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16
      
    专题笔谈
    甲状腺肿瘤治疗模式及技术应用
    2013, 27(6):  1-1. 
    摘要 ( 1071 )   PDF (970KB) ( 12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状腺/甲状旁腺术中Focus超声刀规范化应用
    贺青卿,赵国伟,庄大勇,郑鲁明,范子义,朱见,周鹏,侯蕾,于芳,李燕宁
    2013, 27(6):  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297
    摘要 ( 1080 )   PDF (1022KB) ( 18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声刀通过超声频率发生器产生机械能达到同时切割组织和止血的目的,其应用在甲状腺外科治疗中有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止血方式的趋势。研究回顾多组甲状腺外科治疗中超声刀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的对照试验,比较超声刀较传统手术切割止血方法的优势和缺点,积累日常手术中超声刀使用经验,讨论Focus超声刀的规范化应用与使用技巧。

    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庄大勇,贺青卿,范子义,郑鲁明,朱见,周鹏,段松建,岳涛,董学峰
    2013, 27(6):  5-8.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3.302
    摘要 ( 1556 )   PDF (943KB) ( 14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ONM)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4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在再次手术中应用IONM技术。结果   再次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再次手术前甲状腺癌残留率为45.45%,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2.98%。再次手术中无新的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初次手术术式选择不当是造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IONM技术可预防和减少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应作为这类手术中的常规应用技术。

    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行预防性清扫临床分析
    朱见,贺青卿,郑鲁明,范子义,赵国伟,侯蕾,史后彬
    2013, 27(6):  9-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301
    摘要 ( 1896 )   PDF (939KB) ( 14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响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行预防性清扫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术前诊断为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及患侧Ⅲ、Ⅴ区(+)Ⅱ区淋巴结清扫16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年龄、性别、肿物大小、有无侵及甲状腺被膜情况、原发灶数目、肿瘤单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并发症,探讨临床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    162例患者中74例(45.7%)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71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43.8%,45例颈侧区(Ⅲ、Ⅴ区(+)Ⅱ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9.6%。年龄、肿瘤有无浸润包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0.62%(1/162),系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切断喉返神经所致,其中1例(0.62%)术后颈部切口出血,行手术止血,2例(1.23%)皮下淤血,保守治疗治愈。2例(1.23%)术后乳糜漏,均为左侧清扫患者,行持续负压吸引、左颈静脉角局部加压包扎治疗后治愈。 59例(36.4%)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血甲状旁腺PTH低于参考值下限,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cN0PTMC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高危患者行患侧Ⅲ、Ⅴ区(+)Ⅱ区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并安全可行。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分析
    周鹏,贺青卿,庄大勇,范子义,郑鲁明,朱见,于芳,岳涛,董学峰
    2013, 27(6):  12-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300
    摘要 ( 2117 )   PDF (946KB) ( 15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8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616例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616例有完整统计资料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58.77%(362/616),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8.70%(300/616),颈侧区(Ⅱ、Ⅲ、Ⅳ、Ⅴ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8.80%(239/616),原发肿瘤的部位、最大直径、是否累及包膜、是否为多发病灶及患者年龄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越大,转移到颈侧区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Ⅵ区,术中应常规清除,其次依次为Ⅲ、Ⅳ、Ⅱ、Ⅴ区,对于患者原发肿瘤具有累及包膜、直径>1cm、多发病灶及位于双侧等特点应清扫颈侧区,术中快速病理检查颈侧区淋巴结病理状态,确定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范围。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应用价值与风险
    赵国伟,贺青卿,庄大勇,郑鲁明,范子义,朱见,于芳,周鹏,侯蕾,姜会平
    2013, 27(6):  16-21.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3.299
    摘要 ( 1299 )   PDF (957KB) ( 20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已有50余年的历史,尽管此疗法利弊一直存在争议,但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对131I治疗的研究。我们分析131I清甲、清灶治疗以及对局部复发和(或)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等方法和结果,对131I治疗并发症的风险性做出尽可能中肯的评价。131I清甲治疗的优点包括:①提高血清TG测定的特异性水平;②提高全身碘扫描诊断复发和(或)转移性疾病的灵敏度;③使治疗效果最大化;④131I清甲治疗后的全身碘扫描能够辅助诊断全身其他部位转移的、在清甲治疗前无法实施碘扫描或者清甲治疗前碘扫描无法诊断的病灶。131I清灶治疗的潜在优点包括降低复发率以及降低因未知的微小病灶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病灶造成的患者死亡率。131I治疗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病灶的潜在优点是降低复发率和降低特异性疾病的死亡率和(或)疼痛。131I清灶治疗的不良反应和风险与恶性肿瘤一样,最常累及的器官及系统如眼/鼻、唾液、肺、胃肠、造血系统以及生殖系统。虽然人们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的争议从未停止,但是它的疗效和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这对医生和患者在选择是否进行131I治疗时提供了帮助。

