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20
      
    内镜下后、下鼓室精细解剖及变异观察
    吴俊怡,卢永田,李建兴,周俊伟
    2022, 36(2):  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13
    摘要 ( 986 )   PDF (7128KB) ( 19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国人后、下鼓室各骨嵴及隐窝之间的毗邻关系及存在形态,为临床提供解剖学数据。 方法 遴选80例中耳(成人灌注新鲜冰冻尸头20具和耳内镜手术40例),在0°和30°耳内镜下经外耳道进入中耳,对后、下鼓室相关区域进行解剖和观察,记录后、下鼓室各骨嵴及隐窝形态并制成图表。 结果 (1)岬小桥出现率为62.50%(50/80),实性骨嵴、桥状骨嵴占比分别为52.50%、10.00%;(2)岬下脚出现率为52.50%(42/80),实性骨嵴、桥状骨嵴占比分别为41.25%、11.25%;(3)岬末脚出现率为52.50%(42/80),实性骨嵴、桥状骨嵴占比分别为46.25%、6.25%;(4)上述结构变异使后鼓室窦及鼓室窦毗邻关系分为经典型(50.00%)、融合型(47.50%)、分隔型(1.25%)、限制型(1.25%);(5)鼓索嵴、椎体嵴、茎突嵴三者出现占比分别为67.50%(54/80)、75.00%(60/80)、57.50%(46/80)。 结论 耳内镜可以清晰地显露显微镜难以观察的解剖结构,国人后、下鼓室部分骨嵴及隐窝呈现不同的形态。
    中耳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赵笑冰,张大为,陈仁杰
    2022, 36(2):  7-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18
    摘要 ( 760 )   PDF (8265KB) ( 8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耳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以便对其进行早期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中耳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淋巴瘤多发生于骨骼、骨髓、皮下组织和脾脏,发生于中耳者罕见。中耳淋巴瘤起病时均无浅表淋巴结肿大,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及耳内溢液(浆液性、脓性或血性),病情进展,可出现周围性面瘫及颅内外并发症。CT影像学表现可见软组织密度较高且不均匀,骨质破坏不规则、呈虫蚀样,病变范围广,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明显。确诊需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以化学治疗为主。 结论 中耳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极为罕见,且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因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身系统检查、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等手段对于早期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基于REDCap嗅觉障碍患者交互式电子数据库的设计
    喻超,陈敬国,米白冰,祝康,夏翠,高天喜,张燕妮,孙斌,任晓勇
    2022, 36(2):  15-1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51
    摘要 ( 916 )   PDF (790KB) ( 20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REDCap设计嗅觉障碍患者长期随访管理交互式共享电子数据库。 方法 基于嗅觉障碍患者随访管理的实际需要,使用西安交通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提供的中文版REDCap临床研究数据收集系统,以患者基本资料、嗅觉障碍自我评估表、检查结果、医师评估表及治疗情况为主要内容,以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为5个事件采集点,设置和创建问卷工具表单,设置数据质量控制程序,设置用户使用权限,建立交互式共享电子数据库。 结果 按预定目标实现了上述交互式共享电子数据库的设计并投入临床使用。该数据库可实现多地点多终端同时输入,可实现医疗数据录入、质控及权限管理,可构建随访工作日历。 结论 运用REDCap搭建嗅觉障碍患者交互式共享电子数据库,设计流程简单、操作容易、信息收集完整,为耳鼻喉科医师开展嗅觉障碍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一个免费、便利、高效及标准化的数据管理工具。
    耳鼻咽喉门诊咽喉良性病变老年患者喉镜观察与嗓音声学分析
    侯波,梁程程,魏东敏,雍蓉,雷大鹏,李梅
    2022, 36(2):  20-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0.111
    摘要 ( 916 )   PDF (438KB) ( 1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门诊咽喉良性病变老年患者喉部形态特点及嗓音声学特征。 方法 选取就诊的101例咽喉良性病变老年患者(≥60岁,男54例,女47例)为研究对象,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动态喉镜检查、咽喉反流症状指数评分(RSI评分)、反流体征评分(RFS评分)、嗓音声学分析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以声嘶为主诉就诊的老年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53.7%,女性占29.8%),以咽痛与咽部异物感为主诉就诊的老年患者,男性比例略低于女性,分别为8.5%、13.0%,16.7%∶27.7%;合并胃病的老年患者,男性与女性比例为53.7%∶48.9%;有高血压等其他合并症的老年患者,男女基本持平,分48.1%、55.3%。老年患者动态喉镜结果中有声带闭合不全及黏膜波减弱表现的患者中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分别为27.8%、10.6%、48.1%∶38.3%。有吸烟饮酒病史的老年患者RSI评分与无吸烟饮酒病史的老年患者之间无差异,然而有吸烟饮酒病史的老年患者RFS评分明显高于无吸烟饮酒病史的老年患者(P=0.001,P=0.001)。在对老年患者嗓音声学分析的研究中发现,性别、鼻部疾病及吸烟饮酒不良嗜好均对嗓音声学参数产生一定影响。 结论 耳鼻咽喉门诊就诊咽喉良性病变老年患者男性较女性存在更多的喉部特征性形态改变,老年嗓音声学参数异常受多重因素影响。
    利用RNA-seq探讨谷氨酰胺剥夺对喉癌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王晓亭,陈正侬,易红良
    2022, 36(2):  26-3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90
    摘要 ( 935 )   PDF (2472KB) ( 1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RNA-seq技术研究谷氨酰胺剥夺对喉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方法 CCK8检测喉癌细胞增殖速度,RNA sequence检测转录组学的改变。 结果 谷氨酰胺剥夺限制喉癌细胞的增殖,转录组分析发现谷氨酰胺剥夺导致328个基因上调,210个基因下调;GO分析发现上述基因与细胞代谢、蛋白质和核苷酸的合成相关;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上述基因与O-多聚糖、糖基磷脂酰肌醇的生物合成,果糖、甘露糖、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P53信号通路相关;疾病富集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头颈部肿瘤相关。 结论 谷氨酰胺剥夺限制核酸代谢、RNA和蛋白质的结合,影响P53信号通路。
    CHD1L通过EMT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刘勇,袁存立,曹慧,郑成彩,晁方, 许风雷
