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9-20
      
    论著
    耳后径路取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18例
    邵永良,周鲲鹏,李广盛,张学梅,杨泽垠
    2023, 37(5):  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50
    摘要 ( 416 )   PDF (6676KB) ( 1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扩大外耳道腔的疗效。 方法 选取1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及2例外耳道闭锁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经耳后径路,术中见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峡部皮肤环状肉芽生长或闭锁,术中扩大外耳道骨管,于耳后切口处取带蒂皮瓣,向前转入耳道,覆盖于耳道后壁皮肤缺损处,扩大外耳道腔。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耳道皮瓣均存活,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耳道形态恢复好,未发生狭窄或闭锁。 结论 耳后径路取带蒂皮瓣易于取材,无需新切口,耳道植皮后,因瓣片有血运、不易坏死,减少了耳道再次狭窄或闭锁的发生。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基底干细胞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明明,罗洋,贺少娟,张现兴,李学忠
    2023, 37(5):  6-1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46
    摘要 ( 332 )   PDF (8589KB) ( 1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基底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上皮屏障损伤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下载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基底干细胞增殖分化转录组芯片数据集,使用R软件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网络,筛选与正常对照组间与疾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网络在线工具DAVID进行差异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应用Cytoscape中的MCODE插件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分析。最后,使用NetworkAnalys整合转录因子数据库构建核心基因的转录因子网络。 结果 研究发现基底干细胞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共有175个与疾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P<0.05,∣logFC∣>1)。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内肽酶活性的负调控、丝氨酸型内肽酶抑制剂活性和Wnt信号通路等。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分析,筛选出IVLSPRR2A等核心基因,它们均在基底干细胞分化过程中上调,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GSEA分析表明,β-丙氨酸代谢可能参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致病机制。此外,分析显示转录因子GATA2在基底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IVL、SPRR2AGATA2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上皮屏障的损伤机制,内肽酶活性抑制可能是上皮屏障损伤的关键因素,此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上皮屏障损伤的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浸润毕罗芬明胶海绵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
    王丽雪,曾毅,王丽欣,彭先兵
    2023, 37(5):  16-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351
    摘要 ( 481 )   PDF (7972KB) ( 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行浸润毕罗芬喷剂明胶海绵填塞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112例筛窦病变为主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3个组,浸润糠酸莫米松明胶海绵术中填塞+生理海水术后术腔冲洗(A组);浸润糠酸莫米松明胶海绵术中填塞+毕罗芬喷剂术后术腔冲洗(B组);浸润毕罗芬喷剂明胶海绵术中填塞+毕罗芬喷剂术后术腔冲洗(C组)。手术前及术后第2、4、8、12周随访时分别采集症状的SNOT-22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及囊泡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情况,比较3个组之间在手术前后主、客观评分的差异,评估其安全性。 结果 共有93例患者完成实验规定的3个月的术后随访。主观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但术后各随访节点3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客观内镜评估于术后第2、4、8、1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呈A>B=C的趋势;客观免疫组化结果VEGF表达含量逐渐减少,在随访1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A>B=C的趋势。 结论 浸润糠酸莫米松明胶海绵术中填塞与浸润毕罗芬喷剂明胶海绵术腔填塞效能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的主观症状,加快术腔黏膜恢复和上皮化进程,黏膜组织VEGF表达明显减少,临床应用安全良好。
    鼻腔低级别非肠型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孙洁,肖旭平,李云秋
    2023, 37(5):  26-3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375
    摘要 ( 530 )   PDF (4222KB) ( 1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腔低级别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鼻腔低级别non-ITA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术后9个月随访,患者无鼻塞、脓涕及涕中带血等症状,蝶窦口及其下方可见肉芽组织。结合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同时回顾既往中英文数据库关于鼻腔鼻窦低级别non-ITAC的报道,共计18例;患者CK7为阳性(94.4%)、CK20为阴性(61.1%)、CDX-2为阴性(61.1%),Ki-67增殖指数1%~15%;仅予以手术治疗(77.8%),手术后辅以放疗(16.6%),先放疗后予手术切除(5.6%);患者密切随访,时间为9个月至6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5.8个月,随访患者中有10例未见复发。 结论 鼻腔鼻窦 non-ITAC 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理免疫学对分级、治疗方案和预后有指导作用。
