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9-20
      
    述评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其诊断治疗的思考
    陈太生,王巍,徐开旭,林鹏
    2019, 33(5):  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53
    摘要 ( 1816 )   HTML ( 1221 )   PDF (474KB) ( 3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笔谈
    中耳肌肉生理及病理
    韩朝,丁娟
    2019, 33(5):  6-10.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38
    摘要 ( 3232 )   HTML ( 1227 )   PDF (1036KB) ( 108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耳肌肉是耳部“降噪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其在持续监测声学输入和动态调节听觉灵敏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当中耳肌肉收缩时, 它们将镫骨推入卵圆窗, 并增加内耳膜迷路内液体的压力。如果中耳肌肉失去调节内耳压力的能力, 如强直、痉挛或肌张力障碍, 产生的异常压力将对内耳压力产生影响, 并导致许多问题, 如耳鸣、梅尼埃病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等。综述中耳肌肉的生理构造及各自所起的作用,讨论中耳肌肉功能紊乱与耳部疾病的联系。

    眩晕的中医认识
    谢慧
    2019, 33(5):  11-17.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4
    摘要 ( 2122 )   HTML ( 996 )   PDF (625KB) ( 9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眩晕的中医学认识涵盖多学科、多种疾病,随着对眩晕疾病不断深入认识,当代中医学家提出“耳眩晕”这一概念,拟从眩晕的病名内涵、病因病机、内外治等方面梳理本病的中医认识过程。

    临床研究
    眩晕头晕主诉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占比分析
    张玥琦,邓巧媚,王巍,徐开旭,温超,刘强,陈太生,林鹏
    2019, 33(5):  18-21.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0
    摘要 ( 1490 )   HTML ( 1145 )   PDF (468KB) ( 90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在眩晕头晕主诉患者的占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4 227例患者病历资料,包括主诉、症状特征、病史及相关检测结果、初步诊断等,根据资料进行眩晕与头晕分类并统计分析BPPV患者在总病例、眩晕病例和头晕病例中的构成比及其发病情况。

    结果

    4 227例患者中,眩晕和头晕分别为3 188例(74.54%)、1 039例(24.59%),BPPV患者在总病例、眩晕组和头晕组中分别为450例(10.65%)、437例(13.66%)、13例(1.26%)。

    结论

    BPPV患者在就诊眩晕主诉病人和头晕主诉病人中的比例分别为13.66%、1.26%,以中老年女性居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合并疾病的关联性分析
    邓巧媚,张玥琦,王巍,徐开旭,温超,刘强,陈太生,林鹏
    2019, 33(5):  22-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1
    摘要 ( 1399 )   HTML ( 814 )   PDF (468KB) ( 1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病因及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鼻喉头颈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的450例BPPV病例的发病情况、明确病因(突聋、头外伤、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等)及可能的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冠心病等相关疾病),并进行分析统计比较。

    结果

    BPPV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52±13.89)岁、男女比例为1:2.21。无合并疾病的患者共有159例,占比35.33%。合并疾病及风险因素的患者共有291例,占比64.67% ,其中明确病因包括突聋、头外伤、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共有78例(17.33%),具有相关疾病患者共有253例(56.22%),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最多见的合并疾病,分别占比32.44%和11.56%,但根据二元logistic分析仅有颈椎病与BPPV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结论

    64.67%的BPPV的患者具有明确病因及风险因素,多数BPPV患者是继发性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部分患者病理损伤仍然存在,因此BPPV综合治疗及预防复发还要关注相关疾病和风险因素的干预。

    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郑永波,赵宇,娄麟,宋瑶,董怡君,任建君,王晶,许洋,雷蕾
    2019, 33(5):  26-31.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9
    摘要 ( 2158 )   HTML ( 972 )   PDF (1794KB) ( 46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发病特征进行总结,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分析25例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主要采用局麻下耳后小切口行乳突探查加乙状窦缩窄术或乙状窦回纳术。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耳鸣情况采用耳鸣评价量表(TEQ)进行评分,量化评估患者术后耳鸣的改善效果。同时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听力检查结果,评估手术是否对听力产生不良影响。

