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2-24
      
    论文
    茶多酚防治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机制
    毕宏生,李树杰,崔 彦,王 慧
    2008, 22(1):  1-05 . 
    摘要 ( 1651 )   PDF (334KB) ( 16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STZ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血糖>16.7mmol/L)将大鼠分为正常组、STZ诱导糖尿病组(STZ-DM)和茶多酚干预糖尿病组(TP-DM)。TP-DM组每只大鼠每日给予100mL茶多酚溶液,正常组和STZ-DM组大鼠饮用自来水,所有大鼠正常饮食。HE染色观察晶状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晶状体混浊的程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晶状体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鼠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含量。结果HE染色可见,STZ-DM组大鼠晶状体赤道部至后囊区域内晶状体纤维细胞可见大量未被降解的细胞器,无细胞器区域缩小。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6~9周,与STZ-DM组大鼠相比,TP-DM组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降低0.5~1个级别;13周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升高45%,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17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TP-DM组大鼠与同时期STZ-DM组大鼠相比,体重降低(P<0.05);TP-DM组和STZ-DM组大鼠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异常细胞器降解可能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氧化损伤可能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茶多酚溶液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茶多酚抑制晶状体的氧化损伤而延缓早期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

    雌二醇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EGF、HIF-1α的调控
    马晓华,毕宏生,李镜海,解孝锋,吴建峰,季 鹏
    2008, 22(1):  6-09 . 
    摘要 ( 1950 )   PDF (274KB) ( 14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在不同氧环境下,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对培养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ovine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REC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mRNA、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mRNA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BRECs为模型,在正常氧及低氧(1% O2)条件下,给予不同生理浓度的E2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作用不同时间(8、24h),RT-PCR检测VEGF、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① 低氧条件下,BRECs的HIF-1α、VEGFmRNA表达较正常氧条件下明显增多(P<0.05),且VEGF、HIF-1α mRNA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82,P<0.05);② 正常氧条件下,给予E2(10-12,10-10,10-8mol/L)作用24h,E2呈浓度依赖性促进BRECs的VEGF mRNA表达(P<0.05)。10-8mol/L E2作用8、24h,VEGFmRNA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多(P<0.05);而E2不影响HIF-1α mRNA的含量(P>0.05);③ 低氧条件下,给予E2(10-12,10-10,10-8mol/L)作用24h,E2呈浓度依赖性抑制BRECs的HIF-1α、VEGF mRNA表达(P<0.05)。10-8mol/L E2作用8、24h,HIF-1α、VEGF mRNA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降低(P<0.05);④ 他莫昔芬可逆转E2的作用。结论生理浓度的E2对VEGF mRNA具有双重调控作用:正常氧条件下促进BRECs VEGF表达;低氧条件下通过HIF-1α降低VEGF表达,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39例
    蔡婉婷,毕宏生,吴建峰,解孝锋,刘冬梅
    2008, 22(1):  10-12 . 
    摘要 ( 1789 )   PDF (279KB) ( 13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引起术后葡萄膜炎复发、黄斑水肿和需行激光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9例39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观察并记录视力变化、葡萄膜炎反应、黄斑水肿和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第一次及最后一次复查视力较术前均提高(P<0.001);术后3个月女性葡萄膜炎并发瞳孔后粘连的几率较男性高(P<0.05);术后发生葡萄膜炎的患眼黄斑水肿发生率也较高(P<0.05);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55岁的患者中较高(P<0.05),而术前全身应用激素和使用三片式硅凝胶人工晶体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P<0.05)。结论绝大部分患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鉴别可能引起术后葡萄膜炎反应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如术前预防性、术后高频率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有选择地植入人工晶体等,均能有效提高疗效。
    高龄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泪膜变化
    司艳芳,关 娟,周 历,盛 豫
    2008, 22(1):  13-16 . 