    2022, 36(2):  32-3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19
    摘要 ( 653 )   PDF (5033KB) ( 2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CHD1L)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增殖、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为喉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分子靶点。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其配对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HD1L、上皮性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和人喉表皮样癌细胞(HEp-2)中CHD1L表达。敲除HEp-2细胞中的CHD1L,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p-2细胞内CHD1L、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情况。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HD1L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且其阳性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HD1L在HEp-2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BE细胞。用干扰质粒体外敲减HEp-2细胞中的CHD1L。体外敲减CHD1L的表达水平之后,HEp-2细胞的增殖能力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升高,Vimentin的表达明显降低。 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HD1L呈高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CHD1L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起着癌基因的作用;CHD1L可以通过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EMT进而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CIP2A在下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程瑶,张震,杨吉,冯成敏,邓启成,张西,赵锐,朱鑫,吴俊志,刘海,邓世山
    2022, 36(2):  40-4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68
    摘要 ( 691 )   PDF (1976KB) ( 1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下咽癌组织中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下咽癌组织标本共58例,其中配对癌旁组织标本20例,同时选取30例正常下咽组织纳入分析。 结果 免疫组化SP显示,CIP2A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癌旁及正常下咽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01)。CIP2A的表达与患者是否饮酒、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系(P<0.05),而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临床分型无明显关系。单因素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CIP2A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进一步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发现CIP2A表达是影响下咽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在下咽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CIP2A高表达的下咽癌患者预后较差,故CIP2A有望成为下咽癌患者诊断、治疗与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替牙期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患儿过敏因素与颌面畸形的相关性
    金霄雪,韩莹莹,郭瑞祥,倪守洁,邹娟娟,王岩,李延忠
    2022, 36(2):  45-5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31
    摘要 ( 804 )   PDF (468KB) ( 1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替牙期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患儿过敏因素与颌面部畸形的相关性。 方法 对2018-2021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替牙期(6-12岁)儿童207例行过敏原检测,收集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头影测量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过敏原分类间的组间线性趋势采用多项式线性趋势检验。 结果 男性患儿中,伴有过敏因素与无过敏因素比较,反映上颌骨相对位置的蝶鞍中心(点S),鼻根点(N)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及反映下颌骨相对位置的蝶鞍中心(点S),鼻根点(点N)及下齿槽座点(点B)所构成的角(SNB)有统计学差异(P=0.032;P=0.019),而女性患儿中,伴有过敏因素与无过敏因素比较,头影测量指标无明显差异。并且,过敏因素评分与SNA、SNB呈负相关,与其他所测指标无明显相关。并且SNA、SNB均随着过敏原评分的升高而存在线性降低的趋势(线性趋势=0.003;线性趋势=0.015)。 结论 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患儿中,伴过敏因素的男性更易发生上颌矢状方向发育不足及下颌后缩,提示过敏是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男性患儿颌面畸形的危险因素之一。
    220例颈深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冯燚源,杨晶,杨洪斌
    2022, 36(2):  51-5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05
    摘要 ( 831 )   PDF (7348KB) ( 1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颈深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治疗体会和经验教训,提高对颈深间隙感染的诊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颈深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措施、预后资料。 结果 220例患者中,98例颈深间隙蜂窝织炎患者经单纯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治愈88例,10例进展为颈深间隙脓肿,并经进一步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治愈。122例颈深间隙脓肿患者经抗感染联合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和对症支持治疗,其中12例结核感染性脓肿联合抗结核治疗,25例因并发严重喉阻塞行气管切开治疗,最终118例治愈,4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 结论 颈深间隙感染病情危重,有效抗感染联合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结核等特殊性感染需联合抗结核等药物治疗。及时正确处置合并症与并发症,可减少致死致残率。
