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6-16
      
    论文
    额侧位垂直喉部分切除术的改良经验
    董频
    2010, 24(3):  1-3. 
    摘要 ( 1308 )   PDF (385KB) ( 12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额侧位喉部分切除术的历史沿革、标准术式、适应证、存在问题,并详细介绍了董频教授本人在此术式方面上的改良经验与效果。

    Kisspeptin/GPR54与肿瘤转移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
    王果综述,董频审校
    2010, 24(3):  4-8. 
    摘要 ( 1326 )   PDF (377KB) ( 13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Kisspeptin为Kiss-1基因表达产物,起初被发现其与受体GPR54结合后具有抑制人类黑色素瘤转移能力的作用,随后引起广泛研究。大量研究表明,Kisspeptin/GPR54不仅与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肾细胞癌、胆囊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并且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分泌降低以及青春期发育不全有密切关系。本文就Kisspeptin/GPR54与抑制肿瘤转移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初探
    钱晓云1,章宜芬2,俞晨杰1,丁小琼1,秦阳1,秦小明1,高下1
    2010, 24(3):  9-14. 
    摘要 ( 1331 )   PDF (1222KB) ( 12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半连续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两种方法,用于检测喉及喉咽部鳞形细胞癌患者颈部常规病理学阴性淋巴结中微转移的检出率,并初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13例喉及喉咽部鳞型细胞癌患者经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15侧326个淋巴结, 采用50μm半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细胞角蛋白CK(AE1/ AE3)免疫组化EnVison两步法行微转移灶检测, χ2 检验用于检验两种不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统计所有病例的各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临床分型、pT 分期、肿瘤分级、原发灶浸润深度),随访11~56个月(中位时间31个月),采用χ2 检验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微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微转移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①全部75个蜡块经半连续切片后免疫组化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各750张,免疫组化组中经CK(AE1/ AE3) 单克隆抗体标记后,共40张切片(5.33%)分别对应5 例(38.46 %) 患者中的7 个淋巴结(2.14 %)呈阳性反应。而相应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若不与免疫组化对照,其阳性切片数为24张(3.20%),分别对应2例患者的3个淋巴结。两组间阳性切片数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②除年龄外的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微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Ρ>0.05) ;有微转移和无微转移患者的早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 。结论  对于喉及喉咽鳞癌的颈部淋巴结微转移,单纯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即使是连续或半连续切片,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仍然会有一定的漏检率,而免疫组化方法可提高其检出率。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间的可能相关性尚有待大样本和长期随访资料的进一步探讨。

    FAK及MMP9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高尚,李大伟,董频,王果,沈斌
    2010, 24(3):  15-18. 
    摘要 ( 1372 )   PDF (772KB) ( 1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喉癌及10例癌旁非癌组织中FAK及MMP9的表达。结果  喉癌组织中FAK及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及63.2%,在癌旁非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10.0%及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且FAK与MMP9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FAK及MMP9在喉癌中均有高表达,且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二者在喉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相互促进作用。

    早期声带癌的CO2激光微创治疗
    王俊国,沈晓辉,钱晓云,戴艳红,陈峰,高下
    2010, 24(3):  19-21. 
    摘要 ( 2577 )   PDF (331KB) ( 19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O2激光治疗早期声带癌(T1、T2)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O2激光治疗的26例早期声带癌(T1a期12例、T1b期2例和T2期12例)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5~15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音功能恢复良好,复发3例(复发率11.5%),再次行CO2激光手术2例,行全喉切除术1例。结论  CO2激光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和发音功能保留满意等优点,是早期声带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咽旁间隙神经鞘瘤2例
    张剑伟1,倪泽1,高下2
    2010, 24(3):  22-23. 
    摘要 ( 1089 )   PDF (272KB) ( 9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腔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
    潘芳名
    2010, 24(3):  24. 
    摘要 ( 1108 )   PDF (490KB) ( 17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腔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误治10例分析
    王治强,都基亮,宋莉
    2010, 24(3):  25-26. 
    摘要 ( 1147 )   PDF (257KB) ( 8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与分泌性中耳炎
    鞠宏霜,马明忠,吴海英,伊纪亮
    2010, 24(3):  27. 
    摘要 ( 1631 )   PDF (318KB) ( 13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206例,其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97例136耳,观察手术治疗前后鼓室功能图的变化。结果  腺样体切除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其中治愈103耳;好转19耳;复发或无明显改善14耳,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12耳,持续病程超过2年。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与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及临床病程的持续时间有关,腺样体切除术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特殊类型先天性耳前瘘管3例
    洪燕丽,李兆生,方铭达
    2010, 24(3):  29-31. 
    摘要 ( 1478 )   PDF (331KB) ( 15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高特殊类型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断与治愈水平。方法  对3例特殊耳前瘘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合并先天性颞骨胆脂瘤同期手术;1例瘘管口隐蔽,术中找到瘘管口彻底切除;1例瘘管长,自耳轮脚伸入外耳道深部,后达乳突表面,行双切口彻底切除。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有听力下降,术前有必要行颞骨CT检查;手术后是否复发取决于彻底切除瘘管、被波及的耳郭软骨及感染灶内的肉芽和瘢痕组织。

