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6-16
      
    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
    纤维鼻咽喉镜下观察经药物诱导睡眠的鼾症患者鼾声来源
    许辉杰, 贾瑞芳, 于晖, 高瞻, 彭好, 杨弋, 张雷, 黄魏宁
    2015, 29(3):  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54
    摘要 ( 1413 )   PDF (1720KB) ( 3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睡眠呼吸障碍程度不同的鼾症患者进行药物诱导下睡眠, 通过纤维鼻咽喉镜下观察患者睡眠中鼾声来源, 为治疗鼾症提供依据。方法 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单纯打鼾(SS)及轻、中、重度(AHI≤40次/h)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者共52例, 用异丙酚复合右美托米啶进行诱导睡眠后, 通过纤维鼻咽喉镜观察不同组鼾症患者仰卧位打鼾时咽部组织的振动及塌陷情况。结果 鼾声可来源于软腭、咽侧壁、会厌及舌根的振动, 其中咽侧壁振动的发生率在各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患者的鼾声来源表现为单纯软腭振动型(Ⅰ型)和混合振动型(Ⅱ型)两大类型, Ⅱ型又可分为软腭加会厌振动(或加会厌舌根振动, Ⅱa型)、软腭加咽侧壁振动(Ⅱb型)和软腭加咽侧壁及会厌舌根振动(Ⅱc型)3种亚型。Ⅰ型鼾声来源在SS和轻、中、重度OSAHS患者中的比例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Ⅱb型来源多见于中、重度患者, Ⅱc型来源在重度患者中最多见。结论 鼾声来源具有多样性, 睡眠呼吸障碍程度不同的鼾症患者鼾声来源有不同的特点, 选择治疗措施时应对主要鼾声来源进行辨别。
    变应性鼻炎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
    杨扬, 张杰, 陈敏, 张亚梅
    2015, 29(3):  6-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03
    摘要 ( 1342 )   PDF (955KB) ( 3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影响。方法 经多导睡眠监测(PSG)明确诊断的OSAHS患儿91例, 对其进行血清学过敏原检测。依据病史、查体及过敏原检测结果将其分成非AR组及AR组, 比较两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统计学方法为两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HI结果AR组高于非AR组, LSaO2结果AR组低于非AR组。结论 变应性鼻炎可能是加重OSAHS严重程度的因素之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前庭功能的状态表现
    尹雪玲
    2015, 29(3):  9-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60
    摘要 ( 1598 )   PDF (920KB) ( 41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前庭功能表现及临床意义, 观察其状态是否与正常对照组存在不同之处。方法 对42例OSAHS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视频眼震图(VNG)检查, 分别进行自发性眼震、视动性中枢、前庭双温、位置性眼震试验, 然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OSAHS患者的自发性眼震和视动性中枢的试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SAHS患者的前庭双温和位置性眼震的试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42例OSAHS患者中, 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病程与前庭功能异常,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可以引起患者中枢性前庭功能异常, 通过视频眼震图(VNG)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这些改变, 有助于进一步理解OSAHS对全身各个系统的影响。
    OSA-18量表评估腺样体肥大儿童生活质量
    龙朝庆, 颜永毅, 容庆丰
    2015, 29(3):  13-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419
    摘要 ( 3933 )   PDF (1197KB) ( 12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OSA-18)量表, 评估腺样体肥大患儿生活质量, 以期了解OSA-18量表是否可作为临床评估腺样体肥大患儿生活质量状况的指标。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腺样体肥大患儿56例, 行电子鼻咽镜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 并采用OSA-18量表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 分析腺样体肥大病情程度与OSA-1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0.36%的腺样体肥大患儿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 OSA-18总体评分为"中度+重度"。OSA-18总体评分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腺样体大小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腺样体肥大程度与OSA-18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 OSA-18量表评分可作为临床评估腺样体肥大患儿生活质量状况的指标。
    论著
    雪旺细胞及神经干细胞与Chitosan-PLGA导管的细胞相容性
    门永芝, 程宇晟, 李煜, 董频, 於子卫
    2015, 29(3):  16-1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87
    摘要 ( 1365 )   PDF (1705KB) ( 40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雪旺细胞(SCs)、神经干细胞(NSCs)与内置纵行排列纳米纤维丝的静电纺丝壳聚糖-聚羟基乙酸 (Chitosan-PLGA)纳米导管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探讨细胞在导管材料上的黏附及定向生长情况。方法 实验分为SCs组、NSCs组、SCs-NSCs共培养组, 3组细胞分别与Chitosan-PLGA纳米导管材料复合培养,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存活率, 扫描电镜下观察SCs、NSCs在Chitosan-PLGA上的生长。结果 细胞存活率排序由高至低依次为共培养细胞组、SCs组、NSCs组。SCs及NSCs能贴附在Chitosan-PLGA 内置纳米纤维丝上生长并沿纤维丝定向生长。结论 雪旺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可促进细胞与Chitosan-PLGA材料的相容性。内置纵行排列的纳米纤维丝有引导细胞定向生长与迁移的作用。