    微波消融治疗不同初始体积甲状腺实性结节的疗效研究
    李思瑶,包宇涵,李昕莹,孙晓菁,曹小丽
    2022, 36(2):  58-6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36
    摘要 ( 872 )   PDF (3926KB) ( 2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治疗不同初始体积甲状腺实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68例患者82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复查,计算体积缩小率(VRR)及并发症情况。将结节按照初始体积分为>12 cm3、9~12 cm3、4~8 cm3及<4 cm3四组,比较四组结节消融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甲状腺实性结节微波消融术后体积较术前呈进行性缩小,术后1、3、6、12个月VRR分别为(37.93±19.48)%、(61.69±14.76)%、(74.27±12.93)%、(84.92±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12 cm3组结节与9~12 cm3、4~8 cm3及<4 cm3组比较,消融时间长、消融能量大,术中疼痛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体积>12 cm3组与<4 cm3组结节VRR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体积>12 cm3结节VRR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节复发率14.6%(12/82),1例患者一过性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等严重神经损伤并发症。 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实性结节安全有效,结节初始体积对疗效有一定影响,相对体积较小结节疗效更显著。
    左心房增大导致吞咽困难疑似食管异物1例并文献复习
    宋晴,王晓勇,贾传亮,牟亚魁,宋西成
    2022, 36(2):  64-67.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1.246
    摘要 ( 967 )   PDF (2368KB) ( 1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左心房增大导致吞咽困难病例的临床特点并回顾分析此类患者的诊治经验。 方法 报道了1例因左心房增大导致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了近10年由左心房导致吞咽困难的相关报道。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男7例,女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减轻、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胸部CT、上消化道造影和心脏超声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有诊治资料的14例患者中,半数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改善。 结论 导致吞咽困难的原因很多,由于左心房增大引起吞咽困难罕见,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多数为个案报道。考虑此类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临床医生需要多方面观察、评估,采用最佳治疗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IVR治疗mCNV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析
    张陶然,王薇,李明铭,黄映湘
    2022, 36(2):  68-7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59
    摘要 ( 1350 )   PDF (397KB) ( 2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观察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 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初发活动期mCNV并接受IVR的38例42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取IVR 1针初始治疗联合按需注射(1+PRN)的治疗方案,按照患者随访结束时接受IVR的治疗次数分为单次治疗组与重复治疗组两组。观察两组术前及随访结束时研究对象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重复治疗组雷珠单抗注射次数(3.77±1.21)次,单次治疗组基线脉络膜厚度(59.15±10.57)μm,重复治疗组基线脉络膜厚度(49.33±12.76)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重复治疗组重复治疗前脉络膜厚度增加至(55.22±7.63)μm,重复治疗组基线脉络膜厚度与重复治疗前脉络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131)。 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1+PRN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基线脉络膜厚度更薄的患者需要重复治疗的可能性更大。
    玻璃体腔注射HGF-MSC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HGF表达的影响
    王惠, 王俊,孙乙,于腾飞,朱玉广, 朱艳
    2022, 36(2):  72-7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21
    摘要 ( 670 )   PDF (1577KB) ( 2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GF-MSC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探讨HGF-MSCs对大鼠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并鉴定。采用感染复数值(MOI)50的慢病毒载体转染hUCMSCs。4周龄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8只),糖尿病组(60只),糖尿病组又分为糖尿病对照组、PBS 组、MSCs组和 HGF-MSCs组(每组15只)。 糖尿病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3个月后对糖尿病组进行后续实验。糖尿病对照组不行特殊治疗,PBS 组玻璃体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MSCs组玻璃体腔注射hUCMSCs,HGF-MSCs组玻璃体腔注射HGF-MSCs。干预2、4、6周后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H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HGF的表达。 结果 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MOI 50 的慢病毒成功转染hUCMSCs。大鼠视网膜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点,与其他组相比,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的HGF及其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间点,与其他组相比,HGF-MSCs组大鼠视网膜的HGF 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视网膜HGF 及其mRNA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HGF 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单纯玻璃体腔注射hUCMSCs,不影响糖尿病大鼠视网膜HGF 及其mRNA的表达。玻璃体腔注射HGF修饰的hUCMSCs,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视网膜HGF 及其mRNA的表达,可能与HGF相互作用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病变发展。