    摘要 ( 1925 )   PDF (269KB) ( 12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高龄患者白内障手术后泪膜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行白内障手术的高龄(>80岁)患者48例(60眼)作为高龄组,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4例(60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7、30、90及180d行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调查。结果①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内主诉眼部不适症状的患者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老年组1周SIt明显增加,1个月BUT明显缩短、FL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1周BUT和SIt,1个月F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两组术后BUT和SIt比较显著缩短(P<0.05),SIt的恢复程度没有显著区别,老年组BUT和FL的恢复较对照组时间长。结论白内障手术在一段时期内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高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应注意术前对泪膜功能检测和术中、术后对泪膜的保护。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严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卢爱东,陈 芳,梁仲琪
    2008, 22(1):  17-18 . 
    摘要 ( 2837 )   PDF (231KB) ( 15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 例严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4mg曲安奈德治疗。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荧光渗漏减少甚至部分患者无渗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黄斑水肿均减轻。治疗后第7d眼内压有不同程度升高,经局部滴降眼压药治疗1个月后眼压得到控制。术后发生假性眼内炎1例。结论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泪囊定位新方法的应用
    潘小华,吴 茜
    2008, 22(1):  19-21 . 
    摘要 ( 1784 )   PDF (245KB) ( 13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鼻内泪囊定位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枪状咬骨钳自下而上咬除泪骨前部骨质及上颌骨额突,先暴露鼻泪管而后再暴露泪囊内侧壁黏膜。结果用此法较易寻找到泪囊,不易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如筛前动脉、鼻泪管、眶纸样板、前组筛窦等,术后疗效佳,术后造孔不易闭锁。结论内镜下鼻内寻找泪囊法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
    石 军,刘 援,武雪松
    2008, 22(1):  22-22 . 
    摘要 ( 1419 )   PDF (156KB) ( 11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那他霉素滴眼液辅助角膜移植治疗顽固真菌性角膜溃疡
    温 莹,王兴荣,毕宏生,张建华
    2008, 22(1):  23-24 . 
    摘要 ( 1753 )   PDF (179KB) ( 13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17例
    梅 芳,陈志钧,徐再兴
    2008, 22(1):  25-26 . 
    摘要 ( 1452 )   PDF (192KB) ( 15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泪道阻塞部位分析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张保夫,田东辉,吕国芳,张玉生
    2008, 22(1):  27-28 . 
    摘要 ( 1464 )   PDF (187KB) ( 12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
    刘新义,刘 艳,李颂军,李大建,薛令军
    2008, 22(1):  29-31 . 
    摘要 ( 2094 )   PDF (246KB) ( 17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TM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76例TMC中,术前甲状腺物理检查触及肿块或结节19例(25%);常规健康查体中经B超检查发现肿物或结节68例(89.47%);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发现8例(10.53%)。所有病例术前经颈部B超检查,均证实为甲状腺实性占位或结节,其中双侧10例,单侧66例;低回声无包膜型63例(82.89%),有包膜型13例(17.11%);结节伴钙化51例(67.10%)。CT或MRI扫描检查发现肿物64例(84.21%),其中肿物边界不清的56例(87.5%);结节伴钙化42例(65.63%)。行甲状腺核素扫描55例,其中报告为“温结节”10例(18.18%);呈现为“凉结节”或“冷结节”28例(50.90%);未显示17例(30.91%)。结论TMC虽术前诊断困难,但通过定期综合查体,结合B超、CT/MRI、E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大部分病例可以得到早期诊断。
    VEGF在喉癌中表达的Meta分析
    徐志华,王继群,张 涛,贾海英,孙 瑾,山艳春
    2008, 22(1):  32-34 . 
    摘要 ( 1580 )   PDF (200KB) ( 11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集1989~2007年国内公开发表论文, 且为VEGF在喉鳞癌中表达及意义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并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病例组及对照组比值比(OR值) 为效应指标,然后应用Meta 分析软件RevMan 4. 2. 9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合并OR值及95%CI,同时给出Meta分析森林图和倒漏斗图。结果最终进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有10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喉癌患者689例,对照199例,Meta分析结果合并OR为6.66,95%CI为[4.37,10.15], VEGF表达与喉癌分化程度(P=0.03)、淋巴结转移(P<0.01)、TNM分期(P<0.01)及生存率(P=0.02)之间存在明显相关, 而与喉癌分型(P=0.67)、年龄(P=0.81)及性别(P=1.00)无明显关联。结论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 分析显示,VEGF高表达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这对于喉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甲状腺Hurthle细胞瘤11例
    成立新,沈 毅,周新华
    2008, 22(1):  35-36 . 
