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2-16
      
    论著
    MSCT多模态三维重建观测颞骨结构及对人工耳蜗手术的指导意义
    王一红, 李瑞玉, 陈彩龙, 王晓燕, 林美福, 周硕
    2015, 29(6):  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70
    摘要 ( 1574 )   PDF (1369KB) ( 4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MSCT影像三维多模态重建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评估、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①应用双阈值重建技术显示耳蜗、前庭、半规管的膜性立体结构及听小骨,颞骨透明成像,逐一融合显示听小骨、内耳与颞骨的关系;②面神经曲面重建显示面神经的走行,观察面神经与面神经隐窝、外耳道后壁、鼓索神经等邻近结构的关系;③双斜径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测量鼓岬平面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的距离.结果 该组83例,内耳畸形11例中Mondini畸形2例、半规管畸形2例、共同腔畸形2例、内听道狭窄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4例.正常结构耳鼓岬平面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距离左侧(0.270±0.057)cm,右侧(0.280±0.068)cm.术后复查5例,清晰显示植入电极位置良好.结论 多模态重建技术能较好地满足临床多角度、全方位观察中耳和内耳解剖的需要,评估手术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可应用于术后复查植入电极的位置.
    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耳后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
    狄国华, 刘俊茹, 赵延祥, 高英恺
    2015, 29(6):  5-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53
    摘要 ( 3377 )   PDF (893KB) ( 12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耳后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疗效.方法 将特发性耳鸣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第一种方法为营养神经、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的药物静脉滴注,另一方法为2%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耳后注射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第一种方法治疗.一个疗程时间均为14 d,全部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 和55.56%,3个月后随访,分别为82.22%和55.11%,两次统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2%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耳后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有确切疗效,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
    中耳耵聍腺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
    吕丹, 杨慧, 尹锐, 辜德英, 郑义涛
    2015, 29(6):  8-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27
    摘要 ( 1472 )   PDF (1740KB) ( 29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耳耵聍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确诊为不同类型耵聍腺肿瘤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结果 随访至2014年12月,其中1例中耳耵聍腺瘤患者术后6年,未见复发及转移;1例中耳耵聍腺癌患者经手术及放疗后(20 Gy)1年复发,再次手术及放疗,2年后出现面瘫怀疑肿瘤复发,因患者放弃治疗,未能明确,但随访6年仍存活;1例腺样囊腺癌患者行2次手术及P53治疗1年后发生颌下转移,再次手术及放疗,随访9个月后,影像学提示肿瘤复发并转移至颅内,未再治疗,至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结论 中耳耵聍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易复发,其确诊有赖于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治疗方式及预后与肿瘤类型相关,耵聍腺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耵聍腺癌及腺样囊性癌应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带蒂颞肌瓣填塞在二次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李东方
    2015, 29(6):  13-1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183
    摘要 ( 1187 )   PDF (2409KB) ( 3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耳后带蒂筋膜-颞肌瓣在二次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乳突腔填塞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长期渗液不干耳患者20例(20耳),行二次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RM)10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伴乳突填塞术(CWDM)10例.CWDM均采用耳后带蒂筋膜-颞肌瓣乳突腔填塞.结果 术后均随访2年,RM干耳时间平均(58.4±4.45)d,复诊次数平均(17.1±2.33)次,持续不干耳1例.CWDM 干耳时间平均(29.6±2.37)d,复诊次数平均(6.1±1.52)次,无不干耳及术后复发.两组比较,CWDM干耳时间短、复诊次数少(P<0.001).结论 CWDM干耳时间、复诊次数、术后复发等指标均优于RM,采用带蒂筋膜-颞肌瓣乳突腔填塞效果良好.
