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1-20
      
    论著
    前庭性眩晕疾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研究
    蒋黎娜,于倩如,于杰,关本岭,鹿玉,于淑东
    2020, 34(6):  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444
    摘要 ( 1370 )   PDF (449KB) ( 1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临床上常见的四种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眩晕残障程度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四种前庭性眩晕提供依据。 方法 搜集确诊为前庭性眩晕的患者,分别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MD)及前庭神经炎(VN)四种疾病,记录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完善耳科学检查并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眩晕残障量表(DHI)测定。 结果 纳入前庭性眩晕患者121例,其中BPPV47例,VM31例,MD29例,VN14例,四组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率分别为BPPV 31.9%、VM 71.0%、MD 75.9%、VN 42.9%;轻度、中度及重度眩晕残障程度分别为BPPV 58.9%、19.8%、21.3%,VM 19.4%、25.8%、54.8%,MD 6.9%、24.1%、69.0%,VN 38.6%、21.4%、40.0%。焦虑与抑郁评分之间线性相关(r=0.570,P<0.05);DHI与HAD评分之间线性相关(r=0.804;P<0.05)。 结论 前庭性眩晕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且焦虑和抑郁有一定的相关性;VM和MD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VM、MD及VN患者眩晕残障程度高于BPPV患者。因此在临床上诊治前庭性眩晕疾病的时候要重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特别是VM、MD患者,以便更好的治疗前庭性眩晕。
    从心脾论治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林育珊,卢标清
    2020, 34(6):  6-1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84
    摘要 ( 1367 )   PDF (486KB) ( 1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归脾汤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8例气血亏虚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中药汤剂归脾汤分为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归脾汤治疗。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9.4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症状方面,研究组耳鸣有效率为96.43%(54/56),对照组的耳鸣有效率为66.67%(12/18),两组的耳鸣有效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晕、耳堵闷感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西药联合归脾汤治疗气虚亏虚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外耳道胆脂瘤并发化脓性腮腺炎1例并文献复习
    郭芳,张德军,傅则名,郭颖媛,万怡宁,管国芳
    2020, 34(6):  12-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355
    摘要 ( 1356 )   PDF (2638KB) ( 18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并发化脓性腮腺炎病因及诊治经验,并进行外耳道胆脂瘤诊疗相关文献复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外耳道胆脂瘤并发化脓性腮腺炎病例资料,主要症状为左耳听力下降伴流脓,左侧面部红肿疼痛。颞骨CT及耳部核磁示:左侧外耳道内胆脂瘤形成,累及乳突、鼓室、鼓窦、腮腺及咽旁间隙。临床诊断:外耳道胆脂瘤(左,Holt Ⅲ期)、化脓性腮腺炎(左)。手术方式为左耳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人工听骨植入术、耳甲腔成形术、腮腺脓肿清除术及腮腺瘘修补术。 结果 术中彻底清除外耳道及中耳内胆脂瘤及腮腺脓肿,并修复腮腺瘘。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胆脂瘤复发残留及腮腺炎复发相关症状出现。 结论 外耳道胆脂瘤具有骨质破坏的潜能。而HoltⅢ期外耳道胆脂瘤并发化脓性腮腺炎病例罕见,明确病因并依据病变侵袭范围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尤为关键。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嗅觉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陶丹丹,董红军,褚云锋,黄超,胡磊
    2020, 34(6):  16-2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388
    摘要 ( 1235 )   PDF (1072KB) ( 20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术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嗅觉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CRSwNP行鼻内镜鼻窦手术(ESS)治疗的120例患者。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Lund-Kennedy评分了解患者病情;术后取筛窦黏膜组织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通过Sniffin'Sticks测试和化学感觉事件相关电位(CSERP)来评估嗅觉功能。Spearman相关分析用以了解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Sniffin'Sticks测试和CSERP参数之间的关系及VAS评分和CSERP的相关性。 结果 调整协变量(年龄、性别、饮酒、吸烟、过敏性鼻炎、哮喘、术后时间和Lund-Kennedy评分)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未调整协变量的结果一致。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阈值评分相关(r=-0.460,P=0.012);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苯乙醇(N1:r=0.471,P=0.010; P2:r=-0.487,P=0.007)及乙醇(N1:r=-0.516,P=0.008; P2:r=-0.590,P=0.002)刺激产生的CSERP峰值潜伏期N1和P2相关;但与CSERP振幅均无明显相关(P>0.05)。苯乙醇刺激产生的阈值评分和CSERP峰值潜伏期N1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60,P<0.001)。乙醇刺激产生的CSERP潜伏期与症状VAS评分存在明显负相关(r=-0.400,P=0.005)。 结论 CRSwNP患者鼻术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术后嗅觉功能障碍明显相关,且三叉神经的敏感性可能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鼻黏膜炎症可同时影响嗅神经及三叉神经的功能。
