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6-16
      
    应变性鼻炎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董明1,陈小婉1,2,席克虎1,2,王有虎1,2,桂岩1,2,张福宏1,2,马春霞1,洪浩1,刘翔毅2,江英1,马毅1,杨贵军1,张小兵1,2
    2014, 28(3):  1-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062
    摘要 ( 951 )   PDF (2554KB) ( 3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改变及时相特点和18β-甘草次酸对线粒体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甘草次酸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建立大鼠AR模型。建模成功后给药干预,并分别于给药2、4、6、10周比较各组电镜下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改变。结果    AR模型组见线粒体数量增多、体嵴消失、肿胀、空泡化及自噬体存在,且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上述损害呈进行性加重。而甘草次酸干预组线粒体在增多的数量、体嵴减少、肿胀、空泡化及自噬体出现均较模型组好转,并随观察周期延长基本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持续变应原刺激下的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呈进行性损害,18β-甘草次酸可抑制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病理损害。
    肠球菌属益生菌提取物LFK对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L-12的影响
    张清照1,嶋田貴志2,程雷1
    2014, 28(3):  7-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154
    摘要 ( 1277 )   PDF (1039KB) ( 2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小鼠模型经口途径给予经热处理及酶裂解的肠球菌faecalis FK-23菌株(lysed Enterococcus faecalis FK-23,LFK),观察对血清IL-12水平的影响,探讨LFK对实验性AR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方法    BALB/c小鼠75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LFK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OVA腹腔注射及鼻腔激发建立小鼠AR模型,阴性对照组小鼠采用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腹腔注射及滴鼻。用益生菌提取物LFK 0.5mL(60mg)对AR小鼠模型进行灌胃,共计21d;阳性和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 0.5mL代替LFK灌胃处理。第22天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2水平。结果    血清IL-12水平阳性对照组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LFK干预组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仍明显降低(P<0.001)。结论    肠球菌属益生菌提取物LFK对细胞因子IL-12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推测其与抗变态反应作用有关。
    天门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何本超,徐必生,程琦,胡晶,李健勇
    2014, 28(3):  10-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357
    摘要 ( 1287 )   PDF (905KB) ( 4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天门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分布情况。方法    用11种变应原对天门地区变应性鼻炎疑诊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详细采集病史资料。结果    710例(87%)患者变应原呈阳性反应,阳性率相对较高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无爪热带螨、德国小蠊及狗毛皮屑,单一的变应原反应阳性者少,多数为2种或2种以上发生变应原阳性反应,其中大多数是螨类,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组与成人组变应原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天门地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为螨类,男女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儿童阳性率高于成人。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晓晔,尤建强,邱建鹤
    2014, 28(3):  13-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078
    摘要 ( 1436 )   PDF (948KB) ( 6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过程中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粉尘螨滴剂SLIT治疗满1.5~2年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资料。采用迷你型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RQLQ )在治疗前、治疗半年、治疗1年和1.5~2年后,评估患者的QOL,并记录药物评分(TMS)的变化。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活动受限和其他症状这两个维度在治疗半年后与治疗前相比得分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55和-1.607, P>0.05),经过1年的免疫治疗后,得分开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595和-5.949, P<0.05)。在治疗1.5~2年时得分进一步下降。其他维度及总均分均在治疗半年后下降(Z值分别为-3.854,-4.732,-2.903,-4.149, 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评分进一步下降。结论    AR患者QOL最受影响的方面为鼻部症状(如鼻塞、流鼻水、打喷嚏)和实际问题(反复擤鼻涕或擦、揉鼻眼),SLIT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QOL。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观察
    岳耀光,黄合银,黄丽芳,梁仕才,蒙周君,邓斯敏,张永强,吕显林,李亿华,沈诚
    2014, 28(3):  16-1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071