    颅脑外伤后顽固性脑脊液耳漏的手术策略和技巧研究
    张斌, 李峰, 张良文, 杨扬, 朱树干
    2015, 29(6):  17-2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72
    摘要 ( 2121 )   PDF (3689KB) ( 51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后顽固性脑脊液耳漏手术治疗的技巧和策略.方法 采用颞下中颅底-乳突后联合入路,对11例颅脑外伤后中颅窝底缺损所致脑脊液耳漏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施行手术修补.结果 ①无需行乳突探查5例.因乳突为粉碎性骨折,在取下骨瓣前先行钛板固定2例.另外4例乳突粉碎骨折严重,术中将事先收集的颅骨碎屑回植到乳突缺损内,取头最长肌加生物胶加固;②术中发现有颅底广泛骨质缺损6例,脑组织疝入缺损中或乳突黏膜暴露广泛;③修补探查过程发现听骨链完整者3例,缺失2例,部分听小骨(锤骨)缺失2例,术中未探查听骨链者4例.术后随访2~11年,无复发.结论 ①当合并复杂性骨折时,通过幕上幕下联合,经颞下中颅底-乳突后联合入路,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尤其是不稳定骨折累及乳突的患者;②对颅底骨折复杂而听力完全丧失的脑脊液耳漏患者,除了封闭外耳道外,尚需进行鼓室及咽鼓管填塞封闭,以防止假鼻漏的情况发生;③颈内动脉岩段与鼓室及咽鼓管关系密切,脑脊液耳漏修补手术中应避免手术误伤或骨折片意外伤及颈内动脉.
    中颅窝盖板低位的高分辨率CT“分度标准”构想
    孙晓卫, 李东梅, 窦芬芬, 张子和, 张建基, 丁元萍, 史丽
    2015, 29(6):  22-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09
    摘要 ( 2161 )   PDF (1810KB) ( 17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中颅窝盖板低位对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的影响,探讨中颅窝盖板低位的分度标准.方法 对87例影像科报告中颅窝盖板低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CT图像进行冠状位重建,沿外耳道上壁最高点作水平切线L1,自该层面出现上半规管结构的最高点作水平切线L2,沿该层面的中颅窝盖板最低点作水平切线L3,测量L1~L2距离 a和L1~L3距离b,计算b/a值r,依据r值将中颅窝盖板低位分为正常、轻、中、重及绝对低位,与3位手术医生术前评估及手术记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医生根据不同的r值,不同观点如下:①当r<1/4时,不认同影像科提示的中颅窝盖板低位;②当1/4≤r<1/3时,认同中颅窝盖板低位,但手术记录中未提及;③当1/33/4时,清除上鼓室病变时非常困难,中颅窝盖板低位导致的耳后进路已不可避免的要磨除外耳道后壁.结论 可依据r值可将中颅窝盖板低位分无、轻、中、重及绝对低位"5度",轻度对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无影响,中度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存在困难,重度经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部分需要磨除外耳道后壁,绝对低位时磨除外耳道后壁已不可避免.
    泪囊在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中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王刚, 胡金旺, 陶伟, 吴长松, 卫平存
    2015, 29(6):  26-2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10
    摘要 ( 1479 )   PDF (888KB) ( 5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中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解剖学定位.方法 对12具(24侧)成人尸头的泪囊在鼻腔外侧壁上的投影位置进行解剖学测量,为62例(85侧)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结果 解剖学测量结果提示,15侧(62.5%)泪囊上界位于中鼻甲腋上方,9侧(37.5%)泪囊上界位于中鼻甲腋下方.临床结果:62例(85侧)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50例(70侧,82.3% ),好转8例(9侧,10.6%),无效4例(6侧,7.1%),总有效率为92.9%.结论 以中鼻甲腋前上0.7 cm为上界,腋前下0.3 cm为下界,钩突前缘向上延线为泪囊后界定位泪囊进行鼻腔泪囊造口为较佳选择.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
    付亚峰, 冯肖连, 林美芳, 龙朝庆
    2015, 29(6):  29-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197
    摘要 ( 1800 )   PDF (884KB) ( 5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鼻中隔偏曲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60例,围手术期不用任何抗生素;B组60例,术前30 min及术后3 d内静脉滴注头孢拉定(3.0 g);C组60例,术前30 min及术后3 d内静脉滴注头孢孟多酯(1.5 g),比较各组术后感染率.结果 A组感染6例(10.0%),B组感染7例(11.7%),C组感染5例(8.3%).三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 P=0.831).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围手术期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示围术期可能不必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鼻咽癌EGFL7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赵燕恋, 卢永田, 杨继红, 张娟, 苗芳芳, 李洁萍
    2015, 29(6):  31-3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307