    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及对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白伶伶,王红星,王立春
    2022, 36(2):  78-8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238
    摘要 ( 1063 )   PDF (455KB) ( 2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及对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干眼患者32例(64眼),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人工泪液治疗16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16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评价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5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主观症状评分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 结果 治疗前泪膜破裂时间(P=0.803)、泪液分泌试验(P=0.758)、角膜荧光染色评分(P=0.735)、主观症状评分(P=0.385)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P=0.883),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五项指标1个月(P<0.001)、3个月(P<0.001)及5个月(P<0.001),两组间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除治疗后5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P=0.141)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治疗后1个月(P<0.001)(<0.001)(<0.001)(0.014)(<0.001)、3个月(P<0.001)(0.007)(<0.001)(<0.001)(<0.001)、5个月(P<0.001)(0.141)(<0.001)(<0.001)(<0.001)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中重度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Kappa与Alpha角在白内障手术前后的变化分析
    胡颖峰,贾玉叶,王艳,张嵘,王峥,叶向彧
    2022, 36(2):  83-8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65
    摘要 ( 1575 )   PDF (3811KB) ( 2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前与术后Kappa角及Alpha角的变化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的患者101例(101眼),每例患者采用OPD-Scan Ⅲ测量术前与术后的Kappa角(PDist、MDist)、Alpha角(LDist)的大小及方向,术前的明视及暗视的瞳孔直径;术前的眼轴(AL)、平均曲率(Km)、前房深度(ACD)、晶体厚度(LT)等生物学参数均使用OA-2000测量。计算手术前后Kappa角、Alpha角的矢量均值(CentroidPDist、CentroidMDist、CentroidLDist)。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Kappa角、Alpha角之间的差异;通过Pearson分析各生物测量参数与手术前后Kappa角差值(DPDist、DMDist)及Alpha角差值(DLDist)之间、术前与术后Kappa角及Alpha角大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术前PDist为(0.24±0.15)mm、MDist为(0.27±0.14)mm、LDist为(0.41±0.20)mm,术后PDist为(0.21±0.14)mm、MDist为(0.22±0.14)mm、LDist为(0.41±0.22)mm;手术前后PDist、MDist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的PDist、MDist小于术前;手术前后LDist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前与术后PDist、MDist无明显相关性,手术前后LDist呈正相关; DPDist与LT呈正相关;DMDist与明视瞳孔直径、暗视瞳孔直径呈正相关,DLDist与年龄呈正相关。 结论 与Kappa角相比,Alpha角手术前后的大小及分布变化较小,且术前与术后正相关,术前使用Alpha角评估更具有可靠性;但术前裸眼视力差或瞳孔偏大的患者可能导致术后Kappa角及Alpha角发生较大的大小变化,评估可靠性下降。
    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对视觉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李璟,张辉,王晶
    2022, 36(2):  90-9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392
    摘要 ( 1483 )   PDF (770KB) ( 2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At Lisa 809MP双焦点人工晶状体(IOL)与Tecnis Symfony连续视程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 方法 选取2020年至2021年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35例(43眼)。根据患者植入的类型不同,将植入AT LISA 809MP IOL的21例(27眼)记为双焦点IOL组,植入Tecnis Symfony IOL的14例(16眼)记为连续视程IOL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以及客观散射指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值(SR)、对比度视力(CVA)、离焦曲线、主观调查问卷等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焦点IOL组裸眼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均优于连续视程IOL组(P<0.05),连续视程IOL组中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视力均优于双焦点IOL组(P<0.05)。两组客观散射指数、斯特列尔比值及100%对比度下的视力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20%及9%对比度下的视力双焦点IOL组均略低于连续视程IOL组(P<0.05)。两组离焦曲线在0D处(远距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D处(中距离)连续视程IOL组视力优于双焦点IOL组,在-2.5D处(近距离)双焦点IOL组视力优于连续视程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脱镜率、术后满意度均较好,眩光现象出现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两种人工晶状体均能为患者提供较好的全程视力与脱镜率,双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近视力较好,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的中视力较好。
    抗VEGF角膜基质注药联合手术治疗假性翼状胬肉1例
    潘彦丽,李元彬