    摘要 ( 1546 )   PDF (915KB) ( 6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及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诊断为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9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研究组观察3、6个月,对照组观察3个月,采用VAS评分记录患者鼻过敏和睡眠打鼾症状的变化,采用鼻内镜检查及鼻咽侧位片A/N比检测患儿腺样体大小的改变。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后鼻过敏症状、睡眠打鼾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②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组睡眠打鼾症状VAS评分低于舌下含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治疗后腺样体A/N比率均小于治疗前,且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组小于舌下含服组(P<0.05)。结论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有效控制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过敏症状、睡眠打鼾症状及腺样体大小,可作为非手术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梁飞,林庆强,刘俊平
    2014, 28(3):  20-2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137
    摘要 ( 1940 )   PDF (904KB) ( 4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总有效率为90%,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为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问卷(RQLQ)评分、视觉模拟量(VAS)评分以及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问卷(AQLQ)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论著
    环氧合酶-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张小鹏1,边枫2,王丽新2
    2014, 28(3):  23-2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306
    摘要 ( 1209 )   PDF (928KB) ( 4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鼻咽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鼻咽癌患者66例,同时收集慢性鼻炎60例及健康人3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3组人群的鼻黏膜组织及血清中EGFR的含量,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相关性探讨。结果    鼻咽癌组、慢性鼻炎组及健康对照组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9%、73.3%、43.3%,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8%、78.3%、50%,两种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鼻咽癌患者血清COX-2、EGFR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22,P=0.017)血清中表达水平;COX-2、EGFR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有关,并且两者在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8,P=0.021)。结论    COX-2、EGFR在鼻咽癌组织及血清中均有较高表达,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并且二者表达情况呈正相关性,COX-2及EGFR在鼻咽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妊娠期鼻咽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石大志1, 李建明2,罗志强1,罗琴1,敬前程1
    2014, 28(3):  28-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043
    摘要 ( 1288 )   PDF (896KB) ( 3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妊娠期合并鼻咽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妊娠期合并鼻咽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    以2007年9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鼻咽恶性肿瘤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鼻咽鳞状细胞癌4例,鼻咽恶性肌上皮瘤1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结果及治疗情况,并对患者及其子代进行随访。结果    5例患者均为单胎妊娠,3例(60.00%)在妊娠过程中活检确诊后终止妊娠行引产术,2例(40.00%)为妊娠中发病,分别于产后1周和产后1个月活检确诊。新生儿健康存活。鼻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均采用同期放化疗,鼻咽恶性肌上皮瘤患者采用经鼻内镜及软腭联合径路手术治疗,术后1周辅助放疗。结论    妊娠期合并鼻咽恶性肿瘤较为少见,合并鼻咽恶性肌上皮瘤更为罕见。妊娠期由于检查及用药的局限性,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治疗应根据肿瘤性质、分期、患者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对患者及子代做长期随访。
    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临床观察
    周毅波,颜永毅
    2014, 28(3):  31-3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072
    摘要 ( 1275 )   PDF (904KB) ( 4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11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组,A组57例行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B组57例行鼻科微型切吸器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鼻阻力值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术后1月时鼻阻力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时均下降(P<0.05);A组术后近、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下鼻甲成形术的远期疗效明显好于以微型切吸刀头行黏膜下组织切吸术,是改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鼻塞的理想方法。
    鼻息肉中IL-15mRNA的表达及其作用
    秦杰升1,王挥戈1,林心强1,洪良利2
    2014, 28(3):  34-3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055