    论著
    头颈肌上皮癌的生物学特征及诊疗分析
    陈志喜1,刘阳云2,周文芳1,张金平1,罗许勇1,叶雪萌1,熊奇斌1,刘火旺3
    2013, 27(6):  22-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48
    摘要 ( 1993 )   PDF (936KB) ( 13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头颈肌上皮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例头颈肌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并从生物学、诊疗和预后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其中腮腺3例,硬腭1例,鼻、鼻窦1例。5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4例,1例放弃手术而行放、化疗。3例术后局部复发,其中2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行二次手术或加颈淋巴结清扫术,2例出现远处转移;至末次随访,4例死亡,1例无瘤生存(术后10个月)。结论    头颈肌上皮癌是预后极差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腮腺,鼻、鼻窦者极为罕见;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较高,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复发率高。

    显微支撑喉镜下钬激光治疗喉部肿瘤及喉瘢痕狭窄8例
    毛华东,杜敬东,程杰
    2013, 27(6):  26-2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089
    摘要 ( 1572 )   PDF (946KB) ( 14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应用钬激光治疗喉部肿瘤及喉瘢痕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8例喉部肿瘤及喉瘢痕狭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显微支撑喉镜下钬激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8例中喉癌4例,术后随诊6~12个月发音基本满意,无复发;喉癌术后喉狭窄3例,随诊6~12个月未发生再次狭窄;喉乳头状瘤1例,随诊8个月无复发。结论    对喉部良性肿瘤、早期喉癌及喉气管狭窄等病变行显微支撑喉镜下钬激光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特点。

    周围性面瘫的MRI增强扫描检查和损伤节段观察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单良1,陈文文1,倪关森1,罗禹2
    2013, 27(6):  28-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00
    摘要 ( 1718 )   PDF (1036KB) ( 15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周围性面瘫的MRI检查和损伤节段观察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周围性面瘫患者15例,用Siemens Magnet V1.5 T超导型磁共振,头线圈,扫描双侧颞骨,单侧面瘫扫描双侧面神经,健侧为阴性对照。常规T1WI、T2WI轴面及冠状面薄层扫描后,行T1WI-vibe横断位、T2WI-TSE冠状位、T2WI-SPACE横断位、增强后T1WI-Vibe横断位及T1WI-TSE冠状位扫描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对比剂剂量0.1mmol/kg),延时30min对病变进行MRI扫描及图像多平面重建。结果    ①与手术相关者3例,面神经MRI重建显示面神经全程完整1例,没有中断、水肿。3个月后恢复,为H-B 1级。术前就发生面瘫的岩部巨大胆脂瘤患者1例,显示全程水肿,但没有中断,术后恢复十分缓慢,为H-B 3级。第3例巨大听神经瘤患者,MRI重建显示面神经仍连续,与术中观察一致。术前面瘫H-B 6级,术后仍为6级;②Bell氏面瘫者6例中,显示内听道段至鼓室段均有强化1例,强化在膝状神经节至乳突段2例,只在内听道段2例,在内听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及鼓室段1例,术后均痊愈,H-B分级全部达到1级;③HUNT综合征患者6例中,未见面神经异常1例,强化在内听道2例,另膝状神经节强化3例,其中2例伴内听道内强化,只有1例还涉及乳突段,伴有耳蜗增强改变5例,治疗后H-B分级全部达到1级。结论    MRI增强和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面神经损伤的节段和范围,也能为预后判定提供一些信息。