    利用百度指数分析中国过敏性鼻炎及相关变应性疾病的流行特征
    王剑,杜伟嘉,薛涛,陈福权
    2023, 37(5):  31-4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01
    摘要 ( 505 )   PDF (9027KB) ( 19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百度指数平台中过敏性鼻炎(AR)在中国各地区的流行时间特征、相关变应性疾病与AR的时空相关性。 方法 在百度指数平台以“过敏性鼻炎”检索并提取我国2011年1月至2022年6月的检索数据,分析AR及相关变应性疾病搜索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AR搜索量与相关变应性疾病搜索量的相关性。 结果 全国AR搜索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第一个峰值出现在4~6月间,第二个更高的峰值出现在8~10月间。北方地区过敏季较短,多集中在春秋两季;南方地区过敏季较长,往往从春季持续至秋季。地域方面分析,北方地区表现为双尖峰型,西部地区表现为单主峰型,长江流域表现为双主峰型,而东南地区多表现为宽峰型。全国整体分析,AR搜索量与相关变应性疾病(“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荨麻疹”)搜索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00.3540.3960.346,P<0.001);“过敏性结膜炎搜索量与过敏性哮喘搜索量呈正相关(R=0.685,P<0.001);“过敏性结膜炎搜索量与过敏性咳嗽搜索量(R=-0.327,P<0.001),以及过敏性哮喘搜索量与过敏性荨麻疹搜索量(R=-0.200,P<0.05)均呈负相关。而北京、上海与广州的AR搜索量与相关变应性疾病搜索量相关关系与全国的相关关系不尽相同。 结论 AR及相关变应性疾病检索词的搜索量在国内不同地区呈现不同趋势,与AR的国内流行病学特征相符,应结合地区特点针对性开展线上及线下的变应性疾病的科普与预防宣教。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2型慢性鼻窦炎伴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晓嫒,张欠欠,程翔宇,李志鹏,张维天,叶海波
    2023, 37(5):  42-4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71
    摘要 ( 445 )   PDF (2428KB) ( 1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翼管神经切断术(vidian neurectomy, VN)治疗2型慢性鼻窦炎伴过敏性鼻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CRSwAR)的临床疗效及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接受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SS)联合VN治疗的47例中重度2型CRSwAR患者,通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2, SNOT-22)问卷、过敏相关血清学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血清过敏原等)、电子鼻咽镜(Lund-Kennedy评分法)和鼻窦CT(Lund-Mackay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 结果 患者术前SNOT-22评分为[38.00(23.00, 54.25)]分,术后1年评分为[10.00(5.00,18.50)]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鼻塞、打喷嚏、流清涕、流脓涕、嗅觉减退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且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分别为[9.00(6.75,12.00)]分、[15.50(10.75,22.00)]分,术后1年评分分别为[3.00(2.00,4.00)]、[3.50(1.00,6.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个月出现眼干者有18例(38.30%),出现上腭麻木者有2例(4.26%),随访1年除2例患者仍有眼干外,余患者眼干、上腭麻木症状基本消失,无颅、眼眶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型CRSwAR患者术后1年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血清过敏原等指标治疗前后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P=0.184,P=0.763)。 结论 ESS联合VN是治疗中重度2型CRSwAR的安全、有效的手段,能明显改善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减退等症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喉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竹萍,叶琪,郭蓓,林凌
    2023, 37(5):  50-5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33
    摘要 ( 401 )   PDF (574KB) ( 1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42例喉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血清中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CTCs)的水平及其在LS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检测42例LSCC患者和22例喉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FR+-CTCs水平,分析FR+-CTCs与LS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FR+-CTCs检测在LSCC诊断中的工作效能。 结果 LSCC组FR+-CTCs水平高于喉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69,P<0.001)。血清FR+-CTCs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T分期、分化等级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部位吸烟史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ROC曲线显示:以9.0 FU/3 mL为血清FR+-CTCs的最佳cut-off值诊断LSC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57,其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95.5%。 结论 LSCC患者外周血FR+-CTCs水平较喉良性病变患者升高,且增高程度与临床分期及分化等级相关,FR+-CTCs检测有望应用于LSCC的临床诊断。
    基于TCGA数据库构建喉鳞状细胞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及筛选靶向分子药物
    张永红,张辉,王彩华,杨欣欣,吴允刚,赵玉凤,庞太忠,李晓瑜
