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7-20
      
    论著
    胆红素对神经干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影响研究
    吴翠萍,朱一丹,李春燕,殷善开
    2024, 38(4):  1-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71
    摘要 ( 186 )   PDF (8416KB) ( 1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胆红素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活性和增殖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NSCs,加入不同浓度的胆红素,培养2 d后行活/死细胞染色;培养7 d后行神经球形成、Ki-67检测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探究胆红素对NSCs活性和增殖的影响。 结果 1.71~6.84 μmol/L胆红素对NSCs的活性无影响,13.68 μmol/L胆红素降低了NSCs的活性。0.17~6.84 μmol/L胆红素促进NSCs的增殖,当胆红素的浓度达到13.68 μmol/L时,促进增殖的作用消失。胆红素促进了NSCs的Ki-67表达。转录组结果显示胆红素组184个基因上调表达和100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与“细胞群体增殖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相关。 结论 高浓度的胆红素对NSCs具有毒性作用,低浓度的胆红素不影响NSCs活性,并促进NSCs增殖。
    基于百度指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发生前后耳部症状健康问题网络关注度研究
    刘盼盼,赵赫,王琰,仇静静,刘大炜,孙岩
    2024, 38(4):  7-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49
    摘要 ( 166 )   PDF (3899KB) ( 11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发生前后耳部症状网络关注度变化趋势,利用百度指数观察全国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例数与公众关注度之间的相关性,探究网络数据对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的影响。 方法 在百度指数数据平台,提取关键词“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眩晕”“耳朵闷闷的堵住的感觉”“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发生前后搜索指数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发生前后百度搜索指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百度搜索指数与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变化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发生后(2020—2023年)耳部相关症状百度搜索指数与感染流行前(2017—2020年)同期相比,“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眩晕”“聋”症状的搜索指数大幅升高(P<0.001)。“耳聋”“听力下降”“眩晕”“耳朵闷闷的堵住的感觉”“百度搜索指数与新增确诊病例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1)。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发生后耳部症状网络关注度较发生前显著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增确诊病例数与耳部症状百度搜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提示重视耳部症状健康管理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防治。
    难治性突聋耳后注射神经节苷脂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前后言语识别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曹影,邱月,陈智斌,费兵,李东,张晓凤,王惠,康欣乐,王海旭,怀德,李秀婷,束明阳
    2024, 38(4):  15-2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83
    摘要 ( 176 )   PDF (1098KB) ( 19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单侧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耳后注射神经节苷脂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后言语识别率(word recognition score, WRS )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58例行耳后注射神经节苷脂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的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持续时间、耳别、伴随症状、纯音听力及言语测听等数据。对治疗前后患者患耳的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 PTA)结果和最大言语识别率(maximum speech recognition rate, WRSmax )进行统计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WRS愈后的因素。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耳后注射神经节苷酯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患耳PTA和WRS有显著改善(P=0.027,P=0.038),两者呈负相关(r=-0.682, P<0.05 )。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发现年龄、性别、诱发因素、患侧耳别、伴随症状与WRS 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P=0.208、P=0.079、P=0.335、P=0.331),而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听力损害程度及听力曲线类型是影响WRS疗效的重要因素(P=0.010,P=0.033,P=0.026)。 结论 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耳后注射神经节苷脂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后WRS疗效为41.38%,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包括: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听力损害程度及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长者疗效显著差于病程短者,低频听力下降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WRS疗效明显较平坦型及高频听力下降者好;听力损害程度越重,疗效越差。