    结果

    根据患者主诉,21例患者术后随访期内搏动性耳鸣消失,4例患者在术后第6个月随访时仍有轻微搏动性耳鸣,但患者自觉耳鸣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本组患者术前TEQ评分为10.44±3.08,术后1个月TEQ评分为3.68±1.75,术后3个月TEQ评分为2.76±1.23,术后6个月TEQ评分为2.72±1.17。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TEQ评分均低于术前,表明患者术后耳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TEQ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但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TE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术后耳鸣的改善程度逐渐趋于稳定。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听力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采用局麻下手术治疗便于术者术中观察患者耳鸣改善情况,准确掌握对乙状窦的塑形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论著
    眩晕患者的行为类型量化分析
    李传硕,李永团,曹海南,张孟璐
    2019, 33(5):  32-3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030
    摘要 ( 1366 )   HTML ( 8 )   PDF (545KB) ( 1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眩晕患者的行为类型与眩晕发作的关系,以及不同行为类型对患者症状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青岛市立医院东院耳鼻喉科行前庭功能检查/以眩晕为主诉就诊的56例患者(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并以60例既往无眩晕发作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眩晕量表(DHI)、A型行为类型量表(TABP)进行测评,对照组采用TABP进行测评。比较眩晕患者之间不同行为类型所占比例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行为类型对耳源性眩晕患者的影响。

    结果

    实验组眩晕患者中的A型行为类型和偏A型行为类型所占比例达46.43%,而对照组中A型行为类型和偏A型行为类型仅占23.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 =6.839,Ρ<0.05),眩晕患者的A型行为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型行为类型患者的眩晕程度,与非A型行为类型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020,Ρ>0.05)。

    结论

    眩晕患者中A型行为类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眩晕发作的正常人群,提示眩晕患者更倾向具有A型行为。但典型A型行为类型患者眩晕所带来的症状对其情绪、生活影响未明显高于其他行为类型患者。

    研究报告
    加入背景音的复合声治疗不同频率失代偿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周星,钱相容,顾黎安,于亚峰
    2019, 33(5):  37-39.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9.047
    摘要 ( 1387 )   HTML ( 13 )   PDF (422KB) ( 2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加入背景音的复合声治疗对各频率失代偿性耳鸣的治疗效果,以及耳鸣频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为就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的失代偿性耳鸣患者130例,其中脱落6例,病程均>6个月。完善耳科检查及听力学检查,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加入了背景音的复合声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复合声治疗,进行为期30 d声治疗。同时根据患者耳鸣频率再将试验组患者分为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用耳鸣致残量表(TH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124例(试验组65例,对照组59例)完成了本次试验。两组治疗后THI评分和SA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间的THI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试验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中低频组治疗后THI评分低于高频组。SAS评分各频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加入或不加入背景音的复合声治疗都能改善失代偿耳鸣患者的症状。加入背景音的复合声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而且对低频耳鸣患者的症状改善更明显。

    论著
    耳蜗肌球蛋白VI相互作用蛋白筛选的初步研究
    姚青秀,王会,李壮壮,于栋祯,殷善开
    2019, 33(5):  40-4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063
    摘要 ( 1265 )   HTML ( 5 )   PDF (1297KB) ( 38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耳蜗毛细胞中与肌球蛋白VI相互作用的蛋白。

    方法

    提取SD大鼠耳蜗蛋白,通过联合免疫共沉淀和质谱分析筛选与肌球蛋白VI相互作用的蛋白,挑选1种蛋白通过基底膜铺片和冰冻切片免疫荧光进一步验证。

    结果

    免疫共沉淀及质谱分析筛选出与肌球蛋白VI相互作用的20余种蛋白质,免疫荧光显示血影蛋白αⅡ主要表达于表皮板及两侧胞膜,肌球蛋白VI主要表达于细胞体及表皮板,两种蛋白在表皮板均高表达。

    结论

    本研究共发现20余种与肌球蛋白Ⅵ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提示肌球蛋白Ⅵ可能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维持静纤毛稳定。

    704例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
    叶毅良,卢标清
    2019, 33(5):  44-4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052
    摘要 ( 1576 )   HTML ( 19 )   PDF (477KB) ( 3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曲线类型患者的疗效,为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15 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且确诊及临床资料完整的704例(805耳)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

