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2-16
      
    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
    超声刀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
    李军政, 高翔, 吴盖珍, 陈莎, 王洁, 田文栋, 李湘平
    2015, 29(1):  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334
    摘要 ( 1481 )   PDF (2546KB) ( 4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刀辅助下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行性。方法 将38例入选儿童OSAHS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8例)用超声刀辅助下手术,B组(20例)采用传统方法手术,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出血等几个方面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结果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概率超声刀组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刀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创面白膜生成及脱落时间、术后切口生长情况及术后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刀辅助手术治疗儿童OSAHS具有微创、安全及可行性等特点,是一种治疗儿童OSAHS较好的方法。
    三种手术方式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疗效对比
    苏跃, 王中亮, 曾珍
    2015, 29(1):  5-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40
    摘要 ( 2086 )   PDF (983KB) ( 7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刀、低温等离子刀以及传统方法进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不同效果,并加以分析。方法 将需行H-UPPP的OSAHS患者分成超声刀组(A组)、低温等离子刀组(B组) 及传统组(C组),各42例。在静吸复合麻醉插管下,A组应用超声刀,B组应用改良低温等离子刀,C组应用传统方法,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对比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A、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手术时间缩短明显,术后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刀、低温等离子刀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反应小,其中低温等离子刀术后反应更小。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
    张婵娟 综述, 李延忠, 王岩 审校
    2015, 29(1):  8-1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23
    摘要 ( 1767 )   PDF (920KB) ( 3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睡眠呼吸疾病,可累及心血管、神经、代谢及内分泌等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脑组织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在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近年来研究较多。越来越多证据表明,BDNF在OSAHS很多并发症中表达常有异常。论文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对BDNF在OSAHS并发的多个系统及器官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拓宽可能存在的线索。
    论著
    腭肌电图引导下治疗腭肌阵挛性耳鸣
    王坛, 安丰伟, 陈剑秋, 林家峰, 侯晓智, 解翠丽, 王英, 林娟
    2015, 29(1):  12-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42
    摘要 ( 1669 )   PDF (917KB) ( 70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腭部肌电图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腭肌阵挛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双侧腭肌阵挛性客观性耳鸣患者资料3例,先将一次性使用肉毒毒素电极针通过鼻内镜辅助分次经鼻腔插入腭帆张肌起始部位、腭帆提肌起始部位、腭帆提肌终止部位,再通过肌电图的引导来确定注射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每个注射点各注射5U,共30U。复诊至注射后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①疗效:3例患者分别在注射后26、25、28 h耳鸣完全消失。注射后5个月内每月行鼻内镜、腭肌电图、声导抗检查均未见阳性表现。注射后6个月,仅有1名患者复发单侧耳鸣。②不良反应:随耳鸣逐渐消失出现开放性鼻音、轻度鼻腔反流及轻度耳闷感。治疗后约2周不良反应消失。结论 腭肌电图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过程中能够精确定位靶肌肉注射点,延长药效作用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取得了良好疗效。
    鼓室激素注射为初始治疗的突发性聋听力恢复的时间规律
    张彩霞, 刘阳云, 陈志喜, 江文, 李正贤, 陈琼, 常恩格
    2015, 29(1):  15-1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84
    摘要 ( 2728 )   PDF (935KB) ( 5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鼓室激素注射作为初始治疗突发性聋患者方案的听力恢复时间规律,寻求最佳鼓室给药时机。方法 将突发性聋患者135例纳入研究,均接受为期2周的全身激素治疗。其中63例仅接受全身激素治疗,另72例在全身激素治疗开始的同时联合鼓室内激素注射。所有病例随访2个月。结果 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1个月、2个月每个时间点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身激素治疗联合鼓室注射组第7天与第14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而单纯全身激素治疗者第7天与第14天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鼓室激素注射联合全身激素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其疗效并不优于单纯全身激素治疗,但听力改善峰值的时间前者总体早于后者。
    不同方法治疗耳郭瘢痕疙瘩35例
    宋盛华, 赵伟, 蒋金琴, 赵梦莹
    2015, 29(1):  19-2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26
    摘要 ( 1472 )   PDF (3178KB) ( 4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耳郭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首先锐性切除耳郭瘢痕疙瘩,瘢痕较软者,尽量保留蒂部表皮,然后对于不同部位、不同形状的瘢痕疙瘩,采取拉拢缝合、滑行或旋转皮瓣、游离植皮修复,部分患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20~40 mg, 5例术后1~3 d内放疗。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1~9年,痊愈29例(82.9%),其中 1例耳垂向后移位,并形成切迹,但瘢痕疙瘩未复发,仍计入痊愈病例。好转3例(8.6%),无效3例(8.6%)。结论 不同部位、形状的耳郭瘢痕疙瘩,在切除瘢痕疙瘩后,可以采取直接拉拢缝合、旋转皮瓣或植皮的方法修复皮肤缺损。局部可注射曲安奈德,整齐对合切口,术后抗感染,及时放疗可以有效减少复发。
    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对大鼠下丘GAD67和GABAAα1、c-fos表达的影响
    杨琨, 吴莎, 华清泉
    2015, 29(1):  24-2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330
    摘要 ( 1433 )   PDF (1261KB) ( 3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观察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及下丘GAD67和GABAAα1、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鼠下丘GAD67、GABAAα1、c-fos表达的改变在水杨酸钠耳毒性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24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水杨酸钠组(肌肉注射10%水杨酸钠175 mg/kg,2次/d,连续28 d)、对照组(每天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8 d)。两组大鼠在处死前进行ABR检测并观察ABR反应阈及波Ⅲ潜伏期的变化,然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并迅速剥离下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GAD67、GABAAα1、c-fos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①药物注射28 d后,水杨酸钠组较注射前以及对照组ABR反应阈明显升高,波Ⅲ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水杨酸钠组GAD67、GABAAα1、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GAD67、GABAAα1、c-fos均不同程度参与了水杨酸钠耳毒性的发生发展过程, c-fos表达的上调则可能与水杨酸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听觉中枢神经活动增强有关。
