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3-20
      
    论著
    双卵双胎和单卵双胎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李为,赵毅,葛玥铭,付洪涛,王进东,张晓龙,董洁,程钰翔
    2023, 37(2):  1-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065
    摘要 ( 664 )   PDF (450KB) ( 2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双卵双胎和单卵双胎新生儿听力初筛结果,探讨其听力特点及相关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8月17日至2019年7月21日唐山市妇幼保健院NICU的120对双胞胎,共240人,根据受孕方式(体外受精胚胎植入、自然受孕)、孕检B超结果及新生儿的性别将其分为双卵双胎组和单卵双胎组,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仪进行听力筛查,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初筛未通过率,探讨其听力特点及相关因素。 结果 240人中双卵双胎124人,未通过率37.10%(46/124);单卵双胎116人,未通过率31.90%(37/116)。两组的受孕方式及生产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双卵和单卵来源对双胎的听力初筛未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卵双胎多为体外受精胚胎植入,单卵双胎多为自然受孕;双卵双胎的剖宫产率高;新生儿的性别及出生体质量<1 500 g等因素对听力初筛结果无显著影响。
    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聋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
    孙永强,宋忠义,王春芳,李晓,傅莹,潘新良
    2023, 37(2):  7-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18
    摘要 ( 782 )   PDF (480KB) ( 39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聋患者的预后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82例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SPSS 26.0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及统计分析,对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是否伴有耳鸣、眩晕、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镫骨肌反射阈、镫骨肌反射阈与纯音听阈差值(A-T)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82例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发性聋患者中,治愈101例,显效8例,有效54例,无效119例,总有效率57.8%。耳聋侧别(P=0.907)、伴随症状(P眩晕=0.686,P耳鸣=0.534)、基础疾病(P高血压=0.338, P糖尿病=0.262, P心脏病=0.780)、镫骨肌反射阈(P0.5 kHz=0.152, P1.0 kHz=0.701, P2.0 kHz=0.810)、镫骨肌反射阈与纯音听阈差值(P0.5 kHz A-T=0.413, P2 kHz A-T=0.092)在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聋患者预后有效组和无效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P=0.022)、性别(P=0.001)、突聋就诊时间(P<0.001)、听力曲线类型(P=0.004)、听力损失程度(P=0.008)和1 kHz镫骨肌反射阈与听阈差值(P1 kHz A-T<0.001)是预后有效的影响因素。 结论 在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聋患者中,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和1 kHz镫骨肌反射阈与听阈差值对耳聋预后有影响,镫骨肌反射阈值变化与突聋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通过1 kHz镫骨肌反射阈与听阈差值预估突聋患者疗效,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新冠疫情期间急诊鼻咽喉镜患者特征分析
    史彬,葛建荣,刘济生
    2023, 37(2):  15-2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28
    摘要 ( 759 )   PDF (448KB) ( 1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疫情期间耳鼻咽喉科就诊疾病谱变化情况及苏州市民急诊就医需求保障情况。 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因疫情仅保留急诊期间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21年同期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样本量分别为1 393和2 457例。研究组中急重症占比高于对照组,增加了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每日检查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每日检查中急重症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咽内异物咽及喉咽部恶性肿瘤喉麻痹鼻咽部新生物及鼻出血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检查中非急重症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咽炎喉癌前病变喉及喉咽部良性病变喉的慢性炎症喉囊肿术后复查和其他数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研究组≤18岁、46~60岁和≥61岁的患者占比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1.8%、1.7%和3.3%,19~45岁占比增加了6.8%。 结论 在2022年苏州市疫情期间,市民的耳鼻咽喉科急重症的就诊需求得到了保障,但是部分慢性炎症性疾病和喉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治可能遭受延误。与青年相比,未成年及中老年人更倾向于减少就医。建议通过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在减少不必要接触的同时,保障市民的就诊需求。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3例临床分析
    韩飞燕,王英
    2023, 37(2):  21-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29
    摘要 ( 695 )   PDF (7343KB) ( 17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21年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 13例患者中女10例、男3例。恶性1例,良性12例,13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术后随访4~110个月,12例良性患者均未复发,1例恶性患者死于复发。 结论 发生于鼻腔鼻窦的神经鞘瘤以良性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侧鼻塞和头痛最多见,鼻腔及筛窦为最常见发病部位。术前的影像学检查能较好显示肿瘤侵犯范围,指导手术方式。主要治疗手段为彻底手术切除,恶性者术后容易复发,需要辅助放疗。
    经口三种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应用分析