    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七叶皂苷钠静滴治疗鼻部外伤肿胀疗效观察
    张静祎,王文一,荣凌燕,张家奎,宋西成
    2020, 34(6):  21-2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37
    摘要 ( 1388 )   PDF (1488KB) ( 1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七叶皂苷钠静滴治疗鼻部外伤肿胀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2018年2月~2018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新鲜鼻部软组织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所有患者伤后48 h内均采用伤处冷敷、七叶皂苷钠静滴治疗,48 h后对照组采用七叶皂苷钠静滴的基础上外敷空白热敷包治疗,治疗组在七叶皂苷钠静滴的基础上外敷中药热奄包治疗,疗程为6 d,观察两组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及两组肿胀消退的程度。 结果 肿胀消退时间:对照组(39.07±8.64)h、治疗组(32.79±7.89)h;疼痛消失时间:对照组(35.39±9.55)h、治疗组(28.25±7.32)h,两两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 h后,对照组轻、中、重度肿胀分别为10、5、3例,10例肿胀完全消退;治疗组轻、中、重度肿胀分别为8、2、1例,17例肿胀完全消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七叶皂苷钠静滴比空白热敷包外敷联合七叶皂苷钠静滴能更有效地促进鼻部肿胀的消退。
    婴儿鼻腔软骨间叶性错构瘤2例及文献复习
    陈坤,李磊,孟国珍,杨军,侯东明
    2020, 34(6):  27-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88
    摘要 ( 1267 )   PDF (9298KB) ( 1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婴儿鼻腔软骨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软骨间叶性错构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结果 起源于鼻腔或颅底的鼻腔软骨间叶性错构瘤经鼻内镜术完整切除,长期随访无复发。组织学显示间叶细胞及胶原纤维围绕软骨结构,呈良性增生特性。 结论 婴儿鼻腔软骨间叶性错构瘤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软骨间叶性错构瘤的主要手段,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临床分析
    王磊,袁英,于学民,韩玉娥,王宁,李晓,李龙,侯妮妮
    2020, 34(6):  31-3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630
    摘要 ( 2074 )   PDF (3260KB) ( 1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上颌窦进路切除上颌骨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上颌骨囊肿患者21例,均为囊壁突入上颌窦内者,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囊肿的大小、范围以及与上颌窦各壁的位置关系,内镜下经鼻腔行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或联合泪前隐窝进路并下鼻道开窗引流,尽可能切除突入上颌窦腔的囊肿囊壁,使囊肿壁与上颌窦壁融合成共腔,建立囊肿-上颌窦-鼻腔相通的引流通道。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术腔黏膜均上皮化良好,鼻面部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囊腔与上颌窦引流通畅,无复发病例。 结论 经鼻-上颌窦进路切除或开放上颌骨囊肿联合下鼻道开窗引流,可以彻底切除病变或建立充分的引流通道。相对于传统手术进路刮除或开放囊肿,该进路损伤轻微、恢复快、复发率低,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前后炎性指标变化及预测价值
    范黎,黎越,徐细明
    2020, 34(6):  36-4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053
    摘要 ( 963 )   PDF (1115KB) ( 1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的变化及对鼻咽癌复发的预测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诊为局部晚期鼻咽癌并行同步放化疗229例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同步放化疗前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值,计算相应的NLR和PLR、ΔNLR和ΔPLR,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NLR和PLR、ΔNLR和ΔPLR的最佳临界值,并根据最佳临界值将ΔNLR和ΔPLR分别分为高低水平两组;使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确定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ΔNLR和ΔPLR对生存的影响。 结果 以肿瘤复发为结果,NLR和PLR、ΔNLR和ΔP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0、0.678、0.854和0.730, 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30、135.550、4.982和122.553;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诱导/辅助化疗史NLR、PLR、ΔNLR、ΔPLR为鼻咽癌复发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ΔNLR、ΔPLR是鼻咽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ΔHNLR和ΔHPLR组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ΔLNLR和ΔLPLR组(ΔHNLR vs. ΔLNLR=0.488 vs. 0.993;ΔHPLR vs. ΔLPLR=0.476 vs. 0.935),ΔHNLR和ΔHPLR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均为23个月。 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NLR和PLR总体水平在同步放化疗后有所增加,治疗前后NLR和PLR差值越大肿瘤预后越差,且ΔNLR和ΔPLR可作为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
    内镜经翼突入路切除中颅底恶性肿瘤30例临床分析
    郑朝攀,曾小燕,张博,韩灵,罗曼,马玲国
    2020, 34(6):  42-4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094