    骨片重建和围手术期通气治疗根治腔的效果观察
    童军1,李克勇1,陈文文2,邓亚新2,蔡勋华2,单良2,杜丽君2
    2013, 27(6):  31-3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083
    摘要 ( 1096 )   PDF (1234KB) ( 14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利用自体带骨膜的骨皮质片,修复根治后遗留的巨大腔并作听骨重建,及术后使用乳突腔充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手术病历资料 (再次手术3例,共43例次),均有胆脂瘤根治手术根治腔和感染流脓。术前平均气导(68.27±14.13)dBHL(AC,取0.5K,1K,2K均数,下同),平均气骨导差(GAP)(47.02±12.72)dBHL。按照手术方法,分两组:骨片组,前20耳带骨膜骨片修复根治腔和听骨重建;充气组,另23耳(其中3耳是骨片组再手术)在前述基础上引出2mm硅胶管,在术后围手术期中加用中耳充气。随访6~60个月,平均(16.46±8.36)个月,平均气骨导差(GAP)<20dB为成功。统计分析用U检验。结果    耳道情况:40例全部耳道呈现光滑的外观。8例有随访的CT片复查,呈现上鼓室和/或乳突腔再气化;听力结果:27例(62%)为成功, 16例为显效(37%)。骨片组3例术后听力不佳,再次手术中发现均有中上鼓室间粘连,分解后使用充气法,2例获成功。结论    带骨膜骨片有助于形成正常光滑的耳道,中耳充气有利于上鼓室再气化和听力恢复。

    MCP-1与BMP-7在耳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金建平
    2013, 27(6):  35-3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33
    摘要 ( 1713 )   PDF (1966KB) ( 13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CP-1和BMP-7在耳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9例耳部瘢痕疙瘩组织、21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和22例正常皮肤组织中MCP-1和BMP-7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耳部瘢痕疙瘩组织中MCP-1和BMP-7表达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耳部瘢痕疙瘩组MCP-1阳性率为82.76%,明显高于非病理瘢痕组(28.57%)和对照组(9.09%),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3、24.350,P<0.05);耳部瘢痕疙瘩组BMP-7阳性率为17.24%,明显低于非病理瘢痕组(57.14%)和对照组(81.82%),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2、18.432,P<0.05)。耳部瘢痕疙瘩组织中MCP-1与BMP-7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38,P<0.05)。结论    MCP-1和BMP-7共同参与调节耳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BMP-7可以作为防治耳部瘢痕疙瘩一个理想的基因治疗位点。