    摘要 ( 1528 )   PDF (2882KB) ( 2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并了解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探讨其与鼻咽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鼻咽癌组织(实验组)及20例鼻咽炎(对照组)中的EGFL7的表达;用CD31抗体及D2-40抗体分别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的MVD及LVD,并分析EGFL7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及MVD、LVD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EGFL7的表达,但实验组中EGFL7高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EGFL7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但与LVD相关性不明显;实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的L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0.05);实验组中EGFL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EB病毒抗体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EGFL7并不像VEGF家族对血管、淋巴管均有双重作用,它仅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及鼻咽癌细胞中.EGFL7与鼻咽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它可能成为反映鼻咽癌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李富, 赵书佑
    2015, 29(6):  36-3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02
    摘要 ( 935 )   PDF (1751KB) ( 2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在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探讨TSLC1与喉鳞癌的相关性,以期为喉癌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喉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蜡块45例,其中8例有淋巴结转移.取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蜡块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测定二者中TSLC1的表达,分析TSLC1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SLC1在喉鳞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7/45(37.8%),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TSLC1的阳性表达率15/20(7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 P<0.01).TSLC1的表达下降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6.11、4.11, P<0.05),而与年龄、发病部位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09、1.0, P>0.05).结论 TSLC1在喉鳞癌中表达下降,且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TSLC1在喉鳞癌中的表达下降可能与喉鳞癌的发生和侵袭有关,但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2000例
    高滢, 王正辉, 常会敏, 吴彩芹, 寇晓会, 许珉
    2015, 29(6):  39-4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303
    摘要 ( 1280 )   PDF (1054KB) ( 3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诊断处理经验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2 000例的病历资料,总结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布、就诊情况、常见异物种类、发生部位、影像学检查、麻醉方式及手术治疗等方面的概况. 结果 2 000例中,72.5%的患儿年龄1~3岁,82.5%异物种类以植物性为主,52.4%异物发生在右侧主支气管,98.7%的三维重建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的82.0%(P<0.01).经过手术治疗,治愈1 985例,死亡15例.治愈中9例经局麻下取出异物,其余1 976例均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术取出.结论 快速诊断,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气管异物的误诊率及死亡率.
    气管切开术1063例中并发症的产生种类及原因分析
    王俊喜, 喻国冻, 陈乾美
    2015, 29(6):  43-4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57
    摘要 ( 1494 )   PDF (1730KB) ( 4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63例行气管切开术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中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原因.结果 1 063例气管切开并发症29例,发生率为2.73%,包括出血13例(1.22%),气管套管脱管 6例(0.56%),皮下气肿4例(0.38%),术中窒息2例(0.188%),纵膈气肿1例(0.094%),麻醉药物过敏1例(0.094%),气管食管裂伤1例(0.094%),死亡1例(0.094%),原因为术中产生气胸.结论 气管切开术患者并发症具有多样性,原因复杂.
