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16
      
    述评
    专题笔谈
    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章如新
    2016, 30(4):  3-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41
    摘要 ( 1582 )   HTML ( )   PDF (1102KB) ( 13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阎艾慧,韩佳利
    2016, 30(4):  7-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43
    摘要 ( 1650 )   HTML ( )   PDF (979KB) ( 149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策略
    张革化,李文婷
    2016, 30(4):  10-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80
    摘要 ( 1354 )   HTML ( )   PDF (1013KB) ( 98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治疗
    谢慧
    2016, 30(4):  22-2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44
    摘要 ( 1589 )   HTML ( )   PDF (1061KB) ( 16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部分相关单体型模块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滕伟强,陈晓平,张燚,周恩晖,姚文昊,李力
    2016, 30(4):  26-2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032
    摘要 ( 1258 )   HTML ( )   PDF (1725KB) ( 56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患者染色体上有无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单体型模块SDAD1、CXCL10、CXCL11、EoBL的存在,有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存在及遗传因素对这些SNP有无影响。 方法 提取有遗传背景组和散发组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液样本DNA,通过PCR引物设计、合成、扩增后进行基因测序。 结果 实验在2组中一共检测出46个位点,其中发生突变的位点有34个,总的突变率为78.3%。变应性鼻炎的基因突变在有遗传背景组(66.67%)和散发组(78.5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染色体上单体型模块SDAD1, CXCL9, CSCL10及CXCL11基因连续表达,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SDAD1、CXCL10、CXCL11、EoBL上有SNP的广泛存在,但遗传因素对这些突变无明显的影响。
    γ干扰素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凋亡及Eotaxin水平的影响
    李钦,陈彦林,马焱燚,张永东
    2016, 30(4):  30-3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162
    摘要 ( 1427 )   HTML ( )   PDF (991KB) ( 58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AR)模型,探讨鼻腔滴入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 IFN-γ)对AR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 EOS)凋亡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Wistar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AR组(B组)、布地奈德组(C组)和IFN-γ组(D组),每组10只。B、C和D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建立AR大鼠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第31~38天,每只每日每侧鼻腔滴入磷酸盐缓冲液50 μL、布地奈德50 μL(1.28 μg/μL),IFN-γ 50 μL(0.02 μg/μL)。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各组大鼠于第39天取鼻腔灌洗液,检测其EOS百分比,流式细胞术检测EOS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otaxin水平。 结果 C、D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百分比明显低于B组(P均<0.01);C、D组鼻腔灌洗液中EOS凋亡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1);C、D组鼻腔灌洗液中Eotaxins明显低于B组。D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 百分比与其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0.769,P<0.05); D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 百分比与Eotaxin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50,P<0.05)。 结论 IFN-γ可显著增加AR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的凋亡,降低Eotaxins水平,明显减少了鼻腔内EOS的浸润,从而减轻了AR的炎症反应,对AR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健康成人血清总IgE和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及意义
    袁源,吴中飞,巢长江,陆美萍,田慧琴,程雷
    2016, 30(4):  34-3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59
    摘要 ( 4495 )   HTML ( )   PDF (1217KB) ( 27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健康成人血清总IgE和变应原特异性IgE,分析测定值在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方法 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36例,其中男347例,女189例,19~60岁(中位数38岁),均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及病史。血清总IgE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总IgE水平≤100 kU/L为阴性,>100 kU/L阳性。特异性IgE检测采用荧光免疫法,以吸入性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为测定指标,Phadiatop 0级为阴性,≥1级为阳性。 结果 健康成人的血清总IgE 水平为1.14~1 703.70(中位数37.18)kU/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总IgE 阴性占72.52%,阳性占27.48%。健康成人的Phadiatop测定值为0.01~59.50(中位数0.05)kU/L,男性与女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Phadiatop阴性占82.09%,阳性占17.91%。各年龄组之间血清总IgE水平、特异性IgE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9, P=0.225)。血清总IgE水平与特异性IgE水平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83(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总IgE阴性388例中,Phadiatop阴性368例(94.85%),阳性20例(5.15%);血清总IgE阳性147例中,Phadiatop阳性75例(51.02%),阴性72例(占48.98%)。 结论 在该健康成年人群中超过1/4者血清总IgE水平高于100 kU/L,而对吸入性变应原致敏者不到1/5。血清总IgE与特异性IgE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血清总IgE水平低于100 kU/L对筛查排除变应原致敏有较大价值,但总IgE水平高于100 kU/L时无法明确机体是否为致敏状态,需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辽宁地区2 8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特征
    邰旭辉,杨昕,朱宝玉,曹鋐,褚彦玲,单晓东,姜宇
    2016, 30(4):  39-4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179