    摘要 ( 1892 )   PDF (177KB) ( 17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甲状腺Hurthle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对11例Hurthle细胞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Hurthle腺瘤均为良性。所有患者均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确诊7例,确诊率为63.6%;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1例,确诊9例,诊断准确率达81.8%。1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随访16~80个月,无复发、死亡病例。结论术前FNAC检查结合术中冰冻检查,能提高Hurthle细胞瘤的术前、术中确诊率,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心理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刘 丹,郭其云,高 敏,张小艳
    2008, 22(1):  37-39 . 
    摘要 ( 1783 )   PDF (272KB) ( 18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喉癌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探讨心理干预对喉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46例喉癌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量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癌患者术前、术后存在不良心理状态,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能提高喉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EGCG对阿米卡星诱导大鼠螺旋神经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刘强和,谢鼎华,杨新明,伍伟景
    2008, 22(1):  40-42 . 
    摘要 ( 1490 )   PDF (282KB) ( 11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阿米卡星(amikacin,Amk)诱导的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GN)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mk(450?mg/kg·d×14d)损伤组和Amk加EGCG(50?mg/kg·d×14d)保护组。各组动物均经深度麻醉后,半身灌注固定处死,取右侧耳蜗标本固定、脱钙、石蜡轴位包埋、轴位切片,近中轴位切片行iNOS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检测耳蜗SGN表达情况,并通过切片图像分析进行半定量处理比较。结果对照组SGN胞浆及细胞核基本上不着色(SGN iNOS染色平均灰度值为111.04±3.15),损伤组SGN部分神经元胞浆内有棕黄色或黄色颗粒或斑片(SGN iNOS染色平均灰度值为90.32±5.26),保护组胞浆及细胞核无明显着色(SGN iNOS染色平均灰度值为109.35±4.89),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损伤组与对照组、损伤组与保护组之间的SGN iNOS染色平均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NOS参与Amk耳中毒时耳蜗螺旋神经元的氧化损伤,EGCG可以减弱Amk耳中毒时耳蜗螺旋神经元iNOS的表达,从而减轻Amk耳毒性。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
    赵晓燕,王建明,黄 安
    2008, 22(1):  43-45 . 
    摘要 ( 2124 )   PDF (176KB) ( 15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记录、分析眩晕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了解眩晕患者的球囊功能。方法对15例梅尼埃病患者和16例突聋伴眩晕患者行VEMP检查,分析其VEMP的不同表现形式,并将该结果与冷热试验结果比较。结果正常双侧短纯音刺激p13波和n23波出现率为100%,30%梅尼埃病患者、50%突聋伴眩晕患者VEMP不能正常引出,VEMP患侧有3种表现形式:无反应,振幅正常,振幅低。结论VEMP检查有助于客观评价眩晕患者球囊功能。
    中耳炎后遗症患者听力改变的观察
    杨 峰,林 兴,卓明英,邹秀丽
    2008, 22(1):  46-47 . 
    摘要 ( 1409 )   PDF (175KB) ( 16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息肉中核因子κB亚单位P50活性与IL-4、γ-IFN因子表达的关系
    李云秋,冯 永,王继华
    2008, 22(1):  48-51 . 