    结果

    172例低频下降型患者中,轻度与中度的痊愈率分别为64.66%、5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总有效率分别为78.66%、7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2,P=0.913);205例高频下降型患者中,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者痊愈率分别为5.98%、4.34%、0、0,不同程度听力损失者的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6,P=0.451),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者总有效率分别为22.22%、19.56%、38.46%、40.00%,不同程度听力损失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67,P=0.167);226例平坦下降型患者中,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者痊愈率分别为34.14%、4.76%、10.44%、9.21%,轻度与中度、中重度及重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6.956、7.852,P=0.007、0.021、0.013),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7.44%、37.09%、50.74%、52.63%,不同程度听力损失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03,P=0.129);101例全聋型患者中,重度与极重度的痊愈率分别为12.50%、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4,P=0.026),重度与极重度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4,P=0.114)。

    结论

    听力损失程度对突发性聋的疗效有重要影响,除低频下降型外,其余听力曲线类型疗效均较差。

    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孙凯丽,吴晓媛,别旭,孙秀珍
    2019, 33(5):  48-5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536
    摘要 ( 1486 )   HTML ( 6 )   PDF (505KB) ( 1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的发病机制、听力学检查、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7年经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及听力学检查确诊并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CI)的16例 LVA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诱因、确诊及手术情况、CI术前听力情况、语前及语后聋情况。

    结果

    16例均行HRCT检查,其中语前聋11例,2例有家族遗传史。13例行内耳及颅脑MRI检查,9例行声导抗检查,6例行耳声发射检查,15例行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电位检查,6例行纯音听阈测定检查。16例(32耳)中仅1耳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耳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余均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6例均行CI,术后仅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面瘫等并发症。

    结论

    LVAS主要以进行性、波动性听力下降为特点,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期经HRCT、听力学检查可确诊。目前LVAS最主要的防治措施为产前及产后耳聋基因筛查及CI治疗。

    儿童中耳胆脂瘤JOS分期及其临床特征
    杨扬,肖潇,陈敏,郝津生,刘冰,刘薇,张杰
    2019, 33(5):  52-5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376
    摘要 ( 2220 )   HTML ( 119 )   PDF (728KB) ( 27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Japan Otological Society(JOS)2015年版胆脂瘤分期标准总结并分析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及术后表现。

    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共收治19例初次手术的中耳胆脂瘤患儿,采用JOS分期标准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疗效。

    结果

    19例中男18例、女1例,3岁1个月~10岁8个月;病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耳8例,右耳11例;后天原发胆脂瘤2例(10.5%),JOS分期为Ⅰ期2例;后天继发性胆脂瘤15例(79%),其中Ⅰ期1例,Ⅱ期12例,Ⅲ期 2例;先天性胆脂瘤2例(10.5%),其中1期1例,Ⅱ期1例。术前气导平均听阈10~65 dBHL。19例患儿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5~24个月。3例经外耳道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2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14例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其中1例术后8个月复发,二次手术清理病灶后未再复发。

    结论

    儿童JOSⅡ期比例最高,后天继发性胆脂瘤出现并发症比例最高,利用JOS中耳胆脂瘤分期标准有助于理解儿童中耳胆脂瘤病,对儿童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分泌性中耳炎合并突发性聋三例并文献复习
    曹鑫,伊海金,李欣,许嘉,高娟娟
    2019, 33(5):  56-6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147
    摘要 ( 1351 )   HTML ( 5 )   PDF (2750KB) ( 3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合并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增强对分泌性中耳炎合并突发性聋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

    总结3例分泌性中耳炎合并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要点。

    结果

    3例均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合并突发性聋,2例患者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及时经抗生素、全身或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治愈。

    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合并突发性聋临床较为少见,内耳损伤可能与中耳炎症经圆窗途径影响内耳相关,发病早期及时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切除岩尖病变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卢飞燕,卢永田,周俊伟,刘渊
    2019, 33(5):  62-6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177
    摘要 ( 2911 )   HTML ( 23 )   PDF (3146KB) ( 46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切除岩尖病变的手术入路,观察内镜下后下鼓室及圆窗周围重要的解剖标志,寻找定位耳蜗下通道的解剖标志,同时在高分辨颞骨CT三维重建下量化耳蜗下通道,为该手术入路提供国人恒定的解剖标志及影像学依据。

    方法

    1.应用10具(20侧)新鲜冰冻成人尸头,模拟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岩尖气房切除,寻找定位耳蜗下通道的解剖标志;术前在颞骨CT上分别测量耳蜗底转至颈内动脉与颈静脉球夹角之间的距离,以及耳蜗底转至颈静脉球之间的距离。2.回顾性阅读分析85例患者(170侧)颞骨高分辨CT,记录耳蜗下通道与岩尖气房在颞骨CT上的影像学特征,归类其分型情况。