    耳内镜应用于外、中耳疾病258例
    楚士东1,洪荧灿2,刘应万2,马纪清2,于振坤1
    2010, 24(3):  32-33. 
    摘要 ( 1041 )   PDF (287KB) ( 13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46例
    陆晓红
    2010, 24(3):  34-35. 
    摘要 ( 943 )   PDF (263KB) ( 12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早期鼻分泌物嗜酸细胞检测与临床分析
    孟庆翔, 谢景华, 苏芳, 王磊
    2010, 24(3):  36-39. 
    摘要 ( 1391 )   PDF (430KB) ( 13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早期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43例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免疫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采集鼻腔分泌物,经涂片染色后计数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可能相关性。结果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后4、8周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较免疫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治疗后4周及8周主观症状有明显改善的患者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较免疫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时,鼻黏膜局部免疫状态的改变在免疫治疗后4周或更早的时间已经发生。

    多发性鼻窦异物误诊1例
    叶丰强,郭正吉
    2010, 24(3):  39-39. 
    摘要 ( 1003 )   PDF (256KB) ( 10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内镜下一期行鼻骨复位术和鼻中隔矫正术
    孙海敏,王妍, 杨准, 薛卫国
    2010, 24(3):  40-41. 
    摘要 ( 1980 )   PDF (295KB) ( 14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并鼻中隔偏曲同期处理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对32 例鼻骨骨折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外伤后10d内行一期鼻骨骨折复位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30例患者外观无明显畸形,2例术后1周再次于黏膜麻醉下行鼻骨骨折矫正术,效果满意;鼻道通畅, 鼻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在鼻内镜下可同时行鼻骨骨折复位术及鼻中隔矫正术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
    郑海洲,张江云
    2010, 24(3):  42-43. 
    摘要 ( 1445 )   PDF (293KB) ( 12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左侧前端切口,分离左侧黏软骨骨膜,分离软骨与骨性部相连处并切除细条状软骨,切除偏曲骨质。软骨部偏曲者则接受划痕切开或选择性小块切除软骨。结果  随访6个月,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疗效好,损伤小,鼻中隔矫正满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联合骨折外移术的临床疗效
    郭涛,孙敬武, 胡燕明,汪银风
    2010, 24(3):  44-46. 
    摘要 ( 2007 )   PDF (435KB) ( 14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联合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为72例伴下鼻甲骨性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施行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联合骨折外移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记录术后创面愈合、下鼻甲位置及鼻塞改善情况等。结果  67例随访6个月,治愈57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100%。55例随访1年后有效率94%。鼻腔无粘连和结痂,创面愈合快,无鼻腔干燥和萎缩。结论  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联合骨折外移术是治疗伴下鼻甲骨性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良好术式。鼻腔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内镜引导下经鼻入路腺样体切除78例临床分析
    韩学锋,李学忠 ,魏晓 ,张磊
    2010, 24(3):  47-49. 
    摘要 ( 1001 )   PDF (380KB) ( 9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下、经鼻入路联合电动切割综合动力系统进行腺样体切除的技术要点和疗效分析。方法  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儿童78例, 2~13岁,主诉睡眠打鼾、憋气、张口呼吸71例,鼻塞、流涕5例,长期耳闷、听力下降2例,于全麻下行内镜引导下经鼻入路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8min,术中出血平均10mL,无原发性和继发性出血、咽鼓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 术后平均随访1 年, 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鼻腔粘连、腺样体肿大等发生。结论  内镜引导下经鼻入路联合电动切割综合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术具有术野清晰, 切除准确, 止血彻底, 效果良好的特点。

