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7-20
      
    论著
    儿茶素抑制卵清蛋白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李化静,郝润梅,戴皓,张令,申震,权芳,邵渊
    2021, 35(4):  1-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99
    摘要 ( 1341 )   PDF (2774KB) ( 4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儿茶素抑制卵清蛋白(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炎症反应的机制。 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儿茶素低、中和高剂量组(用50、100和200 mg/kg的儿茶素治疗的过敏性鼻炎小鼠)和氯雷他定(2 mg/kg氯雷他定治疗的过敏性鼻炎小鼠)组,每组10只。治疗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症状评分。使用苏木精-伊红、Giemsa、Periodic acid-Schiff和甲苯胺蓝对鼻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鼻腔灌洗液(NALF)中的Th1相关细胞因子(TNF-γ和IL-12)、Th2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水平。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和IgG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鼻黏膜组织中NF-κB p65、nucleus-NF-κB p65、STAT3、p-STAT3和ROR-γt的蛋白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的症状评分明显降低(F=13.245,P<0.001);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鼻黏膜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F=15.462,P<0.001);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E和IgG1的水平(F=21.544,P<0.001)。各组小鼠NALF中Th1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无变化(TNF-γ:F=0.753,P=0.600;IL-12:F=0.846,P=0.519)。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小鼠NALF中Th2(TNF-α:F=11.100,P<0.001;IL-1β:F=12.554,P<0.001;IL-6:F=17.853,P<0.001)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IL-17A:F=28.139,P<0.001)。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小鼠鼻黏膜组织中nucleus-NF-κB p65(F=17.573,P<0.001)、ROR-γt(F=26.463,P<0.001)和p-STAT3的水平(F=17.859,P<0.001)。 结论 儿茶素在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儿茶素的抗炎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抑制Th17反应、抑制NF-κB和ROR-γt/ STAT3途径有关。
    早期声门型喉癌钬激光与CO2激光手术对比研究
    陈国平,傅敏仪,叶飞,徐建慧
    2021, 35(4):  8-1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21
    摘要 ( 1313 )   PDF (1275KB) ( 2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钬激光与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91例的患者临床资料(Tis,T1N0M0)。依据治疗方式分为钬激光手术组56例,CO2激光手术组3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创面恢复时间和生存率等进行分析。 结果 钬激光组与CO2激光组在术后疼痛评分(P=0.55)、住院时间(P=0.99)、并发症发生率(P=0.43),复发率(P=0.59)及喉保存率(P=0.64)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P<0.01)、术中出血量(P=0.02)、创面愈合时间(P<0.01)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 经口支撑喉镜下钬激光和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效果相当,前者手术时间更短。熟悉两种激光的应用,可避免开放手术,微创治疗肿瘤。
    以急性会厌炎为首诊的3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赵雅铭,石崧
    2021, 35(4):  12-1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03
    摘要 ( 1261 )   PDF (3431KB) ( 2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会厌炎与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相关性及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以急性会厌炎为首诊的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会厌炎与颈部坏死性筋膜炎间的相关性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 结果 3例患者经颈部CT明确诊断后均行手术治疗,1例死亡,2例治愈出院。 结论 对于以急性会厌炎为首诊经积极抗感染抗炎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警惕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可能。积极抗感染治疗、及时局部切开引流,并重视全身基础疾病的治疗是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治疗的关键。
    内镜下经口入路保留扁桃体茎突截短术疗效分析
    王学昌, 王涛, 任欣, 赵明俊
    2021, 35(4):  17-2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13