    摘要 ( 1045 )   PDF (8582KB) ( 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镜经翼突入路切除中颅底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鼻内镜翼突入路切除累及中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相关资料,总结该手术相关技巧和经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探讨肿瘤累及颈内动脉对预后影响。 结果 手术均为全身麻醉下进行。平均手术时间145 min,平均术中出血470 mL,术中脑脊液漏6例;术后颅内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均痊愈。病理分别为复发性鼻咽癌21例、腺样囊性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脊索瘤1例、癌肉瘤1例、鼻咽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和颅底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30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9.6%、48.6%和36.5%;复发性鼻咽癌中位生存期为29.00[35.00,23.00]个月,其他恶性肿瘤38.00[38.00,38.00]个月,生存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 P=0.039);颈内动脉累及和未累及患者中位数分别为16.00[23.00,14.00]个月和36.00[80.00,31.00] 个月,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1; P=0.002);而且颈内动脉受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受累及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未受累患者的9.678倍(HR=9.678,P=0.011)结论 内镜翼突入路是部分中颅底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合理方案,颈内动脉累及侵犯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难治性咽瘘治疗中的应用
    崔小缓,李丽娜,张延平,蒋兴旺,毕欣欣,冉桃桃,吴莹莹,刘雅莉
    2020, 34(6):  49-5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044
    摘要 ( 1277 )   PDF (3617KB) ( 30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在难治性咽瘘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两例患者诊断分别为下咽癌(环后区, T2N2M0)和喉癌(声门区, T1N0M0),年龄为48岁和62岁,行下咽肿瘤切除术和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声带部分切除术,术后下咽癌患者行放化疗,喉癌患者行放疗,分别于同步放化疗后5 d、放疗后146 d出现难治性咽瘘,应用自制改良VSD装置治疗,对两例患者咽瘘愈合过程进行观察。 结果 2例患者使用改良VSD装置治疗后分别于第6天、第3天瘘口红肿消退,第58天、第38天创面明显缩小,后行咽瘘修补术,第74天、第63天咽瘘愈合。 结论 经过改良的VSD装置可以根据创面情况灵活应用,有助于头颈部肿瘤治疗后并发的难治性咽瘘的治疗。
    咽部放线菌病6例临床分析
    敬前程,龚巍,周定刚,周芳
    2020, 34(6):  54-5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054
    摘要 ( 1103 )   PDF (3489KB) ( 1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咽部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咽部放线菌病6例,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特异性感染筛查、分泌物培养、组织活检病理检查。采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局部清理、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 结果 所有病例均确诊为放线菌病,经治疗后症状全部改善,病灶消失,随访3个月~1年无复发。 结论 咽部放线菌病与局部慢性病变相关,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确诊,抗生素、雾化、局部清理的综合治疗效果确切。
    喉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庞振文,黄愉峰,杨爱芳,曾先捷
    2020, 34(6):  58-6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46
    摘要 ( 1060 )   PDF (402KB) ( 2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探讨喉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喉癌患者,以术前NLR为因变量对喉癌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术前NLR>2.2患者的转移度和转移率高于NLR≤2.2的患者(P<0.001);术前NLR>2.2组的患者中,淋巴结分期(N+)>N0者多于术前NLR≤2.2组(P<0.001)。肿瘤早期(T1,T2)患者的NLR均值较局晚期(T3,T4)的低,后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较高(P<0.001);临床Ⅳ期患者NLR的均值、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明显较Ⅲ期的高(P<0.05)。声门上型、声门型的患者中,术前NLR>2.2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高于NLR≤2.2组(P<0.05);声门下型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喉癌患者术前NLR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与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的Meta分析
    谭凤武,邓亚萍,黎可华
    2020, 34(6):  63-7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70
    摘要 ( 1294 )   PDF (6760KB) ( 1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与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维普、万方、CNKI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9年5月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关于比较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的文献。