    陈明浩,张秋航,侯佳蒙,田秀芬
    2023, 37(2):  26-3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066
    摘要 ( 760 )   PDF (3706KB) ( 1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内镜及等离子辅助下经口切除咽旁间隙肿瘤(PPS)的手术入路的选择。 方法 收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为咽旁间隙肿瘤的患者56例,经口(EATA)24例,颈侧(EA)32例。统计比较临床及手术资料。 结果 所有肿瘤均完全切除,经口组分为咽后壁入路12例,咽侧壁入路7例,软腭入路5例。术后病理良性54例(96.4%),恶性2例(3.6%)。经口入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颈侧组。术后颈侧组有7例出现并发症,经口组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P=0.489)。平均随访(46.04±27.88)个月,仅经口组1例复发。 结论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不同的经口入路,能提供与颈侧入路相当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如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无颈部瘢痕等方面,但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术式,需要更加的完善。
    单细胞测序分析喉癌及其微环境代谢相关靶基因
    徐翀,王晓亭,易红良
    2023, 37(2):  33-3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42
    摘要 ( 645 )   PDF (5538KB) ( 1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寻找喉癌细胞糖酵解和谷氨酰胺代谢相关中小分子靶向药物可能的靶基因。 方法 利用R语言对既往单细胞测序的结果重分析,对细胞进行TSNE分类,对代谢相关基因在喉癌各细胞亚群中的表达进行分析。 结果 喉癌细胞糖酵解过程中可能成为小分子代谢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包括:葡萄糖转运蛋白、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谷氨酰胺分解代谢中可能成为药物作用的靶基因包括:谷氨酰胺转运蛋白、谷氨酰胺酶、谷氨酸脱氢酶1、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2。 结论 喉癌细胞中存在与糖酵解和谷氨酰胺代谢相关的基因靶点,可以作为药物研发的方向。
    儿童头颅侧位片测量参数对腺样体肥大诊断价值的研究
    倪守洁,邹娟娟,郭瑞祥,韩莹莹,金霄雪,李延忠,王岩
    2023, 37(2):  39-4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002
    摘要 ( 863 )   PDF (441KB) ( 1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获取儿童头颅侧位片指标参数值,以期发现用于儿童腺样体肥大辅助诊断的相关指标。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并确诊腺样体肥大的3~10岁患儿(A/N≥0.71)480例(男女各240例)。采用MIMICS 21.0软件对480例患儿侧位片的9项观测指标进行观测和分析,数据通过SPSS 22.0进行各项统计分析。 结果 其中NS/TS(X2)、PNS-UPW(X5)、SPP-SPPW(X6)、∠U1-LI(X7)、∠UI-NA(X8)、∠LI-NB(X9)6项指标与A/N(X1)指标存在强线相关性关系。 结论 头颅侧位片相关指标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诊疗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NS/TS(X2)、PNS-UPW(X5)、SPP-SPPW(X6)、∠U1-LI(X7)、∠UI-NA(X8)和∠LI-NB(X9)指标可辅助A/N指标(X1)用于3~8岁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分析
    李卓君,宋西成,陈秀梅
    2023, 37(2):  45-5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043
    摘要 ( 744 )   PDF (406KB) ( 19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与肥胖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月-2021年6月的非OSAHS患者及OSAHS患者住院资料共169例,分析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比较非OSAHS患者与OSAHS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并将OSAHS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PSG结果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OSAHS患者的AHI与BMI呈正相关。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ex)、潮气量(VT)、深吸气量(I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在重度组与非OSAHS组间存在差异。在OSAHS患者中AHI与VCmax、FVCex、PEF、FEV1、IC成负相关,BMI与VCmax、IC、FVCex成负相关。 结论 OSAHS患者存在肺功能损害,且在重度患者中更加明显,肥胖可能是导致OSAHS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因素之一。
    颈部转移性Merkel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王玉冰,郑跃彬,杨羿容,鄢斌成,彭顺林
    2023, 37(2):  51-5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71
    摘要 ( 641 )   PDF (4070KB) ( 1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颈部转移性Merkel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对患者采取术中肿物扩大切除+淋巴结清扫+患侧锁骨上动脉岛状瓣移植。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征象。 结论 Merkel细胞癌具有局部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目前肿瘤切除仍是Merkel细胞癌治疗的一线选择,依据肿瘤侵袭范围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尤为关键。
    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232例
    徐冬娇,田秀芬
    2023, 37(2):  56-6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80
    摘要 ( 662 )   PDF (2512KB) ( 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内镜下低温消融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下低温消融术治疗的232例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的临床资料。 结果 217例(93.5%)为左侧梨状窝瘘,14例(6.0%)为右侧梨状窝瘘,1例(0.4%)双侧梨状窝瘘。男女比约1.1∶1.0。232 例均行内镜下梨状窝瘘口低温消融术。术后复发17 例(7.3%)、声音嘶哑12例(5.2%),均无呛咳、食管损伤或咽瘘。 结论 内镜下梨状窝瘘口低温消融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具有微创、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的首选手术方案之一。