    2022, 36(2):  96-9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400
    摘要 ( 892 )   PDF (3016KB) ( 1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享1例抗VEGF角膜基质注药联合手术治疗假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 复习1例老年男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因左眼被铁水烫伤继发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行左眼假性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口唇黏膜移植+羊膜覆盖+眼睑成型术。在此之前左眼行2次羊膜移植术、睑裂缝合术及3次结膜下+角膜基质内抗VEGF注药术,术后抗感染治疗。 结果 术后1个月,左眼视力0.2,移植的唇黏膜及球结膜恢复血供,角膜局限性混浊,前房中深,虹膜无前后粘连,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 结论 此病例较罕见,热烫伤后继发重度睑球粘连及假性翼状胬肉,治疗难度大。对于肥厚的假性翼状胬肉可先行抗VEGF角膜基质注药,待胬肉变薄后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光学区直径与暗瞳直径的关系对不同程度近视患者SMILE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彭娇,钟定娟,陈蛟,左筠,王华
    2022, 36(2):  100-10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39
    摘要 ( 1511 )   PDF (1758KB) ( 2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光学区直径与暗瞳直径的关系对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行SMILE手术矫治的近视及散光患者49例(96眼),18~35岁,平均(25.76±5.75)岁。依据手术光学区直径-暗瞳孔直径的差值分为3组:A组<0 mm(30眼)、B组0~1 mm(36眼)、C组>1 mm(30眼);各组内再依据术前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 SE)分为低中度近视组(<-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观察并且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3 mo裸眼视力(UCVA)、SE、角膜高阶像差、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主观视觉质量问卷调查,其中角膜高阶像差包括角膜彗差、角膜球差及角膜总高阶像差。参数变化量用Δ表示,其计算方法为术后3mo参数数值-术前参数数值。 结果 术前基线三组间年龄、性别、UCVA、SE、角膜高阶像差、MTFcutoff、OSI及主观视觉质量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光学区直径、暗瞳孔直径、光学区直径-暗瞳孔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3个月三组间UCVA及SE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于角膜彗差、球差及总高阶像差,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均发现A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内的角膜彗差球差及总高阶像差均高于术前(均为P<0.05)。高度近视患者的Δ角膜球差组间的两两比较显示C高度近视组低于A高度近视组和B高度近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47)。低中度近视患者的Δ角膜球差和Δ角膜总高阶像差组间的两两比较显示,A低中度近视组高于B低中度近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6),B低中度近视组与C低中度近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64、0.962)。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MTFcutoff已经能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光学区直径与暗瞳孔直径差值小于0 mm时,术后3个月的散射指数较术前会有所增加(P=0.007)。A组手术前后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7.53±3.81)分、(7.73±3.88)分]均低于术前[(9.75±4.05)、(11.00±6.35)分](P=0.002、0.003)。 结论 光学区直径大于暗瞳孔直径时,近视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角膜彗差、角膜球差及角膜总高阶像差的增加均能相应减少;在此基础上,高度近视患者需要更大的光学区直径来减少术后角膜球差的增加。
    骨形态发生蛋白4在内耳发育及在毛细胞与螺旋神经节细胞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李祯,崔丽梅,孙岩
    2022, 36(2):  108-1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21.430
    摘要 ( 743 )   PDF (994KB) ( 1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听力损失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缺陷,主要涉及到毛细胞(HCs)和螺旋神经节细胞(SGCs)的损失等。在内耳发育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的表达具有时序性和特异性,并且通过调控分泌蛋白Tsukushin(TSK)、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蛋白(SOX2)等细胞因子,与WNT和SHH等信号通路之间相互作用,参与耳泡的诱导、前庭和耳蜗等器官的形成、HCs和SGCs等细胞的分化过程。此外,近些年在哺乳动物与非哺乳动物的耳蜗外植体中,发现BMP4在HCs和SGCs的再生中起重要作用。综述BMP4调控内耳发育、诱导HCs和SGCs再生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HCs和SGCs再生相关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为听力损失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与策略。
    人工智能在鼻咽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华红利,李松,陶泽璋
    2022, 36(2):  113-11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75
    摘要 ( 963 )   PDF (455KB) ( 2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在鼻咽部病理学、影像学和内镜学等海量医学图像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学习模型,实现鼻咽癌医学图像的AI辅助诊疗决策系统,从而辅助医师对鼻咽癌的诊断更为精准,让治疗更加个性化。AI在鼻咽癌诊疗方面处于研究阶段,尚未真正在临床开展和应用。针对目前AI在鼻咽癌诊疗中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进一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心型肥胖与头颈癌的关系
    李超友,王安洋,薛刚
    2022, 36(2):  120-1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37