由2人单独进行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及文献的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个研究,1 0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O2激光手术相比,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手术时间[SMD=-2.97,95%CI(-4.05,-1.90),P<0.00 001 ]、术后黏膜恢复更快[OR=5.53,95%CI(2.84,10.78), P<0.00 001]、术中出血量更多[SMD=-0.73,95%CI(0.09,0.71),P=0.01],以上两种手术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OR=0.79,CI95%(0.46,1.36), P=0.39]、术后疼痛程度[SMD=-0.17,95%CI(-0.43,0.08),P=0.18]和术后发声质量[SMD=-0.21,95%CI(-1.13,0.71), P=0.65两种治疗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及复发率的漏斗图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 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在手术时间和术后黏膜恢复方面优于CO2激光手术,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术中出血量较多,而复发率、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发声质量,两种治疗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PS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范义燕,张肖林,刘秀珍,尹晶晶,袁进,王延飞,陈军
    2020, 34(6):  72-7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618
    摘要 ( 1857 )   PDF (2032KB) ( 1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在喉鳞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CPS1对喉鳞癌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喉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P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CPS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结构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 RT-qPCR 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喉鳞癌组织CPS1 mRNA 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PS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 结论 在喉鳞癌组织中CP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与临床进展密切相关,说明CPS1在喉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能作为喉癌诊断的重要指标。
    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患者的体位改进
    顾晓娜,程向荣,张鹏,朱亮,滕华,王勇,胡晓燕,刘晓静
    2020, 34(6):  77-8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043
    摘要 ( 1338 )   PDF (3270KB) ( 1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嗅物位对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术野暴露的优势。 方法 选择拟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的嗓音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嗅物位组(A组)及去枕仰卧位组(B组)2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予以枕下垫自制头枕,肩背部紧贴于手术台面,再将其头部伸展于寰枕关节;B组患者摆放去枕仰卧位。评价声门暴露情况,根据声带病变范围及性质行喉显微手术。 结果 (1)暴露声门耗时:A组(2.42±1.04)min明显短于B组(3.20±0.95)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并发症:A组术后喉部疼痛VAS评分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咽喉部黏膜损伤发生率(6.7%)明显低于B组(30.0%),术后舌部麻木及术中术后牙齿损伤情况基本无发生,与B组比较,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并发症少。 结论 嗅物位较去枕仰卧位更有利于支撑喉镜下的声门暴露,耗时更短、手术并发症更少。
    鉴定头颈部鳞癌中异常甲基化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通路
    董诗坤,沈宇杰,张立庆,周涵,张佳程,董伟达
    2020, 34(6):  82-9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621
    摘要 ( 1119 )   PDF (10891KB) ( 1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头颈部鳞癌(HNSCC)的生物标记物及其通路尚不明确的现状,研究旨在分析和鉴定HNSCC中异常甲基化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关键基因和潜在通路。 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的数据集GSE107591和甲基化数据集GSE33202。通过R软件筛选异常甲基化基因和差异表达基因,两者取交集后获得低甲基化高表达基因(Hypo-HGs)和高甲基化低表达基因(Hyper-LGs)。利用Enrichr对两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蛋白互作(PPI)网络由STRING构建并在Cytoscape中可视化,最后利用生存分析来鉴定出关键基因。此外,还进行了免疫组化分析,利用CMap寻找可能逆转HNSCC基因表达的候选小分子。 结果 共鉴定出28个低甲基化高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参与T细胞趋化性的正调节,表皮发育、细胞-基底连接组件及调节T细胞趋化性等方面。Wiki通路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主要参与典型和非典型TGF-β信号传导、血液凝结级联反应、α6β4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及癌症中的衰老和自噬途径。同时,发现了24个高甲基化低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血管生成及发育的调节,对干扰素-γ反应的负调节,对干扰素-γ介导的信号通路的负调节和上皮发育的生物学过程。Wiki通路分析显示其主要参与哺乳动物含黄素单加氧酶(FMOs)的催化循环,HIF1A和PPARG调节糖酵解以及苯和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此外,鉴定出与HNSCC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分别是SERPINE1、PLAU、MMRN1、LAMB3、LAMC2、PDPN和CXCL13。 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鉴定出HNSCC中异常甲基化差异表达的基因和作用途径,为揭示HNSCC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学基础。包括SERPINE1、PLAU、MMRN1、LAMB3、LAMC2、PDPN和CXCL13在内的关键基因可能作为基于甲基化的异常生物标志物,为未来寻找HNSCC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外科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压影响的系统评价
