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8-16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述评
    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规划
    毕宏生
    2017, 31(4):  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26
    摘要 ( 1411 )   HTML ( )   PDF (1070KB) ( 9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内障手术已经从传统的复明手术发展为屈光性手术,白内障医生不但要掌握白内障相关知识,还要整合视光和屈光的理论。结合患者的视功能需求及完善准确的术前检查,对白内障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利用先进的手术设备及完美的手术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术后视功能。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论著
    Pentacam系统监测散瞳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前节参数的影响
    杨玉焕,张婕,张锦鹏,严宏
    2017, 31(4):  5-8.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24
    摘要 ( 1561 )   HTML ( )   PDF (889KB) ( 88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散瞳对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角膜前后表面Km和散光等眼前节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患者22例(25眼),术前1~2 d及术后1~2 d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术眼散瞳,散瞳前及散瞳后30 min使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眼前节参数。 结果 术前,散瞳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71±0.56)mm和(2.79±0.53)mm(t=-4.246;P< 0.001);术后,散瞳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3.60±0.98)mm和(4.45±0.35)mm(t=-4.473;P< 0.001),前房容积分别为(146.9±37.1)mm3和(163.3±33.9)mm3(t=-3.633;P= 0.001)。 结论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白内障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及白内障术后前房容积的测量值较大,可能会引起IOL计算误差,应于小瞳下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
    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应用
    郑晚秋,万文娟,李灿
    2017, 31(4):  9-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29
    摘要 ( 1380 )   HTML ( )   PDF (3707KB) ( 70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患者22例(22眼),前房维持器辅助下处理晶体残留皮质。统计患者术后1 d、7 d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情况、前房炎症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正常、角膜水肿轻、前房炎症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应用前房维持器可稳定前房,减轻玻璃体扰动,以免后囊破裂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晶体残留皮质清除。
    不同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比较
    田靖,廖萱,兰长骏,谭青青,林佳,文佰伟
    2017, 31(4):  13-17.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31
    摘要 ( 2022 )   HTML ( )   PDF (902KB) ( 11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球面及不同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比较患者眼角膜、眼内及全眼球的高阶像差,为个性化选择人工晶状体(IOL)提供依据。 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2例(160眼)分为4组,分别植入AMO Sensor AR40 IOL(AR40组,26例40眼)、AMO Tecnis ZA9003 IOL(ZA9003组,31例40眼)、Bausch & Lomb SofPort AO IOL(AO组,28例40眼)、Alcon SN60WF IQ IOL(IQ组,27例40眼)。测量术后3个月4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眼内和全眼的总高阶像差(tHOA)、球差(SA)、慧差及三叶草像差。 结果 术后3个月,各组间患者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各组间角膜tHOA、SA、coma及trefo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 mm瞳孔直径下各组间眼内SA及co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眼内tHOA及trefo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mm瞳孔直径下各组间眼内tHOA、SA及co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眼内trefo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各组间全眼tHOA及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全眼coma及trefo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非球面IOL可以降低全眼SA,提高患者视觉质量。不同SA的非球面IOL,全眼SA的可预测性较好,为非球面IOL的个性化植入提供了临床依据。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与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矫正高度近视对眼表影响分析
    徐静静,郭海科
    2017, 31(4):  18-20.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30
    摘要 ( 1425 )   HTML ( )   PDF (878KB) ( 7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与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表的影响。 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23例(46眼)分为两组,11例(22眼)行SMILE,12例(24眼)行ICL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河高度。 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均短于术前,两组患者泪河高度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泪河高度低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CL植入与SMILE对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河高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手术后的泪河高度降低可能与术后用药有关。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综述
    人工晶体屈光力的计算
    王磊, 张晗
    2017, 31(4):  21-28.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28
    摘要 ( 2172 )   HTML ( )   PDF (916KB) ( 17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就人工晶体屈光力计算的经验和理论公式的原理、应用范围、校正方法等进行介绍,对预测准确度最重要的参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有效晶体位置、球差)进行数据分析。论述通过精确测量角膜和眼轴,配合最新的理论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力。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进展
    魏超, 张晗
    2017, 31(4):  29-35.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27