    盐酸氯米帕明保护听觉毛细胞免受新霉素诱导的损伤
    周静,毕秀丽,肖雨,胡俊,付小龙,于亚峰
    2024, 38(4):  22-2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200
    摘要 ( 145 )   PDF (5181KB) ( 1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出能有效抑制新霉素导致的毛细胞系(HEI-OC1)细胞死亡的小分子药物,并在小鼠耳蜗外植体和斑马鱼侧线毛细胞中进行验证。 方法 通过Cell Counting Kit-8(CCK8)计算细胞存活率来筛选出对新霉素导致的HEI-OC1细胞系死亡有保护作用的小分子药物;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在小鼠耳蜗外植体和斑马鱼侧线毛细胞中进行验证。 结果 在筛选的350种小分子药物发现能显著提高新霉素处理的HEI-OC1的细胞中存活率的药物—盐酸氯米帕明;在耳蜗外植体及斑马鱼侧线毛细胞中发现盐酸氯米帕明对新霉素导致的毛细胞死亡有保护作用。 结论 盐酸氯米帕明作为FDA批准的临床用药一定程度缓解了新霉素导致的毛细胞死亡,说明其对新霉素导致的毛细胞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翼突入路上咽旁间隙病变手术
    后婕,刘丁丁,王涵东,徐峥嵘,钱晓云,高下,俞晨杰
    2024, 38(4):  28-3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98
    摘要 ( 153 )   PDF (10866KB) ( 17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泪前隐窝-翼突入路切除上咽旁间隙病变的鼻内镜下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例上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患者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翼突入路完成手术情况,分析此路径手术运用特点、手术并发症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翼突入路顺利暴露肿瘤。10例中术后病理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3例,术后MRI显示均获全切;淋巴瘤2例、炎性/炎性假瘤4例及鼻咽癌1例,术后MRI显示均为次全切除。随访时间6~28个月,3例血管瘤均无复发;2例淋巴瘤,经化疗均获得完全缓解;4例炎性/炎性假瘤较术后无明显变化;1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病灶完全缓解。10例患者术后均出现患侧硬腭麻木的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随访时硬腭麻木未有改善。 结论 经泪前隐窝-翼突入路可有效显露上咽旁间隙,咽鼓管、腭帆张肌、翼内肌及翼内板,可作为该区域重要的解剖参考标志并利于颅底重要结构的保护。该入路可作为上咽旁间隙病变手术的重要供选方案。
    过敏性鼻炎与儿童新冠病毒肺炎感染及症状的关联性研究
    张杰,陈敏,申征征,吴宇华,刘原虎,孙浩,谭新华,倪树仁,杨书勋,史雪峥,倪鑫
    2024, 38(4):  36-4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393
    摘要 ( 150 )   PDF (1089KB) ( 1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过敏性鼻炎对儿童新冠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感染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门诊患儿,使用问卷表收集一般情况、过敏性鼻炎、COVID-19感染的临床资料。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COVID-19感染后各部位症状进行评分。通过比较COVID-19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性别、年龄、过敏性鼻炎方面的差异,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感染组中症状轻重的影响因素。 结果 COVID-19感染与年龄、性别、过敏性鼻炎等因素无关。152例COVID-19感染患儿中,年龄与全身症状、咽喉部症状评分呈正相关。非过敏性患儿与过敏性鼻炎患儿COVID-19感染的症状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过敏性鼻炎对儿童人群COVID-19感染和症状轻重的影响很小,且对感染后的病程长短几乎没有影响。儿童COVID-19患者在全身症状、咽喉部症状的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
    抗IL-4Rα单克隆抗体与鼻内镜手术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陈兴雪,张广玲,武天义,王卫卫,孙占伟,李世超,王广科
    2024, 38(4):  43-5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4.093
    摘要 ( 135 )   PDF (4671KB) ( 2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分析抗IL-4Rα单克隆抗体、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SS)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的短期疗效。 方法 21例双侧ECRSwNP患者分别接受ESS治疗(手术组)、单克隆抗体治疗(单抗组)及鼻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治疗。观察各组在治疗后1、3、6个月各项主观及客观评分基线的差异,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 单抗组和手术组治疗后6个月鼻内镜评分(nasal polyps score,NP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2, SNOT-22)评分、SNOT-22鼻塞评分、嗅觉评分、Lund-Mackay评分与基线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单抗组和手术组间NPS评分(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NOT-22评分(P=0.57)、鼻塞评分(P=0.94)、嗅觉评分(P=0.11)及Lund-Mackay评分(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抗组和手术组哮喘患者FEV1%(P=0.04)、FEV1/FVC(P=0.0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P=0.74)。