    摘要 ( 1588 )   PDF (273KB) ( 16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定鼻息肉中核因子κB亚单位P50的活性及其与IL-4、γ-IFN表达的关系,探讨P50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0例鼻息肉患者与20例正常钩突黏膜中IL-4、γ-IFN、P50的表达,以核染阳性率来评估P50活性。对P50活性与IL-4,γ-IFN因子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鼻息肉中P50胞浆、胞核均有阳性表达,主要位于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及腺上皮细胞胞浆,P50活性显著增强(P<0.001),IL-4表达亦明显增强(P<0.001), γ-IFN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②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P50活性与IL-4表达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70, P<0.001),而与γ-IFN表达无相关性(r=0.14, P=0.40)。结论鼻息肉中P50的活性明显增强,P50的激活上调IL-4的表达可能是鼻息肉中Th1/Th2因子失衡的重要环节之一。
    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发病机制
    闫 舒,李 娜,杨艳华,姜长青
    2008, 22(1):  52-54 . 
    摘要 ( 3090 )   PDF (241KB) ( 17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鼻息肉的组织细胞学特征,探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及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法观察134例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行计数、分组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34例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型有69例,占51.49%,淋巴细胞聚集型有52例,占38.81%,混合型有10例,占7.46%;中性粒细胞聚集型有3例,占2.24%。4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肥大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浆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嗜酸性粒细胞数与肥大细胞数呈负相关(r=-0.534,P<0.01),淋巴细胞数与肥大细胞数呈正相关(r=0.601,P<0.01),浆细胞数与肥大细胞数呈正相关(r=0.202,P<0.05)。结论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似乎与肥大细胞及Ⅰ型变态反应无关, 各种炎性细胞的浸润及相互作用是导致鼻息肉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对探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帮助。
    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对伴发的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症状的影响
    邢志敏,刘 新,郭玲玲,刘晓玲,郑宏伟,余力生
    2008, 22(1):  55-57 . 
    摘要 ( 2010 )   PDF (235KB) ( 17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鼻息肉患者接受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的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应用量化标准评估75例鼻息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及用药情况。结果鼻窦内窥镜手术后, 鼻息肉患者伴发的变应性鼻炎症状有明显改善,显效率为80.00%,有效率为14.67%,而对伴发的哮喘症状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息肉患者伴发的变应性鼻炎症状有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伴有鼻息肉、鼻窦炎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对鼻息肉伴有哮喘的患者,要正确评估其预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鼻中隔偏曲对中鼻甲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黄咏梅,李 娜,乔秀军,王刚平,曹汉海
    2008, 22(1):  58-60 . 
    摘要 ( 2538 )   PDF (257KB) ( 17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鼻中隔偏曲患者双侧中鼻甲形态结构的改变。方法选择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术前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在CT片上直接测量并计算出双侧中鼻甲实际的宽度和高度。于中鼻甲的前端切取标本, 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其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从鼻窦CT片中观察到,偏曲对侧中鼻甲的高度和宽度与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结果:偏曲对侧中鼻甲与同侧比较,黏膜上皮细胞个数增多或体积增大,基底膜增厚,间质血管增生、扩张,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电镜结果:偏曲对侧中鼻甲与同侧比较,黏膜固有层的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明显,毛细血管的内膜具有窗格样空隙,小静脉内皮基底膜变透明,间隙增大。结论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中,偏曲两侧的中鼻甲形态和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的增生和黏膜的肥厚是其主要原因。
    鼻后滴漏综合征300例
    李 嘉,李铎贤,陈 凯,叶宝祥,张志雄,黎雄文,叶远航
    2008, 22(1):  61-63 . 
    摘要 ( 3680 )   PDF (275KB) ( 27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加强对鼻后滴漏综合征的认识,探讨其临床表现与病因之间的关系,并藉此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本院诊治的300例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并发慢性咳嗽和咽部各种不适症状的鼻-鼻窦、鼻咽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以慢性咳嗽和咽部各种不适为主诉病例均有相关鼻-鼻窦、鼻咽疾病,病程平均20.3个月。其中鼻腔鼻窦疾病243例,包括鼻炎30例(10.0%),变应性鼻炎59例(19.7%),鼻窦炎64例(21.3%),鼻窦炎鼻息肉77例(25.7%),鼻腔鼻窦肿瘤13例(4.3%);鼻咽疾病57例,包括炎性疾病50例(16.7%),肿瘤疾病7例(2.3%)。误诊率达78.7%(236/300)。经过抗感染、抗变态反应治疗以及必要的手术、放疗等处理,290例(96.7%)咳嗽症状消失,10例(3.3%)症状明显好转。随访1年以上,8例(2.7%)复发,重复处理仍有效。结论加强鼻后滴漏综合征的认识是明确诊断、减少误诊、漏诊和指导有效对因治疗的重要措施,规范的常规检查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手段,对因治疗为主的综合处理是疗效的保证。
    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病变手术15例
    康文君
    2008, 22(1):  64-65 . 