    摘要 ( 1192 )   HTML ( )   PDF (918KB) ( 9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是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虽然能够带给患者较好的远视能力,但同时使其失去了调节能力,需佩戴眼镜来弥补近视能力的不足。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人工晶状体材料工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术后能够达到更好的屈光状态和拥有更高的主观视觉质量是白内障手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需求。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的产生和发展满足了这一需求。就MIOL的原理、特点、类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人工晶状体的选择
    冀帅飞,张婕,严宏
    2017, 31(4):  36-39.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25
    摘要 ( 1186 )   HTML ( )   PDF (883KB) ( 6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65岁以上人群视力严重损伤的重要原因。白内障和AMD两者常同时存在于老年人群,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就近年来人工晶状体在AMD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做一总结。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短篇论著
    人工晶体反装1例诊断与治疗
    李茜,郦舒伊,徐雯
    2017, 31(4):  40-42.  doi: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23
    摘要 ( 1645 )   HTML ( )   PDF (2008KB) ( 79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是一种安全且可逆的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方式。ICL有特殊的拱形设计,以适应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之间的空间特征。临床上极少发生ICL反装,一旦发生不但影响患者屈光状态,而且有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报道眼科收治ICL反装患者1例,报告其诊断、治疗及随访过程。
    论著
    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与鼻息肉中表达的差异
    郅莉莉,宋道亮
    2017, 31(4):  43-4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89
    摘要 ( 1242 )   HTML ( )   PDF (2066KB) ( 3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wAR)及不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sAR)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IL5的表达水平,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在不同鼻腔炎性疾病发生中作用的差异。 方法 对10例ACP、9例NPwAR及14例NPsAR组织切片行H&E染色,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进行计数;提取组织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对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的浸润显著低于NPwAR(P<0.001),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浸润百分比的中位数低于NPsAR,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在NPwAR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PsAR(P<0.05)。在ACP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sAR(P<0.05)和NPwAR(P=0.001),且NPsAR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wAR(P<0.05)。 结论 ACP与NP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参与了NP的发病过程,并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ACP的形成中可能未起到重要作用。
    鼻窦CT指引下三种鼻内镜蝶窦手术径路回顾性分析
    楚士东,慈军, 王海英, 王昌阳, 周怀恩, 宝庆付
    2017, 31(4):  47-5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048
    摘要 ( 1876 )   HTML ( )   PDF (2662KB) ( 84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蝶窦病变的CT形态学变化,以通过CT指引行蝶窦开窗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98例蝶窦良性病变术前CT影像的特点,总结三种不同鼻内镜手术径路治疗蝶窦良性病变的效果。98例中, 64例行鼻腔-嗅裂径路(上鼻甲-蝶窦自然口-蝶窦),24例行Messerklinger径路(前筛-后筛-蝶筛板-蝶窦),10例行Wigand径路(中鼻甲切除或外移-后组筛窦-蝶窦前壁-蝶窦)。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蝶窦开窗处引流通畅,症状均完全控制,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鼻窦CT可以很好地指引蝶窦开窗术,三种手术径路均微创、安全、有效 。
    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临床分析
    秦贺,胡斌,叶京英
    2017, 31(4):  51-5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99
    摘要 ( 1557 )   HTML ( )   PDF (874KB) ( 8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及时确诊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资料完整并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鼻和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鼻腔和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首发症状包括鼻塞、流涕、鼻出血和外鼻畸形。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表现为耳鸣和听力下降,口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痛、吞咽困难等。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新生物表面有大量坏死组织,对可疑患者需要局麻或全麻下反复活检。 结论 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及时行病理活检是确诊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手段。
    不同性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与上气道影像学相关性的研究
    刘文君,于雪莹,吕丹,陈正岗,张艳青,梅栩彬,杨珂
    2017, 31(4):  54-5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00
    摘要 ( 1472 )   HTML ( )   PDF (1213KB) ( 51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上气道影像学在不同性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作用。 方法 对163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患者(男98例,女65例),行平静呼吸时上气道CT扫描,测量舌骨下缘距下颌骨下缘(颏下点)的垂直距离(D-HM)、舌骨最前点距下颌骨下缘(颏下点)的距离等CT参数,并进行各测量值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1)AHI。男性患者14.2~52.3次/h,平均(36.22±5.64)次/h;女性患者9.6~46.4次/h,平均(29.38±3.90)次/h;(2)LSaO2。男性患者48%~79%,平均(63.93%±10.51%);女性患者59%~87%,平均(70.92%±9.17%);(3)各研究平面的最小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与AHI的大小均呈负相关,与LSaO2呈正相关,且男性OSAHS患者AHI、LSaO2与腭后区最小截面积相关性更明显(r=-0.441,P<0.01),而女性OSAHS患者AHI、LSaO2与舌后区最小截面积相关性更明显(r=-0.403,P<0.01);(4)不同性别之间舌骨下缘距下颌骨下缘(颏下点)的垂直距离(D-HM)、舌骨最前点距下颌骨下缘(颏下点)的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对部分OSAHS患者行改良UPPP手术,术后3个月,男性OSAHS患者总有效率为84.31%,女性OSAHS患者总有效率为58.06%,CT测量值男性OSAHS患者有4个数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女性患者有1个数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OSAHS患者上气道CT的测量指标可对OSAHS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作用,且不同性别之间的测量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需根据性别的不同来制定个体化诊疗意见。