    食管薄层CT扫描诊断颈段食管异物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
    李永团, 修海波, 王宁宁, 辛露
    2015, 29(6):  45-4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186
    摘要 ( 1774 )   PDF (897KB) ( 6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食管薄层CT扫描诊断颈段食管异物作为最佳检查及确定异物部位的手段,据其采取相应不同的治疗方案,提高诊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79例颈段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明确异物史,表现为异物感、吞咽梗阻感和疼痛;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X线或高分辨率CT扫描,确定异物部位,并根据异物所处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通过全身麻醉下硬质食管镜取出异物68例,表面麻醉下经胃镜取出60例,颈段食管鱼骨患者从就诊始12 h后影像学检查异物及症状消失而未做治疗29例,经颈侧切开取出异物10例,食管硬币患儿在无麻状态下应用16号Foley导尿管经口取出12例.结论 饮食过急或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是造成食管异物的主要原因,明确诊断颈段食管异物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评估异物对机体损伤的程度,及时有效治疗,是治疗颈段食管异物及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声门上区喉淀粉样变3例并文献复习
    陈乌娜, 高兴强
    2015, 29(6):  49-5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195
    摘要 ( 1204 )   PDF (3385KB) ( 8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上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的声门上区喉淀粉样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3例声门上区喉淀粉样变患者行喉显微镜下CO2激光辅助喉部病变切除术,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经喉显微镜CO2激光手术治愈,术后随访1~2年,未复发.结论 喉淀粉样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病理切片刚果红染色阳性可确诊本病;喉显微镜CO2激光手术是有效的喉淀粉样变治疗手段.
    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在婴幼儿甲状舌管囊肿手术中的应用
    苗刚勇, 肖旭平, 谭志强
    2015, 29(6):  52-5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89
    摘要 ( 1585 )   PDF (1764KB) ( 50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在婴幼儿喉内型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实施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由于喉内型甲状舌管囊肿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婴幼儿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讨论.结果 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1年呼吸道梗阻消失,未复发.结论 低温等离子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喉内型甲舌囊肿切除术时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SIRT1抗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兰根, 伟伟, 张玉凤, 格日乐图, 杨佳, 张艳梅
    2015, 29(6):  56-5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15
    摘要 ( 1035 )   PDF (2289KB) ( 30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去乙酰化酶-1(SIRT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氧化应激的防护作用.方法 应用50 μmol/L H2O2与ARPE-19细胞孵育24 h诱导RPE产生氧化应激病理生理过程,观察细胞增殖及凋亡率、细胞活性氧水平(ROS), 氧化剂诱导RPE细胞衰老状况,了解氧化应激对RPE的损伤;进一步采用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RSV)及抑制剂烟酰胺(NA)分别处理经H2O2干预的RPE细胞,观察SIRT1抗RPE氧化应激效果.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H2O2干预RPE后细胞增殖显著下降(P=0.020),凋亡率及内生ROS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3, P=0.040),细胞衰老水平显著升高(P=0.045);②NA可显著提高H2O2的毒性作用,降低RPE细胞增殖率(P=0.049),刺激凋亡(P=0.028),使ROS累积和衰老速度增加;③RSV具有显著的抗H2O2毒性作用;④RT-qPCR分析显示,SIRT1mRNA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氧化应激状况下SIRT1表达下调,表明SIRT1对氧化应激诱发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有显著的防护作用.适当提高SIRT1活性也许是延缓AMD的一种治疗策略.
    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后疼痛及角膜刺激症状的观察
    崔长霞, 陶祥臣, 朱伟
    2015, 29(6):  60-6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05
    摘要 ( 1555 )   PDF (904KB) ( 3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表层角膜屈光手术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的差异.方法 选取行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00例(1 20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组、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组和微型上皮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组,比较三组之间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结果 术后第1天,PRK组与LASEK组疼痛指数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i-LASIK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第3天,PRK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EK组与Epi-LASIK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三组之间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后疼痛是导致患者术后不适的主要因素.手术方式不同,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存在差异.