    慢性鼻-鼻窦炎病变程度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的相关性
    谭建成
    2015, 29(1):  28-3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66
    摘要 ( 1535 )   PDF (169KB) ( 2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病变程度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7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研究组)和64例非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对照组),对患者行脉冲振荡法(IOS) 及通气肺功能检查、慢性鼻-鼻窦炎调查问卷,分析CRS病变程度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① CRS合并支气管哮喘发生率较高,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FEV1、FEF2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研究组中CRS病变程度及范围与FEV1、FEF25-75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③ 研究组中CRS病变程度与肺功能相关指标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 CRS病变程度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CRS合并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鼻渊舒口服液对FESS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
    鲜昆仑, 钟诚
    2015, 29(1):  32-3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65
    摘要 ( 1542 )   PDF (924KB) ( 21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应用鼻渊舒口服液,探讨其对FESS术后窦口鼻道复合体早期恢复阶段的影响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收治成人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及3个试验组:阿莫西林组(S1)、鼻炎丸组(S2)和鼻渊舒组(S3),每组25例。术后3周比较恢复评分(RS)及窦口鼻道复合体需氧菌培养阳性率(ACRO),并比较术后6个月疗效。结果 术后3周恢复评分鼻渊舒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周ACRO及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鼻渊舒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渊舒口服液可能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微生态系有一定调节作用,因此对FESS术后早期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从而影响其早期良性转归。
    广西梧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点
    黎柱杨, 王春, 叶涛, 吴伟铭, 陈紫红, 邓燕姬, 钟金英, 董英花
    2015, 29(1):  35-3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48
    摘要 ( 1208 )   PDF (922KB) ( 4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梧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及分析,筛查出该地区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 800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查找变应原。结果 受试患者中2 221例(79.32%)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粉尘螨2 040例(91.85%)、户尘螨1 960例(88.25%)、蟑螂1 056例(47.55%)。结论 在梧州地区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中屋尘螨、粉尘螨占据主要地位,应作为梧州地区的重点变应原开展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
    济南市农村白内障患者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病率调查分析
    刘志高, 颜世龙, 胡尊霞, 孙同鑫, 杨明, 王玉
    2015, 29(1):  38-3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41
    摘要 ( 1537 )   PDF (1015KB) ( 3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济南市农村5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为农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基本的流行病学数据。方法 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组委员会提出的病因学分型诊断标准,对筛查的1 336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如下检查,①问诊:一般情况、既往糖尿病病史等;②临床体格检查,计算体质量指数(BMI);③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④眼部检查:散瞳检查眼底,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制定的DR分期标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收入院白内障患者1 336例,受检率为100%,检出280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为20.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2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32.86%,在所有受检者中的患病率为5.98%,其中男性30例,为男性受检者的3.52%,女性62例,为女性受检者的4.68%,男女性别之间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患病率在各年龄段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65岁到80岁患病率最高,为该年龄段人群的6.04%。糖尿病病程、血压程度与DR的患病率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济南市入院农村白内障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及高血压病都是影响DR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朱子诚, 温跃春, 吴章友, 柯根杰
    2015, 29(1):  40-4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74
    摘要 ( 1681 )   PDF (935KB) ( 4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不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眼底黄斑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8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三组:Bigbag组28眼、MA60MA组26眼和PMMA组24眼。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黄斑厚度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眼术后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Bigbag组术后1周、1个月黄斑厚度显著小于MA60MA组和PMM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三组黄斑厚度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针对近视眼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眼内轴向空间结构的稳定,减轻手术对眼后段的影响。
    Foxp3基因转染的Teff细胞抗高危角膜移植排斥的作用
    赵军, 刘景, 王大江, 陈国玲, 王琪, 张晗
    2015, 29(1):  44-4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72
