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2-16
      
    论文
    鼻内镜下鼻窦骨瘤切除术
    宋西成
    2010, 24(6):  1-4. 
    摘要 ( 1153 )   PDF (429KB) ( 4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细胞免疫缺陷小鼠创伤性面瘫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评价
    全世明1,彭本刚1,高志强2
    2010, 24(6):  5-9. 
    摘要 ( 1356 )   PDF (1377KB) ( 5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尝试建立T细胞免疫缺陷小鼠面瘫模型,并运用形态学技术分析免疫缺陷小鼠的面神经损伤特点,深入探讨面神经修复再生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切断裸鼠面神经出茎乳孔主干,于术后2周灌注固定动物,收集脑干切片,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标记面运动神经元损伤情况,并结合面神经周围主干锇酸染色情况分析裸鼠面神经损伤特点。结果     术后观察免疫缺陷小鼠面瘫出现情况,如瞬目反射、触须拂动、鼻尖方向、耳廓运动等均出现典型的完全周围性面瘫,术后14d裸鼠右侧面神经损伤远端锇酸染色显示面神经重度变性。面瘫小鼠面神经核团可见“健康”、“受损”、“死亡”的各型面运动神经元。T细胞免疫缺陷小鼠与野生型小鼠面神经核团计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细胞免疫缺陷的小鼠创伤性面瘫模型稳定、可行,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外伤性面瘫发生与演进过程中以T细胞行为研究为中心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鼓室硬化类型与手术疗效(附40例临床分析)
    林隽,沈帆,李瑞玉,叶青
    2010, 24(6):  10-12. 
    摘要 ( 1547 )   PDF (327KB) ( 6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硬化灶累及中耳部位与术前听力损失类型的关系、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鼓室硬化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鼓室硬化患者术前资料,术中病灶记录,评估术后听力改善水平。结果     传导性耳聋的病例中最常见病灶侵及上鼓室、锤砧关节周围,而混合性耳聋的病例中病灶累及鼓岬的概率明显高于传导性耳聋的病例。术后气骨导间距小于20dB 18耳,成功率40%,Ⅰ型鼓室硬化症术后听力改善最显著(P<0.05)。结论     听力损失的性质与硬化灶的范围及累及中耳的部位直接相关。手术处理是治疗鼓室硬化症的主要手段,手术方式则根据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程度决定。

    FK506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实验观察
    王晓1,鞠宏霜2,梁桂玲1,闫永红1,苏梅1
    2010, 24(6):  13-16. 
    摘要 ( 1289 )   PDF (586KB) ( 6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讨FK506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效果。方法     通过分别检测庆大霉素损伤组与庆大霉素加不同剂量FK506(1mg、2mg)保护组实验动物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的变化,并结合耳蜗铺片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方法观察动物耳蜗形态学变化,观察FK506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作用。结果     实验动物的听觉生理检查显示FK506能够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FK506保护组动物听阈明显低于庆大霉素损伤组(P<0.01),随剂量增加,保护作用越明显;同时形态结果显示FK506保护组外毛细胞缺失明显少于庆大霉素损伤组(P<0.01)。结论    FK506对庆大霉素引起的耳毒性有拮抗作用。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6例
    刘静波,刘建治,黄建民
    2010, 24(6):  17-19. 
    摘要 ( 1278 )   PDF (306KB) ( 8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体位治疗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或继发性BPPV的临床资料,后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手法或Semont手法复位,水平半规管采用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33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手法或Semont手法复位,有效率为93.9%。3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采取Barbecue翻滚法复位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治愈率高。

    鼻咽血管纤维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王静1,易自翔1,陈缪安2综述, 李志春1审校
    2010, 24(6):  20-23. 
    摘要 ( 862 )   PDF (338KB) ( 3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咽血管纤维瘤好发于青年男性,占头颈部肿瘤的0.5%。多起源于蝶腭孔附近,富血管,易出血,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形成及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鼻咽血管纤维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鼻息肉组织和血清中MDA含量及ADA、SOD活性的测定及其意义
    张燕,李桂芳,任秀敏,段乃超,杨彦忠
    2010, 24(6):  24-26. 
    摘要 ( 1925 )   PDF (526KB) ( 8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定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腺苷脱氨酶(A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探讨其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分别测定24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和血清中MDA含量、ADA和SOD的活性,另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下鼻甲黏膜和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实验组组织和血清中MDA含量、ADA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组织和血清中MDA与ADA呈正相关(r=0.66,P<0.01),MDA和SOD呈负相关(-1<r<0)。结论    鼻息肉患者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活跃,提示自由基代谢紊乱为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之一,为全身和局部有效治疗鼻息肉和预防鼻息肉复发提供理论依据。