    人头颈鳞癌细胞中CDH13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研究
    赵锦成,石颖,张颖,贾占红,马新,张京秋,吴再军,王宇
    2017, 31(4):  60-6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362
    摘要 ( 1094 )   HTML ( )   PDF (1409KB) ( 44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H-钙黏素(CDH13)在人头颈部鳞癌细胞系SCC10A和PCI-37B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 方法 定量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DH13在头颈鳞癌细胞系SCC10A和PCI-37B及两种正常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并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和硫化测序检测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 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头颈鳞癌细胞SCC10A和PCI-37B中CDH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SCC10A和PCI-37B细胞中CDH13基因甲基化水平高于口腔黏膜正常组织,人头颈鳞癌细胞系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呈高甲基化状态。 结论 CDH13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人头颈鳞癌中CDH13表达沉默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RASSF2A基因甲基化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明德,张祖平,于学民,魏燕红,袁英
    2017, 31(4):  64-6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494
    摘要 ( 1368 )   HTML ( )   PDF (1017KB) ( 39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RASSF2A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喉癌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采用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50例喉癌组织(实验组)和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结果 喉癌组织中有54%(27/50)存在RASSF2A基因启动子,而对照组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RASSF2A基因甲基化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8, P=0.002)。RASSF2A甲基化水平程度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χ2=9.818, P=0.002)。RASSF2A基因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其mRNA的表达减少,反之亦然。 结论 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缺失有关,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MGMT和EGFR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朱晓城,钱晓云,顾亚军,沈晓辉,宋盼盼,李惠,高下
    2017, 31(4):  68-7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16
    摘要 ( 1393 )   HTML ( )   PDF (2057KB) ( 4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GMT、EGFR的表达,分析103例喉癌组织标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MGMT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为13.3028.39411.403,P值分别为0.001、0.039、0.010<0.05);EGFR的表达与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为14.933、16.603,P值分别为0.002、 0.001<0.05)。分层分析发现,MGMT、EGFR 两者的表达强度存在正相关(χ2=5.369, P=0.019<0.05)。 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 MGMT、EGFR的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测定两者的表达水平可评估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并指导喉癌的治疗。
    保留部分环状软骨环的喉全切除术
    付玉贵,王海兰,孙德重,杨佩珍,陈彦林,陈志鹏
    2017, 31(4):  73-7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061
    摘要 ( 1567 )   HTML ( )   PDF (1532KB) ( 6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喉癌及下咽癌手术中保留部分环状软骨环对患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中晚期喉癌、下咽癌患者,术中采取于环状软骨弓中部水平裂开,只保留部分环状软骨环的喉全切除术,保留的部分环状软骨环与气管一起与颈前造瘘,术后患者不佩戴全喉套管,观察患者咳嗽反射、气道分泌物、造瘘口变化及出院后有无造瘘口狭窄及造瘘口复发情况。 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咳嗽反应及气道分泌物明显减少,造瘘口周围红肿较轻。术后随访12~60个月,造瘘口无明显狭窄,无造瘘口肿瘤复发。 结论 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患者保留部分环状软骨环的喉全切除术,可避免术后佩戴全喉套管,减少刺激性咳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更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预防气管造瘘口狭窄。
    TGF-β1对HLEC发生EMT影响分析
    王慧,温晏,闫丽,于晓明,宁宏
    2017, 31(4):  76-7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477
    摘要 ( 1143 )   HTML ( )   PDF (1236KB) ( 27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TGF-β1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上皮间质转分化(EMT)的影响。 方法 根据处理不同,将细胞分为TGF-β1组、siRNA-TGF-β1组和空白对照组,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α-SMA、E-cadherin和vimentin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I3K、Akt和p-Akt蛋白表达。 结果 TGF-β1组迁移细胞数为(31.2±4.7)个,高于siRNA-TGF-β1组(14.6±5.3)个及空白对照组(3.9±1.4)个,且空白对照组高于siRNA-TGF-β1组;siRNA-TGF-β1组TGF-β1、α-SMA 及Viment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TGF-β1组及空白对照组,且空白对照组低于TGF-β1组;siRNA-TGF-β1组E-cadher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TGF-β1组及空白对照组,且空白对照组高于TGF-β1组;siRNA-TGF-β1组细胞中PI3K蛋白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TGF-β1组和空白对照组,且空白对照组低于TGF-β1组,siRNA-TGF-β1组Akt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TGF-β1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且空白对照组高于TGF-β1组。 结论 TGF-β1可诱导HLEC发生EMT,且可促进HLEC迁移,其机制可能与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
    翁碧艳,柳灿
    2017, 31(4):  80-8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81
