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4-16
      
    论文
    内皮素1对喉癌细胞HEP 2的促增殖作用
    徐定远 ,郑雪莲 ,吴波 ,薛飞,李泽卿,季俊峰 ,王秋萍
    2009, 23(2):  1-4 . 
    摘要 ( 1501 )   PDF (414KB) ( 12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内皮素1对HEP 2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Dako EnVision法检测HEP 2细胞内皮素受体表达情况;3H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内皮素1对HEP 2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HEP 2细胞存在内皮素受体基因及蛋白表达;内皮素1具有明显促HEP2细胞增殖作用,且其促增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内皮素1能有效促进HEP 2细胞有丝分裂,对喉癌的演进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pSilencer2.0-c-Met-siRNA基因在裸鼠体内对人喉癌Hep2细胞生长的影响
    谢治年,姬长友,陈继川,王宜南,关力谦,李洪涛,张民,杨俊慧
    2009, 23(2):  5-7 . 
    摘要 ( 1851 )   PDF (482KB) ( 13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pSilencer2.0cMetsiRNA重组质粒对人喉癌Hep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裸鼠喉癌皮下荷瘤模型模拟cMetsiRNA基因治疗实验,观察cMetsiRNA重组质粒的抗瘤疗效,Western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对cMet基因及MMP2、MMP9、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肿瘤接种后第35?d,重组质粒组肿瘤体积为13?827?mm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质粒组瘤体内cMet、MMP2、MMP9、VEGF基因表达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Silencer2.0cMetsiRNA重组质粒能明显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移植裸鼠成瘤后的生长,siRNA表达质粒介导的基因治疗有希望成为喉癌靶向性cMet治疗的新策略

    无栏目
    颈段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A和HLA-B mRNA的表达
    李浩1 ,邹雄2 ,赵胜梅1 ,张义2 ,李英杰1 ,
    陆楠1 ,周玉侠1 ,竺明晨1 ,刘阳1
    2009, 23(2):  8-11 . 
    摘要 ( 1509 )   PDF (656KB) ( 10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颈段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HLA-A和HLA-B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颈段食管癌患者和45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细胞HLA-A和HLA-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BMC的HLA-A和HLA-B mRNA在颈段食管肿瘤组的相对表达率分别为0.41±0.26和0.37±0.28,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2±0.54,1.19±0.60,颈段食管肿瘤组HLA-A和HLA-B mRNA相对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LA-A,B mRNA的表达与颈段食管癌的发生有关(P=0.01)。结论颈段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A和HLAB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HLA-A和HLA-B mRNA的表达水平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这对颈段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残余淋巴结超声检查
    与病理活检的对照
    李海英,刘韶平,刘芳
    2009, 23(2):  12-14 . 
    摘要 ( 1961 )   PDF (265KB) ( 12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检查诊断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残留淋巴结的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放疗补量或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90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27例颈部残留64枚淋巴结,对其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对照淋巴结病理学检查,将患者分为两组:肿瘤残余组(残余组)和无肿瘤残余组(无残余组),分析超声检查中两组放疗后残留淋巴结的长径、血流分布模式及淋巴门形态。结果超声检查显示,残余组淋巴结长径明显大于无残留组,淋巴结内血流速度较快,血流模式分型以Ⅲ和Ⅳ型为主,淋巴门变形、缺如比例明显增高(87.5%)。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评价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颈部残余淋巴结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喉癌中PTTG的表达及其与bFGF和
    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梁昆1 ,姚磊1 ,马超2 ,孙睿杰1 ,陆忠华1 ,雷大鹏1 ,潘新良1
    2009, 23(2):  15-19 . 
    摘要 ( 1552 )   PDF (437KB) ( 9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喉癌中PTTG、bFGF的表达以及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7例喉癌、26例癌旁和9例正常喉黏膜中PTTG、bFGF蛋白的表达,用CD34标记并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喉癌中PTTG蛋白和bFG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4.2%和78.9%,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喉黏膜的表达率(P<0.05)。PTTG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原发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喉癌中MVD值明显大于癌旁和正常喉黏膜(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VD分别与PTTG和bFGF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PTTG和bFGF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的检测将有助于喉癌的诊断、评估喉癌患者的恶性程度。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
    冯云1,2 ,李文婷3 ,唐平章1 ,徐震纲1 ,张彬1 ,王乃利3
    2009, 23(2):  20-23 . 