    摘要 ( 1177 )   PDF (1832KB) ( 3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IL-15mRNA在鼻息肉与下鼻甲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Bcl-2、Bcl-XL表达的关系,明确鼻息肉中IL-15的来源,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24例鼻息肉与8例下鼻甲的IL-15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Bcl-2及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    鼻息肉组中IL-15mRNA在黏膜下固有层浸润的以EOS为主的炎症细胞有很强的表达,与下鼻甲组IL-15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5mRNA在多数鼻息肉中的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有表达,且强于在下鼻甲组的表达。黏膜下固有层炎症细胞IL-15mRNA的表达与Bcl-XL的表达有相关性(r=0.592)。结论    IL-15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位于黏膜下固有层中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并通过Bcl-XL途径诱导的凋亡抑制在鼻息肉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IL-15在鼻息肉中黏膜下腺体的表达强于在下鼻甲中的表达,可能参与了鼻息肉形成过程中黏膜下腺体分泌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
    高渗盐水普米克令舒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FESS术后复发
    徐丽娜1,2, 栾建刚1, 宋西成1, 李扬3
    2014, 28(3):  38-4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102
    摘要 ( 1958 )   PDF (1085KB) ( 9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3%的高渗盐水普米克令舒溶液治疗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FESS术后复发患者给予3%的高渗盐水普米克令舒溶液鼻腔灌洗3~5周,每日1次,比较治疗前后CT、鼻内镜检查结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30例,治愈 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对照组20例,治愈4例,好转8例,无效8例。结论    3%的高渗盐水普米克令舒溶液治疗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FESS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单纯鼾症患者鼾声声压级参数分析
    彭好,许辉杰,黄魏宁,高瞻,贺宇霞,胡长泳
    2014, 28(3):  42-4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173
    摘要 ( 1343 )   PDF (1813KB) ( 6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单纯鼾症(SS)患者鼾声的声压级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OSHAS患者和20例SS患者进行同步多导睡眠监测和鼾声声压级监测(sound pressure level,SPL),提取其整夜7h鼾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LAeq),峰值(Lpeak),累积百分数声级(L10、L50和L90)等声压级参数,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体质量指数(BMI)及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S和OSAHS患者鼾声的LAeq和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AHS患者的AHI值与LAeq、Lpeak、L10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6、0.457、0.653。BMI与LAeq和L10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1和0.379,年龄与LAeq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9。结论    ①鼾声的声级参数的大小受患者的AHI大小、BMI及年龄因素影响,而AHI的影响最大,其中又以整夜鼾声的LAeq和L10与AHI关系最为密切;②LAeq和L10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是鼾声的重要声学特征,对于粗略鉴别SS和OSAHS及评估OSAHS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病例报告
    论著
    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1例
    王学海,张建新,孟昭进,刘秀玲
    2014, 28(3):  47-5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135
    摘要 ( 1600 )   PDF (1270KB) ( 6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上半规管BPPV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诊断及复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SRM-Ⅳ模拟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28例(68.3%),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19例,不伴有扭转成分9例;SRM-Ⅳ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35例(84.6%),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30例,不伴有扭转成分5例。在所有41例患者中有38例能通过两种诱发试验对受累侧别做出判断,其中因诱发眼震伴有扭转成分而判断侧别30例,单侧诱发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且不伴有扭转成分3例,双侧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5例,且不伴有扭转成分,但因眩晕及眼震的强度有明显差别而判断出侧别,患者对受累侧别不能判断3例。在能判断出侧别的38例患者中有左侧上半规管受累25例,右侧上半规管受累13例。对41例采用SRM-Ⅳ上半规管BPPV复位法进行治疗,通过一次治疗痊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    上半规管BPPV 临床上被越来越重视,应用SRM-ⅣBPPV诊疗系统对上半规管BPPV进行诊治效果好,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儿童内源性支气管异物30例
    赵利敏1,顾美珍1,李晓艳1,王智楠2
    2014, 28(3):  51-5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166