    摘要 ( 704 )   PDF (437KB) ( 8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全球超重人口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肥胖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卫生保健问题之一。肥胖不仅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多种疾病关系密切,而且与头颈癌发生的高风险和高死亡率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重点综述中心型肥胖与头颈癌之间的关系,以及头颈癌患者脂质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为未来将肥胖作为临床预防头颈癌的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韩莹莹,李延忠
    2022, 36(2):  126-13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011
    摘要 ( 588 )   PDF (468KB) ( 2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也是可以改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大量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并梳理其中发病机制,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血脂紊乱关系的研究进展
    杨晰珺,关建,吴海莺
    2022, 36(2):  133-13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78
    摘要 ( 697 )   PDF (437KB) ( 1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之一,与脂代谢紊乱均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两种疾病联系紧密,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危害性极大,故受到广泛关注。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血脂紊乱影响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汉防己甲素调控肿瘤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姚周周,张革化,常利红
    2022, 36(2):  139-14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52
    摘要 ( 753 )   PDF (401KB) ( 7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溶酶体介导的细胞进程,对维持细胞内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肿瘤细胞中具有双重作用。汉防己甲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在体内外均显示出广泛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其调节自噬的活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综述近10年来汉防己甲素在调控肿瘤细胞自噬中的研究进展,为其抗肿瘤作用提供研究思路。
    干眼炎症反应机制及抗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狄宇,李莹
    2022, 36(2):  144-15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484
    摘要 ( 1164 )   PDF (446KB) ( 7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泪液稳定性和眼表功能损害的疾病,近年来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炎症反应为干眼发病机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通过刺激眼表细胞,激活局部免疫反应、导致眼表泪膜稳定性下降、增加泪液渗透压,从而导致局部眼表损伤,该过程中有多种炎症介质和免疫细胞的参与。近年来干眼炎症反应机制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就干眼炎症介质、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抗炎治疗进行综述,以期系统性了解干眼炎症反应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依,王文俊,杨安怀
    2022, 36(2):  151-15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70
    摘要 ( 903 )   PDF (433KB) ( 30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irtuins是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它通过控制基因表达、DNA修复、代谢、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功能等生物学进程来调节多种活动,而这类酶中,被研究最多的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 1, SIRT1)。白藜芦醇作为上调SIRT1活性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在心脏保护、神经保护、化疗和延缓衰老等方面被广泛研究。而氧化应激和炎症在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些疾病会导致视力渐进性丧失和(或)致盲。综述白藜芦醇在眼部疾病中的潜在用途及其应用的限制性。
    OCT及OCTA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张敏,李艳
    2022, 36(2):  157-16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141
    摘要 ( 1019 )   PDF (427KB) ( 1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且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有相似的胚胎起源和生理特征,眼科检查可提供简单无创的诊断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能够精确地测量视网膜各个组织层面的厚度,以评估视网膜的退行性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以提供高分辨率三维成像,从而更直观地检测视网膜血管的变化,间接地反映脑神经元和血管的病理特征。就OCT测量视网膜厚度及OCTA测量视网膜血流变化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对RNFL厚度的影响
    李颖颖,冯洁,李伟,丁天娇
    2022, 36(2):  163-16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273
    摘要 ( 1121 )   PDF (457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视网膜和大脑具有相似的胚胎起源及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主要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结合之前组成,可以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活体内进行观察和量化。RNFL变薄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也可见于缺血性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病变。随着OCT等眼科影像技术的高度发展,RNFL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的临床数据。临床医师可以及早进行干预,延缓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进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