    电针疗法联合手法灸治疗Meige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任伟,李嘉,张雄,张晟杰
    2023, 37(2):  63-6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16
    摘要 ( 563 )   PDF (386KB) ( 1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电针疗法联合手法灸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及优势。 方法 整理1例Meige综合征患者资料,辨证取穴,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留针30 min后出针施以手法灸10~15 min。1次/d,7 d为1疗程,5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5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无复发。 结论 电针联合手法灸治疗Meige综合征疗效及优势显著。
    孤立先天性视网膜动静脉畸形合并玻璃体出血和内界膜下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柴丽娜,雷春燕,高昇,张美霞
    2023, 37(2):  67-7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21
    摘要 ( 586 )   PDF (2840KB) ( 1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孤立先天性视网膜动静脉畸形合并玻璃体出血和内界膜下出血。 方法 1例19岁患者因左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2 d行全面眼科检查,结合病史,综合多模态影像结果,临床诊断为孤立先天性视网膜动静脉畸形和Valsalva视网膜病变,给予观察随访。 结果 随访3年后,患者左眼病情基本稳定,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至1.0。 结论 先天性视网膜动静脉畸形虽然较为稳定,但可能也是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需长期随访,一旦发现并发症,应及时治疗,避免严重后果。多模态影像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视网膜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治疗和随访。
    鼻内镜辅助下鼻泪道再通术治疗新生儿期泪囊炎
    吕萍,李丹丹,宋伟,洪流
    2023, 37(2):  71-7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30
    摘要 ( 606 )   PDF (3271KB) ( 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辅助下行鼻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期泪囊炎的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收治的22例(43眼)新生儿期泪囊炎患儿,其中男6例、女16例,平均年龄22 d,所有患儿均有体温升高、患侧面部鼻部肿胀明显,患侧内眦以下泪囊区红肿及压痛,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鼻内镜辅助下鼻泪道探通术,术后观察泪囊炎的治疗效果。 结果 22例泪囊炎患儿均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术后随访8个月~2年,所有患儿症状均好转。 结论 年龄<3个月患儿因泪道阻塞出现感染、红肿等症状时,保守治疗无效可行泪道探通,鼻内镜辅助手术可精确定位,避免鼻腔黏膜损伤。
    Icare Home与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一致性的Meta分析
    尹可欣,孙武,刘红艳,夏燕婷,韦企平,周剑
    2023, 37(2):  75-8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32
    摘要 ( 718 )   PDF (3056KB) ( 10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Icare Home与Goldmann眼压计眼压测量的一致性。 方法 对Icare Home与 Goldmann 眼压计测量眼压的一致性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Sinomed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年限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1月26日。利用Stata 14、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共纳入研究12篇,总样本量为922例(1 284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Icare Home与 Goldmann 眼压计测量眼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2,95%CI(-0.26,0.50),P=0.17,I2=29%];两种眼压计测量差值为[MD=0.01,95%CI(-0.16,0.17), I2=86.3%]。 结论 Icare Home与 Goldmann 眼压计测量眼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基于WOS数据库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研究特征及趋势分析
    孟博,王康,罗丽华,王艳玲,李爽
    2023, 37(2):  84-9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047
    摘要 ( 592 )   PDF (2105KB) ( 1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近20年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其研究特征、热点及趋势。 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采用VOSviewer软件对2001年至2020年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相关文献的总体特征进行关系网络构建及可视化分析。 结果 本分析共有237篇文献,总共被引5 272次,篇均被引22次。在20年的时间里SCI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峰值。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日本、意大利、美国。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和h指数最高的机构是日本大阪大学。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2位的期刊是Retina和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玻璃体切除相关手术的探索上。该领域被引用次数排名前十的文献提示不同的年限研究的侧重点有区别,2001—2011年主要为玻璃体切割术的使用推广和内容物的填充,2011年之后为内界膜填塞、内界膜翻瓣、内外路联合手术的探索。 结论 近些年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为基础的手术方式的改进上,如何更为恰当的处理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内界膜是国际学者研究的热点,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载siIKKβ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巨噬细胞再极化的作用