三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F=1.73, P=0.21)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F=0.03,P=0.87)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P=0.07)。 结论 抗IL-4Rα单克隆抗体和鼻内镜手术均可显著改善ECRSwNP患者鼻部症状、嗅觉水平以及肺功能,缩小鼻窦炎病变范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抗IL-4Rα单克隆抗体患者的嗅觉改善更明显,ESS患者的息肉负担减少、鼻部症状改善更显著。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喉鳞癌中的基因表达谱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倪荣生,沈晓辉,高下
    2024, 38(4):  55-6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46
    摘要 ( 127 )   PDF (1274KB) ( 1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喉鳞状上皮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家族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的基因表达谱,找出与LSCC相关性最高的基因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其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方法 选取28例LSCC患者,采用含人类全基因组的基因芯片来检测MMPsTIMPs在4例LSCC患者中共同上调或下调的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24例患者该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来验证基因芯片结果,并研究该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基因芯片显示MMPs家族在LSCC与癌旁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4个,其中4个基因仅表达上调,4个基因仅表达下调,另有6个基因在部分患者中表达上调,而在另一部分患者中表达下调。未发现在4例患者中共同表达上调或下调的基因。TIMPs在LSCC与癌旁正常细胞之间全部表达下调,TIMP4在4例患者中全部表达下调。RT-PCR检测结果显示TIMP4基因在LSCC组织中低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IMP4蛋白在LSCC组织中低表达,且TIMP4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结论 研究首次发现MMPs家族及TIMPs在LSCC的表达谱,并发现TIMP4蛋白的表达与LSCC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未来TIMP4蛋白可能作为LSCC潜在的治疗靶点。
    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危险因素及清扫策略的临床研究
    张琳,辛运超,尚小领,解琪,刘亚超
    2024, 38(4):  62-6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485
    摘要 ( 205 )   PDF (1101KB) ( 1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颈部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危险因素及清扫策略。 方法 选择300例行手术治疗的cN0期PTM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受试对象的一般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cN0期PTM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300例行手术治疗的cN0期PTMC患者,无淋巴结转移174例(58.00%),有淋巴结转移126例(42.00%)。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8例(39.33%),侧颈区淋巴结转移42例(14.00%),中央区伴侧颈区淋巴结转移34例(11.33%),有侧颈区而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即跳跃性转移8例(2.67%)。男性、年龄<45岁、癌灶直径≥0.5 cm、包膜侵犯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年龄<45岁、癌灶直径≥0.5 cm、上极肿瘤、包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PTM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男性、年龄<45岁、癌灶直径≥0.5 cm、包膜侵犯均是PTMC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上极肿瘤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临床上可据此判断淋巴结转移区域,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清扫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
    PBL+CBL+CPTM多模式融合教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金鹏,梁旭,汪洋,訾晓雪
    2024, 38(4):  70-7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4.121
