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3-20
      
    述评
    惟论近视矫正眼外与眼内手术方式的选择
    李莹,姜洋
    2020, 34(2):  1-6.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01
    摘要 ( 1545 )   HTML ( 174 )   PDF (1288KB) ( 39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30年来成人近视屈光手术飞速发展,手术量逐年增加。手术方式主要有眼外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强、远期稳定性好,适应于中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个性化的矫正,为现今主流屈光手术方式;但对于“四高一低”即屈光度数高、角膜曲率高、角膜散光高、角膜地形图不对称性高和角膜厚度薄,以及角膜直径过小、形态不规则的近视患者不宜首选。ICL具有矫正范围广、效果稳定、无需去除角膜组织、像差影响小和视觉质量佳等诸多优点,但是对于前房深度不足、角膜像差大、眼内结构变异和特殊职业等情况不推荐选择ICL。两者相辅相成,使屈光手术适应证和矫正范围越来越广,术者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而推荐适合的最佳术式,使其获得最满意疗效。
    专家笔谈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
    张丰菊,李玉
    2020, 34(2):  7-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14
    摘要 ( 1816 )   HTML ( 80 )   PDF (1291KB) ( 14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远期稳定性是角膜屈光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术前严格筛查和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本文就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做一阐述,目的在于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有效规避医疗隐患和风险,使得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获得安全、有效及满意的术后效果,进一步提升术后的视觉质量。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苏才培,杨亚波
    2020, 34(2):  13-16.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07
    摘要 ( 3426 )   HTML ( 41 )   PDF (1058KB) ( 79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视发病率的增加在世界各地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近视矫正手段。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以其无瓣、微创,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等优点得到屈光专家及患者的认可。但由于SMILE手术需要一定的角膜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因此学习曲线相对较长,现对SMILE手术的操作要点、技巧以及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临床研究
    OCT导航的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优势分析
    张晶,陶冶,李福生,王燊,曲冬懿,李莹,周跃华
    2020, 34(2):  17-21.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02
    摘要 ( 1472 )   HTML ( 15 )   PDF (1165KB) ( 50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OCT导航的飞秒激光与其他三种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特点。 方法 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07例(200眼),分别行4种飞秒激光LASIK手术,其中A组:FEMTO LDV Z8飞秒激光,B组: Ziemer Crystalline飞秒激光,C组: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D组:Zeiss VisuMax飞秒激光,每组各50 眼。术后应用RTVue OCT分别测量角膜瓣厚度并分析。 结果 术后1周,A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接近,组内变异范围小;B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接近,但是变异范围大;C组和D组变异范围较小,但C组角膜瓣厚度偏薄,D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接近。4种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形态规整、均一,中央厚度与周边厚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间比较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计值110 μm差值有明显差异,A组(3.43±2.81)μm和D组(3.13±2.89)μm明显好于B组(6.88±4.13)μm和C组(5.44±3.62)μm(F=2.397, P=0.018)结论 OCT导航的飞秒激光与Zeiss VisuMax飞秒激光比Ziemer Crystalline和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更精确,可预测性更好。
    SMILE术中角膜帽下地塞米松平衡液冲洗与否的早期临床观察
    梁刚,马蓉,张丰菊
    2020, 34(2):  22-31.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05
    摘要 ( 1486 )   HTML ( 17 )   PDF (27671KB) ( 10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中角膜帽下地塞米松平衡液冲洗与否对术后视觉质量及角膜组织结构形态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拟进行双眼SMILE手术的24例(48眼)纳入研究,每例患者随机选取一眼透镜取出后,行地塞米松平衡液冲洗角膜帽下基质腔隙(实验组),对侧眼不冲洗(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及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中央厚度(CCT)、眼压(NCT);同时利用共焦显微镜及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比观察两组角膜上皮细胞、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形态结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等各指标有无差异。 