    2023, 37(5):  54-6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1.471
    摘要 ( 530 )   PDF (6013KB) ( 9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喉鳞状细胞癌(LSCC)预后模型,并筛选出LSCC的靶向分子药物。 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123个LSCC和正常对照样本的基因表达矩阵及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预后相关的免疫基因(PI-genes)的鉴定,LSCC预后模型的构建及其差异基因分析、生存分析、风险分析、独立预后分析和ROC曲线绘制,以及LSCC潜在靶向药物的筛选。 结果 对1 352个免疫相关mRNAs(I-mRNAs)和各临床性状构建了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找到了2个与LSCC患者生存状态最相关的模块(棕色和红色模块)。然后鉴定了26个PI-genes,构建了基于8个候选PI-genes(CPI-genes)(KC877982.1、AC017100.1、AATBC、LINC02031、ULBP1、SEMA6C、NRTN和CALCB)的LSCC预后模型。通过后续分析可知,该预后模型可预测高、低风险组患者的生存及风险预后,并验证了预后模型的独立预测能力及预测准确性。最后鉴定了5个LSCC的潜在靶向药物(Rilmenidine、Hycanthone、Anisomycin、Megestrol和AR-A014418)。 结论 构建了基于8个CPI-genes 的LSCC预后模型,筛选了5个潜在的靶向分子药物,有望对LSCC的预后预测及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术后引发颅内积气1例并文献复习
    徐聪,卢国伟,吕永斌,刘大炜,宋西成,孙岩
    2023, 37(5):  63-6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58
    摘要 ( 321 )   PDF (3132KB) ( 1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术后引发颅内积气的临床表现、潜在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为耳鼻喉科医生提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术后出现颅内积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早期颅内积气缺乏特异性,当病情进展出现大量积气时会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在没有颅脑损伤的情况下发生自发性颅内积气者罕见。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患者颅内积气的原因可能为手术切开过程中外界气体进入咽旁间隙并在此蓄积,伴随压力升高,诱发“球阀”机制,气体沿颈内静脉周围的潜在腔隙由颈静脉孔入颅。 结论 扁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发生有症状的颅内积气罕见。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因而,耳鼻喉科医生应注意扁周脓肿术后可能出现颅脑积气,可以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颅内并发症。
    《伤寒论》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1例并文献复习
    姚钰宁,张龙生,孙静,曹克刚
    2023, 37(5):  68-7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69
    摘要 ( 590 )   PDF (485KB) ( 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伤寒论》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1例,学习苦酒汤治疗咽部溃疡的适应证候以及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 方法 回顾、总结1例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的诊疗过程,通过数据库检索、著作阅读的方式,从苦酒汤方证、煎服法及相关现代研究方面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苦酒汤多用于治疗少阴虚火灼咽所致咽痛、溃疡、失音。其中可以醋可代苦酒,用以解毒敛疮,鸡子白止痛润咽,半夏豁痰开痹。煎服法上多改良仲景之法,通过后下鸡子白的方法存其凉润之性。在临床上,苦酒汤可应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失音、喉源性咳嗽、梅核气以及放疗后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结论 苦酒汤对治疗咽部溃疡等咽部疾病具有确切临床疗效,但其药物选用、煎服法考证及改良、机制探索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肝的生理功能探讨喉喑病治疗思路
    周晓庆,闫亚杰,李迎春
    2023, 37(5):  74-7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330
    摘要 ( 260 )   PDF (2667KB) ( 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从肝论治喉喑的思路。 方法 从肝与喉的生理、病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2例典型病案归纳总结。 结果 临床上,“喉喑从肝论治”主要从肝火上炎证、气滞血瘀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肝肾阴虚证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获得良好疗效。 结论 喉喑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论治。而临床上,纵观喉喑发病及症状特点,其与肝关系亦十分密切。
    粪肠球菌致甲状软骨破坏的喉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
    张静,朱国臣
    2023, 37(5):  80-8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63
    摘要 ( 257 )   PDF (5354KB) ( 1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1例粪肠球菌致甲状软骨破坏的喉脓肿病例,提高对喉脓肿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正确治疗。 方法 分析 1 例粪肠球菌致甲状软骨破坏的喉脓肿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检索1980~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包括本例共21例患者16篇文献被纳入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岁(19~72岁),男性多于女性(14/21),症状以声音嘶哑(12/21)、呼吸困难/喘鸣(8/21)、吞咽困难(5/21)为主。主要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4/21)、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抑制(3/21)、糖尿病(2/21)、喉部手术(2/21),以及结核病、头颈部外伤、误入异物、放射性损伤各1例。喉脓肿并发喉癌5例。