    鼓室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42例
    蒋路云, 谢慧, 谢艳, 李昕蓉
    2015, 29(3):  20-2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24
    摘要 ( 1825 )   PDF (965KB) ( 5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在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时, 于静脉用药基础上增加鼓室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 探讨此方式与口服强的松方式治疗这类患者后所获得恢复听力的差别。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且合并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4例(87耳), 分为A组(口服强的松组)及B组(布地奈德混悬液鼓室注射组)各42例, 在相同静脉用药及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分别行口服强的松或鼓室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结果 将纯音听力改善程度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作为疗效判定标准, 进行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 Mann-Whitney U检验的结果显示, Z=-3.274, P=0.001, 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布地奈德混悬液鼓室注射组疗效更好。同时对两组患者血糖测定的异常次数行χ2检验, chi-square检验的结果显示, χ2=214.482, P<0.001, 组间血糖控制情况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鼓室用药造成患者血糖波动的情况较少。结论 在相同静脉用药及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鼓室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 疗效优于口服强的松, 且更有利于调整、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中青年与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听力学特点及区别
    刘谦虚, 张志钢, 赵晓明, 李海鸥
    2015, 29(3):  24-2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12
    摘要 ( 1843 )   PDF (929KB) ( 4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青年与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听力学特点及区别。方法 回顾性研究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中青年(18~59岁)患者74例、老年(≥60岁)患者68例(语频段0.5、1.0、2.0、4.0 kHz)纯音测听结果, 分析其患耳与对侧耳、不同年龄组间患者听力学特征和区别。结果 中青年患者患耳各语频气、骨导阈值均高于对侧耳, 老年患者患耳气导、除4.0 kHz外的骨导高于对侧耳。老年患者各语频气、骨导耳间差均明显大于中青年患者。非胆脂瘤组、听骨链正常组老年患者耳间差在0.5、1.0、2.0 kHz气导、4.0 kHz骨导高于中青年患者。胆脂瘤组、听骨链中断组老年患者各语频气、骨导耳间差均明显大于中青年患者。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对中青年、老年患者的气、骨导均可产生损害, 对老年患者的损害比中青年患者严重。中耳病变越严重, 老年患者比中青年患者听力受损的程度越高。
    氟康唑注射液耳浴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71例
    黄雄超, 廖首本, 董仕婷, 钟海建, 覃永前
    2015, 29(3):  29-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416
    摘要 ( 2259 )   PDF (942KB) ( 39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氟康唑注射液耳浴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139例, 分成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8例, 观察组用氟康唑注射液耳浴治疗, 对照组用达克宁霜涂布治疗。随访1年。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均有效, 但随访1年, 达克宁组复发率比氟康唑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康唑注射液耳浴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复发率低, 操作简便, 患者依从性佳。
    5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学分析
    李慎玲, 张孝田, 姜晓丹, 黄天桥, 郭鸽, 梁大鹏
    2015, 29(3):  31-3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396
    摘要 ( 2048 )   PDF (916KB) ( 5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5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泌物细菌分布及药敏学的数据结果, 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用药方案。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近3年住院的5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进行总结统计。结果 53份分泌物培养出微生物的有45份, 检出率为84.9%, 共培养出微生物49株,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 占42.9%;革兰阴性杆菌 21株, 占42.9%;真菌7株, 占14.2%。检出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占22.4%, 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别占16.3%、14.3%。常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药物左氧氟沙星均有较高敏感性(分别为81.0%、90.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细菌, 对临床常用药物(如左氧氟沙星)有较高敏感性。而对常用药物治疗不敏感的病例要警惕细菌耐药可能, 及时行细菌培养, 真菌感染不容忽视。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哮喘患者鼻内镜围手术期药物治疗