结果 术后第1天、第7天及1个月两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实验组为4.99±0.07、5.06±0.08、5.05±0.06;对照组为5.01±0.07、5.05±0.08、5.06±0.09;3个时间点两组间裸眼视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第7天及1个月的屈光度(SE,D):实验组为0.03±0.49、0.1±0.37、0.02±0.4;对照组为0.09±0.54、0.19±0.48、0±0.52,3个时间点两组间SE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焦镜检查不同时间点比较:角膜上皮层细胞密度[术前(4 578.73±268.40,4 539.57±329.25)个/mm2,术后第1天(4 565.21±247.31,4 627.23±271.03)个/mm2,术后第7天(4 640.01±246.79,4 517.71±281.43)个/mm2];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2 541.50±259.59,2 443.52±305.58)个/mm2,术后第1天(2 387.01±248.55,2 495.27±238.52 )个/mm2,术后第7天(2 484.49±223.71,2 482.53±323.82)个/mm2],术前术后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丛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切削界面高反光物两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角膜前基质细胞密度[术前(789.51±67.17,802.03±67.94)个/mm2,术后第1天(889.37±60.62,912.27±95.87)个/mm2,术后第7天(796.67±75.03,818.39±59.65)个/mm2]在术后第1天、第7天较术前均有增加,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前基质细胞较术前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后基质细胞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OCT在术后1 d、7 d两组在角膜帽下均未出现明显层间间隙和积液,两组间角膜中央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SMILE术中地塞米松平衡液角膜帽下冲洗对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及角膜组织结构形态无明显影响。
    SMILE术中第二术眼不同保护措施泪膜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张韬,曹开伟,刘李娜,刘莛,白继
    2020, 34(2):  32-35.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04
    摘要 ( 1660 )   HTML ( 13 )   PDF (1127KB) ( 3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应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手术(SMILE)术中第二术眼不同保护措施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KBUTf)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不同保护措施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左眼为观察眼,SMILE术中在右眼行手术时,左眼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点眼、使用眼罩,以及空白对照。并分别在右眼手术前后, 使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完成左眼NIKBUTf和NIKBUTav检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35例患者(35左眼)纳入研究,其中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12例,眼罩组11例,空白对照组12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NIKBUTf和NIKBUTav均存在时间效应和分组效应,且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凝胶组左眼NIKBUTf在右眼手术前和右眼手术后即刻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胶组左眼NIKBUTav在右眼SMILE手术后即刻较右眼手术前延长(P<0.05)。眼罩组和对照组(空白)左眼NIKBUTf和NIKBUTav在右眼手术后即刻均缩短(P<0.05)。对照组NIKBUTf和NIKBUTav缩短最明显(P<0.05)。 结论 不同保护措施和时间变化均对NIKBUTf和NIKBUTav产生了影响,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应用于SMILE术中第二术眼的保护措施起到了保护泪膜稳定性的作用。眼罩对第二术眼的泪膜保护作用并不明显,常规手术操作对第二术眼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泪膜稳定性最差。
    中心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拱高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万博,李东辉,罗岩,李莹
    2020, 34(2):  36-41.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08
    摘要 ( 3435 )   HTML ( 40 )   PDF (1740KB) ( 12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心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及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2015年1个月至2017年1个月行ICL植入术72例(140只眼)近视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1年的视力、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屈光度数、拱高(LV)及前房结构的变化,并比较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分析LV与术前指标及术后前房结构的关系。 结果 术后1年73%只眼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裸眼视力≥20/20的术眼比例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术后1年超过63%只眼的等效球镜度数(MRSE)在±0.5 D预期范围内,超过86%在±1.0 D预期范围内;术后各时间点MRSE、IOP和E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手术并发症;LV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年下降(P<0.05);LV与年龄、角膜曲率、距离巩膜突500 μm处的房角开放距离、距离巩膜突500 μm处的小梁网虹膜间面积和前房角度呈负相关,与白对白距离、角对角距离、前房深度、眼轴及ICL长度呈正相关,眼轴长度和ICL长度是LV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中心孔型ICL植入术后1年有较好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及预测性,术后1年LV减低且与术前及术后多个因素相关。