    摘要 ( 1218 )   PDF (1948KB) ( 3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在抗高危角膜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方法 将Foxp3基因转染Teff淋巴细胞与Teff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其对Teff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角膜缝线法诱导Balb/c小鼠产生角膜新生血管,角膜缝线1周后以Balb/c小鼠为受体,以C57/BL6小鼠为供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1 d尾静脉输入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术后,每天观察角膜植片排斥情况;每两周尾静脉取血观察淋巴细胞分型。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对Teff淋巴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高危角膜移植小鼠,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可适当延长植片存活时间(19.71±4.19)d, Treg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19.28±4.46)d,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角膜存活时间(15.57±2.22),与Foxp3基因转染的Teff细胞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学检查显示:FoxP3转染的淋巴细胞可延缓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转染Foxp3基因的Teff细胞具有抗移植排斥作用。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干燥症
    张菊, 吴欣怡
    2015, 29(1):  49-5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342
    摘要 ( 3815 )   PDF (929KB) ( 104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干燥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12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60眼)。实验组每日给予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3次,1滴/次。对照组每日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3次,1滴/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s)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SIt、BUT、F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It、BUT、FLs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It、BUT、FL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干燥症能有效缓解眼部不适症状,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改良膜分割与双手膜清除技术在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
    刘海洋, 李甦雁, 张正培, 范巍
    2015, 29(1):  52-5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60
    摘要 ( 1285 )   PDF (933KB) ( 3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改良膜分割与双手膜清除技术,在23G玻璃体手术中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的优缺点。方法 将有玻璃体手术指征的PDR患者38例41眼纳入研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手膜清除组、改良膜分割组,比较两种增殖膜去除理念——双手膜清除、改良膜分割的优缺点。比较术中医源孔数量、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改良膜分割技术降低了医源孔的发生,降低了硅油注入率,并未提高术后玻璃体积血、增殖膜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不影响视功能恢复。结论 改良膜分割技术适用于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联合手术优势明显,疗效良好。
    中药“益视合剂”辅助治疗儿童弱视
    汪新, 魏伟
    2015, 29(1):  56-5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312
    摘要 ( 1684 )   PDF (935KB) ( 4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客观评价"益视合剂"的疗效,以指导儿童弱视的临床治疗。方法 根据病例选择标准共纳入36例6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27眼)予以屈光矫正加精细目力训练,治疗组(34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视合剂",以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检查视力,于治疗前和全部疗程结束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两组视力情况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结果 ①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基本治愈率为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3%,基本治愈率为29.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及中度弱视疗效较好;②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变薄,尤其是黄斑内环区上方视网膜,外环区上方、鼻侧及下方视网膜厚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益视合剂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儿童弱视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在改善黄斑区形态和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囊样黄斑水肿
    严晓腾, 冯军, 康欣乐
    2015, 29(1):  60-6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58
    摘要 ( 1407 )   PDF (1676KB) ( 2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囊样黄斑水肿的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试验比较,对确诊为囊样黄斑水肿的患者14例14眼,经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 mg并行格栅样光凝治疗。对照组为资料齐全并随访时间>6个月的既往病例16例(16眼)。治疗后3、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与治疗前视力相比,两组在治疗后3、6个月视力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11.4,F试验组=16.3, P<0.01),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与对照组相应时间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0.122,t治疗3月=1.11,t治疗6月=0.79,P≥0.05)。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相比,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所下降(F对照组=5.77,F试验组=7.29,P<0.01),试验组治疗前CMT与对照组相应时间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0.288,P>0.05),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CMT与对照组相应时间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3月=1.702,t治疗6月=1.92,P<0.05)。试验组术后4眼(28%)眼压升高。 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能有效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但必须警惕高眼压及青光眼的发生。
    络治法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中VCAM-1表达的影响
    马栋, 郭承伟
    2015, 29(1):  64-6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268
    摘要 ( 1250 )   PDF (2735KB) ( 30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络治法对链佐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消化铺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络治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络治组。除空白组不做处理外,其余各组均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按方案给药。给药24周后每组大鼠取双侧眼球做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右眼PAS染色做形态学观察,左眼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VCAM-1在血管壁中的表达。结果 PAS染色结果显示,络治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在管径粗细、局部扩张程度、扭曲聚集程度等方面较对照组及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且络治组大鼠毛细血管管壁周细胞的丢失明显减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络治组视网膜血管壁中VCAM-1呈较少的表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络治法能够抑制VCAM-1在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壁中的表达,有效减轻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改善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的结构与机能。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对青少年眼屈光系统及眼压的影响