    陈国静, 蔡晓岚, 李学忠, 张立强, 朱慧涛
    2015, 29(3):  35-3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125
    摘要 ( 1540 )   PDF (915KB) ( 7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CRSwNP)伴支气管哮喘患者鼻内镜围手术期药物治疗原则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09例CRSwNP伴支气管哮喘患者行鼻内镜手术(ESS)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对哮喘进行全面评估, 哮喘完全控制6个月后行ESS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采用雾化吸入及全身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无哮喘急性发作, 仅1例患者术后第2天因口服镇痛剂出现喘息;术后随访1~3年, 采用鼻内镜检查并行ESS临床疗效评估, 病情完全控制者5例(4.59%), 病情部分控制者94例(86.24%), 病情未控制10例(9.17%);仅1例术后13个月因股骨头坏死行手术治疗。结论 全面细致的哮喘病情评估和ESS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有利于防止围手术期哮喘发作及控制术后CRSwNP患者鼻息肉复发, 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鼻窦炎口服液联合低剂量克拉霉素片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
    刘芊, 阮奕劲, 朱怀文, 石雄州, 蔡卓
    2015, 29(3):  39-4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67
    摘要 ( 2830 )   PDF (922KB) ( 4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鼻窦炎口服液联合低剂量克拉霉素片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试验的方法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 两组均口服克拉霉素片250 mg/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鼻窦炎口服液10 mL/次, 每天3次, 连续3个月。比较两组用药前、用药3个月末主观、客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及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均明显下降(t=21.23, 30.23, 25.81, P均<0.05), 与对照组比较(t=10.21, 12.79, 9.58, 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83.72%, 对照组为65.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752.5 P<0.05),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联合低剂量克拉霉素片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
    S-100蛋白和HLA-DR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姜海华
    2015, 29(3):  43-4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15
    摘要 ( 1192 )   PDF (2081KB) ( 2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S-100蛋白和HLA-DR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二者介导的免疫反应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标本74例, 其中激素治疗组37例, 未用激素治疗组37例;另取同期收治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切除的下鼻甲组织21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100蛋白、HLA-DR在三组的表达水平。结果 S-100蛋白、HLA-DR在有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蛋白、HLA-DR在未经治疗的鼻息肉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经激素治疗5 d的鼻息肉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蛋白、HLA-DR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 由二者介导的免疫反应在鼻息肉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激素治疗5 d后鼻息肉组织中S-100蛋白、HLA-DR的表达降低, 表明激素的抗免疫机制发挥了作用。
    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
    张国华, 邓明朝, 容庆丰
    2015, 29(3):  46-4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410
    摘要 ( 1736 )   PDF (935KB) ( 48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耳鼻咽喉科行6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术后31例采用鼻中隔缝合处理, 31例行鼻腔填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术后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 术后门诊随访, 记录患者有无出血、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结果 在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溢泪、口干、吞咽困难、睡眠困难等方面, 填塞组的VAS评分大于缝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抽出填塞物时有不同程度的鼻部疼痛及出血, 并有3例出现晕厥, 术后随访中发现1例鼻出血, 2例鼻中隔血肿, 1例鼻中隔穿孔, 1例鼻腔粘连。缝合组无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安全、效果可靠, 可以替代鼻腔填塞,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6例临床分析
    敬尚林, 林楠, 莫炼, 何琳, 刘丽华