    摘要 ( 1807 )   PDF (563KB) ( 12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新鲜成人尸体5具,观察、测量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定位。结果胸背动脉穿支44支,其中肌皮穿支35支、肌间隔/直接皮穿支9支。胸背动脉内侧支的肌皮穿支数占38.6%。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皮穿支数占54.5%,大部分位于背阔肌前缘2?cm之内。最粗穿支血管平均蒂长(12.41±2.84)cm。肩胛下动静脉外径(3.59±0.62)、(3.75±0.41)mm,胸背动静脉外径(2.71±0.43)、(2.98±0.18)mm。结论胸背动脉的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穿支皮瓣制作方便,其管径及蒂长均适宜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非开胸胃代食管术治疗同时性下咽
    并胸段食管重复癌5例
    高兴强1 ,赵德安1 ,方正2 ,于修义2
    2009, 23(2):  24-26 . 
    摘要 ( 1403 )   PDF (408KB) ( 13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非开胸胃代食管术治疗同时性下咽并胸段食管重复癌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5例同时性下咽并胸段食管重复癌患者,均行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胃上徙术。喉功能保留3例,其中1例下咽后壁癌患者因胃上徙高度不够,采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全喉切除2例。结果5例吞咽功能全部恢复,无吞咽困难发生。1例发生咽瘘,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保留喉者均有不同程度呛咳症状。3例保留喉功能者术后全部拔管,发音质量良好。随访1~4年,1年生存率100%(5/5),3年生存率60%(3/5)。结论提高对同时性下咽并胸段食管重复癌的认识,采用非开胸胃代食管术治疗,优越性为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是一个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儿童OSAHS患者血清IGF1、IGFBP3及
    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及分析
    孙晓燕,范献良,张红萍,王?,贾涛,冯慧伟
    2009, 23(2):  27-30 . 
    摘要 ( 1439 )   PDF (278KB) ( 13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及与OSAHS患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4~12月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OSAHS患儿25例及在门诊查体的健康儿童15例(对照组),测量其身高、体重;血清IGF1、IGFBP3水平的检测采用ELISA法,血清TSH、FT3及FT4水平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OSAHS组患儿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身高标准差得分(HtSDS)及体重标准差得分(WtSDS)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SAHS组有2名患儿生长发育迟缓;OSAHS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BP3水平比对照组儿童明显降低(P<0.05);血清TSH、FT3、FT4水平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OSAHS患者血清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OSAHS患儿的生长发育迟缓有关。
    无栏目
    大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柳忠禄,王岩,李延忠
    2009, 23(2):  31-33 . 
    摘要 ( 2227 )   PDF (365KB) ( 20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动物模型。方法将8只Wistar大鼠的双侧舌腭弓、咽腭弓及舌根处注射透明质酸钠,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4周,以浅状态模拟睡眠状态,用多导睡眠仪监测动物的脑电、肌电及口鼻气流。结果① 动物处于浅麻醉状态时,脑电和肌电活动与睡眠时相似;② 注射前和注射后4周,动物在监测过程中均出现伴有胸腹反常运动的呼吸暂停,但是注射前后呼吸暂停指数(AI)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部注射透明质酸钠法所建立的大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模型稳定、可靠,与人类OSAS相似,可应用于OSAS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和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
    面神经损伤后糖皮质激素受体α在面神经核及
    外周淋巴组织的表达
    崔鹏,王海波,李建峰,韩月臣,张海燕,徐磊
    2009, 23(2):  34-37 . 
    摘要 ( 1716 )   PDF (603KB) ( 15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面神经损伤后,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在面神经核团及外周淋巴组织的表达和变化规律。方法建立新西兰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24?h、48?h、72?h、 7?d、14?d取出面神经核团和颈部淋巴结,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糖皮质激素受体α在面神经核团及外周淋巴细胞中均有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α表达增高在面神经核中出现在损伤48?h后,颈部淋巴结出现在损伤72?h后。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α表达在面神经核团及外周淋巴细胞胞核及胞质中,在面神经受到损伤后其表达量增高,而且神经损伤较单纯外伤可以引起较长时间的局部炎症反应。
    纯化内耳P0蛋白诱发听神经
    脱髓鞘的实验研究
    李海英1 ,张榕1 ,林熹1 ,张文敏2 ,王英歌1 ,林少莲1
    2009, 23(2):  38-41 . 