    摘要 ( 142 )   PDF (1696KB) ( 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病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 CBL)+临床路径教学法(clinical pathway teaching method, CPTM)多模式融合教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见习轮转的60名见习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 PBL+CBL+CPTM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 PBL+CBL 教学模式,对两组学员的出科考核成绩及教学评价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见习医师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及临床操作的平均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92 vs 90,P=0.007)、(92 vs 89,P=0.003)、(92 vs 90,P=0.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见习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自主学习能力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实验组见习医师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优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6,P=0.025,P=0.022,P=0.024,P=0.044)。 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PBL+CBL+CPTM 多模式融合教学法的教学质量更高,学生满意度更好,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增强了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值得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及其它专业的规范化教学及培训中进行推广及应用。
    基于CASIA2评价白内障术后3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倾斜和偏心的研究
    马继玲,王晓明,李琰,穆延潇,靳琳,孔慧,杨乃甫,党光福
    2024, 38(4):  76-8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38
    摘要 ( 148 )   PDF (6424KB) ( 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新型眼前节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比较白内障术后3种不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倾斜和偏心。 方法 回顾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资料,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及术后1 d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眼轴长度(axial length, AL)、IOL类型及度数等资料,并分别于术后1 d、7 d、30 d应用CASIA2测量IOL在2D图像中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倾斜度和偏心量以及3D图像中的倾斜度、偏心量及其方向。 结果 患者134例(157眼),其中男52例,女82例,年龄45~86岁,平均(67.86±8.26)岁。分为A(HOYA250)组56眼(右眼31只,左眼25只)、B(RS60A)组63眼(右眼34只,左眼29只)、C(ZCB00)组38眼(右眼15只,左眼23只)。右眼结果显示,术后7 d在2D图像中A组水平倾斜度大于B组IOL的水平倾斜度;术后1 d、7 d,A组的水平偏心量均小于B组IOL的水平偏心量。术后1 d和7 d,A组的垂直倾斜度均大于C组IOL的垂直倾斜度,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3D图像中术后1 d、7 d,A组的倾斜方向与C组IOL的倾斜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7 d的倾斜度大于术后30 d的倾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d、7 d和30 d,A组的偏心量均分别小于B组IOL的偏心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术后1 d的偏心量均分别小于术后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眼结果显示:在3D图像中,术后7 d、30 d,A组的偏心量均小于B组IOL的偏心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1 d的倾斜度小于术后30 d的倾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d、7 d和30 d,IOL均出现向颞侧和颞下倾斜趋势,偏心未表现出有偏向的趋势。 结论 3种IOL在囊袋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和偏心,均出现向颞侧和颞下倾斜趋势,偏心未表现出有偏向的趋势。
    咽鼓管圆枕淀粉样变性伴中耳积液1例并文献复习
    林云仙,马玲国
    2024, 38(4):  86-9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330
    摘要 ( 127 )   PDF (5881KB) ( 1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咽鼓管圆枕局部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征及诊疗。 方法 回顾分析1例咽鼓管圆枕淀粉样变性伴中耳积液的病例资料。总结病例特点、诊疗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反复左侧中耳积液,保守治疗不佳。电子鼻咽镜检查发现双侧咽鼓管圆枕肥大,活检后提示淀粉样变性,排除系统性淀粉样变性,行经鼻内镜双侧咽鼓管圆枕病灶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复发及进展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结论 淀粉样变性发生在咽鼓管圆枕比较罕见,对于其引起临床症状保守治疗不佳时可行手术治疗,排除其他系统累及可能尤为重要,且术后应密切随访。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合并手足口病1例并文献复习
    梁俊杰,张佳佳,张琳婧,孟言,李阳,白鹏
    2024, 38(4):  91-9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405
    摘要 ( 101 )   PDF (1057KB) ( 1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NHL)合并手足口病(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SSNHL合并HFM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口周红斑、手足部斑丘疹、听力下降、耳鸣等,经隔离、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HFMD相关口周红斑,手、足红色小斑丘疹已消失,听力下降及耳鸣好转。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SSNHL合并HFMD具有确切临床疗效,但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述。