    摘要 ( 1173 )   PDF (886KB) ( 3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内源性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治特点,总结硬支气管镜在儿童内源性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治价值及操作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儿童硬支气管镜诊治的30例内源性支气管异物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异物全部由硬支气管镜成功取出,其中痰栓25例、肉芽4例、伪膜1例。顺利康复出院29例,另外1例术后结核芯片检查示阳性,提示结核感染,后转结核病院治疗。结论    硬支气管镜检查术可确诊及有效治疗内源性支气管异物,术前准备要充分,手术操作应轻柔准确,并注意观察患儿全身状况,有效减少并发症。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180例
    陈静1,卫旭东2
    2014, 28(3):  53-5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017
    摘要 ( 950 )   PDF (897KB) ( 3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    180例中,植物性异物173例、金属性异物2例、塑料性异物2例、其他3例;在表麻下Hopkin支气管镜经口取出异物176例,经气管切开后取出异物4例,经二次手术取尽异物15例,均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d复查胸透(片)均未见异物残留征象。结论    异物吸入史、症状及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表麻下气管异物取出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手术方式,症状严重者应考虑及时行气管切开。
    侧颅底应用解剖学研究
    张涛
    2014, 28(3):  56-5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324
    摘要 ( 1619 )   PDF (2042KB) ( 3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侧颅底解剖学结构的观察与测量,为临床侧颅底手术的定位、导航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甲醛浸泡的成人尸头10个(20侧),观测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颈内动脉毗邻的解剖关系。结果    颈静脉球,其形态可分为隆起型和低平型,舌咽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前内侧者,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内侧者,颈内动脉岩骨段距离鼓膜张肌的长度平均为2.2mm,距离下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的平均长度分别为6.9mm和6.8mm。结论    侧颅底血管和神经分布密集,术者了解侧颅底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关系,有利于手术中安全扩大手术视野,避免术中损伤血管、神经。
    软性一体式PHEMA人工角膜植入碱烧伤兔角膜的电镜观察
    王群1,白华2,田磊2,王丽强2,黄一飞2
    2014, 28(3):  59-6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056
    摘要 ( 1448 )   PDF (2467KB) ( 4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与评估新型软性一体式PHEMA人工角膜与碱烧伤兔角膜生物愈合的电镜特点。方法    制备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后,将软性一体式PHEMA人工角膜植入,分别于4周、8周、16周和24周后取裙边组织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4周时,即有新生组织长入孔隙之中,材料与角膜组织结合紧密;迁徙入材料内的角膜细胞胞浆富含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显示旺盛的合成功能;其周围有胶原、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并且显示出从新生到成熟的动态变化。结论    新型人工角膜的孔隙支架材料,能够允许角膜细胞及周围组织迁徙、增殖并分泌沉积细胞外基质,从而达到材料与组织的生物愈合。
    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不同病程两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訾雨梦1,王玉2,范传峰2,舒湘汶2,吴昌龙2
    2014, 28(3):  63-6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158
    摘要 ( 1626 )   PDF (920KB) ( 4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两组不同病程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患者(ICNV)的疗效。方法    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患者36例36眼,按病程分为A(病程<3个月)、B(3个月≤病程<6个月)两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玻璃体腔ranibizumab注射治疗。治疗前检查两组受检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屈光度、眼压、散瞳查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病灶与中心凹的位置关系以及CMT、FFA。治疗后每月检查两组受检者BCVA(logMAR)、眼压、散瞳查眼底、OCT查CMT,必要时重复造影确定是否需要眼内重复注射。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的BCVA(logMAR)、CMT、眼压,并统计6个月时的注射次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的1、3、6个月随访时,BCVA及CMT均有明显改善, P<0.05。而两组间在治疗后的1、3、6个月随访时, BCVA及CM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至随访6个月时,A组的注射次数(1.3±0.5)次少于B组(2.1±1.2) 次(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ICNV患者病情,发病早期治疗可以减少注射次数,降低注射风险并减少治疗的成本。
    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合并斜视的手术疗效
    郭敬丽, 王琪, 王利华, 马翔, 李琳
    2014, 28(3):  67-7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086
    摘要 ( 1672 )   PDF (909KB) ( 7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INS)合并斜视的手术设计及其手术疗效。 方法    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中心住院手术治疗的11例INS合并水平性斜视、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检查患儿的矫正视力、异常头位(anomalous head postures, AHP)、眼位及立体视锐度。手术设计原则为:在注视眼上设计水平直肌后徙联合截除的手术量以矫正AHP,在非注视眼(斜视眼)上设计水平直肌后徙联合截除的手术量以矫正并存的内斜视或外斜视,且该手术量根据注视眼的手术量进行适当调整。随访时间均≥6个月。 结果     11例中,合并外斜视6例,内斜视5例; 5~15岁,平均(9.0±4.7)岁;平均随访(9.4±5.3)个月。术后5例AHP治愈,6例改善;9例眼位正位,2例欠矫; 6例双眼视力增进≥2行,4例双眼视力增进1行,1例双眼视力不变。 结论    对于INS合并水平性斜视患者,按照在注视眼上设计手术量以矫正AHP、在非注视眼上设计并调整手术量以矫正斜视的原则,可达到矫正AHP和眼位、改善视功能之目的。