脓液细菌培养结果,分别为铜绿假细胞单菌(3/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21)、法氏诺卡菌(1/21)、结核杆菌(1/21)、粪肠球菌(1/21)、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混合感染(1/21);侵袭喉部软骨部位,分别为甲状软骨(4/21)、杓状软骨(2/21)、环状软骨(1/21)。主要治疗方式有脓肿引流(13/21)、气管切开术(10/21)、喉部分切除术(7/21,2例为喉癌患者)、(扩大)全喉切除(3/21,均为喉癌患者)、CO2激光手术(2/21)。 结论 喉脓肿主要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可并发喉癌。最常见的症状是声音嘶哑,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甚至声带固定,需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当脓肿合并有软骨破坏时,须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并完善内镜及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诊断或排除喉恶性肿瘤从而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且适时施行手术可彻底清除病变、明确诊断、优化最终功能结果。
    TGFBI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周一静,邹建银,易红良,吴红敏
    2023, 37(5):  85-9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59
    摘要 ( 299 )   PDF (9086KB) ( 17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ransforming growth faetor β indured gene, TGFBI)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o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NCBI数据库中的单细胞RNA-Seq测序数据分析TGFBI在免疫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Bulk RNA-Seq探索HNSCC肿瘤微环境的浸润情况。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TGFBI在HNSCC中的基因表达量及预后价值,并用临床标本验证。根据TGFBI表达量分组后HNSCC患者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响应进行TCGA数据评估,分析基因突变对TGFBI表达的影响。 结果 TGFBI高表达于M2型巨噬细胞。TGFBI高表达与HNSC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TGFBI低表达患者潜在响应免疫治疗,而TGFBI高表达的患者潜在响应靶向治疗。TP53突变与TGFBI高表达相关。 结论 TGFBI可作为HNSCC患者生存与治疗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气管源性囊肿破坏甲状软骨侵入气道1例并文献复习
    李少华,彭宏彬,卢标清,徐庆文
    2023, 37(5):  96-9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36
    摘要 ( 245 )   PDF (2357KB) ( 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思维、治疗方法及预后,以减少误诊误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气管源性囊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间接喉镜检查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电子喉镜及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该病的确诊率。囊肿减压后开放性手术切除为气管源性囊肿有效治疗方法,术后病理活检对病变确诊及预后评估。 结论 气管源性囊肿临床及影像表现无特异性,因而详细病史采集、全身系统检查、病理活检等有效手段对于早期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腺样囊性癌关键基因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郝红,陈钢,王林娥
    2023, 37(5):  99-10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78
    摘要 ( 300 )   PDF (6099KB) ( 2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获得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相关的关键基因,探寻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中GSE36820和GSE88804数据集获取腺样囊性癌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腺样囊性癌组织与正常涎膜组织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通过String在线软件和Cytoscape软件构建DEGs蛋白互作网络,经cytoHubba获得关键基因,在GSE59702数据集对关键基因表达进行验证。 结果 GO分析在生物过程中包括多细胞生物的体内平衡、抗菌体液反应、视网膜内稳态;KEGG通路富集于唾液分泌、PPAR信号通路和酪氨酸代谢;GSEA分析基因在细胞循环有丝分裂、TP53介导的转录调节、Rho家族的鸟苷三磷酸酶介导的信号、肿瘤通路和M期富集。在PPI网络筛选出前10个关键基因,对关键基因表达验证显示,DTL、CENPU、BUB1B、ANLN、CENPF、TOP2A的mRNA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中显著升高,而CDK1、NUSAP1、CCNB2和KIF11的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中发现的关键基因可能参与ACC的发病机制,为获得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提供研究方向。
    伴发于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性白内障眼底病变相关研究
    买尔哈巴·玉素甫,克里木江·阿不拉,丁琳,秦艳莉,陈雪艺
    2023, 37(5):  107-1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354
    摘要 ( 283 )   PDF (4310KB) ( 10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伴发于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性白内障眼底病变特点。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8月至12月白内障手术者68例(103眼),根据眼轴长度分为2组:高度近视组,眼轴≥26.5 mm;对照组,眼轴22.0~24.0 mm。高度近视组根据是否伴有后巩膜葡萄肿分为有葡萄肿者和无葡萄肿者2个亚组。采用Cirrus HD-OCT 5000测量黄斑中心凹、离中心凹1 000 μm、3 000 μm处视网膜厚度(retinal thickness, RT)、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 CT),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测量黄斑及视神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等。根据高度近视眼底病变ATN分级对所有眼底病变进行分级。 