    摘要 ( 1241 )   PDF (3365KB) ( 3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口入路内镜辅助下保留扁桃体茎突截短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65侧)茎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主诉、病程、误诊情况、茎突长度、扁桃体肿大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效果,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36例患者中单侧茎突过长7例,双侧茎突过长29例,共65侧茎突。其中主诉为咽异物感27例,颈肩部疼痛不适12例,咽痛及吞咽痛11例,咽干、咳嗽7例,耳部疼痛3例,面部疼痛1例。病程为20 d~3年不等,平均10个月。被误诊为咽炎20例、胃食管返流4例、甲状腺疾病2例、颈椎病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误诊率为77.8%。36例患者中扁桃体无肿大14例、Ⅰ度肿大20例、Ⅱ度肿大2例,均无慢性扁桃体炎及扁桃体肿物病史。术前茎突长度为(4.38±0.78)cm,其中最长的为7.89 cm,截短茎突的长度为(2.09±0.93)cm。手术时间(67.08±28.4)min,出血量(8.42±5.58)mL。其中6例患者7侧茎突因位置较深或分离困难行骨折外移。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症状消失者27例,症状减轻者4例,症状无变化者4例,失访1例。 结论 经口入路内镜下保留扁桃体茎突截短术保留了正常的扁桃体,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出血少、手术效果好,是治疗茎突综合征有效、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白天过度嗜睡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金辉,黄婷,董洁,徐勇,韩继波,罗志宏,陶泽璋
    2021, 35(4):  22-2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22
    摘要 ( 1332 )   PDF (1045KB) ( 2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ED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565例成人患者资料。根据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分分为非EDS组(ESS≤10分)和EDS组(ESS>10分),其中非EDS组400例,EDS组16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BMI、颈胸腰腹臀围、腰臀比等)、PSG参数(包括AHI等睡眠呼吸事件指标、LSaO2、TS90%等夜间血氧指标、各睡眠期比例等睡眠结构指标)以及主观ESS评分。统计EDS的发病率以及嗜睡程度的分布,比较非EDS组与EDS组的临床特征差异,探讨EDS的影响因素。 结果 (1)成人OSAHS患者EDS发病率是29.2%,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随BMI(P<0.001)、OSAHS严重程度(P=0.001)以及低血氧症程度(P<0.001)的加重而升高(P<0.05);(2)EDS组患者的身高(P=0.016)、体质量(P<0.001)、BMI(P<0.001)、颈围(P<0.001)、胸围(P=0.002)、腰围(P<0.001)、腹围(P=0.000)、臀围(P=0.002)均大于非ED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S组患者的睡眠呼吸监测指标均较非EDS组严重,二者在总睡眠时间(P<0.001)、睡眠效率(P=0.003)、AHI(P<0.001)、REM AHI(P=0.001)、NREM AHI(P<0.001)、LSaO2(P<0.001)、ASaO2(P<0.001)、TS90%(P<0.001)、氧减指数(P<0.001)、微觉醒指数(P<0.001)、最长呼吸暂停时间(P<0.001)、浅睡眠期比例(P<0.001)、N3期比例(P<0.001)以及晨起舒张压(P=0.0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嗜睡程度EDS患者的平均年龄相似,其体质量(P=0.002)、BMI(P<0.001)、颈围(P=0.010)、胸围(P=0.028)、腰围(P=0.006)、腹围(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睡程度越重,其睡眠时间越长(P=0.047),睡眠效率越高(P=0.019)、AHI(P<0.001)、REM AHI(P<0.001)、NREM AHI(P<0.001)、TS90%(P<0.001)、氧减指数(P<0.001)、微觉醒指数(P=0.004)、最长呼吸暂停时间(P=0.030)、晨起收缩压(P=0.047)和舒张压(P=0.024)指标值越高,LSaO2(P<0.001)、ASaO2(P<0.001)则是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观ESS评分与AHI(r=0.263,P<0.001)、NREM AHI(r=0.267,P<0.001)、TS90%(r=0.240,P<0.001)、氧减指数(r=0.275,P<0.001)、微觉醒指数(r=0.253,P<0.001)以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r=0.219,P<0.001)呈弱正相关,与LSaO2(r=-0.266,P<0.001)、ASaO2(r=-0.236,P<0.001)呈弱负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S90%(P=0.001)及氧减指数(P=0.029)是ED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氧减指数(P<0.001)是白天嗜睡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成人OSAHS患者EDS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随BMI、OSAHS严重程度以及低血氧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非EDS患者相比,EDS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超重肥胖特征,睡眠时间更长,睡眠效率更高,睡眠结构更紊乱、睡眠呼吸相关参数和夜间低氧参数异常更严重。TS90%及氧减指数对成人OSAHS患者EDS发病有显著影响,其中氧减指数可能决定患者白天嗜睡程度。
    环甲膜联合喉室入路切除T1B声门型喉癌临床疗效分析
    吴允刚,张辉,孙聚兴,刘涛,王彩华,杨欣欣,马林祥,李笑颖,庞太忠,李晓瑜
    2021, 35(4):  30-3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26
    摘要 ( 1161 )   PDF (5122KB) ( 2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环甲膜联合喉室入路切除T1b声门型喉癌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声门型喉癌(T1bN0M0 13例、T1bN1M0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环甲膜联合喉室入路切除肿瘤,室带下拉修复声带,带状肌肌膜内翻扩大喉腔,分析术后随访复发情况、拔管率、声嘶情况、声门形态、吞咽情况等。 结果 16例患者中除1例术后局部复发外,其余随访至今均无复发,拔管率100%,声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声门形态接近正常三角形,患者术后第5天开始进食。 结论 对于T1b声门型喉癌,采用环甲膜联合喉室入路能直视下彻底切除肿瘤、保存喉功能,安全有效。