    摘要 ( 1851 )   PDF (831KB) ( 18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用从豚鼠内耳组织中纯化的P0蛋白免疫大鼠,观察实验动物听神经髓鞘变化,推测P0蛋白在听神经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DSPAGE从内耳组织中分离、纯化P0蛋白,用Western Blot法鉴定纯化的P0蛋白。用纯化的P0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大鼠,观察其听性脑干反应阈、耳声发射的变化、动物血清IgG水平以及听神经的髓鞘在光镜电镜下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P0蛋白在听神经上的分布。结果免疫后实验组大鼠听力学显示听神经病的特征:耳声发射正常,而听性脑干反应严重异常;实验组血清IgG水平显著升高。电镜下可见听神经的脱髓鞘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P0分布在蜗神经纤维的髓鞘上。结论P0蛋白作为抗原能诱发蜗神经的脱髓鞘病变,可能是听神经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脂质代谢、尿酸与突发性聋的关系
    朱文燕, 佘万东, 戴艳红, 高下, 倪容生
    2009, 23(2):  42-44 . 
    摘要 ( 1597 )   PDF (262KB) ( 13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与血清脂质代谢、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住院患者100例的病史特点、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检测其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血尿酸的含量。结果突发性聋组高密度胆固醇低于对照组,血尿酸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的高密度胆固醇、尿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密度胆固醇下降、 尿酸代谢紊乱是突发性聋发生的危险因素。
    手术治疗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2例
    周洁,何源萍,曾旭东,潘芳名,李泽文
    2009, 23(2):  45-46 . 
    摘要 ( 1506 )   PDF (224KB) ( 9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的病变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在行手术治疗的儿童CSOM患者82例中,2例双耳病变者先行1耳手术,手术方式选择乳突根治术60例、改良乳突根治术20例、鼓室成形术2例。从术前并发症、病变范围、听骨破坏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82例手术中胆脂瘤型56例(68.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肉芽26例(31.7%),病变范围广泛,多累及外耳道鼓室、鼓窦、鼓窦入口,而听小骨破坏程度最重。术后随访0.5~2年,并发症出现有外耳道口狭窄8例,术腔增生挛缩8例;胆脂瘤复发1例,因术前病变严重术后面瘫未恢复1例。结论儿童CSOM其术前并发症中以颅外并发症多见,年龄越小病变程度越重,对其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应放在首位,根据病变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主动定期随访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经典的乳突根治术对儿童不宜采用。
    自体耳屏软骨在鼓膜严重内陷手术中的应用
    徐开旭,周子宁,金国威,石继红,王明辉
    2009, 23(2):  47-49 . 
    摘要 ( 1982 )   PDF (372KB) ( 19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自体耳屏软骨在鼓膜严重内陷回缩、或再生鼓膜严重菲薄内陷患者鼓室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将自体耳屏软骨用于11例鼓膜严重内陷回缩、或再生鼓膜严重菲薄内陷的患者,修补鼓膜,其中5例单纯行鼓膜修补,6例同期行乳突改良根治,术中完整保留内陷的鼓膜,将耳屏软骨置于其内侧。结果11例移植物均成活,术后语言频率气骨导间距≤10?dB 5例;气骨导间距≤20?dB 6例。语言频率气导平均提高16.5?dB;本组患者均未发现听力回降及鼓膜回缩。结论对鼓膜严重内陷回缩、或再生鼓膜严重菲薄内陷患者利用自体耳屏软骨行鼓室成形术,移植物易成活,因术中完整保留内陷鼓膜,利用耳屏软骨对鼓膜的支撑作用,手术疗效明显提高。
    伴外耳道真菌病肉芽性鼓膜炎41例
    岳耀光1 ,区永康2 ,许耀东2 ,张伟华1 ,肖辉良1
    2009, 23(2):  50-52 . 