    21例额窦骨瘤临床分析和手术方法探讨
    郑宽祎1 ,李志峰1,时光刚2,杨明2
    2010, 24(6):  27-28. 
    摘要 ( 1309 )   PDF (316KB) ( 5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额窦骨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1例额窦骨瘤的临床资料,根据瘤体的体积、生长部位,分别采用鼻外径路、鼻内径路和内外联合径路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摘除21例额窦骨瘤。 结果    术后随访1~3年,头痛症状消失,骨瘤无复发。结论    依据骨瘤的体积和生长部位,灵活选用不同的手术径路,摘除手术更为快捷、方便,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导航鼻内镜下鼻咽囊肿的手术治疗
    陈丽艳1,周鲁盛2,张华3,宋西成3
    2010, 24(6):  29-30. 
    摘要 ( 2154 )   PDF (318KB) ( 7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镜下治疗鼻咽囊肿的方法及优势。方法    导航鼻内镜下对4例鼻咽囊肿进行手术,气管插管全麻后通过导航定位,根据手术中的需要标定探针或吸引器作为术中的定位设备,在鼻内镜下通过使用导航定位设备以判断囊肿的准确位置及边缘,完整切除囊肿,通畅引流。结果    4例手术均准确定位囊肿的大小及边缘,切除彻底,创伤小,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治疗鼻咽囊肿具有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人慢性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何志强,沈帆
    2010, 24(6):  31-32. 
    摘要 ( 1255 )   PDF (313KB) ( 5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5例60岁以上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0.5~1年,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疗效判定标准,Ⅰ~Ⅲ型疗效呈递减趋势,其中以Ⅱ型3期及Ⅲ型的疗效较差(P<0.05)。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临床分型分期有密切关系。

    鼻内镜治疗鼻结构异常致头痛临床观察
    陈颖,邓可斌,张立亚,林友平
    2010, 24(6):  33-35. 
    摘要 ( 1484 )   PDF (350KB) ( 4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源性头痛的程度与鼻部结构异常的关系及鼻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48例入选患者根据是否有鼻中隔偏曲分为A、B2组,用VAS评估2组的头痛程度,鼻内镜下矫正鼻腔异常解剖结构,并评估疗效。结果    A组与B组头痛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内镜下鼻结构整形处理后的头痛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鼻中隔偏曲可加重头痛程度,对于有复合因素存在引起头痛的患者,应逐一去除鼻腔解剖变异。

    特应性因素与儿童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关系
    鲍爱春1,龚齐1,施葵1,孙臻峰2,董频2
    2010, 24(6):  36-38. 
    摘要 ( 1277 )   PDF (323KB) ( 5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特应性因素在儿童单纯变应性鼻炎(AR)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以期为疾病的预测、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9~2010年确诊的粉尘螨过敏的AR及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患儿110例,分析其特应性体质因素,包括个人过敏史、家族变应史、过敏性皮炎史,应用SPSS 11.5软件对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AR患儿中,确诊为CARAS 26例。CARAS与单纯AR患儿在个人过敏史、家族变应史、过敏性皮炎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特应性体质是AR发展为CARAS的高危因素。过敏性皮炎、个人过敏史及家族变应史三因素阳性数越多,AR发展为CARAS的可能性越大。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检查中的应用
    郑晓波1, 唐文伟1,韩素芳1, 林镝2
    2010, 24(6):  39-40. 
    摘要 ( 1197 )   PDF (424KB) ( 11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钬激光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
    袁渊,肖大江
    2010, 24(6):  41-42. 
    摘要 ( 1079 )   PDF (265KB) ( 4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
    刘杰
    2010, 24(6):  43-43. 
    摘要 ( 895 )   PDF (215KB) ( 2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妥昔单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复发性头颈癌的初步观察
    於子卫,董频,庞正
    2010, 24(6):  44-46. 
    摘要 ( 1639 )   PDF (351KB) ( 8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西妥昔单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复发性喉癌及下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晚期复发性头颈癌患者6例,其中喉复发癌2例,下咽复发癌1例,下咽癌伴肺转移1例,气管造瘘口复发癌2例。分别予以手术治疗后3周,西妥昔单抗与同步放化疗,用法:西妥昔单抗第1周初始剂量为400mg/m2,以后每周维持剂量为250mg/m2,共3周。所有患者均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常规分割调强放疗,总剂量60Gy,6周完成。在放疗的同时给予化疗,方案是:DDP 80mg/m2/d1,5Fu 800mg/m2,120h持续化疗泵静滴。化疗1次/3周,共3次。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西妥昔单抗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口腔炎、疲乏等。中位随访10个月,病例均存活且肿瘤无进展,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复发性头颈癌安全有效,治疗计划顺利进行,尚需进行进一步临床试验研究。