    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客观听力评估
    余崇仙,杨克林,张晓敏,汪平
    2013, 27(6):  38-4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81
    摘要 ( 1675 )   PDF (943KB) ( 20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客观听力学特征,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286例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进行评估。结果    286例婴幼儿中双耳听力正常95例(33.22%);听力损失者191例(66.78%),其中单耳听力损失70例(24.47%),双耳听力损失121(42.31%);传导性听力损失59例(20.63%),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32例(46.15%);轻度听力损失91例(31.82%),中度43例(15.03%),重度20例(6.99%),极重度37例(12.94%)。191例听力异常者只有16例复查,占8.38%,复查结果:听力正常2例,双耳听力损失10例,单耳听力损失4例。结论    部分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可随着听觉神经系统发育的完善恢复正常;同时中耳病变也是部分婴幼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影响因素;客观听力学组合测试可有效评估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的听力特征,为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听力异常患儿的复查率低和失访率高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耳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疗效分析
    吴龙军1,2,黄益灯2,夏思文2
    2013, 27(6):  42-4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06
    摘要 ( 1602 )   PDF (2035KB) ( 11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患者行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自体脂肪取自耳垂或腹部,对于鼓膜紧张部大穿孔一次修补不成功者,再次或多次行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结果    一次性鼓膜修补成功120 例,两次修补成功6例,3次修补成功2例,总治愈率100%,术后6个月复查电测听,言语频率听阈恢复到平均(21.4±8.6)dB,骨、气导差缩小至(10.2±4.6)dB。结论    耳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适合于鼓膜紧张部中央型穿孔,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对于鼓膜紧张部大穿孔,一次修补穿孔未愈者,可再次或多次行脂肪修补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术前颞骨CT及耳内镜评估的意义
    王进,何跃
    2013, 27(6):  45-4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084
    摘要 ( 2363 )   PDF (922KB) ( 13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    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不同程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对下气道的影响
    张恺1,王秋萍1,吴昆旻1,王志颐1,张勇1,季俊峰1,程友1,谢燕清2,钟南山2
    2013, 27(6):  48-5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65
    摘要 ( 1242 )   PDF (1138KB) ( 11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下气道炎症相关指标,探讨不同程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对下气道影响的程度及差异。方法    入选PAR患者266例,其中轻度组(165例)、中-重度组(101例),另选健康正常组136例,均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检测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比较三组受试者对下气道影响的程度和差异。结果    ①三组间FeNO及FeNO阳性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9.07±24.29 vs 25.81±18.68 vs 9.01±10.01,P<0.01;66.19% vs 33.33% vs 8.82%,P<0.01);②两组鼻炎患者痰EOS比例及痰EOS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1±9.11% vs 4.02±7.10%;40.59% vs 35.57%,P>0.05),与正常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1±9.11% vs 0.48±1.28%, 4.02±7.10% vs 0.48±1.28%;40.59% vs 1.47%,35.57% vs 1.47%,P<0.01);③中-重度组BPT阳性率与轻度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85% vs 4.24%,14.85% vs 1.23%,P<0.01 ),轻度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4% vs 1.23%,P>0.05)。结论    ①不同程度PAR患者下气道炎症存在差异;②研究证实,中-重度PAR患者呈现出更高水平的下气道异常,针对此类患者,可能暗示未来罹患哮喘(BA)的风险,耳鼻喉及呼吸科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

    腺样体肥大儿童伴变应性鼻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分析
    吴佳欐,陈淑梅,田欣,赵利敏,倪坤,顾美珍,陈佳瑞,周佳蕾,李晓艳
    2013, 27(6):  53-5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89
    摘要 ( 1703 )   PDF (1002KB) ( 20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腺样体肥大儿童伴分泌性中耳炎(OME)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岁以下87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病史,分析AR、咽鼓管功能不良及OME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AR发病率为30.11%,AR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P<0.01)。6岁以内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及OME的概率高,其中1~3岁组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最大(P<0.01)。春季OME发病率高(P<0.001)。与不伴AR患者相比,伴有AR患儿患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概率增加了0.4倍(P=0.042);但患有OME的检出率减少了32%(P=0.0472)。结论    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多种因素使咽鼓管功能不良乃至OME高发。其中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生理、病理、发育特点是最主要的因素,变态反应是次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前者因逐渐发育完善,致病性降低,后者致病性增高,但总的发病率是逐渐降低的。

    锤摏法整复陈旧性外伤C型歪鼻
    陈刚,赵华,郑亮,王徽,刘罡,李书红
    2013, 27(6):  57-5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91
    摘要 ( 2305 )   PDF (1347KB) ( 16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陈旧性外伤C型歪鼻矫正及鼻功能重建的手术效果。方法    32例陈旧性外伤C型歪鼻患者全部行锤摏法鼻骨重组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歪鼻矫正良好31例,满意率为96.9%。鼻功能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锤摏法鼻骨重组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整复陈旧性外伤C型歪鼻畸形及重建鼻功能可获得美容和鼻功能改善的双重效果。