    先天性单侧聋患儿112例临床资料分析
    张晓,刘海红,刘薇,李颖,陈敏,刘冰,白杰,张杰,郑军,杨扬
    2024, 38(4):  96-19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4.219
    摘要 ( 145 )   PDF (1830KB) ( 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 SSD)患儿就诊原因/发现途径、听力学特点、影像学特点,归纳总结单侧聋患儿临床特点及干预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先天性SS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资料、就诊原因/发现途径,听性脑干反应、纯音测听、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 CM)、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 OAE)、声导抗等检查;颞骨CT和/或内听道MRI影像学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干预治疗的患儿进行随访。 结果 共11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66例、女46例;左耳61例、右耳51例;0~13岁,中位数年龄 4岁6个月;OAE:聋耳均未引出;CM:38例聋耳可引出;对侧正常耳OAE、CM均正常引出;声导抗均为A型曲线;因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就诊的患儿比例最高(41.1%);影像学显示结构异常75例(66.9%),其中比例最高为单纯蜗神经孔狭窄/蜗神经发育不良62例(82.7%);SSD患儿接受外科干预治疗2例,其中不伴蜗神经发育不良行人工耳蜗植入1例、伴蜗神经发育不良行骨桥植入1例。术后6个月,2例患儿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RMSE)、定位偏侧BIAS值均有改善,声源定位能力提高。 结论 先天性单侧聋患儿内耳结构异常比例较高,以蜗神经孔狭窄/蜗神经发育不良多见。儿童单侧聋不易被发觉,应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入园听力体检及定期听力检查,警惕预防潜在的交通事故风险发生。针对当前先天性SSD干预率极低的现状,应提高对疾病特点的认识,给予个体化、科学性干预。
    毛霉菌性鼻窦炎25例临床特征分析
    袁玥,庞文会,陈敏,付圣尧,于龙刚,孙钰博,李玲玲
    2024, 38(4):  102-10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92
    摘要 ( 157 )   PDF (3995KB) ( 1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侵袭性及非侵袭性毛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毛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非侵袭性毛霉菌性鼻窦炎多单侧发病,平均病程6.83个月,临床表现以鼻塞(13/21)、脓涕(12/21)、头痛(11/21)和鼻内异味(9/21)常见,多无基础疾病(15/21),鼻窦CT表现为病变窦腔内软组织密度影伴钙化影(16/21)。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中见干酪样团块物(17/21),随访6个月无复发;侵袭性毛霉菌性鼻窦炎亦多单侧受累,平均病程25.75 d,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4/4)、眼部胀痛(3/4)和视力下降(3/4),均并发糖尿病(4/4),鼻窦CT示窦壁及周围骨质改变(4/4),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术中见大量霉菌团块及脓液(4/4)、窦壁及眶壁骨质破坏(3/4),随访2年,2例未复发,2例死亡。 结论 非侵袭性毛霉菌性鼻窦炎临床少见,鼻內镜手术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畅鼻腔鼻窦引流是治疗的关键,术后多无复发;侵袭性毛霉菌性鼻窦炎病程进展快,致死率高,尽早的手术与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的关键。
    双颈部及鼻咽部Rosai-Dorfman病1例相关病例回顾
    李亚茹,许贞菊,王效军,付涛,袁玥,吴策
    2024, 38(4):  108-1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214
    摘要 ( 106 )   PDF (8096KB) ( 2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罗道病(rosai-dorfman disease, RDD)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并总结其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RD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近10年来确诊为RDD患者的住院资料。 结果 通过检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历系统,排除3条病理结果为非RDD的患者,共筛选出6例病理结果为RDD的患者,加上本例患者共7例。男女比例为4∶3,16~65岁,累及皮肤2例(2/7),颅内1例(1/7),气管1例(1/7),颈部淋巴结2例(2/7),鼻腔鼻窦、腮腺、眼眶、腋下及颈淋巴结1例(1/7), 其免疫组化结果(除累及气管患者无本院结果):S100(+)100%、CD68(+)83.3%、CD163(+)80%、CD1a(-)100%(仅3例患者行CD1a检测),且上述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临床症状缓解。 结论 经典RDD常表现为双侧颈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疲乏和体质量减轻,结外RDD及混合型RDD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其容易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造成严重后果,且其诊断较为困难,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目前RDD尚无统一治疗标准,对于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RDD虽为良性病变,但结外RDD可因其发生部位产生严重后果,因此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应用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技术行全麻纤支镜诊疗32例并文献复习
    董绪德,王乔蓓,王莹,马兴旺,李传刚
    2024, 38(4):  115-12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246