    季迪,邓安春
    2020, 34(6):  92-9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64
    摘要 ( 949 )   PDF (675KB) ( 1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外科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或不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按MINORS评价条目评价文献质量,最后提取数据进行定性描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个研究,共989例患者。[24 h-SBP(24 h平均收缩压)WMD=15.50,95%CI(11.14,19.85); 24 h-DBP(24 h平均舒张压)WMD=8.50,95%CI(5.89,11.11); dSBP(日间收缩压)WMD=13.74,95%CI(9.10,18.39); dDBP(日间舒张压)WMD=8.42,95%CI(6.06,10.78); nSBP(夜间收缩压)WMD=15.10,95%CI(8.90,21.30); nDBP(夜间舒张压)WMD=9.95,95%CI(6.35,13.54)]。[24 h-SBP WMD=13.22,95%CI(9.59,16.84); 24 h-DBP WMD=6.30,95%CI(3.13,9.46); dSBP WMD=13.32,95%CI(8.25,18.38); dDBP WMD=5.62,95%CI(3.60,7.63); nSBP WMD=12.27,95%CI(5.55,18.98); nDBP WMD=9.20,95%CI(3.26,15.13)]。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对OSAHS患者血压的影响:[24 h-SBP WMD=13.61,95%CI(4.21,23.02); 24 h-DBP 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dSBP WMD=13.47,95%CI(1.02,25.91); dDBP WMD=4.78,95%CI(1.08,8.48); nSBP WMD=16.81,95%CI(3.68,29.95); dDBP WMD=13.66,95%CI(3.07,24.24);晨起收缩压(mSBP)WMD=9.83,95%CI(6.63,13.02);晨起舒张压(mDBP)WMD=6.40,95%CI(3.79,9.00)]。2篇文献研究表明,试验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常规治疗在改善24 h-SBP、24 h-DBP、mSBP、mDBP的效果上优于对照组仅常规治疗。 结论 手术干预可以降低OSAHS伴或不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可以降低OSAHS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晨起收缩压、晨起舒张压。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原发局限性扁桃体淀粉样变1例并文献复习
    冯晨,金霄雪,韩莹莹,邹娟娟,李延忠, 王岩
    2020, 34(6):  99-10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237
    摘要 ( 957 )   PDF (1536KB) ( 1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局限性扁桃体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诊断思维、治疗方法及预后,以便对其进行早期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局限性扁桃体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原发局限性扁桃体淀粉样变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疾病进展常较快,临床表现常为双侧扁桃体不对称增长或双侧迅速增大导致的咽部异物感为主,其余包括扁桃体赘生物、溃疡、咽干、咽痒、咽痛、吞咽困难等非特异性表现。对无痛性扁桃体肥大且无炎症症状患者,如若病程较短、双侧扁桃体明显不对称、表面溃疡和质地硬等,都应先行病理活检。 结论 原发局限性扁桃体淀粉样变临床及影像表现无特异性,因而详细病史采集、全身系统检查、病理活检等有效手段对于早期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63例
    黄方,周小平
    2020, 34(6):  104-10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59
    摘要 ( 1163 )   PDF (427KB) ( 1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 方法 对2013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3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男35例、平均(52.03±16.97)岁,女28例、平均(45.67±19.18)岁;所有患者均存在2个及以上间隙的感染,合并糖尿病16例、妊娠2例;行气管切开术6例;17例表现为蜂窝织炎,抗感染治愈出院;46例脓肿形成,通过穿刺抽脓及脓肿切开引流等治疗,其中43例治愈、2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 结论 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需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脓肿形成后应及早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对于合并糖尿病和妊娠更应高度重视。
    屏气对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值的影响
    宋丽华,陶远,崔凤华,郭媛媛,王红
    2020, 34(6):  108-11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79
    摘要 ( 1554 )   PDF (407KB) ( 1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屏气对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影响。 方法 对非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分别于常规状态,屏气10 s后及屏气30 s后行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分析不同状态下的眼压测量值差异以及其相关关系。 结果 受试者60眼测量结果常规平静呼吸状态下60眼眼压均处于正常眼压区间,屏气10 s后眼压测量值有3眼高于正常值,无低于正常值者,屏气30 s后眼压测量值有22眼高于正常值,无低于正常值者。屏气10 s后与正常状态测量眼压值呈升高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屏气30 s后与屏气10 s后及常规平静呼吸状态下测量眼压呈现升高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值与屏气时间存在相关关系,屏气后测量值变化与屏气时间也存在相关关系,即屏气时间越久,眼压越高。而屏气后测量值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角膜厚度、角膜曲率无相关关系。 结论 使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时,应嘱患者避免屏气,以免使测量值受到干扰,如果因为紧张等因素患者无法完全配合,那么也应当在屏气动作10 s之内完成测量眼压,此时的影响要显著低于更长时间屏气对眼压测量值的干扰。