    经鼻内镜取出泪囊结石1例
    赵芹芳, 李万海,郭庆生
    2010, 24(3):  49-49. 
    摘要 ( 1127 )   PDF (195KB) ( 10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窦内镜在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李创伟,林歆胜,王双乐
    2010, 24(3):  50. 
    摘要 ( 1618 )   PDF (425KB) ( 8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喉显微手术暴露不佳时,鼻窦内镜辅助手术的可行性,比较鼻窦内镜及显微镜在喉显微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鼻内镜辅助完成喉显微手术28例。结果  2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临床治愈,无明显并发症。除2例喉乳头状瘤外,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在喉显微手术中具有较显微镜视野更清晰、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瑞术康防治135例鼻腔粘连效果观察
    姜栋,于海清,谭清爽,于志良
    2010, 24(3):  52-53. 
    摘要 ( 1097 )   PDF (281KB) ( 12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伴气管狭窄的复发性多软骨炎3例
    刘静波,黄建民,刘建治
    2010, 24(3):  54-56. 
    摘要 ( 1386 )   PDF (730KB) ( 13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R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3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病理检查确诊的RP患者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内镜、CT三维重建等检查可明确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均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早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症状反复。1例复发后接受喉气管成型支架扩张术,随访至今病情稳定;1例于诊断后2年死亡;1例5年后死亡。结论  RP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累及全身系统的疾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CT、气管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等。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能在早期部分缓解患者的症状,气管切开及狭窄气道重建能较好解除呼吸道梗柤,延长生存时间,但气道受累的RP预后较差。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14例
    肖二彬
    2010, 24(3):  57-58. 
    摘要 ( 1586 )   PDF (281KB) ( 12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的原因及处置方法。方法  14例发现气管切开术切口出血后患者,部分经确保无血液进入气管内情况下,局部给予凡士林纱条压迫,2d后撤出纱条;其余经凡士林纱条压迫无效,打开伤口探查,对出血点结扎、缝扎出血点,双极电凝止血,缝合套管上方皮肤,观察出血情况。结果  气管切开术后出血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且出血原因较多,以肥胖、颈部短粗患者位多;且原因以甲状腺包膜损伤为多。 结论  气管切开术并发出血原因较多,且出血时间不定,后果严重,应积极须防,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气管切开后鼻内镜下取出气管支气管特殊异物6例
    张庆泉,王强
    2010, 24(3):  59. 
    摘要 ( 1026 )   PDF (232KB) ( 11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声带囊肿50例
    万京明
    2010, 24(3):  60. 
    摘要 ( 1024 )   PDF (247KB) ( 12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喉结核误诊3例
    吴光灿,顾能荣
    2010, 24(3):  61-62. 
    摘要 ( 1040 )   PDF (339KB) ( 13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会厌炎死亡2例原因分析
    陈国明,王卫东
    2010, 24(3):  63. 
    摘要 ( 1097 )   PDF (249KB) ( 9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168眼
    王玉霞,肖瑛,孙洪义,高雪,刘景,陈国玲,杨丽霞
    2010, 24(3):  64-66. 
    摘要 ( 1584 )   PDF (351KB) ( 10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瓣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四种方法治疗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翼状胬肉患者158例(168眼)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效果。其中,A组(41眼)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42眼)接受单纯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C组(44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瓣移植术,D组(41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 6~12个月。结果  A组复发率 17.1% ,B组复发率为9.5%,C组复发率4.5%,D组复发率为4.9% 。A组的复发率和其它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B、D组、C、D组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并发症较其他三组的并发症少。 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瓣移植术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具有经济实用、复发率低、角膜上皮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1例
    韩旭光,王玉,徐湘辉
    2010, 24(3):  67-68. 
    摘要 ( 1037 )   PDF (257KB) ( 9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急性眼内炎临床分析(附2例报告)
    胡海鹏,张秀萍,刘云霞
    2010, 24(3):  69-70. 
    摘要 ( 976 )   PDF (302KB) ( 12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