    免疫抑制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王增智
    2015, 29(6):  64-6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59
    摘要 ( 1631 )   PDF (903KB) ( 3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治疗作用,分析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57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根据免疫抑制剂的药物成分不同分为激素(研究组)和激素替代制剂组(对照组),对不同免疫抑制剂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 研究组的免疫球蛋白IgA、lgG和补体C3、C4显著高于对照组;② 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烷化剂、T细胞抑制剂、生物制剂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对细胞因子影响最大的是糖皮质激素,其次是抗代谢药物、烷化剂、T细胞抑制剂、生物制剂等.结论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采用免疫抑制剂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其中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最佳,是众多药物中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首选、高效药物.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对睑板腺功能的影响
    刘钊, 吴昌睿, 高宁
    2015, 29(6):  68-7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01
    摘要 ( 1510 )   PDF (1249KB) ( 2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对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58例(58眼)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分别完成OSDI、睑缘形态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泪河检查、睑板腺脂质分泌、泪液分泌功能等检查.结果 相比术前,术后患眼的OSDI评分明显上升,睑缘形态明显变差.相比术前,睑板腺脂质分泌在术后1个月时无变化,而3个月时明显变差.术后BUT一直在下降.但是,角膜上皮点状染色、泪液分泌功能以及泪河术后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白内障手术可以诱发或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干眼症的影响
    王露萍, 吴欣怡
    2015, 29(6):  71-7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312
    摘要 ( 1452 )   PDF (1739KB) ( 4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干眼的影响.方法 收集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控制稳定组(70例)和血糖控制不佳组(70例),分别问询干眼症状并测定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对两组干眼症状和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糖控制不佳组老年患者及男性患者干眼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稳定组.两组泪膜功能检查:血糖控制不佳组老年男性及女性患者与血糖控制稳定组相比,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青年患者的SIt、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HbA1c水平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干眼症状发生率呈正相关,与SIt、BUT结果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HbA1c水平与干眼相关,控制其HbA1c水平有助于改善干眼症状.
    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胡新苗
    2015, 29(6):  74-7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03
    摘要 ( 1405 )   PDF (901KB) ( 3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视网膜光凝(RP)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行RP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79例(79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视力提高61眼(77.22%),视力不变15眼(18.99%),下降3眼(3.80%).玻璃体切除术后1个月内有2眼发生眼压升高超过30 mmHg,1眼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1眼出现视网膜脱离; 3个月内有2例出现玻璃体再出血; 12个月内有2眼发生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造影能够有效治疗RP,既能避免过度光凝,又能防止光凝不足,在提高患者视力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Retcam-3检查足月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分级的初步探讨
    王雅丛, 耿韶辉, 李艳涛, 王玉芳, 张红, 张婷婷, 张佳佳, 张炜
    2015, 29(6):  78-8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74
    摘要 ( 2348 )   PDF (3241KB) ( 51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广域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探讨足月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分级方法.方法 对1 021例顺产足月新生儿(2 042眼)出生3 d内进行Retcam-3眼底照相,初次检查发现视网膜出血者分别于3、4、6周后复查眼底.根据视网膜出血位置和黄斑出血程度对视网膜出血进行分级,提出Retcam-3检查视网膜出血的分级标准,分析视网膜出血与第二产程的关系.结果 1 021例新生儿中,165例(17.14%)发生视网膜出血.其中,Ⅰ级出血155例,占16.16%;Ⅱ级出血9例,占0.88%;Ⅲ级出血1例,占0.01%.无视网膜出血新生儿的第二产程时间为(49.81±5.3)min,视网膜出血患儿的第二产程时间为(51.13±6.12)min,视网膜出血患儿第二产程时间较无出血患儿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9, P=0.005).结论 根据Retcam-3检查将足月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分为三级:Ⅰ级为浅层视网膜出血不包括黄斑部,3周内吸收;Ⅱ级为浅层视网膜出血包括黄斑部,6周内吸收;Ⅲ级为浓厚视网膜前出血遮盖黄斑部,吸收时间超过6周.第二产程延长是导致视网膜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
    短篇论著
    食管异物并发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及食管镜下异物取出1例
    李兆生, 许振跃, 沈伟林, 黄前进
    2015, 29(6):  84-8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156
    摘要 ( 1444 )   PDF (2053KB) ( 4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报告
    食管异物至食管瘘并发纵膈感染1例
    王霞, 许尧生, 王庆来
    2015, 29(6):  92-9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254
    摘要 ( 986 )   PDF (949KB) ( 2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玩具激光枪致黄斑区操作1例
    毕晓达, 樊旭, 周历
    2015, 29(6):  93-9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190
    摘要 ( 747 )   PDF (2515KB) ( 1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