    鼻内镜鼻腔扩容手术在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肖路,练状,魏毅玲
    2013, 27(6):  59-6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96
    摘要 ( 1986 )   PDF (966KB) ( 14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先行鼻内镜鼻腔扩容手术,解除鼻腔结构异常,再寻找出血点,电凝止血。结果    25例无复发,无鼻腔粘连等并发症;2例术后2周复查发现鼻中隔与下鼻甲轻度粘连,行粘连松解,随访6个月未见再次粘连,未见出血复发;1例出院后1个月出血复发,再次手术后未再出血,随访6月未见复发。28例均无鼻腔干燥、头痛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鼻腔扩容手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可靠。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38例临床效果分析
    刘衍波,林雯,王秋瑜
    2013, 27(6):  61-6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67
    摘要 ( 1707 )   PDF (910KB) ( 11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无效的原因。方法    对38例(3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术后泪道通畅程度, 分析手术无效原因。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随诊 6个月,治愈36例、36眼占94.7% , 无效2例、2眼占5.3%。无效者1例为鼻息肉患者术后息肉复发,造口处反复有肉芽组织增生,经多次局部处理,终至闭锁,患者拒绝再次手术;1例为颌面部复合型骨折致慢性泪囊炎,术后溢泪,但无再溢脓。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方法简便、出血少、无面部瘢痕、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损伤小、患者痛苦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婴儿口咽部毛息肉11例
    许风雷1,夏明2,钱晔2,孙睿杰2,刘大昱2,魏伟3
    2013, 27(6):  63-6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095
    摘要 ( 1967 )   PDF (1619KB) ( 19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婴儿口咽部毛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    经严格确诊后的11例口咽部毛息肉患儿,采用手术将息肉进行切除。结果    术后患儿无明显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手术治疗能提高抢救婴儿口咽部毛息肉病成功率。

    舌骨位置与舌后气道最小截面积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马国伟1,张庆泉2,周文亮1
    2013, 27(6):  66-6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064
    摘要 ( 1741 )   PDF (1036KB) ( 15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与舌后气道最小截面积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经多道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确诊的成人OSAHS患者57例,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取仰卧、法兰克福平面(FH)垂直于地面体位,平静呼吸时行上气道64排CT扫描。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重建矢状位及横断位图像。通过矢状位图像,测量舌骨与下颌平面的夹角α,并以其作为反映舌骨上下位置的指标;测量舌骨与下颌骨前后距离的比值R,并以其作为反映舌骨前后位置的指标。通过横断位图像,测量舌后气道截面积s。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将代表舌骨位置的指标α、R与舌后气道最小截面积s以及AHI等指标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7例中,舌骨下颌平面夹角α与AHI呈正相关(R=0.305,P=0.021);舌骨与下颌骨前后距离比值R与AHI无相关。反映舌骨位置的指标α、R均与舌后气道截面积s无相关。结论    随着OSAHS患者病情的加重,舌骨位置表现为下移的趋势。OSAHS患者口底区域的脂肪等软组织的堆积挤压、颏舌肌等舌骨相关肌肉的功能减退为舌骨位置下移的可能原因。但是,在自然状态下,OSAHS患者舌骨位置的改变,并不会导致舌后气道截面积的改变。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误诊140例
    何程
    2013, 27(6):  69-7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07
    摘要 ( 1795 )   PDF (920KB) ( 11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UACS患者140例病历资料,诊断过程中曾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10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25例、抽动症13例,确诊后对所有患者按照鼻部疾病进行治疗。结果    经治疗14d后咳嗽消失或好转的有129例,总缓解率92.1%(129/140)。结论    UACS容易误诊,鼻咽内窥镜检查(鼻内镜或电子鼻咽镜)是诊断UACS的有力工具。明确诊断后对因治疗,UACS预后良好。

    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治疗口咽部重型阿弗他溃疡
    王卫之1,张丙峰2,刘少华1,王欣2
    2013, 27(6):  72-7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249
    摘要 ( 2042 )   PDF (955KB) ( 15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小剂量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治疗口咽部重型阿弗他溃疡(MjAU)的效果。方法    92例顽固性口咽部MjAU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小剂量系统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口服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中剂量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程15~180d,平均(47.80±38.79)d,通过治疗14~41d,平均(22.12±7.39)d后溃疡愈合;对照组病程12~145d,平均(44.62±36.03)d,通过治疗12~36d,平均(19.77±8.92)d愈合。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联合治疗与单纯中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顽固性口咽部MjAU有相似的效果。