    2015, 29(3):  48-5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329
    摘要 ( 1603 )   PDF (1703KB) ( 5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误诊6例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并发症及愈后。结果 6例均成功取出异物, 其中1例无明显并发症, 2例发生鼻中隔穿孔, 2例发生鼻腔粘连, 1例鼻甲部分坏死。结论 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可致严重并发症, 应早发现、早诊治。
    靶向人喉癌HEP2细胞Trop2基因的siRNA构建及鉴定
    陈小玲, 费兵, 李贤斌, 吴昊
    2015, 29(3):  51-5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381
    摘要 ( 1714 )   PDF (1519KB) ( 40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能高效干扰Trop2基因的siRNA, 转染人喉癌HEP2细胞, 并初步鉴定其干扰效果。方法 以人Trop2基因为靶基因, 设计合成3条针对不同作用位点的siRNA干扰序列, 用脂质体法将各小干扰序列瞬时转染人喉癌HEP2细胞, 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空白对照, 分别命名为W组(未转染组)、NC组(阴性对照组)、T1组(S1序列组)、T2组(S2序列组)及T3组(S3序列组), 每组各5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 计算转染效率。转染24 h后, 收集稳定后细胞,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干扰序列对Trop2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见HEP2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证实siRNA已转入细胞, 转染率达90%。RT-PCR法结果显示, 与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相比, 转染siRNA的人喉癌HEP2细胞中Trop2表达均受到抑制, 与T2、T3组相比, T1组对Trop2 mRNA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70±0.063 vs 0.749±0.024, 0.824±0.027, P<0.05)。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了能高效、特异沉默人喉癌HEP2细胞Trop2基因的siRNA序列, 为进一步研究Trop2基因在喉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喉返神经修复术及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声带麻痹
    冯云, 杨大章, 吕秋萍, 刘丹丹, 王娜亚
    2015, 29(3):  54-5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77
    摘要 ( 2203 )   PDF (1531KB) ( 10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修复术及非喉返神经修复术这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①单侧声带麻痹21例, 其中采用喉返神经修复术(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神经与喉返神经吻合术、颈袢神经肌肉蒂环杓侧肌移植术)15例, 采用非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自体脂肪注射术、自体软骨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6例;②双侧声带麻痹16例, 其中采用喉返神经修复术(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神经肌肉蒂环杓后肌移植术)6例, 采用非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外移术、内镜下杓状软骨切除术)10例。治疗前后以电子喉镜、频闪喉镜、声音评估等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①单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中喉返神经修复组15例, 术后术侧声带活动不同程度改善, 发音时声带突明显内收, 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均恢复对称性, 声门闭合良好, 手术前后的最大声时为(5.51±1.05)s和(12.10±1.41)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术后声带均不同程度内移, 声嘶症状改善, 但声带均无运动, 手术前后的最大声时为(5.47±0.45)s和(11.83±1.47)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修复组和非神经修复组术后最大声时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双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中喉返神经修复术6例中, 术后呼吸困难缓解及声带外展部分恢复4例;非神经修复术10例术后呼吸困难改善;神经修复组术后拔管率为66.7%, 非神经修复组术后拔管率为100%;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术后拔管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侧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修复术及非喉返神经修复术疗效相当, 前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对于双侧声带麻痹, 非喉返神经修复术疗效更佳, 但喉返神经修复术不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选择喉返神经修复术或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声带麻痹, 需要医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患者的身体状况及需求, 作出慎重的决定, 以取得可靠的疗效。
    低温等离子单侧声带离断并同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
    韩乃刚, 李晓红
    2015, 29(3):  59-6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174