    累及喉部的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廖静雯,陈敏,李娜,黄沂传,赵涵
    2021, 35(4):  35-3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40
    摘要 ( 867 )   PDF (6161KB) ( 2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1例罕见的累及喉部的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疗过程、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 提取患者的病例资料、病理切片,对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总结本病历的特点并查询PNH相关文献。 结果 本病历中患者的病理提示梭形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显示CD68和CD163阳性。患者出现声门上狭窄、气管壁增厚、气管内多发结节,曾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累及皮肤形成多发结节,面部结节形成“狮面”外观,确诊后予以安罗替尼药物治疗可减缓病情发展。 结论 该病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可累及喉部引起呼吸困难,面部结节除非严重影响功能,不主张手术切除皮损。
    新生儿梨状窝瘘3例并文献复习
    杨红,滕以书,李兰,潘宏光,梁振江,韩赛红
    2021, 35(4):  40-4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85
    摘要 ( 1432 )   PDF (3412KB) ( 2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新生儿梨状窝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诊治的3例新生儿梨状窝瘘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例梨状窝瘘患儿中男孩2例,女孩1例,其中1例男性患儿出生后10 d即被发现颈部肿物而就诊,余两例患儿产前检查被发现;3例梨状窝瘘均在左侧;3例病例颈部B超均显示颈部囊性团块,囊壁厚,囊腔内显示点状气体样回声,颈部增强CT提示囊腔内见气液平。3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两例新生儿术中切除肿物后明确找到瘘管,予以顺利结扎,梨状窝处内瘘口未予以特殊处理,另1例颈部肿物予以切开引流后内镜下激光烧灼内瘘口。术后随访5个月至两年,暂未发现复发或反复感染病例。 结论 新生儿常以出生后发现无痛性颈部肿物或产前发现颈部占位为表现,颈部B超及颈部CT检查示肿物中常可见气体影,出生后肿物进行性增大,这时需高度怀疑梨状窝瘘可能。手术治疗是根除梨状窝瘘的根本方法,内镜下激光烧灼内瘘口和颈部肿物切除后高位结扎瘘管均未见复发。
    头颈部转移性透明细胞癌5例并文献复习
    刘盼,王川,赵泽祺,吴梅,徐继峰,李巍,张伟强,刘稳
    2021, 35(4):  45-5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81
    摘要 ( 1407 )   PDF (7520KB) ( 3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透明细胞癌转移至头颈的部位和治疗方法。 方法 总结我院2011年至2018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例头颈部转移性透明细胞癌,分析原发疾病、原发病治疗方法、转移时间、转移部位、转移灶治疗方法、预后等临床资料。 结果 5例透明细胞癌原发灶位于肾脏4例、膀胱1例,原发灶均行根治性手术。转移时间为原发灶术后1~10年,转移至上颌窦1例、额窦额骨1例、额窦筛窦1例、室带1例、额部皮下1例。4例转移灶手术后均复发并死于全身转移,仅1例皮下转移患者存活。 结论 透明细胞癌转移至头颈部较为罕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头颈部转移性透明细胞癌的主要方法,患者多死于全身多发转移。
    基于CT影像组学诺模图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李静静,武欣欣,毛宁,郑桂彬,牟亚魁,初同朋,贾传亮,郑海涛,米佳,宋西成
    2021, 35(4):  51-5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90
    摘要 ( 1527 )   PDF (2740KB) ( 2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与临床危险因素的诺模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PTC患者,收集治疗前的CT及临床资料。以7∶3比例通过完全随机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训练集(n=85)和测试集(n=29),从CT平扫期和增强动脉期的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使用方差阈值法、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筛选出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术前预测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组学诺模图。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利用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在测试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从每个患者的CT平扫期与增强CT动脉期图像共提取2 818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共25个与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标签与临床独立危险因素(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构建的诺模图,在测试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58,高于单独影像组学标签(AUC, 0.769)的效能,同时也高于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AUC, 0.721)的效能。 结论 影像组学诺模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术前预测工具,它结合了影像组学特征和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对PTC患者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晓菁,李昕莹,李思瑶,曹小丽,薛杰,曲妮娜,高莹
    2021, 35(4):  60-6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538