    结果

    1.20侧冰鲜尸头以及170侧临床患者颞骨CT测量:耳蜗底转至颈内动脉与颈静脉球夹角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46±1.02)mm、(6.83±1.50)mm;耳蜗底转至颈静脉球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7±0.58)mm、(3.82±1.29)mm,其中,耳蜗底转至颈内动脉与颈静脉球夹角之间的距离:气化型岩尖分别为(6.79±0.60)mm、(7.19±1.44)mm,非气化型岩尖分别为(6.28±1.17)mm、(6.68±1.50)mm;耳蜗底转至颈静脉球的距离:气化型岩尖分别为(4.06±0.36)mm、(4.06±1.42)mm, 非气化型分别为(3.45±0.58)mm、(3.74±1.22)mm。2.耳蜗下通道与颞骨岩尖气房CT分型:A型气化型31.18%(53耳),B型板障型57.65%(98耳),C型硬化型11.18%(19耳)。

    结论

    高分辨颞骨CT可作为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岩尖病变切除的术前重要参考。从解剖学的角度,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切除岩尖病变是可行的,能够避免损伤内听道、耳蜗、迷路,保存听力,可作为临床治疗上岩尖后下部分较小病变的重要术式之一。

    长链非编码RN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李林,张衡,冼宇飞,盛晓丽
    2019, 33(5):  69-7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425
    摘要 ( 1221 )   HTML ( 21 )   PDF (711KB) ( 13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ytoskeleton regulator RNA, CYTOR)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2例鼻咽癌组织及28例鼻咽部良性病变患者黏膜组织中CYTOR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人鼻咽上皮细胞(NP69)和鼻咽癌细胞(CNE1、HONE1)中CYTOR的表达情况;应用小干扰RNA抑制CNE1、 HONE1细胞中CYTOR中的表达,并采用MTT、 Transwell 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下调CYTOR表达后鼻咽癌细胞(CNE1, HONE1)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变化情况。

    结果

    CYTOR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癌细胞系(CNE1、HONE1)中表达水平高于鼻咽部良性病变患者黏膜组织和人鼻咽上皮细胞(NP69),而瞬时抑制CYTOR表达,鼻咽癌细胞系(CNE1、HONE1)的增殖与迁移能力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CYTOR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并与鼻咽癌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关。

    鼻腔盥洗及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效果观察
    孙铭宏,高娴,赵婷,刘文君
    2019, 33(5):  73-7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620
    摘要 ( 983 )   HTML ( 3 )   PDF (489KB) ( 24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单用鼻腔盥洗及鼻腔盥洗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的效果。

    方法

    招募93例AR患者,随机分为3组,记为A1、A2、A3组,每组31例。招募56例VMR患者,随机分为3组,记为V1、V2、V3组,其中V1组19例,V2组17例,V3组20例。A1及V1组单用鼻喷糖皮质激素治疗,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 μg/喷,每侧每次1喷,2次/d。A2及V2组单用鼻腔盥洗治疗,采用0.9%氯化钠溶液,每侧每次75 mL,2次/d。A3及V3组联用鼻腔盥洗和鼻用激素治疗,早晚行鼻腔盥洗30 min后再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连续治疗3个月。于干预前、干预后1、2、3个月分别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鼻部症状,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价生活质量,采用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测定系统测定下气道呼出气NO(FENO)值。

    结果

    所有患者在试验期间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均完成试验。3个月末时,A3组VAS、RQLQ、FENO值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与A1组、A2组VA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65,P=0.174);与A1组RQLQ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8,P=0.014),而与A2组RQL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5,P=0.136);与A1组、A2组FENO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41、2.987,P分别为0.004、0.008)。3个月末时,V3组VAS、RQLQ、FENO值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与V1组、V2组VA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52、2.083,P分别为0.027、0.043);与V1组、V2组RQLQ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81、2.339,P分别为0.013、0.031);与V1组、V2组FEN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563,P=0.159)。

    结论

    鼻腔盥洗单用或联合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AR和VMR效果较好。

    经上颌窦径路修复眶下壁骨折伴眶内容脱垂及下直肌嵌顿
    刘玉柱,高英恺,蒋贵云,裴皓旭,岳小雪
    2019, 33(5):  79-8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022
    摘要 ( 1721 )   HTML ( 6 )   PDF (534KB) ( 4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上颌窦径路鼻内窥镜下眶下壁骨折伴眶内容脱垂及下直肌嵌顿复位及手术修复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02年 1 月~2017 年12月收治的眶下壁骨折伴眶内容脱垂及下直肌嵌顿患者7例,均采用上颌窦径路鼻内窥镜下眶下壁骨折复位术、眶内容物还纳术及下直肌嵌顿松解术,以Foley氏尿道球囊导管支撑眶底。