    摘要 ( 1703 )   PDF (899KB) ( 5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内镜支撑喉镜辅助下, 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刀头行单侧声带离断加同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疗效。方法 对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患者19例, 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行单侧声带离断加同侧杓状软骨切除术进行治疗, 术后随访6~42个月, 分析评估该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19例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满意, 术后1个月内安全拔管18例, 其中术前已行气管切开8例。术后瘢痕挛缩喉腔狭窄未能拔管者1例, 经再次手术行对侧杓状软骨切除后成功拔管。嗓音评估发声效果满意14例, 轻微下降但患者能接受4例, 行2次手术者声嘶较前明显加重1例。结论 低温等离子单侧声带离断及同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 术后呼吸困难完全缓解, 拔管率高, 发声功能保留良好。此术式创伤小, 术后愈合快, 安全、有效、微创。
    婴幼儿舌根囊肿的诊断及围手术期治疗要点
    王桂香, 张杰, 赵靖, 唐力行, 倪鑫
    2015, 29(3):  62-6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04
    摘要 ( 2621 )   PDF (899KB) ( 6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婴幼儿舌根囊肿诊断、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的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舌根囊肿而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婴幼儿患者病历资料, 诊断主要依靠患儿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三方面, 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术后对症治疗。结果 38例患儿舌根囊肿全部切除。其中3例因呼吸困难, 术前即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插管, 术后带管转入ICU病房后顺利拔管出院;5例因合并严重喉软骨软化或其他疾病, 术后带管转入ICU病房后顺利拔管出院;余30例术后拔管返回耳鼻喉病房。38例中2例出现麻醉插管困难, 紧急予囊肿穿刺减张后顺利插管。全部患儿术后行电子喉镜复查, 随诊8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电子喉镜及颈部B超检查可准确诊断舌根囊肿,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根囊肿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等显著优点。舌根囊肿的婴幼儿患者麻醉风险较高, 必要时需先行囊肿穿刺减张后实行麻醉;新生儿且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为避免术后呼吸困难可带管转入ICU病房。舌根囊肿术后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避免术后呼吸困难的发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氧化损伤诱导的人眼Müller细胞凋亡
    陈春丽, 宋宗明, 贾新国, 周仲楼, 汪朝阳
    2015, 29(3):  65-7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293
    摘要 ( 990 )   PDF (5510KB) ( 40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抑制氧化损伤导致的Müller凋亡的可能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对培养的人眼Müller细胞系MIO-M1细胞采用BrdU标记法和MTT比色法观察正常及过氧化氢(H2O2)或葡萄糖氧化酶(GO)氧化损伤条件下0、0.01、0.1、1、10、30、100 U/mL EPO作用24、48、72 h后对Müller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加PI3K/PDK1/PKB(Akt)信号传导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后Müller细胞增殖的变化;采用ELISA实验观察Müller细胞对EPO的表达和分泌;通过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体外不同条件培养下EPO对ERK1/2及Akt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结果 正常培养条件下, EPO有轻度促进Müller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培养条件下, Müller细胞自身不分泌EPO, 0.4 mmol/L H2O2致Müller细胞损伤80%时, 其培养液内EPO的表达量为正常培养液下的1.42倍;氧化损伤状态下, 0.08 mmol/L H2O2或8 U/L GO作用Müller细胞24 h后导致其半数死亡且Akt信号通路激活;提前2 h加入外源性EPO后, 发现30 U/mL EPO对抗氧化所致Müller细胞的损伤作用最明显;同时提前2 h加入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后, Akt信号传导通路的保护作用被阻断减弱。结论 EPO对体外正常培养的Müller细胞不具有促进增殖迁移作用;正常培养条件下Müller细胞自身不表达并且不分泌EPO, 氧化损伤条件下Müller细胞自身可低分泌EPO;加入外源性EPO后, EPO可能通过Akt信号传导通路对H2O2损伤的Müller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评价
    柴雪荣, 张士玺, 陶钰, 申家泉
    2015, 29(3):  72-7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76
    摘要 ( 1660 )   PDF (1020KB) ( 3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眼科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4例(24眼), 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 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随访8.6±1.7个月, 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眼压分别为10.9±2.7 mmHg、13.3±3.2 mmHg、14.0±3.4 mmHg、15.4±5.1 mmHg, 与术前相比, 眼压均明显下降(P<0.01);患者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分别为(0.2±0.5)种、(0.4±0.7)种、(0.4±0.8)种、(0.5±1.0)种, 与术前相比, 用药数量明显下降(P<0.01)。随访结束时, 14例患者视力稳定, 8例患者视力提高, 2例患者视力下降。术后6个月时的手术成功率为91.7%。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下调血管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K2表达对血管增殖影响的体外研究