    中低度近视SMILE术后超早期视觉质量变化的研究
    赵旸,傅艳燕,吴小影,尹叶薇,向爱群,卢颖,杜凯旋,李元君,胡涂,李杏莉,文丹
    2020, 34(2):  42-46.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15
    摘要 ( 1512 )   HTML ( 11 )   PDF (1146KB) ( 38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超早期患者视觉质量变化,探讨其变化发生的可能原因。 方法 选取中低度近视患者23例46眼行SMILE术,术前及术后24 h超早期行主观视觉质量问卷,测量最佳矫正视力的全程视力(远视力5 m,中视力60 cm,近视力33 cm)、对比敏感度(CS)、眩光敏感度(GS)及集合近点(NPC)和调节幅度(AA)。 结果 视觉质量主观问卷显示术后超早期主观视觉质量较术前下降(P=0.001)。术后裸眼视力(UCVA)明显提高(P=0.000 1)。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远视力没有变化(P=0.096),而中视力和近视力均较术前下降(P=0.039,0.003)。术后CS、GS降低(PCS=0.000 1,PGS=0.04),NPC、AA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68,0.13)。 结论 SMILE术后超早期患者可获得预期理想远视力,但中、近视力尚未恢复。超早期中出现的异常视觉质量改变可能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改变有关。
    4 630例屈光手术前患者免疫四项检测结果分析
    胡雅斌,郑燕,张晶,王玥,张秋露,柳静,徐雯,翟长斌,周跃华
    2020, 34(2):  53-56.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06
    摘要 ( 1583 )   HTML ( 17 )   PDF (936KB) ( 40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anti-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anti-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anti-体(anti-TP)和免疫缺陷病毒anti-体(anti-HIV)4项指标的感染情况,规范手术管理。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拟行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手术的患者4 630例(9 200眼)进行上述四项感染指标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统计分析。 结果 4 630例受检者总阳性检出率为3.02%(140例),HBsAg、anti-HCV、anti-TP和anti-HI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3%(99例)、0.19%(9例)、0.62%(29例)和0.06%(3例),男性感染阳性率高于女性(χ2=8.04,P=0.01),男性HBsAg和anti-HIV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6.11,6.05,P<0.01)。 结论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检测患者的感染指标有助于了解其感染状态,降低手术源性感染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SMILE术后疗效的观察
    姜洋,李莹,崔歌
    2020, 34(2):  57-60.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12
    摘要 ( 1813 )   HTML ( 12 )   PDF (959KB) ( 2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应用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 方法 接受SMILE的60例(60只眼)近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30只眼/组。试验组患者SMILE术后10 d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术后第11天开始改为应用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液4次/d,至术后30 d;对照组患者SMILE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4次/d应用10 d。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0 d、术后1个月进行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与不良反应。两组间观察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认为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10 d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2,F=2.50),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 m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F=29.78)。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 d、术后1个月后眼压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97、0.66,F值分别为0.56、<0.001、0.19)。两组患者在术前角膜地形图SRI、SAI指数、术后1 m角膜地形图SRI指数方面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2、0.05、0.07,F值分别为1.01、3.86、3.27),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角膜地形图SAI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7.70)。8例(26.67%)试验组患者存在用药后一过性烧灼感,其后症状可缓解,未停药。余各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均无其他不适主观症状与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用于SMILE术后可辅助糖皮质激素应用,安全、有效,在促进术后视力、眼表恢复方面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FS-LASIK与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的比较
    陶冶,周跃华,李福生,王燊,尹鸿芝,祁思,杨海红,单天凤,王芳
    2020, 34(2):  61-66.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03