    结果

    术后14d抽出上颌窦球囊导管,7例患者复视均消失,眼位及眼球运动恢复正常。7例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无改变。

    结论

    经上颌窦径路眶下壁骨折伴眶内容脱垂及下直肌嵌顿的复位及手术修复,具有创伤小、无面部切口、视野清晰、手术空间广等优点。

    鼻内镜术中不同中鼻甲处理方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效果比较
    陈国辉,和守睆,孙青,高天乐,白广平
    2019, 33(5):  82-8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447
    摘要 ( 1396 )   HTML ( 7 )   PDF (557KB) ( 20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内镜术中不同中鼻甲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15例CRSwNP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根据术中中鼻甲处理方式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55例,观察组行鼻内镜Messerklinger中鼻甲成形术,对照组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鼻腔功能及嗅觉功能变化,并进行Lund-Kennedy和SNOT-20量表评定。

    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头晕、咳嗽、鼻塞及流脓涕等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且观察组头晕、咳嗽及流脓涕等评分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12.979、13.298、9.216,P均<0.001);术后3个月两组鼻腔功能指标气道阻力、DCAN及嗅觉功能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14.999、3.611、3.798,P均<0.001);两组鼻腔功能指标NMCA、NCV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16、11.379,P均<0.001);术后3个月两组Lund-Kennedy评分、SNOT-20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7.025、11.822,P均<0.001)。

    结论

    CRSwNP患者在鼻内镜术应用中鼻甲成形术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鼻腔功能及嗅觉功能的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15例临床分析
    冯剑,周涵,宋圣花,赵青,张佳程,刘雅琴,沈宇杰,董伟达
    2019, 33(5):  87-9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545
    摘要 ( 2732 )   HTML ( 15 )   PDF (559KB) ( 59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至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病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5例患者首诊症状:鼻塞5例(33%),鼻出血5例(33%),眼胀痛、溢泪3例(20%),局部隆起3例(20%),面部麻木2例(13%),头痛1例(7%),无症状1例(7%)。1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4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26.7%),9例行鼻侧切手术+术后放疗(60%),2例行鼻侧切手术+术后放化疗(13.3%)。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高分化(管状型、筛状型)10例(66.7%),低分化(实体型)5例(33.3%)。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截至2018年10月,15例患者存活8例(53%),死亡7例(47%);早期患者(Ⅰ、Ⅱ期)4例,死亡1例,晚期患者(Ⅲ、Ⅳ期)11例,死亡6例;总体1年、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87%、73%、53%。手术模式与生存年限间呈正相关(t=4.406 P=0.003);年龄、分化程度与生存年限间呈负相关(t分别为-2.390、-6.126, P分别为0.048、<0.001);性别、手术方式、临床分期与生存年限无相关性(P分别为0.154、0.262、0.052)。

    结论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外科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鼻内镜手术或鼻内镜辅助开放手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高龄、分化程度与预后相关,对于低分化及晚期肿瘤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模式,并缩短定期复查时间,终身随访。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阻断术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
    李强,刘志元,周涵
    2019, 33(5):  92-9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366
    摘要 ( 1202 )   HTML ( 9 )   PDF (658KB) ( 47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阻断术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

    方法

    选择41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21例, 行鼻内镜下蝶腭动脉阻断术)和对照组(20例,鼻内镜下行膨胀海绵填塞),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记录鼻出血有无复发、术后疼痛、 满意度、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一次性治疗痊愈率为81.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且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5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7 d,且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并对住院期间诊疗效果更满意(P均<0.001)。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阻断术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疗效可靠,能缩短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轻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42例喉癌患者血清 microRNAlet-7a 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罗露,周恩,欧阳思,陈义,肖旭平,王继华
    2019, 33(5):  96-10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468
    摘要 ( 1010 )   HTML ( 7 )   PDF (692KB) ( 21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42例喉癌患者血清microRNAlet-7a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喉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qRT-PCR检测42例喉癌患者(手术前后)及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iRNA let-7a的表达,分析血清let-7a水平与喉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对喉癌的诊断效能。