    杜祥阁, 张营春, 颜昕, 王翠, 赵博军
    2015, 29(3):  76-8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154
    摘要 ( 1263 )   PDF (1988KB) ( 2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蛋白激酶CK2表达下调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的能力以及对其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siRN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转染效率;MTT法检测CK2表达下调对HUVECs细胞增殖的影响;成管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CK2表达下调对细胞成管、迁移的影响;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RNA干扰蛋白激酶CK2表达后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siRNA干扰蛋白激酶CK2达到了预期干扰率75%, 蛋白激酶CK2表达下调后抑制了HUVECs增殖、成管、迁移(P<0.05), 也抑制了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 蛋白激酶CK2表达下调可抑制VEGF的表达及HUVECs的增殖、成管、迁移。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31例临床分析
    李淑艳, 李晓峰, 宋曙光
    2015, 29(3):  81-8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4.361
    摘要 ( 1427 )   PDF (902KB) ( 3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泪小管吻合术1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1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泪小管断端, 并顺利实施泪小管吻合术。其中治愈115例(87.78%), 好转11例(8.40%), 未愈5例(3.82%)。结论 寻找泪小管断端及眼睑和内眦角成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泪小管断裂者应积极行早期吻合术, 二期吻合术亦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人工晶体伪调节力的临床研究
    王晶, 武芹, 吴昊, 刘春雷, 毕宏生
    2015, 29(3):  84-8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57
    摘要 ( 1731 )   PDF (898KB) ( 4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测量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伪调节力, 并与传统的主观检测手段进行对比, 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 于济南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随机选择30例(3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手术植入同类型两袢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 术后1个月用OQAS检查、离焦法、推进法测量每位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伪调节力。结果 OQAS检查、离焦法、推进法测得的人工晶体伪调节力平均值分别为2.34D、2.5D和2.93D;OQAS检查与离焦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QAS检查与推进法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QAS检查测量的伪调节力相对较小, 其测量结果与离焦法所测结果数值相近。
    综述
    窄带成像技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韩双, 于丹, 文连姬
    2015, 29(3):  86-8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47
    摘要 ( 1656 )   PDF (914KB) ( 43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头颈部恶性肿瘤晚期大多伴有转移和邻近器官的浸润, 进而会大大增加肿瘤患者死亡率,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因此肿瘤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内镜检测技术一直是头颈恶性肿瘤的有效检查手段, 然而传统的白光成像技术在早期检测黏膜下病变时具有局限性。窄带成像技术(NBI)是一种新型、无创的电子内镜显像技术,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早期癌变部位黏膜及黏膜下血管的形态和分布, 即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袢(IPCL)。该文针对NBI在头颈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期望能对临床工作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入路
    王晓勇, 宋西成
    2015, 29(3):  90-9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096
    摘要 ( 1770 )   PDF (949KB) ( 5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颌窦的良性病变主要包括炎性病变或良性肿瘤性病变, 在鼻内镜技术出现之前, 治疗方式主要为Caldwell-Luc术式, 即经典上颌窦根治术。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应用, 一些上颌窦良性病变手术可经下鼻道或中鼻道完成, 临床上已经基本上代替了Caldwell-Luc术式, 一些开放性的手术也在鼻内镜辅助下有所改进。鼻内镜技术优势在于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及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小, 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下鼻甲、鼻泪管等生理结构组织。在鼻内镜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 许多术式在不断的发展创新, 该文通过文献复习, 对鼻内镜下上颌窦病变的手术入路进行综述。
    短篇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