    初宝睿,曲毅
    2023, 37(2):  91-9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187
    摘要 ( 576 )   PDF (3184KB) ( 9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负载siRNA-IKKβ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并探索其调节巨噬细胞再极化从而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能力。 方法 使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阳离子脂质纳米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最佳基因纳米粒负载比,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马尔文粒度仪对其进行表征;qRT-PCR检测M2型巨噬细胞中IKKβ及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2型巨噬细胞内IKKβ蛋白的沉默情况;激光诱导建立小鼠CNV模型并给药;Western blotting检测给药后CNV病灶内巨噬细胞表型的变化;OCTA检测载基因纳米粒对CNV的治疗效果。 结果 成功制备负载siIKKβ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LNs-siIKKβ,最佳负载比下粒径为(133.3±0.62)nm,Zeta电位为(6.72±0.17)mV;在体外,LNs-siIKKβ抑制M2型巨噬细胞内IKKβ的表达,巨噬细胞产生由M2向M1表型转变的趋势;体内给药后,CNV病灶处巨噬细胞产生由M2向M1表型转变的趋势,且对CNV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物安全性良好。 结论 构建的负载siIKKβ阳离子脂质纳米粒能够在体外及体内CNV病灶处将M2再极化为M1并能抑制CNV的生成。
    1例马凡综合征患者新发FBN1基因突变分析
    赵爽, 赵军, 薛友余, 张娟美
    2023, 37(2):  98-10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07
    摘要 ( 1291 )   PDF (1371KB) ( 4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1例临床诊断为马凡综合征的患儿进行致病基因测序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 方法 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对筛选出的可疑位点应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根据ACMG发布的指南评估变异致病性,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蛋白功能软件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 全外显子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FBN1基因存在c.4016G>T(p.C1339F)杂合错义突变。Sanger测序显示其父母该位点无变异,属于自发突变。根据 ACMG 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生物信息学蛋白功能预测结果为有害。 结论 FBN1基因c.4016G>T(p.C1339F)杂合突变可能是该Marfan 综合征患儿的致病原因,检出的新变异丰富了FBN1基因变异谱。
    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黄斑部深浅血流密度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雷敏,陈婷,艾明
    2023, 37(2):  104-11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322
    摘要 ( 650 )   PDF (7356KB) ( 9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初步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者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与黄斑部深浅血流密度比值(DSFR)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研究。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单眼iERM的24例患者为试验组,正常对侧眼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旁中心凹以及中心凹周围区视网膜厚度,OCT的GCC模式测量mGCC厚度,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测量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并计算DSFR。 DSFR记录方式为ETDRS-Grid记录法。分析iERM组与对照组上述参数的统计学差异以及相关性。 结果 iERM组OCT相关参数、mGCC相关参数与对侧眼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ERM组旁中心凹深浅血流密度比值(prDSFR)与mGCC平均厚度、上半部分厚度、下半部分厚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308,r=-0.263,r=-0.307,P均<0.05)。中心凹深浅血流密度比值与下半部分mGCC厚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380,P<0.01)。mGCC平均厚度与浅层血管密度(SVD)、深层血管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仅上半部分mGCC厚度与DCP层中心凹血流密度相关,下半部分mGCC厚度与SVD相关。D-MVR与mGCC平均厚度、上半部分mGCC厚度、下半部分mGCC厚度、prDSFR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434,r=0.521,r=0.341,r=0.295,P均<0.05)。 结论 prDSFR、D-MVR与mGCC平均厚度显著相关,prDSFR与D-MVR也显著相关,推测iERM眼黄斑区结构的改变与血流存在显著关系。
    高度近视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血流改变及相关性分析
    熊翩翩,王佳琳,孙姣,周卓华,王艳玲
    2023, 37(2):  114-12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21
    摘要 ( 826 )   PDF (6672KB) ( 1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定量分析高度近视不同级别豹纹状眼底患者黄斑及视盘区域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变化。 方法 采用横断面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6月~12月在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76眼),所有患者均行彩色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应用ETDRS分区,根据脉络膜大血管暴露程度,将受检眼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和3级组。采用OCTA测量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以及视盘区视乳头层、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层(RPC)血管密度,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总面积(TCA)、脉络膜管腔面积(LA)、脉络膜基质面积(SA),并计算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统计学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s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与豹纹状眼底分级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 结果 各组间黄斑中心凹DCP血管密度、视盘区RPC层血管密度、SFCT、TCA、LA、SA、CV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豹纹状眼底分级与黄斑中心凹DCP血管密度、CVI呈正相关(r=0.4410.280,P均<0.05);与视盘区RPC层血管密度、SFCT、TCA、LA、SA呈负相关(r=-0.290、-0.567、-0.511、-0.475、-0.512,P均<0.05)。 结论 随着高度近视眼豹纹状眼底程度的加深,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密度及脉络膜血管指数增高,视盘区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层血管密度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