    摘要 ( 1736 )   HTML ( 18 )   PDF (987KB) ( 3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ar extraction,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的特征。 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FS-LASIK组29例(58眼),SMILE组31例(61眼),年龄(26±6.5)岁,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5.25±2)D,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应用眼前节OCT对患者角膜中央2 mm、2~5 mm上皮厚度进行测量。 结果 术后1个月FS-LAISK组角膜中央2 mm与角膜2~5 mm范围内的平均角膜上皮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6);术后3个月2~5 mm范围,角膜上皮在上方、鼻上方、颞上方与下方、颞下方、鼻下方相比,增厚更轻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31,P=0.049);术后6个月SMILE组角膜中央2 mm、角膜2~5 mm的角膜上皮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7),2~5 mm范围内,角膜上皮在上方、鼻上方、颞上方与下方、颞下方、鼻下方相比,增厚更轻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5,P=0.009),上方与鼻侧、颞侧相比,增厚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17);FS-LASIK组,术后1至6个月角膜上皮增厚在0~2 mm内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各个时间段中,FS-LASIK组与SMILE组角膜上皮厚度在0~5 mm范围内各个位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增厚较SMILE术后更加明显。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增厚在角膜切削中央区域变化更加明显,SMILE术后角膜上皮增厚在角膜切除周边区域变化更加明显。随着时间推移,两种手术术后均出现与切口位置相反的角膜上皮局部继续增厚的表现。
    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手术的疗效及其现存问题
    崔歌,姜洋,李莹
    2020, 34(2):  67-71.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10
    摘要 ( 2507 )   HTML ( 34 )   PDF (939KB) ( 29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代准分子激光手术包括板层切削手术和表层切削手术,表层切削手术的优点在于无瓣相关并发症、术后生物力学较稳定,但有术后疼痛明显、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糖皮质激素需要使用时间长、屈光回退等不足。表层切削手术主要有TransPRK、LASEK、Epi-LASIK PRK,其中TransPRK真正实现无接触操作,上皮和基质切削一步到位,以其更精确的切削而被广泛看好。如今表层手术渐有回归的趋势,其术后疼痛、haze、屈光回退是三个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研究进展
    可植入式眼内镜术后拱高及相关因素
    王暄琪,陈珣,王晓瑛
    2020, 34(2):  72-78.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16
    摘要 ( 2580 )   HTML ( 39 )   PDF (2423KB) ( 3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可植入式眼内镜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近视矫正手术,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后表面到自身晶状体前表面的最大垂直距离称为拱高,是一项保证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术后随访指标,过高或过低的拱高均可能引起某些并发症,影响术后临床效果。如何精确测量、准确计算以获得理想拱高,如何处理偏大或偏小的拱高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以拱高为中心,综述其影响因素及相关并发症,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为临床研究探索方向。
    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朴俊杰,李莹
    2020, 34(2):  79-84.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011
    摘要 ( 2152 )   HTML ( 36 )   PDF (959KB) ( 3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广泛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是主要的方式之一,其种类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主要用于矫正各种屈光不正和角膜疾病。从刮除上皮的PRK、乙醇浸泡的LASEK、微型角膜上皮刀的Epi-LASIK到激光消融角膜上皮的TransPRK,均无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角膜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视觉质量好。就目前术式选择、临床应用及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的最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
    耳鼻咽喉科内镜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的探讨与实践
    梁慧敏,汪李琴,万文锦, 施赛磊,袁静,沈宇杰,张佳程,毛泽凡,倪璟滋, 潘奕文,陈智斌,程雷
    2020, 34(2):  88-9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078
    摘要 ( 2392 )   HTML ( 119 )   PDF (919KB) ( 60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蔓延期间,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耳鼻咽喉科内镜室作为上呼吸道疾病诊疗的重要场所更需要严加防范。内镜室医务人员处于高风险职业暴露状态,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按防控方案执行操作。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对COVID-19防控的总体要求,我科在医院统一部署下,根据耳鼻咽喉科内镜室感控特点,研究分析疫情期间感染危险因素,制定内镜室COVID-19防控方案,以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患者与医务人员安全。
    COVID-19防控期间疫情非高发地区综合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诊疗实践
    蒋振华,张礼俊,李莹,肖研芹,李超,石波,张桂英,胥斌,邓伟,罗刚,罗继芳,刘国旗
    2020, 34(2):  93-9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057