结果 对照组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最佳,其次为高度近视无葡萄肿者,而高度近视有葡萄肿者最差。有葡萄肿者ATN分级明显高于无葡萄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5,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RT、CT 和RNFL更薄(P=0.004,0.004,0.001,0.001,0.018,0.001),黄斑无血管区(FAZ)面积更小(P=0.001,0.001),视神经OCTA 血流信号更低(P=0.025,0.001,0.001,0.001,0.026,0.001,0.001,0.001);但有、无葡萄肿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0.964,0.888,0.911,0.765,0.999,0.999,0.806)。 结论 伴发于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更严重,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可能与RT、CT、RNFL、黄斑及视神经血流和FAZ发育等均有关。
    中医辨证论治前后CSC患者OCTA变化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研究
    张晓晗,魏丽,杨凯莉,陈海燕,李彦松,王平
    2023, 37(5):  115-12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361
    摘要 ( 302 )   PDF (543KB) ( 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患者中医辨证论治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变化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单眼CSC患者75例(75眼)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入组,其中湿浊上泛证组25例(25 眼)、肝经郁热证组25例(25眼)、肝肾不足证组25例(25眼)。对入组的患者对证予以中药方剂水煎服,3个月(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应用OCTA测量入组患者患眼(75眼)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黄斑区脉络膜和视网膜血流密度指标及形态结构指标,分别对3组CSC患眼治疗前后的OCTA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3组CSC患眼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再换算成logMAR视力表数值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并分析OCTA指标变化与logMAR BCVA的相关性。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3组CSC患眼logMAR BCVA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3组CSC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黄斑区血流密度升高、视网膜下积液高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logMAR BCVA上升幅度与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下降高度呈正相关(r=0.102,P=0.048)。 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显著提高CSC患者视力,且视力提高幅度与视网膜下积液下降高度呈正相关。OCTA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可进一步揭示CSC的发病机制,为分型诊断、判断预后、治疗方法选择、评估疗效奠定基础。
    视网膜淋巴瘤治疗中视网膜动脉阻塞1例并文献复习
    赵慧,黄超,崔文轩,司明威,杨梦瑶,王红,周芳
    2023, 37(5):  123-12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44
    摘要 ( 331 )   PDF (4507KB) ( 1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1例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治疗过程中出现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要点,分析其形成的相关原因。 方法 回顾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病例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入院后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行眼内液细胞因子检测及基因重排,诊断为“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给予多次玻璃体腔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定期复查,拟行再次玻璃体腔注射前,出现视网膜动脉阻塞。 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诊断具有挑战性,因其临床症状可以模仿其他眼部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眼部及全身系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付艺璇,王涛,曹静,李光达,郑凌方,许莞菁,赵爽
    2023, 37(5):  128-13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55
    摘要 ( 268 )   PDF (6528KB) ( 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HSYA组,每组各10只,后两组通过自制光损伤装置建立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SYA,1次/d,连续14 d,结束后摘除大鼠右眼球制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法观察并计算凋亡指数。 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和细胞结构正常,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紊乱,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细胞分散不均且大量细胞崩解消融,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分界不清,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层紊乱,HSYA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大致正常,未见明显损伤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模型对照组Caspase-3蛋白积分光密度值高于空白对照组,而HSYA组Caspase-3蛋白积分光密度值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UNEL染色结果示模型对照组凋亡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而HSYA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HSYA可改善光损伤所致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异常改变,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光损伤后大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对视网膜光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综述