    结果

    血清let-7a在实验组比正常对照组相对表达下降分别为:0.38±0.0831、0.933±0.0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癌患者术前比术后1周血清let-7a的相对表达下降为:0.38±0.0831、0.488±0.1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let-7a的相对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与年龄、性别、饮酒、吸烟、浸润深度、肿瘤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无关联(P >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以0.765为血清let-7a相对表达量的最佳临界值诊断喉癌,其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76.1%,AUC为0.850,95%置信区间为0.776~0.932。

    结论

    喉癌患者血清miRNAlet-7a水平较健康者出现下调,let-7a有望成为诊断喉癌的新的分子标志物。血清let-7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有助于肿瘤病情判断与术后病情监测,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口咽、食管同步Dx-pH检测研究咽喉反流性疾病
    王磊,王刚,吴玮,刘红丹,徐冰心,李鑫,韩浩伦,李保卫,丁瑞英,李连勇
    2019, 33(5):  101-10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114
    摘要 ( 2080 )   HTML ( 9 )   PDF (507KB) ( 38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口咽、食管同步Dx-pH检测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

    方法

    回顾2017年6月至12月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疑有咽喉反流的患者资料。56例患者具有完整的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及反流体征量表(RFS)评分,胃食管反流问卷(GerdQ)结果,口咽、食管同步Dx-pH检测结果及胃镜检查结果,纳入分析研究。

    结果

    根据口咽、食管同步Dx-pH检测结果,Ryan指数阳性17例,70.6%(12/17)的LPRD患者为单纯LPRD,高于LPRD合并GERD;单纯LPRD组与LPRD合并GERD组咽部酸暴露时间百分比及酸反流总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GERD组与LPRD合并GERD组食管端各反流指标也无统计学差异。Ryan阳性患者中,11例GerdQ、Dx-pH食管探头及胃镜检查结果阴性,即64.7%(11/17)的LPRD患者无论从症状还是客观检查上都不合并GERD,为单纯LPRD。

    结论

    LPRD与GERD可以独立存在,多数LPRD患者不伴有GERD,LPRD的发病与GERD严重程度无关。

    电子鼻咽喉镜诊治27400例临床分析
    梁程程,王欣,雷大鹏
    2019, 33(5):  107-11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579
    摘要 ( 1705 )   HTML ( 10 )   PDF (457KB) ( 2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电子鼻咽喉镜在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在耳鼻咽喉科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27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7400例中,口腔及耳鼻咽喉病变16 661例,其中耳鼻咽喉异物122例,异物产生创面85例,功能性发声障碍32例,耳部病变122例,鼻部病变598例,口腔及口咽病变498例,鼻咽病变1 364例,喉及喉咽病变13 751例,气管病变75例,咽旁病变14例。对1 452例疑为恶性肿瘤患者行活检术,阳性率为94.77%。电子鼻咽喉镜下行手术治疗84例、异物取出术101例。

    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在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治中安全有效,特异性强,有助于微小病变及肿瘤的早期发现。

    小儿喉、气管、支气管异物221例临床分析
    陈蔚华,张凯扬,郑晓彬
    2019, 33(5):  111-1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355
    摘要 ( 1345 )   HTML ( 4 )   PDF (608KB) ( 3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小儿喉、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1例小儿喉、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诊断、治疗方法。

    结果

    91.9%的患者年龄在3岁以内,而13~24个月患者比例高达61.1%;主要临床症状为刺激性咳嗽;主要体征为一肺呼吸音减低或双肺呼吸音不对称;肺CT定性诊断准确性为100%,定位诊断准确性为96.4%;异物吸入史阳性患者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外源性异物阳性率高于阴性者(χ2=22.886,P<0.001);一肺呼吸音减低或双肺呼吸音不对称阳性患者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外源性异物阳性率高于阴性者(χ2=3.905,P=0.048);除5例患者在局麻或无麻下完成手术外,其余患者均在全麻直达喉镜或硬质支气管镜下完成异物取出。221例患儿中220例经不同方法取出异物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

    结论

    结合异物吸入史、典型肺部体征及肺CT检查,可准确诊断小儿喉、气管、支气管异物。全麻下直达喉镜或硬质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是治疗小儿喉、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山东阳谷农村地区老年人睡眠障碍与抑郁状态的关联性研究
    姜小兵,杜怡峰
    2019, 33(5):  116-12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188
    摘要 ( 1230 )   HTML ( 2 )   PDF (526KB) ( 18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山东阳谷农村地区老年人睡眠障碍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