    摘要 ( 1355 )   HTML ( )   PDF (952KB) ( 5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AR)主要变应原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耳鼻喉科拟诊断为AR的2 8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0种变应原特异性血清IgE(sIgE)检查,统计并分析变应原分布情况特征。 结果 2 883例AR患者血清中,2 565例(89.0%)至少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8.4%(2 260/2 883),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28.7%(827/2 883)。只有一种变应原阳性者638例, 占阳性患者的24.9%; 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1 927例,占75.1%。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狗上皮、蟑螂,阳性率依次为68.9%、37.3%、25.4%;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为花生、鸡蛋白、牛奶,阳性率依次为18.3%、15.6%、14.3%。 结论 尘螨、狗上皮、蟑螂是辽宁地区AR患者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花生、鸡蛋白、牛奶是主要的食入性变应原。变应原特异性血清IgE(sIgE)检查在AR 的诊断和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尘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探讨
    周文成,袁源,程雷
    2016, 30(4):  43-4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24
    摘要 ( 1363 )   HTML ( )   PDF (1474KB) ( 8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R)患者接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1年后血清总IgE(tIgE)和特异性IgE(sIgE)水平的变化,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LIT)的疗效预测指标。 方法 以尘螨致敏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完成免疫治疗1年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自评的方式对治疗效果进行主观评价,比较治疗前后血清tIgE、屋尘螨(Dp)和粉尘螨(Df)sIgE水平的变化,并依据治疗有效与否进行分层分析。对免疫治疗前患者的基线血清IgE抗体水平与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ROC曲线获得具有最佳预测效果的血清指标及其最佳临界值(cut-off值)。 结果 完成1年免疫治疗的SCIT组(50例)和SLIT组(58例)患者中,有效率分别为64.0%和65.5%,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治疗1年后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血清tIgE、Dp-sIgE和Df-sIgE水平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SCIT组有效患者血清Dp-sIgE水平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血清Dp-sIgE/tIgE比值对SCIT疗效具有最佳预测效果,其最佳cut-off值为11.95%,敏感性为71.9%,特异性为83.3%。而基线血清Df-sIgE水平对SLIT疗效具有最佳预测效果,其最佳cut-off值为27.95 IU/ml(4级),敏感性为52.6%,特异性为85.0%。 结论 免疫治疗前患者的血清sIgE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效果进行预测,sIgE水平较高或sIgE/tIgE比值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取得满意疗效。
    尘螨疫苗皮下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屠燕怡,史丽,赵莉,金鹏,訾晓雪,李昂,金义炫,郅莉莉
    2016, 30(4):  50-5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92
    摘要 ( 1834 )   HTML ( )   PDF (1684KB) ( 88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标准化尘螨疫苗对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2年皮下免疫治疗,探讨尘螨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58例对尘螨过敏(单一过敏35例,多重过敏23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6、12、24个月,分析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观察记录发生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鼻部症状和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6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并在2年治疗期内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年后,单一过敏患者和多重过敏患者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免疫治疗6、12、24个月后,鼻炎和哮喘的相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皮下免疫治疗是针对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也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聚焦超声配合鼻喷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臧健,刘茜,姜学钧
    2016, 30(4):  56-5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57
    摘要 ( 1345 )   HTML ( )   PDF (991KB) ( 2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聚焦超声配合鼻喷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 将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聚焦超声治疗后完全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术后继续使用小剂量鼻喷激素治疗3个月:B组作为对照组在术后不加用鼻喷激素。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年和2年对患者进行症状VAS评分,比较两组的评分和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1年和2年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但随着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B组每个阶段随访评分的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1年内随访评分无明显差异,2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之间术后1年和2年时的评分比较也有差异(P<0.05),A组评分更低,且A组随访2年时的总有效率为71.4%,高于B组的53.1%。 结论 对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聚焦超声治疗的疗效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疗效有下降趋势。如果术后配合使用小剂量鼻喷激素,则对于该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有明显的提高。
    谢慧教授使用温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病例探析
    窦豆,李玲珑,张瑾,曹刘,谢慧
    2016, 30(4):  60-6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225
    摘要 ( 1443 )   HTML ( )   PDF (943KB) ( 34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中医温针灸疗法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 方法 针刺百会、下关、合谷,并对足三里施以温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 1次/周,3周为1个疗程,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中医传统外治温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良好, 5例显效,27例明显好转,4例无明显改变,有效率达89%。 结论 使用温针灸以“健脾益气,升阳固卫”为原则,可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症状,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论著
    山东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十四项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分析
    刘双双,牛玉萍,孙越,弭兆元,史桂芝
    2016, 30(4):  63-6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528