    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治疗儿童OSAHS的比较分析
    侯东明,杨军,曹荣萍,孟国珍,王振涛,马衍
    2010, 24(6):  47-49. 
    摘要 ( 1680 )   PDF (330KB) ( 9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扁桃体肥大的手术优势。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取传统剥离法切除扁桃体治疗儿童OSAHS中伴扁桃体肥大的患者1010例;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采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法行包膜内扁桃体部分切除治疗1002例。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次日疼痛指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次日疼痛指数及住院天数均低于传统剥离扁桃体切除术组(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OSAHS的扁桃体肥大优于传统剥离方法。

    CT仿真支气管镜在儿童可疑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李莉1,岳志勇1,沙颖红2,杨江飞3,胡军4,樊兆民1,王海波1
    2010, 24(6):  50. 
    摘要 ( 1453 )   PDF (761KB) ( 5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CT仿真支气管镜对可疑小儿支气管异物和支气管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反复咳嗽及发热、支气管异物不能排除的患儿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行CT仿真支气管镜(CTVB)检查,24h内行硬管支气管镜检查术。结果    29例中,CTVB检查发现支气管异物12例,支气管肺炎17例。除将痰痂1例、支气管内肉芽1例误为异物外,其它与硬管支气管镜检查均相符。结论    CTVB对鉴别小儿支气管异物和支气管肺炎有一定特异性,当胸部X线检查未提示异物存在,而临床表现显示有异物可能时,可考虑行CTVB检查,若亦未发现异物,不需再进行硬管支气管镜检查。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1524例
    于海清,赵伟霞
    2010, 24(6):  53-57. 
    摘要 ( 1253 )   PDF (419KB) ( 6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1524例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病例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总结经验。结果    1524例中死亡4例,异物取出经气管切开囗处5例,自行咳出32例,其余均行支气管镜检顺利取出。结论    实施术前评估,建立应急机制,采用适时有效的围手术期抢救和治疗措施,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30例
    刘柏松,雷春芳,殷海,黄贤,谭海涛
    2010, 24(6):  58. 
    摘要 ( 1287 )   PDF (369KB) ( 5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无气管镜辅助下应用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DT)与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ST)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PDT组和对照组(ST组), 手术均在ICU内完成。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气胸及皮下气肿发生率、气管食管瘘和有症状的气管狭窄、伤口感染、伤口愈合时间、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与ST相比,PDT操作更简便、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PDT与ST相比,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一种微创气管切开术。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686例
    戴伟利,刘世琳,张杰,刘卫一,张亚梅
    2010, 24(6):  61. 
    摘要 ( 1318 )   PDF (377KB) ( 6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时机。方法     回顾总结68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硬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开胸等方法进行治疗,追踪临床转归。结果     异物种类中植物性658例(95.9%),小塑料制品7例,金属6例。经硬质气管镜取出气道异物660例,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基底支内异物5例,基底支内异物转胸科手术取出1例,自行咳出1例。结论     幼儿期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高发年龄段;病情发展迅速、手术风险较大;术中要求迅速、准确取出异物;术后需加强病情监控。