    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前后房角的变化
    高东鸿,路晖,李凯军,张东祥,姚雪
    2014, 28(3):  71-7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237
    摘要 ( 965 )   PDF (896KB) ( 3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青光眼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前后房角的变化,探讨青光眼真空小梁成形术的降压机制。方法    青光眼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30例53眼。术前、术后7d、术后30d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压检查,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房角。结果    治疗前房角(28.32±1.31)°,治疗后7d(30.64±1.43)°,治疗后30d(32.65±1.58)°。治疗前眼压(22.3±3.8)mmHg,治疗后7d(19.2±3.1)mmHg,治疗后30d (19.6±2.7)mmHg。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d、30d房角、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真空小梁成形术后房角增宽,牵拉小梁网组织,使小梁网眼增大,可能是青光眼真空小梁成形术的降压机制。
    更昔洛韦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分析
    韩萍
    2014, 28(3):  73-7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333
    摘要 ( 2360 )   PDF (887KB) ( 5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高效抗病毒药更昔洛韦滴眼液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96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抗病毒药更昔洛韦眼药水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对照组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眼药水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观察两组角膜炎治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角膜炎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    眼局部滴更昔洛韦滴眼液联合贝复舒眼用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飞秒激光Ziemer FEMTO LDV “Classic”和“Crystal Line” 制作LASIK角膜瓣的评估
    张秋露,王永华,李颖,王玥,柳静,胡雅斌,徐雯,郑燕,刘倩,翟长斌
    2014, 28(3):  75-7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354
    摘要 ( 1934 )   PDF (1691KB) ( 4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Ziemer “Classic”和 Ziemer “Crystal Line”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规则性、准确性及预测性。方法    对近视患者60例120眼行F-LASIK手术,其中Ziemer “Classic”组(A组)及Ziemer “Crystal Line”组(B组)制作角膜瓣的患者各30例60眼。术后1周,应用RTVue OCT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每个角膜瓣上36个测量点的角膜瓣厚度值进行对比分析。两组飞秒激光角膜瓣预计值均为110μm。结果    术后1周,B组平均角膜厚度(103.09±2.38)μm明显低于A组(106.93±4.86)μm(P<0.01)。B组角膜瓣从中央到周边的规整性明显好于A组。 A组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计厚度110μm的最大差值为7μm,B组最大差值为8μm。A组60只眼总共2160个测量点中,有0.14%的点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110μm的差值大于20μm,而B组为0.02%。结论    与Ziemer “Classic”飞秒激光比较,Ziemer “Crystal Line”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更薄,其角膜瓣的均一性和预测性相对更好一些。
    综述
    MGMT基因与头颈肿瘤的相关研究
    贾传亮1,2,张丽净2,3综述,宋西成2审校
    2014, 28(3):  80-8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350
    摘要 ( 1341 )   PDF (995KB) ( 7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是DNA烷化剂损伤的主要修复酶,可保护基因烷化剂损伤导致的致突变、致癌作用。MGMT的表观遗传调控是影响其表达的主要机制。表达减少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与其高表达增加肿瘤烷化剂化疗的耐药性成为一个互相矛盾的问题,此基因序列的单个核苷酸位点变异亦有可能与肿瘤发病风险相关。就MGMT基因在头颈肿瘤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
    慢性鼻-鼻窦炎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刘娜,闫娟,刘涛
    2014, 28(3):  86-8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054
    摘要 ( 1299 )   PDF (897KB) ( 5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也是长期诊疗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倾向于多因素作用的病因学说,由遗传、变应性和解剖等因素共同作用。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清,给CRS的临床诊治带来一定困难,弄清楚CRS发病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治疗靶点十分必要。
    短篇论著
    原发多中心性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周苗苗,陈伟雄,王跃建
    2014, 28(3):  89-9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369
    摘要 ( 1034 )   PDF (1188KB) ( 4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诊于眼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孙娟,张淑娥,杨立新
    2014, 28(3):  91-9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86
    摘要 ( 1517 )   PDF (1589KB) ( 5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