    摘要 ( 1850 )   PDF (246KB) ( 13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伴外耳道真菌病的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患有伴外耳道真菌病的肉芽性鼓膜炎者41例(43耳)应用耳内镜进行检查,清理外耳道,根据鼓膜不同特征病变采用搔刮、或/和钳取、化学烧灼,同时应用派瑞松外耳道涂布。结果所有患者中肉芽性鼓膜炎治愈41耳(95.3%),反复未愈2耳(2.3%),复发2耳(4.7%);伴发的外耳道真菌病治愈39耳(90.7%),反复未愈4耳(9.3%),复发4耳(9.3%)。其中同时未愈1耳,同时复发2耳。结论应用耳内镜能提高伴外耳道真菌病的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诊断率,耳内镜下保守治疗及结合局部用含糖皮质激素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此病能取得良好疗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阈的变化
    周庆综述,刘雄光审校
    2009, 23(2):  53-55 . 
    摘要 ( 1242 )   PDF (260KB) ( 8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骨导听力损失,出现骨导听阈提高的病因、发病机理作了综述。并就其产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中耳炎所致的中耳病变导致骨导听阈提高必须采取积极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地治疗中耳病变,终止引起骨导听阈变化的相关因素,预防中耳内耳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
    患者嗅觉的影响
    杨彩虹1 , 肖二彬2
    2009, 23(2):  56-58 . 
    摘要 ( 1525 )   PDF (392KB) ( 16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前后嗅觉功能的改变,探讨慢性鼻窦炎嗅觉功能与鼻内镜手术的关系,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手术对嗅区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嗅觉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慢性鼻窦炎伴嗅觉功能障碍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观察嗅觉功能变化并切取嗅区黏膜于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术后嗅觉及嗅上皮的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主观嗅觉改善率为97%;异常超微结构由术前的100%降为20%。结论炎症导致的嗅上皮细胞由表及里各层的超微结构异常与嗅觉功能减退有关。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改善通气功能后及黏膜炎性反应消除后,随着嗅上皮超微结构的恢复,嗅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
    王新怡1 ,李福生2 ,杨志强1 ,张经建1 ,马振申1
    2009, 23(2):  59-62 . 
    摘要 ( 1754 )   PDF (488KB) ( 13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眼晶状体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mAs对160例受检者进行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同时检测受检者眼晶状体所受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析。结果当mAs从200?mAs依次降至100、50、25?mAs时,冠状位及轴位扫描组眼晶状体所受的辐射剂量依次较前一组明显降低。冠状位扫描四组中,200、100、50?mAs组之间在图像质量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5?mAs?组的图像质量低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位扫描冠状面重建的图像质量与直接冠状面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200、100?mAs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mAs组和25?mAs组重建图像质量低于冠状面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鼻窦冠状面CT扫描可降低管电流至50?mAs,而不损失图像诊断质量,同时晶状体所受放射剂量明显降低。在不低于50?mAs条件下可用轴位扫描冠状面重建图像代替直接冠状面扫描,而不降低对副鼻窦结构的显示。

    IL-12和IL-4在鼻息肉表达的意义
    刘文龙,夏立军
    2009, 23(2):  63-65 . 
    摘要 ( 1509 )   PDF (241KB) ( 14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T辅助细胞1(Th1)和Th2细胞及细胞因子IL12和IL4的含量及意义。方法标本取自30例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和20例行鼻中隔手术患者的正常中鼻甲黏膜(对照组)。新鲜鼻息肉手术标本和正常中鼻甲黏膜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测定Th1和Th2细胞的百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12和IL4在冰冻鼻息肉标本和正常中鼻甲黏膜的含量。结果鼻息肉组织以Th1细胞亚群为主,且其中Th1和Th2细胞亚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组织IL12、IL4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h1细胞百分率与IL12的水平正相关(P<0.05),Th2细胞百分率与IL4的水平正相关(P<0.05),IL12的水平与IL4负相关(P<0.05)。结论鼻息肉中Th细胞在IL12和IL4作用下分化为Th1和Th2,二者共同参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和免疫应答。

    还氧合酶-2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
    张月琴,曲玲,陈静,宋美燕,邱玉芹
    2009, 23(2):  66-68 . 