    摘要 ( 1709 )   HTML ( )   PDF (2812KB) ( 10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查山东地区遗传性耳聋基因常见的致病突变位点,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阐明本地区的耳聋基因突变特征,为进一步的临床耳聋基因突变检测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845例和听力正常且无听力损失家族史者351例,应用单管双色荧光PCR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耳聋患者845例中,GJB2基因235delC、299_300delAT、176_191del16、35delG、155delTCTG、512insAACG位点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1%、6.7%、0.9%、0%、0%、0.5%;GJB3基因538C>T、547G>A位点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0%;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1174A>T、1229C>T位点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9%、3.8%、1.4%、0.7%;mtDNA 12S rRNA基因A1555G、C1494T位点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0.1%。正常听力人群,GJB2基因235delC、299_300delAT位点和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位点的携带率分别为1.4%、0.9%、1.1%、0.6%,其余10个位点的携带率均为0%。 结论 山东地区常见的耳聋突变位点为:GJB2基因235delC、299_300delAT、176_191del16、512insAACG;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1174A>T、1229C>T;mtDNA 12S rRNA 基因A1555G。其中以GJB2基因235delC和299_300delAT、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mtDNA 12S rRNA基因A1555G位点突变频率较高,可作为本地区耳聋基因筛查项目中的热点突变,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山东地区耳聋基因检测项目的开展。
    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疗程选择
    马荣峰,朱富高,孙美红,付涛,张晓恒,曹琳
    2016, 30(4):  69-7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429
    摘要 ( 1404 )   HTML ( )   PDF (968KB) ( 5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疗程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患者185例(228耳)的临床资料,分别就性别、年龄、耳侧、伴随症状、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对总有效率的影响,筛选出相关因素后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28耳中无效144耳,有效31耳,显效23耳,痊愈30耳,总有效率为36.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均与总有效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耳侧及眩晕耳鸣及耳闷等伴随症状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疗程与总有效率有相关性(P<0.05),而听力损伤频率平均听阈与总有效率无关(P>0.05)。 结论 女性患者预后优于男性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呈下降趋势;低频下降型预后最好,平坦下降型、全聋型次之,高频下降型最差。早期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而对第1疗程无效者,宜再继续治疗2个疗程。
    脉冲CO2激光与Er:YAG激光中耳骨消融的实验研究
    王晓燕,郑燕青,郑昊,叶青
    2016, 30(4):  75-7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552
    摘要 ( 1411 )   HTML ( )   PDF (4503KB) ( 10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激光中耳骨消融的活体动物模型,初步研究脉冲CO2激光及Er:YAG激光中耳骨消融的可行性,在耳科手术中寻求除电钻外另一快速、安全的手术工具方式。 方法 24只兔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电钻、CO2激光、Er:YAG激光为手术工具,研磨或消融中耳骨至暴露中耳腔,比较三种工具活体动物中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观察实验现象,比较手术速度,并利用连续组织切片HE染色技术检测周围组织形态改变。 结果 在活体兔实验模型中,两种激光系统及传统电钻都可达到有效开窗,三组手术工具开窗所用时间长短不一;三组暴露中耳腔所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钻磨骨与激光消融骨组织形态改变相似。 结论 使用激光可迅速消融骨质暴露中耳腔,激光可作为除电钻外的另一耳科手术工具。
    钛质人工听小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的疗效观察与应用体会
    刘斌,江育玲,肖旭平
    2016, 30(4):  80-8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398
    摘要 ( 1606 )   HTML ( )   PDF (949KB) ( 13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听力重建在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并接受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听力重建的慢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患者65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听力情况和气骨导差(ABG)。 结果 术后第1、3、6个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PTA)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G均值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G≤20 dB者达39耳(P<0.05)。 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加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行听骨链重建治疗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证、良好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高压氧疗治疗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儿急性听力丧失九例
    王杰峰,王挥戈
    2016, 30(4):  84-85.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107
    摘要 ( 1463 )   HTML ( )   PDF (951KB) ( 8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治疗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儿急性听力丧失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急性听力丧失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9例11耳,进行为期2周共10次高压氧治疗。 结果 患儿均耐受良好,治疗后复查纯音听阈测试,提示患耳听阈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 9例患儿对高压氧疗耐受良好,治疗效果显著,高压氧疗可以成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急性听力丧失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
    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苏怡,谢景华,潘晓李,曾国庆
    2016, 30(4):  86-89.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096
    摘要 ( 1512 )   HTML ( )   PDF (951KB) ( 58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纳入126例伴鼻息肉和154例不伴鼻息肉的CRS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问卷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和总体健康得分均较前显著升高(P<0.05),CRS不伴鼻息肉患者的情绪角色功能显著高于CRS伴鼻息肉患者(t=-4.107, P<0.001);治疗后规律冲洗鼻腔(P<0.001, OR=0.456, 95%CI: 0.727~0.913)和规律使用激素(P=0.029, OR=0.645, 95%CI: 0.325~0.752)对疗效有显著影响。 结论 鼻内镜手术对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别,但不伴鼻息肉的患者术后情绪角色功能恢复更佳,CRS的疗效还受到术后是否规律行鼻腔冲洗和激素的影响,因此临床应重视术后处理。
    慢性鼻-鼻窦炎手术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谢朝峰,林宏浩
    2016, 30(4):  90-93.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527