    鼻咽癌中抗PD-L1/PD-1治疗及非编码RNA调控研究进展
    涂巧铃,李玉凤,彭军
    2023, 37(5):  135-14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14
    摘要 ( 353 )   PDF (439KB) ( 1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一种来源于鼻咽上皮组织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临床难点为晚期或复发患者的治疗,目前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对患者有效。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在NPC组织中表达增加,与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 PD-1)结合能抑制T细胞的激活,导致NPC免疫逃逸。非编码RNA在调节NP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寻找能够调节PD-L1/PD-1轴的上游非编码RNA可以为NPC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论文对PD-L1/PD-1轴在NPC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非编码RNA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鼻科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张淼,杨颖超,付指辉,苏开明
    2023, 37(5):  142-14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15
    摘要 ( 391 )   PDF (2749KB) ( 1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鼻腔自主神经分布广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鼻科疾病中并不少见,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疾病患者可能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部分鼻科和功能性鼻整形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目前对此方面认识尚不充分,论文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鼻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刘楠,逄明杰
    2023, 37(5):  149-15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23
    摘要 ( 202 )   PDF (1264KB) ( 1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因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目前已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主要手术方法。手术原理主要是在泪囊和鼻腔之间建立新的泪液引流通道,鼻腔吻合口的粘连、狭窄及闭锁是导致该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术前患者的鼻腔鼻窦病变情况可影响吻合口的正常上皮化,不同的手术操作方法及术后管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论文就影响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手术预后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TH2细胞因子在2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朱玉,朱新华
    2023, 37(5):  156-16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58
    摘要 ( 433 )   PDF (1375KB) ( 1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2型和非2型炎症内型,其中2型炎症对应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典型的2型CRSwNP患者通常对目前的治疗有耐药性,表现出较高的复发率。尽管生物制剂在其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靶向单一TH2细胞因子并不能完全消除大多数患者的2型疾病,故靶向阻断TH2细胞因子及其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针对内型治疗的一种新思路。论文对各2型细胞因子(IL-4、IL-5、IL-9、IL-13、IL-25和IL-33)在2型CRSwNP中与其特异性受体相互结合后激活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进行综述,旨在为治疗2型CRSwNP提供新的靶点。
    SARS-CoV-2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金婧, 冷辉
    2023, 37(5):  162-17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306
    摘要 ( 371 )   PDF (5982KB) ( 1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嗅觉功能障碍(olfactory dysfunction, OD)被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目前,COVID-19相关的O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其患者暂无特异性治疗手段。论文通过回顾近年来OD的相关文献,结合目前COVID-19及COVID-19相关的OD的治疗方法,从安全咨询、嗅觉训练、药物治疗、针灸、中医药、日本汉方药等方面对相关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和比较,探讨其在临床应用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方面的挑战,以期为临床治疗COVID-19相关的OD提供参考和帮助。
    妊娠期鼻炎患者临床治疗及用药方案的研究进展
    张锟艺,肖旭平
    2023, 37(5):  175-18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349
    摘要 ( 399 )   PDF (1434KB) ( 2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炎有多种治疗方法,但针对妊娠期鼻炎的治疗及用药方案的研究相对较少。处于妊娠期的机体各个系统会发生明显的适应性改变,并且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变化与非妊娠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某些药物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对胚胎、胎儿甚至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针对妊娠期鼻炎患者医疗方案的选择需慎重考虑。常用于治疗鼻炎的药物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减充血剂、抗组胺类药物、色酮类药物以及抗胆碱能药物等,研究上述药物对于妊娠期鼻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将妊娠期鼻炎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介绍,重点评估目前对于妊娠期鼻炎的临床治疗及用药方案。