    摘要 ( 1575 )   PDF (397KB) ( 12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还氧合酶-2(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鼻息肉的药物治疗寻找新的特异性靶点。方法选取34例未应用任何药物的鼻息肉手术组织标本,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分为鼻息肉A组(Ⅱ型1、2期鼻窦炎鼻息肉)和鼻息肉B组(Ⅱ型3期及Ⅲ型鼻窦炎鼻息肉)。同时取10例手术患者的下鼻甲游离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COX-2进行观测并拍照。采用JD901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阳性染色面积和染色密度。结果 COX2在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无或极少量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均显示高表达(P<0.01);Ⅲ型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密度均高于Ⅱ型鼻息肉组(P<0.05)。结论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鼻息肉的分型有关,表明其催化产物PGE2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袁超1 ,张开昌1 ,苏月云2
    2009, 23(2):  69-70 . 
    摘要 ( 1416 )   PDF (243KB) ( 12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提高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成功率。方法于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即中鼻甲的前端,鼻丘处,“工”形切开鼻腔黏膜,形成前后二个“门”形黏膜瓣,磨开骨壁,造口约1?cm,泪囊内侧壁也做同样较小的“工”形切开,形成相似的“门”形泪囊壁瓣,将其前后分别与鼻腔黏膜瓣对应缝合,覆盖骨性造口缘,使造口表面光滑,无纤维肉芽和瘢痕组织形成,不易造成阻塞。硬膜外麻醉导管自泪点进入泪道系统,并自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及造口处拉出,形成两条通道。结果术后7?d拆除固定于造口处的导管上的高分子膨胀材料,“门”形瓣缝合处已愈合,无黏膜的上下部分骨面已有上皮爬行,造口表面黏膜红润、光滑,冲洗泪道通畅,溢泪症状消失。本组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为97%。结论本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造口光滑,不易形成肉芽。而硬膜外麻醉导管所形成的第二条通道,更加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气囊压迫法处理上颌窦内黏膜与骨壁分离
    马敬, 何君玲, 周柳青
    2009, 23(2):  71-72 . 
    摘要 ( 885 )   PDF (205KB) ( 7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内镜下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真菌球15例
    吴世普
    2009, 23(2):  73-74 . 
    摘要 ( 1100 )   PDF (205KB) ( 6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淋巴瘤误诊1例
    冯勇刚,俞海安
    2009, 23(2):  75-76 . 
    摘要 ( 1159 )   PDF (219KB) ( 7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颌窦伯基特淋巴瘤1例
    徐军1 ,郑西启1 ,朱宁1 ,荆辉1 ,李安2
    2009, 23(2):  77-78 . 
    摘要 ( 1206 )   PDF (274KB) ( 10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角膜缝线与碱烧伤诱导兔角膜
    新生血管的实验观察
    韩旭光1,2 ,吴欣怡1 ,曲飞3 ,孙眞2 ,王旭2 ,徐湘辉2
    2009, 23(2):  79-82 . 
    摘要 ( 1530 )   PDF (560KB) ( 13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角膜缝线、碱烧伤两种常用方法来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产生。观察CNV产生早期的过程中,其生长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5只;B组-角膜缝线组35只;C组-碱烧伤组35只。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性反应情况与混浊程度,检测第3天、7天、14天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记录;B、C两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3、5、7、10、14天观察、取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d,新生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d,新生血管生长活跃;10?d,新生血管达到生长高峰;14?d后B组与C组新生血管均出现回退迹象。角膜缝线组CNV面积明显小于碱烧伤组(P<0.01), 10?d后VEGF在碱烧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缝线组(P<0.01)。结论碱烧伤组相对于缝线组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CNV面积),且CNV退化的时间晚,这些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但角膜缝线更容易控制CNV产生的范围。
    超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磨镶术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王景新1 ,谷保民2 ,张立莉1 ,肖平1 ,刘建茹1 ,王丽英1
    2009, 23(2):  83-85 . 