    全麻下单极电刀切除扁桃体90例疗效观察
    吴允刚1,刘黎明2,宋健梅3,庞太忠1,李晓瑜1,张辉1,杨欣欣1, 丁德涛1,张永红1,孙聚兴1,赵玉凤1
    2013, 27(6):  74-7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32
    摘要 ( 1537 )   PDF (926KB) ( 12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全麻下运用单极电刀实施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术前全身麻醉,实验组(A组)行单极电刀全程切除双侧扁桃体,对照组(B组)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白膜脱离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减少,术后疼痛时间也较B有所降低,但是白膜脱落时间稍长。结论    全麻下单极电刀扁桃体切除术有操作简便、视野清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极少等优势。

    气管支气管异物特殊并发症5例的治疗与分析
    华夏,李培华
    2013, 27(6):  77-7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22
    摘要 ( 1375 )   PDF (948KB) ( 14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特殊并发症治疗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94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病历资料,均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异物顺利取出 907例,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36例。结果    围手术期出现特殊并发症5例,包括椎管积气3例、气管食管瘘1例、负压性肺水肿1例。结论    针对此类特殊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此类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减少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清miR-29b差异性表达
    翟玉喜,高建鲁
    2013, 27(6):  79-8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2.380
    摘要 ( 1356 )   PDF (1613KB) ( 15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散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血清miR-29b表达,探讨miR-29b在分子水平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并比较20例散发POAG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R-29b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散发POAG组血清miR-29b相对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0.1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散发POAG组血清miR-29b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调,提示miR-29b在POAG致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角膜内皮炎药物治疗后内皮细胞的观察
    陈凯1,张玉光2,韩旭光2,徐湘辉2,丁刚2
    2013, 27(6):  82-8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239
    摘要 ( 1509 )   PDF (1058KB) ( 12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角膜内皮炎患者20例(20眼),其中盘状型13例,弥漫型7例。入院后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水。应用角膜内皮镜于治愈后4~6周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六边形细胞的比例及变异系数的变化,并以健眼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六边形细胞所占的比例降低,而变异系数增加;弥漫型内皮炎组与盘状型内皮炎组比较,细胞密度降低,六边形细胞所占的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加。结论    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导致明显的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不同分型之间存在区别。

    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张秀萍,胡海鹏,刘云霞
    2013, 27(6):  85-8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025
    摘要 ( 1257 )   PDF (951KB) ( 11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9眼)高眼压难以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手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9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以上,15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35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4眼因晶状体膨胀明显,房角开放不理想,术后眼压仍维持在25~30mmHg,行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压控制。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硅胶管双路置入法治疗上下泪小管断裂15例
    靳文燕,张春侠,刘守丽,刘亚辉
    2013, 27(6):  87-8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23
    摘要 ( 1253 )   PDF (1478KB) ( 12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硅胶管双路置入法在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体会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15眼)行硅胶管双路置入法治疗上下泪小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2年。结果    双路置管稳定性良好,眼睑及内眦形态自然。术后3个月内15例患者存在轻度溢泪,无1例出现异物感、充血及分泌物,无置管脱落及其他并发症。拔管后所有患者冲洗上下泪道通畅,无溢泪。结论    此手术方式能达到上下泪小管断裂后的双路快速吻合的目的,泪小管断端对合牢靠,不影响美观,并发症少,疗效好。

    短篇论著
    成人巨大甲状舌管囊肿致呼吸困难1例
    马文学,潘松林
    2013, 27(6):  92-9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11
    摘要 ( 1651 )   PDF (1574KB) ( 14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报告
    面部Merkel细胞癌1例
    宋莉,初翠英,都基亮
    2013, 27(6):  94-9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138
    摘要 ( 1337 )   PDF (1374KB) ( 10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