    方法

    在2014年8月~2014年12月采用横断面的方法对山东省阳谷县闫楼镇65~85周岁的部分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了一般流行病学资料,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研究人群进行睡眠障碍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抑郁状态进行评定。

    结果

    ①145名老年人被检出患有抑郁症,患病率20.4%;②女性及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群抑郁程度偏高;③无抑郁组与可能抑郁组及肯定抑郁组之间,PSQI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是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论

    山东阳谷农村地区老年人睡眠障碍是抑郁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对睡眠障碍采取干预措施。

    青少年近视散瞳前后眼球生物参数变化的分析
    张丹凤
    2019, 33(5):  121-12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529
    摘要 ( 3761 )   HTML ( 18 )   PDF (493KB) ( 127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不同程度青少年近视在散瞳前后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参数的变化。

    方法

    收集在视光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近视56例,所有受试者先行主客观验光、调节反应检测、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900检测眼球生物参数。用0.5%托吡卡胺眼液行睫状肌麻痹后,再行验光、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900)检测眼球生物参数。将所有受试者按照近视程度分为轻度和中重度2组。分析两组间眼生物参数的差别及与年龄的关系;分析散瞳后两组屈光度及眼生物参数、屈光度变化与生物参数变化、年龄、调节反应等的关系。

    结果

    散瞳前两组间眼轴(AL)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L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前房深度(AD)、晶状体厚度(LT)、瞳孔直径(P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年龄不相关。散瞳后两组间屈光度差值、LT差值、AL差值、PD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D差值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度差值与AD差值有正相关关系。

    结论

    尽管轻度和中重度近视组散瞳前后眼内AD变化的差异明显,但是屈光度变化的差异不大。故多数近视患者可不必散瞳验光,建议先进行调节功能检查,如有异常再散瞳验光。

    眼科手术场景预适应在恐惧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张瑞,龚春蓓,于文春,王贞,姚春莲
    2019, 33(5):  125-12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543
    摘要 ( 1287 )   HTML ( 8 )   PDF (510KB) ( 20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眼科手术场景预适应在恐惧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眼科收治的局麻下行眼科手术的恐惧症患者210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分成预适应组(108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适应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模拟眼科手术场景进行预适应,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中断例数,手术当天清晨7时左右、术前及术后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术后疼痛程度和手术满意度情况。

    结果

    预适应组在手术当天清晨7时左右、术前及术后,收缩压及心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眼科术后血压高、心率快,手术前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预适应组患者术中出现中断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并且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预适应组患者手术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眼科手术的恐惧症患者进行术前手术场景预适应,能够提高患者术中的耐受力,减少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

    短期视网膜静脉阻塞抗VEGF治疗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分析
    韩克阳,于贝贝,赵博军
    2019, 33(5):  129-13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515
    摘要 ( 1255 )   HTML ( 5 )   PDF (412KB) ( 24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观察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通过玻璃体腔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短期内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

    方法

    临床随机选取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且未治疗的患者56例(56眼),治疗方法是玻璃体腔注射0.05 mL抗VEGF药物,并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OCT检查,观察统计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外界膜(EML)、椭圆体带(IS/OS层)以及脉络膜厚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结果

    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由术前66%降低为29%;外界膜、椭圆体带层次结构完整性明显改善,分别由0.88±0.79、0.86±0.72降低为0.30±0.54、0.21±0.41;脉络膜厚度在短期治疗后未见明显变化,术前318.18±47.42,术后320.54±45.55。

    结论

    RVO继发ME患者通过注射1次抗VEGF药物治疗后第7天时黄斑区形态结构改善,视力显著提升,但对脉络膜厚度变化未见明显影响。

    荟萃分析
    慢性鼻-鼻窦炎的微生态Meta分析
    韩书婧,鲁洁,初平,唐力行,郑惠文,杨小健,张薇,王蓬鹏,张杰,郭永丽,葛文彤
    2019, 33(5):  132-13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603
    摘要 ( 1406 )   HTML ( 7 )   PDF (1478KB) ( 24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的菌群分布情况,为指导慢性鼻-鼻窦炎的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英文文献,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系统检索中文文献,收集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9月发表的所有慢性鼻-鼻窦炎微生态(包括细菌和病毒)分布情况研究的文献全文。检索策略:英文检索(chronic rhinosinusitis) AND (microbio* OR bacteria OR virus);中文检索(鼻-鼻窦炎) 并且 (微生态 或者 细菌 或者 病毒)。