    摘要 ( 113 )   PDF (1077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技术(transnasal humidified rapid insufflation ventilitory exchange, THRIVE)通气技术在全麻纤支镜诊疗中的应用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气管镜室采用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患者32例。患者雾化吸入表麻后,进行全身麻醉复合THRIVE技术进行纤支镜诊疗。分别在全麻前和手术结束各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总麻醉时长。术后次日随访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32例患者均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因脉氧下降改为喉罩通气,其中4例为鼾症,其余27例平均麻醉时长(20.75±6.70)min,期间无机械辅助通气,SpO2持续维持95%以上。动脉血气分析PO2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动脉血气PO2与总麻醉时长无线性关系;PCO2和TCO2均在术后升高,PH术后降低,PCO2随麻醉时长延长而升高,PH随麻醉时长延长而下降。BE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全麻纤支镜手术中,应用THRIVE通气技术具有特殊的优势,能够在提供充足氧供的基础上,使操作更便捷舒适,且不会引起明显并发症。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有鼾症等使气道狭窄因素的患者未获得满意的无呼吸氧合时间。该技术会导致术中CO2蓄积,限制手术时间。
    3D打印钛金属假体修复大面积气管缺损1例并文献复习
    汪洋,胡越,李晓明,齐雯雯,张杰,张皓,王倩倩,许风雷,贾涛,夏明
    2024, 38(4):  121-1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238
    摘要 ( 99 )   PDF (4631KB) ( 1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气管缺损的发病机制、诊断依据、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采用3D打印钛金属假体修复纵隔肿瘤占位大面积气管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大面积气管缺损修复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采用3D打印钛金属气管假体进行气管缺损的修复可个性化还原患者气管正常生理结构,拥有较稳固的力学性能,可有效防止气道塌陷的情况,预设计的个体化定制的气管假体更贴合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结论 在大面积气管缺损患者的治疗中,相较于传统的修补方法,采用3D打印钛金属气管假体进行气管缺损的修复显示出了更大的优势,为大面积气管缺损的患者带来了治疗曙光。
    易误诊的后巩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陈海燕,王平
    2024, 38(4):  126-1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78
    摘要 ( 135 )   PDF (5800KB) ( 1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后巩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思维、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以便对其进行早期确诊,避免误诊漏诊。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后巩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病例的诊疗过程及临床思维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患者治疗2周后,左眼矫正视力由0.12恢复至0.8,症状及体征消失。 结论 后巩膜炎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泪腺炎、中心型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详细的问诊及仔细的查体,有助于提高后巩膜炎早期确诊率,避免误诊误治。
    胸椎手术后双眼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并文献复习
    李姗姗,甘春兰,朱俊,华欣,陈放
    2024, 38(4):  131-13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211
    摘要 ( 108 )   PDF (3916KB) ( 1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1例胸椎手术后出现双眼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提高眼科和脊柱外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胸椎结核合并肾衰患者在胸椎手术后出现双眼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全身及眼部予以改善循环、营养视神经及促进代谢药物治疗,辅以高压氧及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右眼视力由0.15上升至0.2,左眼视力FC/1 m无变化。 结论 手术后视力丧失(postoperative visual loss, POVL)是与手术相关的永久性视力损害或完全失明,预后极差,脊柱科及眼科医生需提高对POVL的认知,尽量将POVL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综述
    移动医疗提供的真实世界数据在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案中的参考
    朱朗,刘志奇
    2024, 38(4):  135-13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73
    摘要 ( 117 )   PDF (1042KB) ( 9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医疗及其提供的真实世界数据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精准治疗带来了契机。基于移动医疗中收集的真实世界数据表明患者常自行用药,治疗依从性较低。移动医疗可以将患者置于治疗的中心,通过应用程序可以连续监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花粉预报,从而将患者进行分层,以实现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目前国外已有相关技术应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本文就移动医疗、真实世界数据的概念及其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开发专业化、高质量的变应性鼻炎相关移动医疗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细胞焦亡在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静祎,董湘依,牟亚魁,宋西成