    综述
    OSAHS与耳鸣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王楠,黄晶,彭涛,冯勃
    2023, 37(2):  122-12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18
    摘要 ( 792 )   PDF (437KB) ( 1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睡眠障碍性疾病的常见类型,长期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继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中枢及周围听觉系统损伤,使听觉传导通路异常、中枢听觉皮层产生适应性变化,进而导致耳鸣的感知。OSAHS患者体内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增多,激活受5-HT控制的听觉核团,影响听觉核团的神经电活动,继发耳鸣的产生。OSAHS患者自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刺激耳蜗神经纤维诱发耳鸣;同时激活边缘系统和自主植物神经系统,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耳鸣。OSAHS患者长期睡眠结构紊乱形成睡眠剥夺,大脑内有毒代谢物质堆积,使耳鸣的中枢代偿障碍,继发耳鸣的产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聪,李玲,刘亭彦, 陈良
    2023, 37(2):  128-13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097
    摘要 ( 789 )   PDF (470KB) ( 19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关键药物,耳毒性为药物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病因是药物触发的内耳感觉毛细胞死亡。介导感觉毛细胞死亡的分子事件一直以来被广泛研究。近年来关于增加药物毒性的外在因素及导致个体敏感性增加的遗传因素不断被揭示,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预防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可能。现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内耳损害机制、影响药物耳毒性的多个因素及预防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潜在干预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人工智能在鼻咽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佳钰,樊慧明,邹游,陈始明
    2023, 37(2):  135-14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089
    摘要 ( 831 )   PDF (556KB) ( 2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咽癌在我国华南地区高发,由于传统诊疗方式受到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且效率低下,因此探寻更为客观、稳定、高效的诊疗手段迫在眉睫。近年来,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当中,在图像识别、分割、风险预测及疗效预测等方面均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此外,应用人工智能模型辅助临床医师诊疗工作可大大缩减所需时间、提高临床医师诊疗准确性并减小医师之间观察者变异度,为更好地诊治肿瘤创造了条件。论文就人工智能在鼻咽癌诊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及价值进行综述与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免疫疫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艾自琴,李军政
    2023, 37(2):  143-15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016
    摘要 ( 630 )   PDF (473KB) ( 1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系头颈部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现时多属中晚期,预后差,死亡率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头颈鳞癌的治疗机制愈加清晰,治疗方式呈现多元化。免疫疫苗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方式,因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步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的热点之一。其可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者分别以不同的机制在头颈鳞癌的治疗中发挥疗效。相较其他免疫治疗方法,免疫疫苗可以更精准治疗头颈肿瘤且不良反应更轻微。随着免疫疫苗向个体化定制方向发展,其有望成为抗癌免疫治疗的强大工具。回顾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研究中关于免疫疫苗的进展,同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炎症因子在圆锥角膜中的研究进展
    李孟婷,何书喜,王华
    2023, 37(2):  151-15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536
    摘要 ( 538 )   PDF (500KB) ( 4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圆锥角膜(KC)是一种进行性的角膜扩张性疾病,常常导致近视加重、散光增加。圆锥角膜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遗传因素外,近年来有很多关于KC和炎症性因素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在KC患者的泪液中发现有可检测水平的炎症因子与蛋白酶,其中发现KC患者泪液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升高,且升高的水平与KC的病程发展呈正相关。除此之外,一些外界因素可以通过某些行为间接导致炎症的加重,从而加速KC的发生发展,比如揉眼、过敏反应等。病理性揉眼会使角膜形态发生变化,同时改变角膜环境,导致角膜间接性损伤。过敏反应中的免疫球蛋白E则是KC的潜在炎症分子。论文从炎症因子的来源、导致KC的途径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