    摘要 ( 1307 )   HTML ( 598 )   PDF (4368KB) ( 21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持续严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道既要防控疫情同时还要更好开展必要的病房日常诊疗工作,杜绝医护人员感染。绵阳地区的COVID-19疫情有其自身特点,结合科室在这方面的经验举措,分享“疫情防控+诊疗工作”的病房诊疗实践经验,期望对湖北以外疫情非高发地区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道有所帮助。
    前庭器官超微结构研究及结构图构建
    杨立军,李丽娟,刘涛,王利伟
    2020, 34(2):  99-10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53
    摘要 ( 3197 )   PDF (17414KB) ( 19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小鼠椭圆囊、球囊、壶腹超微结构,研究分析并据此构建前庭器官新的结构示意图。 方法 选取3个年龄段小白鼠各10只,分别是年轻组≤2个月、中年组2~12个月、老龄组>12个月。分离出椭圆囊、球囊、壶腹,采用扫描电镜技术样品制备方法制备样品,应用扫描电镜进行样品观察。 结果 扫描电镜下可以得到:(1) 椭圆囊斑及球囊斑不同层面图片:表面为堆积并相互黏附的“表面耳石”,表面耳石下是无结构胶状质;底层表面耳石深入到无结构胶质层里;无结构胶质层下面是毛细胞纤毛及“纤毛间耳石”层,不同纤毛束之间均有纤毛间耳石存在,立于支持细胞表面,表面平坦;蜂窝状胶质物质联接无结构胶质层、纤毛间耳石及毛细胞纤毛。(2) 壶腹超微结构的图片:嵴帽是无结构的胶状质与壶腹外侧壁紧贴,但较易分离,嵴帽和壶腹外侧壁之间有纤细的晶状体物质,在壶腹嵴两侧壁上也有纤细晶体物质(壶腹嵴表面耳石);不同的毛细胞纤毛之间有耳石结构的存在(壶腹嵴纤毛间耳石)。 结论 通过对前庭器官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了椭圆、球囊斑及壶腹的新结构成分,由此构建出新的前庭器官超微结构示意图。
    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区气传致敏花粉流行情况调查
    徐海侠,崔晓波,刘佳荣,李欣,刘佳宜,刘晓玲
    2020, 34(2):  106-10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443
    摘要 ( 1562 )   PDF (926KB) ( 5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呼和浩特城区气传致敏花粉的种类、含量及播散规律。 方法 采用Durham花粉取样法,收集2018.3-2018.10期间花粉粒,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花粉种类。 结果 8个月中,共收集花粉总数61 308粒,其播散呈现出2次花粉高峰期,分别在3~5月及8~9月,4月份收集花粉总数高达18 420粒(30.05%),9月份收集花粉总数高达20 064粒(32.72%),且秋季高峰期花粉总数较春季增多。花粉分布有明显的种属差异,春季以桦木属(28.64%)、丁香属(7.36%)、松科(6.71%)为主;秋季以蒿属(28.66%)、禾本科(17.44%)、蔷薇科(3.07%)为主。 结论 2018年花粉分布呈2次高峰,高峰期优势种属分布为桦木属和蒿属。
    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喉癌预后的影响
    陈慧君,宋圣花,董伟达,周涵
    2020, 34(2):  110-1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30
    摘要 ( 1398 )   PDF (561KB) ( 3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8例行初次手术治疗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的FIB,绘制诊断总体生存期(O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截断值,从而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并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FIB以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与喉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 FIB诊断喉癌患者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较高纤维蛋白原水平(>3.12 g/L)与肿瘤分期、甲状软骨板侵袭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FIB、分型、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甲状软骨板累及、淋巴结转移、年龄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OS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FIB、分期与年龄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外周血高FIB水平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OS较短,该指标可作为评估喉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人工智能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运用及展望
    朱志玲,李松,管国芳
    2020, 34(2):  115-12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98
    摘要 ( 2650 )   PDF (443KB) ( 7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大数据深度学习,近年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医学各个领域,实现一定程度应用。虽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近几年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急剧增长,但大部分临床医生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还比较陌生。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列举、分析其在耳鼻喉科的主要研究情况,探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的局限,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耳鼻喉科可能的应用。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林晓芹,吴苗琴
    2020, 34(2):  121-12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499
    摘要 ( 1190 )   PDF (514KB) ( 2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在老年人群中常见,对于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视物扭曲、单眼复视和视物变大或变小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而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