    青光眼患者睫状突位置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赵栋栋,翟玉喜,路豪豪,张若晨,高建鲁
    2020, 34(6):  112-11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008
    摘要 ( 2267 )   PDF (1941KB) ( 2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睫状突相对位置及其与眼部其他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为经巩膜睫状体光凝精细化治疗提供研究资料。 方法 招募3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和1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人群。将青光眼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组(10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组(1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组(10例)。所有受试者行眼科A型超声及UBM检查,测量相关参数,包括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虹膜夹角(TIA)、小梁睫状突夹角(TCA)、睫状突高度(CBTmax)、睫状突体表投影位置(a)、前方深度(ACD)、晶体厚度(LT)、眼轴长度(AL)等眼前节生物学参数。 结果 对照组和POAG组在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及小梁睫状突夹角方面均大于APACG组和CPACG组(P<0.05),而对照组与POAG组之间、APACG组与CPACG组之间在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及小梁睫状突夹角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睫状突高度大于POAG组、APACG组及CPACG组(P<0.05),但是后三者的睫状突高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G组的睫状体相对位置最靠前,CPACG组次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POAG组与对照组在睫状突相对位置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晶状体相对位置与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小梁睫状突夹角以及睫状突体表投影位置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P<0.001)。 结论 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相比,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睫状突体表投影位置偏前。利用UBM可以对青光眼患者睫状突进行定位,便于精确指导经巩膜睫状突光凝。
    综述
    Tim-3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向浏岚,叶远航,蒋璐云,刘洋
    2020, 34(6):  118-12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582
    摘要 ( 1007 )   PDF (416KB) ( 1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鼻黏膜炎性病变,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给社会带来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其发病过程中所包括的免疫细胞受到了不同的基因组的调控作用。现已有研究论证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参与到免疫细胞的表达中,对很多免疫反应都有调节作用,与免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找到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关于Tim-3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很多,但其综述却是匮乏的,希望该文章,希望能丰富AR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并且为其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
    朱正茹,张小兵
    2020, 34(6):  123-12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031
    摘要 ( 1022 )   PDF (437KB) ( 1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鼻炎(AR)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特征是炎症介质的上调和鼻黏膜的炎症细胞浸润。HMGB1作为典型的警报蛋白和损伤相关模式分子,在介导炎症反应、细胞迁移、组织侵袭等中起着多种作用。目前关于HMGB1与变应性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特应性皮炎中,对于其在AR中的作用尚有争议,论文就近年来有关学者对HMGB1在AR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侵袭性伪足和MMP-14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裴雪艳,王琰
    2020, 34(6):  129-13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9.604
    摘要 ( 1263 )   PDF (417KB) ( 3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恶性肿瘤仍是目前医学难以攻克的课题,原发肿瘤是否已经发生转移,直接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参与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和肿瘤相关过程,如细胞迁移、炎症、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和扩散。侵袭性伪足是恶性肿瘤细胞膜形成的一种向外凸起的、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ECM)能力的膜型突起结构。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坏死性颈筋膜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袁康龙,肖旭平
    2020, 34(6):  135-13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0.072
    摘要 ( 1286 )   PDF (395KB) ( 19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坏死性颈筋膜炎是由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颈部严重软组织炎症,以颈部皮下组织和深浅筋膜坏死为特征,易感人群以老年人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者为主。临床上早期诊断率较低,病情进展迅速,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下行坏死性纵隔炎、脓毒性休克等,病死率极高。就坏死性颈筋膜炎的临床诊治做综述,为更好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