    摘要 ( 1379 )   HTML ( )   PDF (950KB) ( 51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手术预后影响因素,为CRS的治愈提供有效借鉴。 方法 随机选取90例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CRS患者,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与鼻内镜检查确诊。行连续糖皮质激素喷鼻(每日200 μg)与抗炎治疗3 d后,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对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头部胀痛、鼻塞以及鼻后滴漏症状非常严重,术后患者以上症状获得有效改善,但全身不适感与嗅觉减退症状改善并不显著。患者术后24周、48周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相比于术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患者并发鼻息肉与否、长期使用鼻减充血剂与否、有鼻窦手术治疗史与否、手术治疗后坚持实施综合治疗与否是对手术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 结论 CRS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术前认真询问患者以往病史,强化对患者变应原检测,术后行后续综合治疗,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血浆1-3-β-D葡聚糖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
    余鹏举, 许风雷, 杨军, 陈伟, 江满杰
    2016, 30(4):  94-97.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526
    摘要 ( 1793 )   HTML ( )   PDF (1162KB) ( 4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血浆1-3-β-D葡聚糖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鼻窦炎手术的患者,依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观察组(真菌性鼻窦炎)及对照组(细菌性鼻窦炎)。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的改变。 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83例,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术前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β-D葡聚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术前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与PCT(t=0.701, P=0.002)及CRP(t=0.846, P=0.002)均呈现显著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当1-3-β-D葡聚糖取值为12.0 pg/mL时对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95.12%,优于PCT及CPR。 结论 1-3-β-D葡聚糖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较为可靠,有望成为辅助术前诊断的实用指标。
    中老年人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观察
    刘英,季青,封新荣,刘文
    2016, 30(4):  98-100.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038
    摘要 ( 1386 )   HTML ( )   PDF (969KB) ( 5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的处理。 方法 总结60例中老年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鼻内镜检查评分。术后复发者行上颌窦冲洗。 结果 60例中临床主要症状依次为流涕、鼻塞、鼻腔异味、鼻涕倒流和涕中带血,常见体征为中鼻道狭窄及黏膜肿胀、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附着及息肉阻塞,76.92%具有典型的CT特征。术后视觉模拟量表及鼻内镜检查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 01),术后术腔完全恢复需6个月。4例复发患者通过上颌窦冲洗病情均完全控制。 结论 中老年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及鼻腔检查结果各异,CT扫描对诊断有特殊价值。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术后病情控制需6个月时间,上颌窦冲洗在治疗术后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赵露,谢国丽,王艳玲
    2016, 30(4):  101-10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481
    摘要 ( 1351 )   HTML ( )   PDF (1635KB) ( 4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 纳入20例患者(20眼)。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 结果 注射眼术前,术后1、4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PSV、 EDV、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对侧眼术前,术后1、4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PSV、 EDV、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不影响湿性AMD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严晓腾,冯军,康欣乐
    2016, 30(4):  105-108.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002
    摘要 ( 1158 )   HTML ( )   PDF (1401KB) ( 6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连续性非对照的临床病例分析。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RVO继发ME 30例30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继发的ME 9例9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继发的ME 21例21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3次,随访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 结果 BRVO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BCVA分别为(0.77±0.24)logMAR、(0.27±0.19)logMAR,CMT分别为(596.8±139.6)μm、(272.6±29.2)μm,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483, P<0.05; t=7.189, P<0.05);CRVO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BCVA分别为(0.87±0.55)logMAR、(0.43±0.2)logMAR,CMT分别为(647.3±163.6)μm、(393.1±121.5)μm,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88, P<0.05; t=7.189, 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一种治疗RVO继发ME的有效方式。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的疗效分析
    生侠,陈惠,邓洪,谢青
    2016, 30(4):  109-112.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6.010
    摘要 ( 2334 )   HTML ( )   PDF (948KB) ( 80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角膜绷带镜应用于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翼状胬肉患者58例(62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29例31眼)术后第1天开始佩戴角膜绷带镜,对照组(共29例31眼)行常规眼垫包扎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 d、4 d、7 d及1个月时眼部症状及术后9个月时的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第1天、第4天,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第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术后9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胬肉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对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影响,但可减轻角膜不适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是一种简单有效、适宜推广的辅助治疗措施。
    短篇论著
    支气管异物术后炎性肉芽肿2例
    温鑫,苏金柱,王娟
    2016, 30(4):  113-114.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5.467
    摘要 ( 1284 )   HTML ( )   PDF (912KB) ( 66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