    摘要 ( 1862 )   PDF (254KB) ( 14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5 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于鼻内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1 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均一次性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安全、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内舒拿与雷诺考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比较
    解晓帅,李 亮
    2008, 22(1):  66-68 . 
    摘要 ( 6927 )   PDF (254KB) ( 22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内舒拿(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和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舒拿组80例,雷诺考特组80例。内舒拿鼻喷剂每次每侧鼻孔2喷(50μg/喷),1次/d(总量200μg),于早晨喷入。雷诺考特鼻喷剂每侧鼻腔喷两喷(64μg/喷),1次/d(总量256μg) ,早晨喷入。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内舒拿组和雷诺考特组治疗前后均自身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内舒拿组为97.5%,雷诺考特组为9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两种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均有良好疗效,具有高效、安全、方便、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均可单独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珠海市小学生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吴 军,匡嘉丽,张 平,郭 亮
    2008, 22(1):  69-70 . 
    摘要 ( 2112 )   PDF (248KB) ( 15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珠海市儿童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4月至11月,随机抽取珠海市5所小学7~11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分两阶段:问卷调查阶段,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变应性鼻炎可疑对象并进行专科检查予以确诊阶段。共发放问卷926份。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54份。珠海市7~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现患率为15.3%(131/854),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中,支气管哮喘、药物、食物过敏、居住环境以及家族史均与变应性鼻炎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初步了解珠海市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现状,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鼻内镜下鼻中隔径路蝶窦手术
    胡道彩,高 琼,马利娟,乔丽平
    2008, 22(1):  71-73 . 
    摘要 ( 2479 )   PDF (246KB) ( 17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利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蝶窦良性病变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和体会。方法2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径路蝶窦手术,先行鼻中隔矫正,再沿骨性中隔向后找到蝶嘴,并开放蝶窦前壁,处理蝶窦病变。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经鼻中隔径路蝶窦开放,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24例经随访6个月至1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中1例蝶窦囊肿在术后7个月复发,1例蝶窦后鼻孔息肉在术后10个月复发,均于门诊复查时顺利摘除。结论鼻内镜下经鼻中隔径路蝶窦开放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虚拟现实技术在鼻外科的应用
    王昭迪,时光刚
    2008, 22(1):  74-77 . 
    摘要 ( 1695 )   PDF (274KB) ( 13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炎症鼻-鼻窦黏膜基底膜的增厚重塑
    吉晓滨
    2008, 22(1):  78-81 . 
    摘要 ( 1835 )   PDF (299KB) ( 12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底膜是位于上皮细胞和其下方的结缔组织之间的一种连续的致密网状结构。机体许多疾病可引起基底膜改变。鼻炎症的鼻-鼻窦黏膜基底膜网板可产生基底膜样的物质,使增厚重塑。其机制复杂,与感染、变态反应、机体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哮喘患者支气管黏膜网状基底膜的增厚比变应性鼻炎鼻黏膜明显。PAS染色(过碘酸-希夫反应)可测量基底膜的厚度,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可确定增厚的基底膜物质的主要成分。用皮质激素治疗基底膜的增厚,可使其减轻。目前缺乏上述内容的报告,急需更多的研究更好地阐明鼻炎症患者鼻重塑的状况。
    鼻内镜手术治疗纸样板损伤
    张耀利,王大全,解 光
    2008, 22(1):  82-82 . 