    单侧声带麻痹所致声门闭合不全的治疗进展
    曾庆涵,吕丹
    2023, 37(5):  184-191.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97
    摘要 ( 402 )   PDF (496KB) ( 2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声带是形成嗓音的重要结构,其功能障碍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声、呼吸及吞咽功能。声门闭合不全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以单侧声带麻痹最为多见,可导致声嘶、误吸及呛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明确声门闭合不全的病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非常重要。目前,针对单侧声带麻痹所致声门闭合不全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治疗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论文对单侧声带麻痹引起的声门闭合不全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坏死性颈筋膜炎中应用进展
    秦念,肖禹,张锟艺,李京鲲,肖旭平
    2023, 37(5):  192-19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319
    摘要 ( 537 )   PDF (849KB) ( 16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是一种新型病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其不依赖于病原体分离培养,理论上可以快速检测出样本中的所有病原体信息,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中均有应用。坏死性颈筋膜炎是一种致命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急危重症之一。如何快速出检测其感染病原体种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论文分析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坏死性颈筋膜炎的应用进展,旨在为早期坏死性颈筋膜炎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铜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黄艳利,李军政
    2023, 37(5):  198-20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79
    摘要 ( 1342 )   PDF (2480KB) ( 4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铜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多种基本生物学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受到铜伴侣蛋白及铜转运蛋白的严格调控。铜在肿瘤生长、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微环境和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铜稳态的失衡可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死亡。铜可通过多种方式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如诱导活性氧催化氧化应激、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肿瘤血管的生成受到抑制等,而新近发现的一种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即“铜死亡”与以往已知的细胞死亡机制都有所不同。因此,铜诱导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机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综述铜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回顾铜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在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各种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饮食对变应性疾病的影响
    于竺君,宁云红,谭智敏
    2023, 37(5):  206-2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294
    摘要 ( 286 )   PDF (1720KB) ( 1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疾病是各年龄段常见病之一,而饮食因素对变应性疾病有重要影响,在变应性疾病发病率增加的今天,如何应对变应性疾病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论文从母亲妊娠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青春期及成年期四个阶段分析饮食因素对变应性疾病的影响,发现饮食因素对变应性疾病发病影响是复杂的,背后还受遗传、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建议结合年龄、地域和遗传因素,选择适合个体的饮食模式。
    过敏性疾病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潜在关联机制
    卢淦,邓玉琴,陶泽璋
    2023, 37(5):  215-22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22.411
    摘要 ( 305 )   PDF (510KB) ( 1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敏性疾病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均是与炎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疾病,二者的症状涉及人体多个器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然而过敏性疾病与DM之间的正负相关关系存在很大争议,关联机制研究报道较少。多数研究报道认为DM与过敏性疾病中的哮喘呈正相关,而与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呈负相关。正负相关性差异的产生可能与受试人群来源的国家地区不同有关。过敏性疾病与DM的关联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已经提出的机制以促炎途径和血糖代谢为主。论文综述过敏性疾病与DM的相关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以期增强临床上对于二者共病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