法     收集配戴角膜塑形镜患儿201例(375眼)的病例资料,分析不同程度近视(-1.00~-2.00D、-2.25~-4.00D、-4.25~-6.00D)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上皮损伤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随访4~20个月,3组角膜上皮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7.1%、31.4%、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94,P=0.001);3组角膜上皮损伤发生时间也有统计学差异(χ2=12.45,P=0.002)。结论      近视程度越重,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发生角膜上皮损伤的可能性越大,发生时间越早,因此主张早期配镜,有效控制近视加深。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视力预后与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关系
    夏信昌,陈璇,刘建,张绍光,王玉
    2011, 25(4):  93-96. 
    摘要 ( 863 )   PDF (932KB) ( 12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光动力疗法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与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完整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临床诊断为CSC的30例患者(30眼)给予半剂量微替泊芬,联合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后第12个月,检查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同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层(IS/OS)的状态,并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DT治疗后12个月,26眼(86.7%)视力保持稳定或明显提高。20眼(66.7%)在黄斑区可见完整的IS/OS,呈连续线状;6眼(20.0%)的IS/OS线呈断续状; 2眼(6.7%)未发现IS/OS线。具有连续或断续线状IS/OS的患者视力均好于IS/OS阙如患者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最后视力与IS/OS的完整性明显相关(P<0.05)。结论      慢性CSC光动力疗法治疗后的视力恢复与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原发性声带曲霉菌感染1例
    胡献惠,黄益灯,麻琼钒,黄子喜,郑英松,王秀丹
    2011, 25(4):  96-96. 
    摘要 ( 673 )   PDF (215KB) ( 11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