    摘要 ( 1333 )   HTML ( )   PDF (881KB) ( 2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的白内障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后第1、7、15和30天观察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结果 术后第1、7、15天,实验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缩短,且实验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第30天,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7、15、30天,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多,且实验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比较,透明角膜切口对患者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是更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一种切口方式。
    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张晓莉,于泓,韩冬梅,杨瑞民,戚伟
    2017, 31(4):  84-8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80
    摘要 ( 1384 )   HTML ( )   PDF (935KB) ( 50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对泪道阻塞患者眼表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泪道阻塞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分析观察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量。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低于观察组约91.7%(P<0.05);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患者的泪液分泌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眼表状态无明显影响。
    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周学义,李一鸣,王美菊,张苑苑,张历浊
    2017, 31(4):  87-8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023
    摘要 ( 1657 )   HTML ( )   PDF (884KB) ( 3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 方法 选取行25+微创VRS患者88例(88眼),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4)。治疗组术前3~5 d予以IVR治疗后行25+微创VRS;对照组仅行25+微创VR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电凝次数、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BCVA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两组患者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玻璃体积血发生率、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行25+微创VRS联合IVR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源性裂孔和玻璃体出血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有助于PDR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
    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许晓
    2017, 31(4):  90-9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97
    摘要 ( 1484 )   HTML ( )   PDF (930KB) ( 3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收治的62例青光眼患者,对照组患者31例(33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31例(35眼),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总成功率(88.57%)较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85.71%)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下降(P<0.05),且术后1、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较术前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间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14%)低于对照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当,远期降眼压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
    IVR联合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王翠,颜昕,赵博军
    2017, 31(4):  94-9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27
    摘要 ( 1586 )   HTML ( )   PDF (1043KB) ( 4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wAMD患者11例(11眼),均在初始接受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后7 d内联合标准剂量的光动力疗法(PDT),并根据患者复诊情况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再治疗或者观察。统计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眼压(IOP)及IVR再治疗次数。 结果 治疗后第2、3、6个月患者BCVA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第18个月患者BCVA较治疗前平均提高了(7.31±15.00)个字母,CRT较治疗前下降(P<0.05);IOP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前18个月患者IVR再治疗平均次数为1.55次(0~8次)。 结论 IVR联合PDT可降低wAMD临床干预次数并延长疗效。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分析
    颜昕,王翠,赵博军
    2017, 31(4):  98-10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28
    摘要 ( 1522 )   HTML ( )   PDF (909KB) ( 56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PCV患者87例(107眼),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眼底检查、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资料。 结果 87例(107眼)PCV患者中,男性占57.5%(50例),单眼受累占77.0%(67例)。41~92岁,平均(66.4±9.4)岁。51.4%(55眼)见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PED),45.8%(49眼)见视网膜下橘红色隆起改变。77.6%(83眼)息肉状病灶位于黄斑区,息肉状病灶1~8个,平均(2.71±1.79)个,单灶性与多灶性息肉状病灶中最大者平均面积分别为(0.52±0.35)mm2和(0.49±0.37)mm2结论 PCV患者多见于男性,以单眼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为好发于黄斑区的出血性PED及视网膜下橘红色隆起改变,单灶性息状病的平均面积大于息肉状病灶中最大者的平均面积。
    荟萃分析
    干眼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胡锦东,刘新泉
    2017, 31(4):  109-11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420
    摘要 ( 2234 )   HTML ( )   PDF (899KB) ( 18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眼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对于其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通过诱导动物自身免疫反应、摘除泪腺、阻断神经、使用副交感神经抑制药物等方法建立泪液生成不足型干眼动物模型;也可通过烧灼睑板腺、减少瞬目频率、喂养维生素A缺乏饲料、使用防腐剂、增加泪液渗透压、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等方法建立蒸发过强型干眼动物模型;还可通过改变性激素水平、应用副交感神经抑制药物合并控制环境条件、摘除泪腺合并使用防腐剂等方法建立混合型干眼动物模型。就常见干眼动物模型作综述。
    短篇论著
    蝶窦孤立炎症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吴元庆,徐进敬,邓毅
    2017, 31(4):  114-11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022
    摘要 ( 1359 )   HTML ( )   PDF (1570KB) ( 6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