    摘要 ( 1903 )   PDF (948KB) ( 3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患者133个甲状腺良性消融结节,计算术后1、3、6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评估患者年龄、性别、消融能量、结节成分、结节初始体积、血供丰富程度等因素对结节体积缩小率的影响。 结果 甲状腺消融术后1、3、6个月结节体积逐渐缩小,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7.48±23.24)%、(73.06±16.63)%、(84.44±14.68)%,患者性别、总消融能量、单位体积消融能量、结节成分均与消融术后6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相关(P<0.05),患者性别总消融能量及结节成分均为消融术后短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男性、适当的消融能量及囊实性结节疗效更佳。
    KCNK5双孔钾通道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薛刚,孙新民,林旭,吴靖芳
    2021, 35(4):  64-6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04
    摘要 ( 1014 )   PDF (5403KB) ( 2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KCNK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KCNK5表达,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KCNK5与PTC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CNK5表达于PTC细胞的胞膜、核膜和胞质,癌旁正常组织阴性或弱阳性;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半定量积分显示PTC组织中的KCNK5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KCNK5表达与PTC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KCNK5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KCNK5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KCNK5低表达患者(P<0.01)。 结论 KCNK5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PTC评估预后的指标。
    手术时长与内眼手术围手术期血糖波动的相关分析
    高朗, 陈红梅,白晔,秦雪娇
    2021, 35(4):  70-7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95
    摘要 ( 961 )   PDF (1004KB) ( 2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控制血糖波动是目前糖尿病防控的新关注点,论文重点研究手术时长对内眼手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同时分析影响血糖波动幅度的相关临床因素,为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搜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眼部疾病并接受内眼手术的患者132例。所有患者接受以下时间点的血糖测定:手术前空腹血糖、手术前即时血糖、手术后30 min血糖、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术后第1天相应手术前时间点血糖、术后第2天空腹血糖、术后第2天相应手术前时间点血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血糖变化。术后30 min与术前即时血糖的差值为术后30 min的血糖变化值(BGC),术后第1天相应时间点、术后第2天相应时间点与术前相应时间点的血糖差值分别为术后1 d时间点BGC和术后2 d时间点BCG,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术后第2天空腹血糖与手术前空腹血糖的差值分别为术后1天空腹BCG和术后2天空腹BCG。按照手术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三组:短组(手术时间≤30 min)、中组(手术时间31~90 min)、长组(手术时间>90 min)。根据术前即时血糖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时血糖低组(术前血糖≤10 mmol/L)、即时血糖高组(术前血糖>10 mmol/L)。根据术前空腹血糖将患者分为两组:空腹血糖低组(术前空腹血糖≤8.33 mmol/L)、空腹血糖高组(术前空腹血糖>8.33 mmol/L)。依据糖尿病确诊后的病程,将患者分为三组:短组(病程在≤5年)、中组(5年<病程<10]年)、长组(病程>10年)。 结果 132例患者术前即时血糖平均为(9.81±1.29)mmol/L,术后30 min为(13.04±1.83)mmol/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天(11.03±1.16 mmol/L)、第2天(10.10±1.47 mmol/L)相应时间点的血糖较手术前(9.81±1.29 mmol/L)血糖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 min BGC,短组(1.86±1.71 mmol/L)、中组(3.20±2.01 mmol/L)与长组(3.50±2.13 mmol/L)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d相同时间点、术后1 d空腹、术后2 d空腹的BGC,短组与中组、短组与长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中组与长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 d相同时间点的BGC,短组(0.37±0.75 mmol/L)、中组(0.28±0.56 mmol/L)、长组(0.19±1.00 mmol/L)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与术后30 min BCG、术后1 d相同时间点BCG、术后1 d 空腹BCG、术后2 d 空腹BC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0.205、0.228、0.236(P<0.05)。术前空腹血糖低组BGC较空腹血糖高组术后30 min及术后2 d空腹BGC高、而术后1 d空腹BGC 低,术前即时血糖低组BGC较即时血糖高组在术后30 min和术后1 d时间点BGC高。各时间点短组、中组、长组之间两两比较,血糖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眼科手术后30 min及术后第1天血糖水平升高,术后第2天大致恢复至术前水平。手术时间与术后早期血糖波动幅度呈正相关,缩短手术时间、实时调控术前血糖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的血糖波动。糖尿病病程对手术前后血糖波动影响不大。