    摘要 ( 1598 )   PDF (239KB) ( 6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10.00D)的远期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83例151只眼,观察25~49个月,平均(35.34±6.45)月;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53±0.025,最佳矫正视力0.5~1.2;平均0.998±0.145,术前屈光度-10.00~-14.50D,平均(-11.01±1.19)D。 结果术后25~49个月回访,裸眼视力0.2~1.5,平均1.01±0.26,≥1.0者120眼占79.47%,≥0.6者142眼占94.04%,haze 6眼,0.5级5眼,1级1眼。结论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安全可靠,疗效稳定,并发症少,是治疗超高度近视较好的术式之一。
    OCT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李文静,申家泉,王聪
    2009, 23(2):  86-88 . 
    摘要 ( 1706 )   PDF (249KB) ( 17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观察其变化规律。方法应用OCT测量首次急性发作(<6?h)的APACG患者(26例)RNFL厚度的改变,测量时间为入院经治疗角膜透明后当天和经治疗眼压下降至正常范围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共5次)。同时测量正常成人(年龄匹配,30例)的RNFL厚度作为对比。结果入院经治疗角膜透明当天和眼压正常后1周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122.14±21.37)、(110.25±17.43)μm,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1,P<0.05);眼压正常后1个月平均RNFL厚度为(103.34±15.19)μm,较正常稍增厚(P>0.05);眼压正常后3个月和正常后6个月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102.56±14.11)、(101.22±15.54)μm,较正常对照组稍下降(P>0.05)。结论眼压急性升高在早期造成RNFL水肿,RNFL厚度增厚,经过治疗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后,RNFL厚度逐渐下降。眼压正常后3个月和6个月RNFL厚度趋于稳定。
    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
    李秀贵,吴欣怡
    2009, 23(2):  89-90 . 
    摘要 ( 1830 )   PDF (220KB) ( 15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 方法对泪道阻塞患者90例(94眼)行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硅胶管植入术,保留硅胶管3~6个月,术后随访,观察泪道引流泪液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拔管后随访半年以上,治愈84眼(89.36%),好转8眼(8.51%),总有效率97.87%。结论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视网膜脱离术后限制性斜视的特征和手术矫
    正刘伟1,2 ,傅特1 ,杨君1 ,王玉1
    2009, 23(2):  91-93 . 
    摘要 ( 1739 )   PDF (255KB) ( 13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限制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效果。方法对17例、20眼视网膜手术后所致的限制性斜视,应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或三棱镜映光法(Krimsky法)测定客观斜视角,并进行眼球运动及复视像检查,观察各类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限制性斜视的特征,并观察该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斜视的性质与巩膜外加压物的位置有关;②单纯巩膜局部外加压和环扎联合局部外加压手术后限制性斜视临床特征一致,斜视的方向均与主要牵制肌肉相一致或相反,后者仅限于水平直肌;③限制性斜视手术后可以有效解决原在位斜视,并可以消除或改善复视。结论①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斜视属于限制性斜视,其临床特征有助于指导对运动受限的肌肉做出准确判断和定位并进行斜视手术;②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水平斜视的方向与主要牵制肌肉相反的情况由直肌下过度操作引起; ③斜视手术可改善复视症状、矫正眼位。
    球结膜、筋膜瓣错层缝合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泡弥散程度的影响
    杨家干,李树杰,张莹
    2009, 23(2):  94-97 . 
    摘要 ( 1972 )   PDF (277KB) ( 15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球结膜筋膜瓣缝合方式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泡弥散程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女59眼,男41眼,平均57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5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34眼。对照组:女58眼,男42眼,平均59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5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35眼。采用日产TOPCON裂隙灯观察不同球结膜筋膜瓣缝合方式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的滤泡弥散程度,探讨缝合方式与滤泡弥散程度的关系。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和小梁切除部分省略):做切口时用2%利多卡因紧贴结膜下浸润麻醉,角膜缘上7.5?mm剪开球结膜,向角膜缘方向钝性分离约2?mm,剪开筋膜,勿损伤上直肌鞘膜,缝合时先行将筋膜瓣用8/0可吸收缝线对位连续缝合,后将结膜瓣用8/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达到筋膜瓣和结膜瓣错层缝合。结果两组术后1~6个月均有良好滤过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在滤泡弥散程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时间延长显著性增大(P<0.05)。结论治疗组(球结膜筋膜瓣错层缝合)能有效防止滤泡的局限,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眼压的远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