    摘要 ( 1520 )   PDF (172KB) ( 11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内镜下应用微型切割器行下鼻甲减容术
    蔡克敏,程 雷
    2008, 22(1):  83-84 . 
    摘要 ( 1818 )   PDF (190KB) ( 15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颞骨骨折性面瘫手术减压时机的实验研究
    罗建芬,樊兆民,王海波
    2008, 22(1):  85-87 . 
    摘要 ( 2373 )   PDF (235KB) ( 21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制作颞骨骨折性面瘫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大鼠面瘫的自然发展过程,了解不同手术减压时机面瘫的治疗效果及减压后面瘫的恢复变化过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2只,制作颞骨骨折性面瘫动物模型。将完全面瘫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即不减压组,2周减压组,4周减压组,8周减压组。分别于以上不同的时间行面神经减压术,并于不同时间测定面神经刺激阈值,以观察面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对完全面瘫的大鼠于面瘫后1周行面神经阈值检查,对最大电流刺激(3mA)无反应。4组大鼠面神经刺激阈值的恢复速度相比,2周、4周减压组比不减压组及8周减压组快;2周减压组面神经的恢复速度比4周减压组快。结论通过血管钳钳夹大鼠的面神经骨管,可以造成颞骨骨折性面瘫的大鼠模型。面神经减压术在面神经受损后4周内进行,可缩短其面神经阈值的恢复时间;且减压时间越早,面神经的恢复速度越快。
    内镜下对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的临床评估
    李大建,刘新义,张恩东,刘 艳,孙彩波
    2008, 22(1):  88-89 . 
    摘要 ( 1965 )   PDF (207KB) ( 14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在内镜直视下研究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病变残留比率和残留的部位。方法对107例腺样体增生肥大患儿, 其中腺样体Ⅱ度肥大64例,Ⅲ度肥大43例,先行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然后在内镜直视下观察是否有病变残留以及病变残留的大小和部位,对有病变残留的患儿在内镜直视下应用切割吸引器切除腺样体残留组织。结果行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的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残留,显著残留率(病变残留最大径超过1cm)53.1%(57/107),其中腺样体Ⅱ度肥大显著残留率25.0%(16/64),Ⅲ度肥大95.3%(41/43),残留位于腺样体上极35例(61.4%)、腺样体靠近圆枕处28例(49.1%)、腺样体下级16例(28.1%)。结论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极易遗留病变组织,部位包括腺样体上极、腺样体靠近圆枕处、腺样体下级。
    高压喷雾联合激光治疗对肥厚性咽炎致咽异感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继荣,李大佑,李冬梅
    2008, 22(1):  90-93 . 
    摘要 ( 2118 )   PDF (281KB) ( 18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高压喷雾联合激光治疗对肥厚性咽炎所致咽异感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进行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应用生活质量医学成果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MOS SF-36)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慢性肥厚性咽炎所致咽异感症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Nd:YAG激光烧灼炭化咽后壁增生病变的淋巴滤泡,之后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局部照射理疗,同时对咽部进行高压喷雾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柑桔冰梅片及复方草珊瑚含片治疗。随访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采用SF-36生活质量问卷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36个项目,主要包括患者自己对功能状态、幸福和健康的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记分、生活质量记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和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高压喷雾联合激光治疗能有效改善肥厚性咽炎所致咽异感症患者的咽部症状,同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儿急性咽后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柯朝阳,周敬淳,周 舟,刘 明
    2008, 22(1):  94-96 . 
    摘要 ( 1814 )   PDF (240KB) ( 11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咽后脓肿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小儿急性咽后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5例首诊儿科并延误诊断。5例进行了颈部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8例中6例经口内脓肿切开引流治愈;2例脓肿突然破裂,1例抢救后治愈,1例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而死亡。结论小儿急性咽后脓肿易被误诊,影像学检查有助提高诊断准确率,脓肿切开引流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倒提患儿是脓肿突然破裂时实用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重的患儿,应及早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