    未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间调节力对照研究
    岳鹏程,杜秋萱,孔玲,乔镇涛
    2021, 35(4):  76-8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32
    摘要 ( 1159 )   PDF (979KB) ( 34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调节相关参数的影响。 方法 收集63例从未有屈光矫正史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作为屈光参差组,两眼间屈光参数无明显差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综合验光仪测量患者的单双眼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正相对调节、调节灵活度、调节幅度并散瞳验光,分析两组间调节相关参数的差异。 结果 屈光参差组患者共34例,高度数眼PRA值为-2.10±0.88,低度数眼为-2.46±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5);屈光参差组高度数眼调节反应值为+0.51±0.42,低度数眼为+0.35±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P<0.05);屈光参差组高度数眼调节灵活度值为4.47±2.38,低度数眼为5.5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屈光参差组高度数眼NRA值为+2.21±0.28,低度数眼为+2.21±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3,P>0.05)。对照组患者共29例,双眼间NRA、BCC、PRA、调节灵活度值均无统计学差异(NRA:Z=-0.42,P>0.05)、(BCC:Z=-0.95,P>0.05)、(PRA:Z=-1.37,P>0.05)、(调节灵活度:Z=-0.04,P>0.05)。屈光参差组双眼NRA值+2.39±1.58高于对照组+2.24±0.31(Z=-2.54,P<0.01),双眼PRA值-2.00±0.81高于对照组-2.49±0.72(Z=-2.31,P<0.05);屈光参差组调节反应值+0.38±0.30与对照组+0.41±0.30无统计学差异(Z=-0.58,P>0.05),双眼调节灵活度值4.57±2.50与对照组4.59±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4,P>0.05)结论 近视性屈光参差会引起患者双眼间调节参数异常。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中治疗内障眼病的用药规律
    王舒舒,付亚辉,于若愚,侯艺,杨继国
    2021, 35(4):  81-8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20
    摘要 ( 1941 )   PDF (4397KB) ( 70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搜集《中华医典》治疗内障眼病的方剂,跨学科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大数据库,总结中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应用规律。 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治疗内障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内障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并批量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从单位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药对关联和聚类处方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等角度进行分析,彩色圆饼图进行直观显示。 结果 筛选后共纳入249首方剂,包含244种中药,总用药频次2 596次;功效396个,总功效频次5 486次;四气9种,总频次2 922次;五味11种,经计算总频次3 697次;12经总频次3 750次。治疗白内障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防风、当归、甘草;关联性较高的药对以人参与防风出现最高。 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中华医典》中治疗内障眼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中药治疗内障眼病总结提供参考。
    双眼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两次手术疼痛对比
    肖宇,张又尹,邓应平
    2021, 35(4):  88-9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76
    摘要 ( 2487 )   PDF (1040KB) ( 1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表面麻醉下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手术双眼术前紧张程度、术中疼痛及配合度等,分析双眼疼痛是否存在差异及寻找可能的原因,探寻ICL手术双眼之间的合理间隔期。 方法 入组分次行双眼ICL手术的12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间隔1 d组及间隔1周组,患者双眼按间隔时间行ICL手术,所有手术均为表面麻醉,经透明角膜切口行ICL植入术。每只眼术前使用视觉模拟(VAS)量表评价患者紧张程度,术中术者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记录手术耗时,术后使用VAS量表评估患者术中疼痛程度及整体满意度,患者估计手术耗时。统计学分析比较双眼评分变化和组间差异,并探求疼痛程度与患者一般资料的关系。 结果 不管是在间隔1 d组还是间隔1周组,患者在第二眼手术时紧张程度较前减轻(1 d组:P<0.01;1周组:P=0.011),疼痛程度明显升高(两组均:P<0.01),手术满意程度变差(两组均P=0.001),估计手术时间延长(两组均P<0.01)。在第二眼术中,患者配合程度变差(两组均:P=0.002),但并不会导致手术耗时的增加(1 d组:P=0.481;1周组:P=0.499)。在第二只眼手术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回忆第一只眼的疼痛会偏低,在1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d组:P=0.082;1周组:P=0.011)。间隔1周组较间隔1 d组第二只眼相对于第一只眼的各指标的变化程度更大,但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及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显示,年轻的、未生育的人倾向于有较高的疼痛程度。 结论 第二只眼ICL手术患者的紧张程度较第一只眼降低,疼痛较前增加,配合度降低,这可能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需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双眼手术间隔1 d时和间隔1周时差别不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ICL手术双眼间隔期。