    严涛, 栾国刚, 谌金金, 陈雯
    2015, 29(1):  69-7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64
    摘要 ( 1608 )   PDF (984KB) ( 8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屈光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通过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青少年患者100例200眼,行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泪膜破裂时间及眼压测量5次(配镜前,配镜后1周、1个月、2个月、6个月)。结果 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眼压均于1周内明显下降,1个月后趋于稳定,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各测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90%患者角膜轻度感染,10.5%患者合并结膜炎,经适当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角膜塑形镜主要是通过改变角膜屈率,降低患者近视度数,从而提高视力,佩戴后经适当处理,未见不可逆转损伤及严重并发症,降低青少年近视度数安全有效。
    食管异物治疗20年经验分析
    李茂才, 项轩, 李文明, 金童, 钱晔, 魏东敏, 孙睿杰, 刘大昱, 雷大鹏, 潘新良
    2015, 29(1):  72-7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75
    摘要 ( 1729 )   PDF (1416KB) ( 5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食管异物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总结严重并发症原因。方法 1993至2012年治疗食管异物415例,术前均行胸部透视或者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继后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行食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412例,经开胸异物取出术后转胸外科治疗3例。结果 该组病例并发食管黏膜损伤206例,并发食管穿孔48例,纵膈脓肿3例。4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具有腐蚀性的新型异物有增多趋势,若不及时处理易出现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食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是治疗食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酗酒患者良性对称性脂肪瘤5例
    汪晓锋, 高兴强, 骆献阳
    2015, 29(1):  75-7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38
    摘要 ( 1370 )   PDF (1166KB) ( 2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酗酒患者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Madelung's disease) 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5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脂肪瘤切除术,采用低位领口颈部皮肤大弧形切口,在保护颈部重要组织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将脂肪组织完整切除。结果 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均恢复满意,无并发症,术后禁酒并随访3~5年未见复发。结论 Madelung 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病因可能与酗酒有关,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禁酒可有效防止复发。
    甲状腺外科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
    冯云, 杨大章, 程靖宁, 王成元, 刘丹丹
    2015, 29(1):  78-8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379
    摘要 ( 1632 )   PDF (935KB) ( 36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甲状腺外科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探讨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的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物中的作用,以提高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愈率,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甲状腺良性肿瘤或甲状腺癌患者152例临床资料,甲状腺切除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术中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结果 152例患者中,行喉返神经探查262侧,均成功辨认及保护;行喉上神经外支探查231侧,174例成功辨认(75.3%)。原位解剖保护甲状旁腺150例,行甲状旁腺移植术2例。术后发生单侧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无喉上神经外支功能障碍。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13例,术后1周恢复9例, 4周后恢复3例, 5个月后恢复1例。无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喉上神经外支损伤病例。结论 术中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技术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是安全的甲状腺手术操作,有效避免了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喉功能和甲状旁腺功能,提高了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愈率。
    原发于喉部的非鳞状细胞癌11例并文献复习
    王玉红, 王倩, 陈萍, 钱晓云
    2015, 29(1):  83-8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302
    摘要 ( 1715 )   PDF (4272KB) ( 3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除鳞状细胞癌外其他特殊病理类型的喉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6例原发性喉恶性肿瘤中11例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11例中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淋巴瘤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肉瘤样癌5例。其中声门区病变5例,声门上区病变4例,声门下区病变2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活检 1 次即明确诊断者仅 2 例,其余病例经多次重复活检甚至最后手术切除方才确诊。确诊前的诊断多为慢性炎症、炎性息肉、增生性改变、坏死性肉芽肿、鳞癌等,除1例恶性淋巴瘤未行手术外,其余病例均首选手术治疗,部分联合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死亡2例,失访3例,其他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 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检查所见肿物形态不一,与常见的良、恶性喉肿瘤不易鉴别,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临床上应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选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综合性治疗。
    短篇论著
    改进软腭牵拉暴露鼻咽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
    刘洪, 刘天悦, 王春娇, 王娟
    2015, 29(1):  89-9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00
    摘要 ( 1432 )   PDF (901KB) ( 2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报告
    蒿属花粉症并发严重过敏反应1例
    刘杰, 鹿道温, 曲辉
    2015, 29(1):  90-9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197
    摘要 ( 820 )   PDF (886KB) ( 5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篇论著
    双眼真性小眼球并发左眼葡萄膜渗漏综合征1例
    刘翠娟, 付浴东, 孟旭霞, 白海清, 王大博
    2015, 29(1):  91-9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39
    摘要 ( 1574 )   PDF (1190KB) ( 4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