    开窗联合刮除术治疗下颌骨巨型囊性成釉细胞瘤12例
    吴文源,林泼水,洪育明,梁振源
    2010, 24(6):  64-66. 
    摘要 ( 2065 )   PDF (389KB) ( 4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开窗联合刮除术治疗下颌骨巨型囊性成釉细胞瘤,探讨其在保存下颌骨外形及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下颌骨巨型囊性成釉细胞瘤患者行开窗减压引流术,引流时间6~8个月。期间定期复诊,拍X线全景片观察开窗减压后下颌骨的病损缩小情况。全部病例均在成骨稳定后二期行刮除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下颌骨升支、乙状切迹、喙突膨隆处重新塑形,且保留下颌骨完整延续性。结论    开窗联合刮除术能有效治疗下颌骨巨型囊性成釉细胞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近牙齿及骨组织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损伤概率小等特点。

    黄斑内界膜剥离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杜秀娟,毕宏生,王兴荣,董卫红,崔彦,李海燕
    2010, 24(6):  67-69. 
    摘要 ( 1492 )   PDF (340KB) ( 5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玻切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伴有中度以上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2例(52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黄斑内界膜剥离,植入人工晶体,气/液交换,20%C2F6填充。结果    术后52眼经OCT检查证实黄斑裂孔已完全闭合51眼(闭合率为98%),46眼(88.5%)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5眼,黄斑区视网膜水肿3眼,眼压升高8眼,随气体吸收眼压恢复正常。随访期间3例出现后发性白内障,行d:YAG激光治疗后视力恢复,其余患者IOL位正,裂孔闭合良好,视力稳定。结论    对伴有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裂孔行黄斑内界膜剥离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无长期并发症。

    B超等影像检查在脉络膜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王菁洁1,魏锐利2, 金玲1
    2010, 24(6):  70. 
    摘要 ( 1541 )   PDF (762KB) ( 7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B超等(CT和MR)影像检查对于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脉络膜血管瘤11例病例资料,均行B超检查,其中行CT增强扫描1例、 MR检查4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2例。结果    11例B超检查呈梭形或橄榄形高回声占位,其中肿块实质均质8例,呈实质不均质占位3例; CT增强扫描示后极部球壁增厚1例,密度均匀,强化明显; MRI4例中T1WI呈等信号3例, T1WI呈高信号1例,T2WI均呈高信号,4例增强后瘤体显著强化。眼底血管荧光造影2例均显示动脉早期窦状强荧光,静脉期荧光渗漏,晚期瘤体高荧。结论    B超、增强CT和MRI对脉络膜血管瘤可作出定位的影像学诊断,B超(+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优势,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具特征性。

    术中唤醒用于全麻下斜视矫正手术70例
    刘春平1,高飞2,焦万珍3,季加富4
    2010, 24(6):  73-76. 
    摘要 ( 1899 )   PDF (365KB) ( 6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全麻术中唤醒用于青少年斜视矫正术调整眼位的可行性。方法    将136例斜视分为全麻术中唤醒组和全麻无术中唤醒组两组。术中唤醒组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手术中缝合固定肌肉时先打活结,保留缝线,唤醒后检查眼位,若眼位正位,将缝线活结结扎;若欠矫或过矫则再次麻醉,调整缝线,直至眼位正位。无术中唤醒组的患者使用氯胺酮进行全麻,按照术前设计的手术方式常规手术。结果    ①术中唤醒组70例患者中,65例唤醒后检查眼位正位,或略加调整缝线松紧度即可达到正位,5例唤醒后观察眼位欠矫或过矫,经过再次全麻-矫正-再唤醒的过程达到满意;②术后1周,术中唤醒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无唤醒组手术成功率为92.4%,两组间比较χ2=5.505,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随访术中唤醒组手术成功率为93.7%,无术中唤醒组手术成功率为87.1%,两组间比较χ2=1.547,P=0.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术中唤醒用于斜视矫正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调整眼位,从而提高斜视手术的矫正效果,为青少年斜视矫正手术的研究提供经验。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视神经挫伤28例
    张宁,范传峰
    2010, 24(6):  77-78. 
    摘要 ( 1333 )   PDF (301KB) ( 6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视神经挫伤的疗效。 方法    对58例(65眼)视神经挫伤患者随机分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31眼,地塞米松(对照)治疗组34眼。结果   应用药物治疗后,甲基强的松龙组中显效占48.4%, 对照组中显效占29.4%,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视神经挫伤疗效好,在此方面优于地塞米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