    综述
    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牛子捷,肖洋,王军,马丽晶
    2021, 35(4):  96-10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30
    摘要 ( 2274 )   PDF (966KB) ( 4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治疗喉乳头状瘤是耳鼻咽喉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以减少复发率、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喉乳头状瘤是儿童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引起儿童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因易复发需要多次手术治疗,给患儿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综述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和进展,为临床医生在此病治疗的手术方式方面选择提供思路。
    加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围手术期的应用
    王赫,宋西成
    2021, 35(4):  101-10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02
    摘要 ( 1113 )   PDF (998KB) ( 3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术为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腔镜手术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不管采取哪种手术方式,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即尽可能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取得良好恢复效果。随着甲状腺手术数量日益增多,其术后康复效果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在甲状腺围手术期管理工作中,采取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管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围术期患者恢复效果,加快患者康复,这一先进理念及方法必将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就加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围术期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口面肌功能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研究进展
    李丹阳,梁辉
    2021, 35(4):  108-1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286
    摘要 ( 903 )   PDF (1016KB) ( 4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回顾口面肌功能治疗(OMT)相关文献,就OMT的动作、机制及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使用Pubmed、CNKI、万方医学进行搜索截至2020年6月前的相关文献。 结果 共回顾24篇研究,包括14篇研究成人OSA,10篇研究儿童OSA,其中有20项研究均显示治疗前后AHI有改善,但改善程度主要取决于OSA严重程度及治疗时间。 结论 研究证明OMT对治疗单纯打鼾、成人轻至重度OSA、儿童OSA均有效果,可作为治疗OSA的一种重要替代治疗。但OS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相关临床试验和样本数量较少,仍需进一步研究。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徐菲菲,吴昊
    2021, 35(4):  115-12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54
    摘要 ( 1312 )   PDF (1026KB) ( 4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叉神经痛是最为常见的颅面部疼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常表现为其一个或多个分支中的突然、严重、短暂、尖锐性和复发性疼痛。针对目前各家提出的不同的分类方法、多种发病机制如中枢性假说、神经受压迫学说、炎症反应学说、生物共振假说、离子通道改变学说以及临床多学科参与的治疗手段进展作一综述,为三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近视的药物治疗
    刘凌,张美霞
    2021, 35(4):  123-12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13
    摘要 ( 1912 )   PDF (986KB) ( 67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若不行矫正,可造成视觉损伤,影响个人生活质量,造成社会经济负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近视患病率不断上升,控制近视度数增长,保护眼健康,成为全球关注热点。目前治疗近视的方法包括药物、配镜、手术等。近年来药物治疗近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发现能控制近视的药物,包括毒蕈碱受体拮抗剂、烟碱型受体拮抗剂、血管活性肠肽等治疗近视的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经验与教训
    早期声门型喉癌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后喉部感染诊治经验与教训
    石玉琦,佘翠平,张庆丰,刘得龙,焦梦思
    2021, 35(4):  129-13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63
    摘要 ( 1367 )   PDF (3370KB) ( 3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性分析早期声门型喉癌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后喉部感染的2例患者诊治过程,总结得出等离子手术切割过深、档位过高、范围过大、电凝止血过度是造成喉部软骨热损伤的主要因素,软骨坏死继发导致喉部感染。2例分别通过喉内清创及喉内外联合清创,加抗感染治疗治愈。对诊治经过不当之处进行剖析,汲取教训,为提高临床医生对类似疾病的诊治能力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