    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共计2    141例慢性鼻-鼻窦炎,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0.24(95%CI: 0.17~0.31),表面葡萄球菌阳性率0.17(95%CI:0.11~0.23),肺炎链球菌阳性率0.06(95%CI:0.02~0.11)、铜绿假单胞杆菌阳性率0.09(95%CI:0.05~0.14)、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0.09(95%CI:0.03~0.15)。

    结论

    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其次阳性率较低的是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综述
    PU.1转录因子和辅助性Th9细胞与变应性鼻炎
    刘小涵,张小兵
    2019, 33(5):  139-14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456
    摘要 ( 2385 )   HTML ( 7 )   PDF (429KB) ( 30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鼻炎AR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既往对AR的认识已由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不平衡扩展为Th1/Th2/Th17/Treg细胞模式。而近年发现的Th9细胞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1是Ets(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家族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机体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PU.1的激活则直接影响Th9细胞的发育分化调节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总结转录因子PU.1和Th9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喉显微外科治疗声门型喉蹼的研究进展
    郑美君,杨慧,胡娟娟
    2019, 33(5):  144-14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388
    摘要 ( 1454 )   HTML ( 7 )   PDF (450KB) ( 3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声门型喉蹼由于术后再次粘连的发生率高,治疗较棘手。既往多采用喉裂开、T型硅胶管置入、球囊扩张等方法治疗,但创伤大、并发症较多,且疗效不佳。近年来逐渐尝试应用喉显微外科治疗该病,并取得一定成效。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治愈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偏误研究
    吴兆坤,朱新华
    2019, 33(5):  148-15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127
    摘要 ( 1372 )   HTML ( 2 )   PDF (446KB) ( 2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在我国儿童中的发病率分别为男童5.8%和女童3.8%,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儿童生长迟滞、神经认知缺陷、智力发育及行为异常等问题,因此早期识别与诊断并进行适当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儿童OSAS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从内科的药物治疗到外科的手术治疗,从耳鼻咽喉的专科治疗到多学科联合治疗,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公认的一线治疗仍然是手术,而手术又以腺样体扁桃体联合切除术(AT)为主流。AT术后疗效及并发症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AT治疗儿童OSAS疗效显著,症状可完全缓解;另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AT治疗儿童OSAS的疗效有待商榷,术后并发症及残余疾病很难避免,AT还不足以治愈OSAS患儿。对儿童OSAS的AT治疗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儿童OSAS提供参考。

    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研究进展
    高芯,综述,王旭,审校
    2019, 33(5):  153-15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314
    摘要 ( 1494 )   HTML ( 7 )   PDF (453KB) ( 36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利用紫外光A和感光剂核黄素,介导角膜基质内胶原纤维相互交联,提高角膜机械硬度和角膜基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等扩张性疾病的进展。近年来,经过临床研究发现,CXL对感染性角膜疾病的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CXL成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新方法。综述该技术在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回顾分析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技术的研究。

    自噬及其在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刘瑞宝,赵颖,郭明璐,段钰,吴艳霞,路雪婧
    2019, 33(5):  158-16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8.606
    摘要 ( 1084 )   HTML ( 5 )   PDF (449KB) ( 3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噬是细胞通过降解更新细胞内异常的蛋白质、糖原、受损细胞器等累积物,并释放出对细胞有利的小分子物质进行二次利用,以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一种细胞代谢过程。自噬调控异常与人体多种疾病相关,包括肿瘤、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近年来发现,自噬参与青光眼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在其促进神经节细胞的生存和死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故深入研究自噬的发生及机制,对全面了解自噬对青光眼疾病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短篇论著
    喉白斑76例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
    柳杨凡,贾建,万保罗
    2019, 33(5):  162-16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240
    摘要 ( 1615 )   HTML ( 28 )   PDF (828KB) ( 26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43例临床分析
    王海英
    2019, 33(5):  166-16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041
    摘要 ( 1221 )   HTML ( 6 )   PDF (464KB) ( 2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二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

    方法

    4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 与40例行常规方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比较疗效。

    结果

    二线减张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黏膜损伤率、鼻中隔血肿、鼻中隔摆动、鼻部畸形的发生率较低,鼻中隔摆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鼻中隔支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符合微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