    2024, 38(4):  140-14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4.181
    摘要 ( 186 )   PDF (3834KB) ( 1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焦亡作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中的一种,其过程离不开caspase家族和gasdermin家族,同时伴随着炎性反应的发生,其主要过程是caspase家族被激活后作用于gasdermin家族N端结构,通过易位插入细胞膜表面、寡聚等方式使得细胞膜裂孔形成后体积逐渐膨胀,最终细胞膜破裂,细胞里面的物质从细胞内释放出来,诱发机体产生强烈的炎症性反应。近几年,细胞焦亡为耳鼻咽喉科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主要综述细胞焦亡的发现历程、分子机制及其在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鼻咽癌、听力损失、头颈部肿瘤等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非手术的近视管理方法与脉络膜的研究进展
    张莉苑,钟定娟,王华
    2024, 38(4):  149-15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33
    摘要 ( 166 )   PDF (1048KB) ( 1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视形成机制极为复杂,近年来提出的“巩膜缺氧学说”认为巩膜缺氧、重塑可能是近视形成的关键因素,而脉络膜厚度及脉络膜血流变化可能在视网膜巩膜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节眼球生长。研究发现脉络膜变薄伴随着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而角膜塑形镜、阿托品滴眼液和环境光暴露等干预措施可增加脉络膜厚度,提示脉络膜增厚是近视进展的保护因素。因此,本文对近视与脉络膜的关系及近视的光学、药物和环境干预措施对脉络膜产生的变化进行综述,旨在更好了解此类非手术的干预措施对脉络膜的影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基因治疗进展
    刘若武,张晗
    2024, 38(4):  154-15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74
    摘要 ( 238 )   PDF (1035KB) ( 2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母体遗传性线粒体疾病,是青少年双眼失明的常见原因。LHON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超过50种线粒体DNA(mtDNA)突变已被发现与LHON相关,全球约90%的LHON病例由m.11778G>A、m.3460 G>A或m.14484T>C的基因突变引起。基因治疗作为未来医学治疗的重要方法,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而针对mtDNA突变的基因疗法是其中进展最快的基因疗法。目前,针对mtDNA突变的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已经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其具有安全性。不同的团队正在启动基因治疗产品在人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I/II期研究。本文就LHON的基因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睑板腺功能障碍实验模型及应用现状
    毕赵静,李元彬
    2024, 38(4):  159-16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077
    摘要 ( 182 )   PDF (1704KB) ( 1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 MGD发病机制与治疗手段的相关研究已逐渐成为干眼的研究热点,为此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实验模型对于MGD的深入探索是必要的前提。MGD实验模型目前主要分为在体模型和离体模型两大类:在体模型主要通过药物诱导、手术诱导、基因敲除以及转基因方式建模;离体模型是指在体外模拟睑板腺的病理生理。本文就目前报道的多种MGD实验模型及对其应用评价进行简要综述。
    色素失禁症相关性眼病诊疗研究进展
    艾朝晖, 张杰
    2024, 38(4):  166-17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01
    摘要 ( 143 )   PDF (1121KB) ( 1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色素失禁症是一种罕见的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皮肤损害的X染色体显性连锁遗传病,多见于女性,常并发眼部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色素失禁症相关性眼病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灌注异常和缺血性增殖,也伴有白内障、斜视等非视网膜表现。色素失禁症相关性眼病早期检查、及时治疗及定期随访对于预防进展性、永久性视力丧失至关重要。本文就色素失禁症相关性眼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期、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进行归纳总结。
    CT检查联合计算机三维重建指导泪道手术研究进展
    郭思睿,莫亚
    2024, 38(4):  175-18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3.114
    摘要 ( 122 )   PDF (2953KB) ( 17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通过临床CT图像采集和特定软件分析对患者泪道的构造和解剖结构进行准确的定位,实现有效的术前评估并制定虚拟手术计划,逐渐成为泪道手术的术前诊断及制定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泪道手术的实施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并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泪道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增强眼科医生对三维重建技术在泪道手术中使用的深入了解,为患者实行更精确和个性化的术前评估,以便提高手术安全性并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